「文明之美看东方」万里长城,蕴含了中国人的这些智慧
中新网北京7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出色的军事防御体系,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它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大地上,气势恢宏。
长城如何修筑?烽火系统怎样传递信号?对此,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城城墙的建筑形式、结构类型、材料做法,随着时代演变有着较大差异。
而且,目前来看,“长城”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青铜器和竹简之上,它也曾有“方城”等其他名字。
长城,不只是一道大墙
从时间上看,长城之称始于长城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过其他名字。比如《汉书•地理志》载:“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方城。”
资料图:春色中的嘉峪关悬壁长城。师永红 摄
作为出色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上有敌楼、角楼等一系列配套建筑。董耀会说,敌楼多为方形,空心的敌楼有门有窗户,可供瞭望,平常里面就驻扎着三五个人。
当然,它也有完备的烽火传递系统。简单来说,有敌情时,驻守在烽火台的士兵,以张挂标识、点燃烟火或鸣炮等方法,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规则,将军情依次传递出去。
“不同时期,信号的传递方式并不一致。”董耀会说,这些信号都是事先约定好的,主要传递的内容是有多少敌人、距离多远等等。
他在新书《传奇中国:长城》中提到,明成化二年(1466年)时规定,敌兵百人左右举放一烟一炮,五百人二烟二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
“长城是一种很长的墙体,又具有纵深的防御体系,包括这道墙、墙上的关口以及城堡、烽燧、驿站等。”董耀会解释,在这样的体系之下,大批将士、家属在此生活,逐渐形成了一个“边疆社会”。
这些传说“不靠谱”
很多时候,长城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其巨大的体量,无论是用土夯筑,还是用砖、石砌筑,其工程量都非常惊人。
资料图:清明小长假,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春意浓。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在施工技术较为落后的年代,长城所用各种建筑材料的运输、采伐、烧制以及劳动组织等等,都需要花费巨大的劳动才能完成。
关于长城的建造有着许多神乎其神的传说,比如垒砌长城的砂浆中含有动物血,长城墙体之所以坚固,是因为在垒砌长城的白灰、沙子中添加糯米浆等等。
但董耀会认为,这些传说都不是真实的。《传奇中国:长城》中提到,长城建筑总体来说并不是多么精致的工程,即便是用白灰,很多的地方都只是勾墙缝使用,里边还是使用泥土。
“那个时候,人都不怎么能吃得上糯米,哪来如此之多的糯米浆砌墙?”董耀会表示,类似长城使用糯米浆砌墙的说法都是很晚才流传出来的,没有任何依据。
它有哪些修筑方法?
此前,#甘肃发现两千年前汉代木制长城#曾登上热搜。据董耀会介绍,长城城墙的建筑形式、结构类型、材料做法,随着时代演变有着较大差异。
资料图:石窝长城出现云海。 齐保利 摄
对长城而言,建造规模如此巨大的工程,很多时候都是就地取材。他说,比如条石砌成的城墙,里面可能全是碎石,不然会成本太高。明以前的长城没有用砖的,明代砖砌长城所占比例也非常少。
比如,明长城的城墙,有夯土墙、毛石墙、砖墙和条石墙等多种形式。西北的汉长城,一些地方没有黏土,只能用沙砾土再夹以红柳或芦苇的枝条,一层一层地筑起来。
“沙土没有黏性,就先铺上一层很薄的芦苇或红柳,起到隔挡的作用;然后倒上水,让沙土往下沉一沉,就比较结实了。就这么一层层垒起来。”董耀会解释。
在他看来,长城的修建以防御为目的,意味着修建者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这肯定是文明的大方向,“我写新书、推广长城文化,也是希望人们更好地认识长城、热爱长城,了解我们的民俗文化。”(完)
北京文博 | 关于长城,这些你可能不知道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它因上下两千余年
绵延数万公里的时空跨度
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奇观
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地位
2020年北京长城文化节
将于8月8日正式启动
让我们一起
走长城、看长城、话长城、颂长城
提起长城,大多数人心中都会勾画出一幅幅雄伟壮阔的画面。实际上长城的面貌远非如此。
长城有多长?长城是否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如何更好地保护长城?以下这篇文章发布于2016年——《长城保护条例》通过十周年之际,或许您能从中了解更多面的长城。
转自 国家文物局
长城到底有多长?
2009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联合公布了我国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2012年正式发布了我国各时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
长城的家底数据怎么来的?
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开展了长城资源调查工作,这是我国首次针对单一文化遗产进行的全国性文物资源调查。13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历时六年,顶风冒雪、跋山涉水,行程数十万里,足迹遍布长城沿线。形成调查记录近5万份、数千万字,图纸、照片16万余幅,视频近4万条,长城的每一块砖、每一寸土都登记在案,他们一步一步丈量出长城最准确的身姿,文章开始公布的长城长度就是他们实地丈量的成果,调查过程中使用了我国最先进的测绘科学技术,经过精确地计算得到长城长度的准确数据。
甘肃长城资源调查队雪中工作
新发现的明代“徐斌水新边”长城
红寺堡兴旺土墙2段墙体断面
长城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心目中的长城就是砖筑的高而规整的墙,就像我们熟悉的八达岭长城那样。
我们知道长城长这样:
其实长城也长这样:
甚至长这样:
长城,简单的说,就是长长的墙,是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但是对于哪些墙可以算作是长城,学术界还有不同的争论。为了规避学术争论对管理的影响,加强对长城的保护,规范长城的利用行为,相关法律法规对什么是长城是有界定的,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长城保护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长城,包括长城的墙体、城堡、关隘、烽火台、敌楼等。” 受条例保护的长城段落,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认定并公布。2006-2011年国家文物局开展全国范围的长城调查工作,调查中再次规范了长城名称的使用,将长城分为“墙体、界壕/壕堑、单体建筑(烽火台、敌台、马面)、关堡、相关遗存”五大类。
根据国家文物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境内历代长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十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4个区县,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000余处。
长城保护,依据啥?
说到保护文化遗产,我们首先想到的法律法规是《文物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属地管理”原则,长城由其所在的404个县文物部门分段管理。针对长城本身的特点和长城保护工作的特殊性,国家还专门制定了《长城保护条例》,为长城保护提供了有很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支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单体文化遗产的专项立法,为长城保护提供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规支持。
长城保护,怎么做?
长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常巨大的线性文化遗产。
我们熟悉的山海关、八达岭等长城不足明长城总长度的3%。各地的长城各有不一样的形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岁月,现存形态更为复杂。
保护长城并不是要修成统一的形式,保护长城是按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进行维护加固。“给长城贴瓷砖”等行为,是我们要坚决制止的。
在山西杀虎口遗址上重修的仿古建筑
想为保护长城出一份力么?
不乱扔垃圾,维护长城的清洁。
不乱刻画、拆砖取土,维持长城的风貌。
不爬野长城,出游选择规范的长城景区。
劝阻不文明行为,发现长城破坏长城的行为,及时联系国家文物局文物违法举报中心,拨打举报专线12359等。
【关于长城的全部资料 关于长城的全部资料五年级】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