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学习国学经典好处多,幼儿养性童蒙养正,改变家庭和孩子命运

时间:05-29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早期儿童品格培养”是指为儿童建立良好的性格。

“童梦养正”是指用圣人的智慧来陶冶孩子的情操。

四岁以后,孩子逐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能力也在逐渐提高,这时候就应该把“孩子正确性格”教育提上日程,“正确性格”就是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育少年志”,就是鼓励孩子们追求远大理想,树立远大志向。

孔子说:“吾十五而专心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无疑,五十而知天意,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不逾矩。”这正是中国青少年专心学的榜样。对于初中、高中阶段的青少年,除了正常的学校课程和兴趣爱好书籍外,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有助于专心学、鼓励孩子读书的课外读物。借助书籍的力量,点燃青少年专心学的激情,树立为理想奋斗的坚定信心和勇气!

人的性格特征主要在零至三岁之间形成,以后虽有所变化,但总体特征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因此,重视幼儿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锻炼记忆力。

大脑越用越灵活,从小背诵经典的孩子记忆力非常强。长期坚持背诵,我们孩子的大脑就得到了开发,孩子本身在很小的时候记忆力就很强。针对孩子本身的这个特点,家长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我们孩子的记忆能力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那些不经常背诵经典的孩子相比,他们能够花更少的时间去记住同样的必背内容。(我从孩子四岁开始就陪他背诵一系列中国经典和原版绘本、英文故事,因此,我的孩子初中以后,中英文课文背诵起来就非常快了,学习历史、政治、地理、生物也相对轻松,各种知识都能很快记住!)

2.整体阅读和读写能力得到提高。

孩子的理解能力从何而来?只有我们的孩子认识的字多了,才能逐渐对字产生理解。如果认识的字少了,那么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不会好多少。毕竟汉字比较复杂,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产生很多不同的含义。在学习中国经典的路上,《易经》(包括上下经)大约有5000字;《千字文》有994个字;《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有1753个字。《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由他的学生编辑。字数:13700。《孟子》是一本记录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字数:34685。 《中庸》原是《礼记》的一篇文章,全书3568个字。

可见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对于提高整体阅读和读写能力有多大的益处。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岁就能看出孩子的未来,七岁就能看出孩子的老去。其实教育一个孩子,一开始也就几年的时间,而且也是辛苦的几年。一旦孩子的习惯养成,家长后期再教育他们就相当省心了。对于我们学习国学经典的孩子,我们坚持每天背诵的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这也是对孩子很好的坚持。在长期的背诵中,我们孩子的识字量大大提高,也逐渐过渡到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般坚持背诵国学经典的孩子,一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自然而然,孩子的学习就很少让家长操心太多。

4.学会讲标准普通话。

其实我们建议家长陪孩子一起朗读,并且选择音质标准的国学经典音频,这样即使孩子一开始普通话不好,在广播的影响下,也能纠正发音,这样对自己和孩子的说话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进行自我训练,普通话说得越好,我们的孩子说普通话就越有自信,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5、自信心大大提高。

随着孩子们学习任务的加重,他们会逐渐接触到文言文。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接触过文言文,长大后就会产生文言文难的想法。但是对于长期阅读中国经典的孩子来说,背诵和学习文言文就容易得多。当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和阅读中国经典时,他们自然就会接受它,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大大提高。

(五岁小女孩参加国学诵读比赛)

6、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在长期的背诵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每天背诵经典、文言文、古诗词,这种坚持的态度,对于孩子在漫长的学习生涯和将来的工作中,都是非常有利的。我相信,一个不能善始善终的人,很难做好一件事。成功往往是那些能坚持、能出成果的人。坚持学习经典的家庭,一定有孩子值得赞赏的一面。当今天大人忘记了背诵经典的内容时,我们的孩子却常常提醒我们。想想看,培养孩子这种学习态度,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7.道德品质得到提高。

国学经典不只是给孩子增长见识,圣人的思想言行更是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待人处事,这是很有价值的道理。读国学经典,孩子可以陶冶性情,儿童可以陶冶品德,青少年可以陶冶志气,成年人可以陶冶道德。读国学经典,不仅是每个家庭和谐的开始,更是我们伟大中国梦的复兴。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到读国学经典的好处,从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的伟大格局!

【学习国学经典好处多,幼儿养性童蒙养正,改变家庭和孩子命运】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