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法长征》是毛泽东诗词代表作之一,曾被广泛流传。 毛泽东史诗般地再现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赞扬了红军不畏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精神。 然而,对于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仍有不同的看法或知之甚少。 本文对此进行一些研究,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首诗的来龙去脉。
1.什么时候创建的?
1957年1月《诗刊》创刊刊出《七法长征》时,并未标明写作时间。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主席诗词》等37首,其中包括《七法长征》。 “63年版”《毛主席诗词》是毛泽东生前出版的最权威的版本。 毛泽东指出,《长征七律》写于1935年10月。毛泽东诗词的大部分版本都采用这一说法,但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至今存在很多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七法长征》写于1935年10月。
2013年第8期《党史博采》(纪录片)发表的《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一文,在“七法长征背后的故事”栏目开头写道:“1935年10月,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吴起镇。 毛泽东在吴起镇停留三天,然后前往瓦窑堡。 在瓦窑堡的新窑洞里,他诗文甚盛。 他拉了一个(条)木凳到松桌上,我从铁皮文具盒里拿出砚台,磨了墨,用骆驼毛笔蘸墨,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七法长征》这首诗。一次性一张宣纸。”
肖永义在《毛泽东诗词史》中认为:1935年9月27日,毛泽东率陕甘支队来到通渭县邦洛镇。 在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将党中央和陕甘支队驻地陕北。 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政治局会议。 这次会议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 毛泽东的《长征七法》大致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郭思敏在《毛泽东诗词解析》中说: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红军到达甘肃通渭。 长征》诗。
丁正良在《挑战者之歌》一文中说:1935年10月上旬,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到甘肃通渭。 城东一所小学校里,召开了副排长以上的会议。 毛泽东向全体干部解释了长征的意义,并朗诵了这首诗。 沙贤贵在《毛泽东诗词文化解读》中说:1935年10月2日,部队到达甘肃通渭。 在200多人参加的排以上干部大会上,毛泽东热情地朗诵了他的新作《长征七定律》。
这种说法似乎与毛泽东的传记相符。 据金冲及其主编的《毛泽东传》(1893-1949)记载,1935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政治局会议。 这次会议批准了邦洛镇会议落户陕西、甘肃的战略决策,宣告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然后书中提到了毛泽东的“长征七法”。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35年10月,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 毛泽东恍然大悟,写下了《七法长征》诗。
第二种观点是,《七法长征》写于1935年9月。
季世昌在《指向祖国——毛泽东诗词故事》中描述:1935年9月,红军到达甘肃通渭。 今天下午,召开了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有200多人。 毛泽东在政委聂荣臻的陪同下来到会场并发表讲话。 他谈到了长征对于战胜敌人、红军胜利的重大意义。 看到大家热情高涨,毛泽东说:“我写了一首诗,读给你们听,不知行得通吗?” 在大家的欢呼声中,他大声朗诵长征诗,铿锵有力。 毛泽东在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朗诵诗词的场景,在许多书籍和文章中都有记载。 季世昌没有具体说明是哪一天,但至少他相信《长征七法》是在1935年9月干部会议当天甚至之前写成的。
对于这次会议的具体时间,研究者们有不同的认定,存在细微的差别。 蒋建农、郑广进在《毛泽东长征记》中写道:9月29日,红军到达通渭,休息动员两三天。 毛泽东即兴背诵了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龚国基在《诗人毛泽东》中写道:1935年9月29日下午,在一所小学召开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 毛泽东在这次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 随后,毛泽东用清脆的湖南话,铿锵有力地朗诵了他的新作《长征七定律》。 胡伟雄的《毛泽东诗赋生活》也这样说:29日下午,红方面军在一所小学校召开了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 随后,他用浓浓的湖南话逐字背诵了自己的新作《长征七定律》。 张友平和张静思提出的时间略有不同:1935年9月28日,毛泽东在中国工农抗日先遣队召开的全军排以上干部会议上背诵了这首诗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红军。 这首诗由作者于 1935 年 10 月定稿。
程方武在《长征回忆录》中提到了长征诗。 当时,红军刚刚翻过雪山,还不到十月。 胡安吉在《毛主席给我们朗诵诗》一文中回忆:那是1935年9月,中央红军翻过雪山、草原,来到通渭休息一天。 今天下午,支队召开了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 比赛地点位于城东一所小学校内。 聂荣臻政委陪同毛主席。 毛主席微笑着,向大家招手,然后平静地开始用洪亮的声音讲话。 他讲了很多,从长征的意义,到打败敌人,到我们的胜利。 最后,毛主席说:“我写了一首诗,念给你们听,不知道行不行!” 据胡安吉描述,《长征七律》写于1935年9月。胡安吉是参加长征的红军老战士。 他曾亲耳听毛泽东朗诵《长征七律》这首诗。 他的记忆应该是有说服力的。 许多研究者对《长征七律》问世时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源自胡安吉的回忆文章,只是因为反复引用而出现了一些变异。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9月29日,为纪念毛泽东《七法长征》发表65周年,“V”字形主体造型由通威集团联合打造甘肃省县人民政府、上海电视台 长征七律诗碑(右刻长征诗正文,左刻长征路线图,右刻长征路线图)中间举着闪烁着金光的五角星),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朗诵《长征》这首诗的地方。 ——文庙街小学正式落成。 笔者查询甘肃省通渭县人民政府网站,在“通渭概况”栏目中写道:1935年9月,红军长征途经通渭时,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央在邦洛镇召开——“邦洛会议”,毛泽东同志在接见陕西第一纵队第一旅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首次朗诵《长征七法》——甘肃支队县城文庙街小学。
这两种说法各有其依据。 如果多进行文献综述,可能会整理出更多的材料。 上述材料中,多处提到了中央红军抵达甘肃通渭,以及毛泽东在文庙街小学干部会议上朗诵诗词的细节。 中央红军抵达甘肃通渭的具体时间。 有的说是九月,有的说是十月,红军到达甘肃通渭,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 那么现在几点了?
最权威的《中共党史》确定:“9月27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邦洛镇”。 庞芝芝主编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和李新等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也将中央红军到达甘肃通渭的时间确定为9月27日, 1935年。也就是说,中央红军“1935年10月到达甘肃通渭”的第一种观点与史实不符。 由此看来,可以认为1935年9月27日,陕甘支队占领了通渭县邦洛镇。 随后,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途经通渭重镇邦洛,随后到达通渭县; 会上,毛泽东热情地朗诵了他的《七法长征》。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毛泽东的“长征七法”是在中央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之际创造的。 2、1935年9月29日,毛泽东在甘肃省通渭县成文庙街小学召开的干部会上朗诵诗词,说明《七法长征》诗篇已基本起草。 3、《七法长征》诗初稿的形成时间可推断为1935年9月29日甚至更早。 4、毛泽东对长征感情深厚,感慨万千,曾写下几首描写长征的诗。 《七法长征》是毛泽东特别喜欢的一首诗。 完成后,毛泽东多次拿给别人看,在文庙街小学集会上背诵,在瓦窑堡窑洞抄写,都可以作为范例。 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到10月份基本成熟定型。 5、写诗词词毕竟是一种艺术思维的创作活动,一般没有留下确切的历史记录,作者本人也未必能准确记住创作时间。 中央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结束,长征是一件重大历史事件,《七法长征》是一首有“大纲”的诗。 因此,毛泽东在标注诗歌创作时间为1963年时,自然而然地确定为1935年10月。这种理解是符合历史逻辑的。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七律·长征》背后的故事】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