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回归物质本身的意图始终被现代自然主义的科学思维习惯所纠缠。人们习惯于“直接思维”和外向思维,却不善于回望和反思起点。胡塞尔的思维有点像孩子的直觉。当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心理学”这个词时,他们会觉得它非常神秘、神秘。他们认为“心理学家”就是能够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的人。但后来当孩子长大后学习心理学时,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家根本不研究人们在想什么,而只是对人们的心理能力进行分类并检查他们的关系和行为。所有这些研究内容都没有出现在人们的日常“思考”中。同样,我们今天所谓的“美学”也绝对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美”。相反,它只是在“美”字上附加了大量不相关的名词和概念。当人们欣赏和感受美时,这些名词和概念并不相关。它不会直接进入我们的脑海。
然而,胡塞尔的意图是回到儿童理解的那种“心理学”,回到真正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美的东西,审视我们欣赏时直接“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东西。美学,也就是说,要为这些学科建立这样一个直观的、经验性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证据”。
胡塞尔提出,回归证据性的第一步就是“悬置”万物的存在,将它们放入“括号”中而忽略它们(加括号)。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现象学还原”。
马尔库塞经胡塞尔推荐到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一般的“现象学还原”,即悬浮(epoche)
在日常经验和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实际上暂停了某些事物,但只是无意识且有局限性的。比如,逻辑悬浮其内容,数学悬浮其形象,生物学悬浮其物理,文学悬浮其纸墨,电影悬浮其屏幕,食物悬浮其营养成分,爱情悬浮其营养成分。设立养殖等。被悬置的东西并不是被否认,而只是被视为在“事物本身”之外,是不需要谈论或不应该为了事物的纯粹性而混淆的东西。胡塞尔的悬浮是最普遍、最彻底的,一切的存在都被悬浮了。另外,胡塞尔的悬置是为了最终从可靠的基础上演绎出悬置的存在,从而获得非任意的、合理的解释。因此,悬置是针对“超越”的存在,但结果是这些存在变得“内在”,即由意识本身的结构来解释。
这样,事物的存在悬置之后,剩下的就是一个不受教条束缚的无限广阔的现象境界,一个真正不证自明、包罗万象的表象境界。因此,悬置并没有限制而是扩大了哲学探究的范围:想象、幻想、情感、信仰、希望、意志、活动,当然还有认知和逻辑,都在“直觉”(Anschaung)的名义下成为了哲学研究的基础。理性调查的本质。它们从根本上与科学经验(感觉、印象、感知、概念、判断、推理)处于同一水平,只是直觉处于更原始的水平。直觉是这一切的直接给予。它不需要证明,但是是前置逻辑(pre-proof);它是一切逻辑和证明的前提。例如,恒等定律A=A,无非是直觉。这种直觉的真假,并不在于是否存在真实存在的物体,而在于它是否出现、是否不证自明、是否有意义。 (显然,如果不是不言自明的,它就不会出现,也就没有意义)。例如,“飞马座”并不存在,但飞马座这个概念是有意义的,而且是真实的。一切理想的事物、不现实的事物、非理性的事物、甚至自相矛盾的事物都可以是有意义的、真实的事物、可能性或“可能的不可能性”。这打破了自然科学和工具理性的垄断,为人性的自由扩展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领域,但仍然是合理的、严谨的科学。换句话说,非理性也可以被思考、被说出、被规定。因此,海德格尔、萨特等现象学家发表了大量的理论著作,但它们并不是逻辑概念体系,而是一步步的“描述”,属于“描述心理学”的范畴。这与东方的“诗学哲学”(如禅诗、诗词、庄子的散文)也有很大不同。
2. 必要的恢复
悬置留下的场域,即“现象”场域,并不是简单的经验心理学的事实场域,否则就会杂乱无章,无法形成“本质科学”,注定只能成为经验心理学的一个学科。被发现。经验心理学编撰的《材料》。相反,现象学是本质的科学而不是事实的科学,但其本质不是在现象之外或背后,而是在现象之内。它是通过对现象的“想象的自由变化”而直观地感知到的变化。它具有不变的、稳定的、有序的结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先天直观的综合系统。
例如,我看到了很多红色,但我忽略了它们的存在(自然科学的基础,比如某种波长的光),只关注它们红色的直观感受。然后我发现,不管是什么红色,它从声音和气味上都是不同的,也和蓝色不同。颜色和黄色不同,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有自己独特的“红色”类型。在这种类型中,我可以发挥我的想象力,从最深的红色到最浅的红色。中间有很多红色是我从未见过的,但它们一定都是“红色”,而且是按从浅到深的顺序。在固定和无限的关卡系统中。这个系统不依赖于经验事实,而是与生俱来的。它不是一个事实系统,而是一个本质系统。哪怕我从未见过某种红色,或者世界上从来没有存在过,我也可以根据这个系统先天地准备和“创造”它。这就是艺术家实际上创造出无限丰富的色彩效果的方式。推而广之,所有复杂的发明,例如飞机、电视等,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因此,虽然红色系并不依赖于红色的实际存在,但是世界上所有的红色都是基于这个红色系的可能性而成为它的复制品(这是因为我可以基于这个想法来创造它单独红色)。任何一种红色的实际存在都可以证明)。可见,这个红色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心理事实,而是一个客观本质;这不是我的概念,而是我的概念所发现的“主体间”关联。当然,这一客观体系结构的发现和建立是以人类的主观自由(想象力)为前提的,但人类的自由想象和创造毕竟可以纳入这个意义上的科学方法中进行系统考察。这种探究为人类的自由和主动创造留下了无限的空间,但它不是非理性的,也不是神秘的,而是循序渐进地进行的,最终囊括并解释了人类理性活动的一切成果,如自然科学体系和技术等。同时,这些成就消除了人性的异化和压迫的悖论,回归到人性的根源(自由),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更加“合理”和“理性”。
本质还原进一步将现象从现象还原到现象的本质,建立了“本质现象学”。这是通过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立场,还包括经验心理学的立场来实现的。但它毕竟还是在“纯心理学”中完成的,这是不完整的,因为它随时可能退回到经验心理学的心理主义甚至“唯我主义”理解。
【为了最终切断这个退路,克服和终结唯我论,胡塞尔提出了“先验还原”,以达到“事物本身”的归宿。
海德格尔(右)与胡塞尔对话3. 先验还原
本质还原通过纯粹(现象学)心理学指向一个“可能世界”,而先验还原原则进一步将纯粹心理学(及其主体“我”)括起来,表明这个可能世界是先于人类主体的先验纯粹主体或心理学,从而跳出唯我论和人类中心论。人类心灵的主体间性如何可能的难题可以通过上升到先验的主体间性来解决。解决。正是因为先验主体本身具有普遍的先验(而不是具体的个体)主体间结构,所以现实个体(如人与人之间)的意识才有可能实现相互沟通的一致性;但人与人之间的一致性并不只是“约定俗成”,而是表明先验的主体间性是独立的绝对存在基础,一切现实存在都从中获得其客观存在的意义,从而成为超越性的事物(内在的事物)。 )。超越的事物),具有不依赖于任何一个人,甚至不依赖于全人类意识的客观现实。但归根结底,这种先验主体与心理学主体的区别仅在于可论证的程度,它们并不构成两个独立的世界。因为先验自我并不存在于彼岸,而是心理自我直接内在的“先验经验”或“先验经验”,是从心理自我直观地理解和还原的,胡塞尔说它是“现象学剩余” ”,其作用是对一切直观材料的知觉进行全面统一和结构化。
先验自我是现象学还原的终点,是整个先验理论和客观真理的顶点和核心,是先验可能世界存在的最高条件。因此,它也是一切现实世界和经验科学成为可能的终极条件。它有点类似于古典哲学中的“上帝”,但它具有灵魂的直接可证明性和这一面的给定性质;它接近康德的先验知觉,但又摆脱了康德的主观主义、心理主义和人性论。中心主义(人类学)的残余,但完全客观、主体间、先验(即真正先验)。 】
·悬置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区别
实证主义认为,不存在他们所要求的“超越经验或不能通过经验观察到的知识”,这不是真正的知识。胡塞尔的情况并非如此。他的悬浮“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宇宙中的任何事物脱节”。其他事物的概念和观念都在等待着联系起来,使其真正独立,然后我们才能分析和研究它。”胡塞尔认为,我们感知不到的东西可能是真实的。如果必须做出决定,他宁愿相信经验证据学说绝对不承认任何不能通过严格推理证明的东西。
【深入解析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要点】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
用户评论
现象学的核心不就是对我们感知到的世界的描述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胡塞尔真是个天才!把人的意识放在哲学的核心位置。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要深入理解现象学,还得好好读他的著作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意向性”这个概念很有兴趣,它说明了意识总是指向某个对象。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是不是比较学术?感觉我需要先打好基础再来看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胡塞尔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存在先行于认知”这个论点很有道理,我们首先感知到世界然后理解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把意识放在第一位的研究方法真的很新颖!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后感觉现象学真是门深奥的學科。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一下胡塞尔的生平和研究背景。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生命的自然现象”怎么样理解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有没有简单易懂的解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现象学与生活有很多关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当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胡塞尔的思想流派和后来的发展也很感兴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要学习更多关于现象学的书籍推荐!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分析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世界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象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关系怎么样?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胡塞尔现象学的应用场景很多,比如教育、社会学等等。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知道,现象学有什么局限性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