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八字成语(附释义),读一遍,看看自己都知道吗?
在生活中会用这些八字的成语,到哪都有人夸你有学问: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虚,没有的事。
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个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
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蔽。
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质。
4、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以,因为。
一方面因而高兴,一方面因而恐惧。
5、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形容死去活来。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驷,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
7、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
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
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麻烦问题。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以致全局都输了。
比喻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整个失败。
9、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监督着,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
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神通,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比喻本领。
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刀俎,剁肉的刀和砧板。指宰割的工具。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可,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那怎么能行。
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圣贤。圣人或贤人,旧指智慧超群,才能出众的人;孰,谁。
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呢?
15、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原指无力对抗敌人,以逃跑为上计。
现多指摆脱困难处境。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下去。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形容走投无路的窘困境地。
19、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形容两头没着落。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溃,溃决。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
千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
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2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网,天道的网,指自然界的惩罚;恢恢,宽阔的样子。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过一个坏人。
后形容坏人终于受到惩罚。
24、无源之水,之木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木。
比喻没有基础、根源的事物。
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
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冒危险,不经历最难最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2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经历那件事,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2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这种道理可以运用在各个领域,是事物的一种辨证发展规律。
28、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2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甘居中游,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思想。
30、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象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一样永恒。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同一问题,仁者看见它,说它是仁;智者看见它,说它是智。
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3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晕,日月周围出现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
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
比喻或发生前的征兆。
3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有节奏地进行。
34、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虺,小蛇;摧,毁灭;若何,怎么办。
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
原来比喻要趁敌人羽翼未丰的时候,就把他消灭。
后泛指敌人要及时锄掉。
35、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渊,回旋的深水;丛,茂密的森林。
把鱼赶到深潭中,把鸟赶到树林里。
原来用来比喻反动统治者施行暴政,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
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义,把一些可以争取的人赶到对方去了。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与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比喻用对方论据来反驳对方。
38、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以,用;其,他的。昏昏,暗,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用他那些模糊的理解去使人明白。
现指自己糊里糊涂,却要指挥那些已懂的人。
39、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对付嘴咬。
比喻对方怎么来,就怎么反击。
40、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语具体地表达、传诵。
4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肢。勤,劳作。
不参加劳作,分不清五谷。
形容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
4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日出之处;桑榆,日将落时,余晖在桑榆之间,指日落处。
比喻在这边失败了,在那边得到胜利、收获。
4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或缺乏通盘计划,只是就事论事,忙于应付。
4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陶器得到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也不愿苟全性命。
46、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牛后,牛。
宁可小而洁,不愿大而臭。
旧时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摆布。
4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里。
连皮都没有了,毛又长在哪里呢?
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此基础上的东西就无法存在。
4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
4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加,加以。
根据群众所提的意见和批评,检查自己。有缺点错误,就予以改正;没有缺点错误,就加以勉励自己。
5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境界。
后泛指以勉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5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鸣,比喻发表意见。
百家争鸣,原来指我国战国时儒、道、墨、法、纵横、农、杂、阴阳、名(兵、小说)等各家,在上,学术上展开的各种争论。这里比喻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5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约一寸长,全身三十多个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仆,倒。
原指马陆这种虫子死后仍不倒下,现用来比喻势力大的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5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54、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非但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往往把事情搞糟。
也指办事不怀好意者。
5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下棋人;旁观者,观棋者。
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过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
5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相近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57、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春秋鲁庄公的弟弟,曾经一再制造鲁国内乱,先后杀掉两个国君。
不把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清除,国家就不得安宁。
58、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象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本人一样。
比喻对人物刻画描写得栩栩如生。
59、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动脑子,用心思考。
也指的胜败与指挥员能否根据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指挥有很大关系。
60、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克,攻下。
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打仗没有不赢的。
百战百胜。
61、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的就不善良,善良的就不来。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提高警惕。
62、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方法对付。
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6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6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文采。行,流传。
说话要是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
6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提意见的人只要出于善意,即使说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所批评的错误,也足以引以为鉴戒。
66、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
说话的人不厌其烦地教诲,而听的人却不以为意。
67、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表示干脆的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6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更深。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69、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70、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就把它高高地挂在一边不管。
71、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的心一定同我们不一样(即不一条心)。
原指对异族的疑忌。
后也用以指责那种排斥异己的宗派活动。
72、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一召唤就来,一挥手就去。
指旧社会里役使别人,任意呼唤支配。
7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要说就没有一点保留。
7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尽是破棉絮。
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
7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原为佛教劝人改恶从善的话,后用以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悔改,不再为非作歹,就能成为好人。
76、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尽管竖着耳朵听,但什么也没听到。
表示不重视或不注意。
7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装作和平无事,实则想趁机害人。
7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着火,人们到护城河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死了。
比喻无缘无故受到连累,或伤及无辜的人。
79、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相貌丑陋或神情卑劣,使人厌恶;语言干巴巴的,没有味道。
8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故,根据。
立论有根据,讲得有理据。
8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点小火星,可以烧遍整个原野。
用来比喻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发展前途非常广阔。
现在比喻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时期,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82、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办理事情。
8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8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人类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大,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微。
85、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双脚并拢,不敢移动;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86、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从他的人能够昌盛地存在,违背他的人就得灭亡。
8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精,仔细舂过的好米;脍,切细的鱼和肉。厌,通“餍”,满足。
形容对饮食很讲究。
88、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想要占有它,必先丢弃它。
89、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封建帝王和他的文臣武将,统治阶级的少爷小姐。
9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头时错了一点点,结果就造成很大的错误。
91、前人栽(种)树、后人乘凉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9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93、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打塌,滑落下来。
比喻本幻想一举两得,结果两头落空。
94、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原来形容人经过思考,突然想出办法。
现在用以说明人在脑子里运用概念以做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9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李树不对人打招呼,树下自然走出一条。
比喻为人只要真诚、忠实,自然能打动人心。
96、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比喻世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方面发展。
9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比喻经常勤学苦练,以求工夫纯熟。
9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单听信一方面的话,自己就糊涂,事情就弄不清楚。
9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侵蚀,可经久不坏。
100、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声名极大的人,他的实际很难跟他的名声完全符合。
现常用以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
中华成语故事 成语词典大全民间故事 国学书籍文学小说 课外阅读 ¥99 购买图文均来自网络
80组成语近义成语辨析,助你快速突破
1
【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
都有“旅途辛苦”的意思。
“跋山涉水”重在强调远行艰辛;
“风尘仆仆”重在强调长途奔波劳累;
“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2
【趁火打劫•浑水摸鱼•顺手牵羊】
都有“乘机拿走东西”的意思。
“趁火打劫”强调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
“浑水摸鱼”强调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利益;
“顺手牵羊”强调顺便拿走人家的东西。
3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
都有“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的意思。
“畅所欲言”重在尽情说出想说的话;
“各抒己见”重在发表己见;
“推心置腹”重在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
4
【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都有“接上启下”的意思。
“承前启后”强调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方面;
“承上启下”强调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方面;
“继往开来”强调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5
【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都有“失败后重新开始”的意思。
“重整旗鼓”,褒义,重在积聚力量,重新行动;
“卷土重来”,贬义,指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
“东山再起”,褒义,偏重本有地位有势力之人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6
【当仁不让•义不容辞•理所当然】
都有“应当”的意思。
“当仁不让”强调遇到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义不容辞”强调道义上不容许推辞;
“理所当然”强调理应这样。
7
【洞若观火•了如指掌•明察秋毫】
都有“对事物非常清楚”的意思。“洞若观火”强调看得清楚明白;
“了如指掌”强调对情况非常清楚;
“明察秋毫”强调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8
【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
都有“不考虑别人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
“独断专行”强调专断,霸道,语意较重;
“专横跋扈”现多强调任意妄为,不讲理;
“一意孤行”强调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语意较轻。
9
【耳濡目染•耳闻目睹•耳熟能详】
都有“耳朵听到”的意思。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强调听、见的结果;
“耳闻目睹”强调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耳熟能详”强调听的次数多了,也就能详尽说出来,只有听,没有看。
10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都有“惊慌失措,疑神疑鬼”的意思。
“风声鹤唳”强调自相惊扰,自己吓自己;
“草木皆兵”强调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杯弓蛇影”强调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11
【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前功尽弃】
都有“没有成功”的意思。
“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
“功败垂成”强调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前功尽弃”强调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12
【钩心斗角•明争暗斗•尔虞我诈】
都有“争斗”的意思。
“钩心斗角”强调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明争暗斗”强调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
“尔虞我诈”强调彼此猜疑,互相欺骗。
13
【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
都有“荒唐、不可信”的意思。
“荒诞不经”指荒唐离奇,不合正理;
“荒诞无稽”指虚妄离奇,无法查考;
“荒谬绝伦”指言行荒唐错误到了极点。“荒谬绝伦”语意最重。
14
【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都有“生动逼真,很像”的意思。
“绘声绘色”强调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惟妙惟肖”强调形似,模仿得像真的一样;
“栩栩如生”强调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5
【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历历在目】
都有“记得清楚,没有忘记”的意思。
“记忆犹新”重在记忆保持不变,所记忆的都是过去的事情;
“念念不忘”所不忘的可以是过去的事,也可以是目标、理想等,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
“历历在目”重在清楚地展现在眼前,既可指过去的事,也可指景物。
16
【匠心独运•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都有“技艺高超、精巧”的意思。
“匠心独运”强调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
“巧夺天工”强调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17
【金玉良言•逆耳之言•药石之言】
都有“规劝”的意思。
“金玉良言”强调像黄金和美玉一样宝贵的忠告或教诲;
“逆耳之言”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药石之言”指诚意规劝他人改过的良言。
18
【牢不可破•颠扑不破•坚不可摧】
都有“牢固不可摧毁”的意思。
“牢不可破”强调坚固得不可摧毁,多指抽象事物,如友谊;
“颠扑不破”强调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等;
“坚不可摧”强调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多用于意志、精神等。
19
【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参差不齐】
都有“东西混杂”的意思。
“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参差不齐”强调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20
【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纷至沓来】
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
“络绎不绝”强调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川流不息”强调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数量很多;
“纷至沓来”强调接连不断地到来。
21
【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都含贬义。
“墨守成规”偏重按规矩办事,不肯改进;
“固步自封”偏重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抱残守缺”偏重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22
【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
都有“意见有分歧,不统一”的意思。
“莫衷一是”强调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各抒己见”强调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各执一词”强调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不肯相让。
23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缘木求鱼】
都有“初衷与目的不一致,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的意思。
“南辕北辙”强调行动和目的相反;
“背道而驰”强调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缘木求鱼”强调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24
【呕心沥血•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都有“用尽心思”的意思。
“呕心沥血”含褒义,形容费尽心血;
“处心积虑”含贬义,指千方百计地盘算;
“挖空心思”多含贬义,形容费尽心机。
25
【锲而不舍•旷日持久•持之以恒】
都有“用时很长”的意思。
“锲而不舍”强调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旷日持久”强调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持之以恒”强调长久地坚持下去。
26
【煞费苦心•惨淡经营•殚精竭虑】
都有“费尽心思做事”的意思。
“煞费苦心”强调费尽心思,带有目的性;
“惨淡经营”强调苦心规划,苦心经营;
“殚精竭虑”强调用尽精力。
27
【拭目以待•指日可待•倚马可待】
都有“可以等待”的意思。
“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指日可待”强调为期不远,(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
“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28
【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
都有“深入、周密考虑”的意思。
“深谋远虑”强调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
“深思熟虑”强调深入细致地考虑;
“老谋深算”多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29
【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都有“不透彻”的意思。
“生吞活剥”强调对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
“囫囵吞枣”强调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不求甚解”强调学习或研究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30
【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手足无措】
都有“没有办法”的意思。
“束手无策”强调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
“无能为力”强调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手足无措”强调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31
【随机应变•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都有“能够跟着形势做事”的意思。
“随机应变”含褒义,侧重指灵活机动,善于适应新情况;
“看风使舵”含贬义,侧重指跟着情势随时转变方向、改变立场;
“见机行事”中性词,侧重指能够抓住时机。
32
【望洋兴叹•望其项背•望尘莫及】
都有“望到”的意思。
“望洋兴叹”强调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其项背”指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强调远远落在后面。
33
【徇私舞弊•营私舞弊•假公济私】
都有“牟取私利”的意思。
“徇私舞弊”强调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
“营私舞弊”强调为自己谋求私利耍弄手段,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假公济私”强调假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
34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字千金】
都有“话少但分量重、价值高”的意思。
“一诺千金”强调说话算数,所许诺言信实可靠;
“一言九鼎”强调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一字千金”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35
【一视同仁•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
“一视同仁”强调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多指人;
“等量齐观”强调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指物,多用于否定句;
“相提并论”强调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句。
36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先士卒】
都有“亲自去做”的意思。
“以身作则”偏重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身体力行”偏重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身先士卒”偏重职位高的人首先走在前面,带头去做。
37
【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畏首畏尾】
都有“迟疑、犹豫,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犹豫不决”强调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
“举棋不定”比喻遇事拿不定主意;
“畏首畏尾”形容怕这怕那,疑虑过多。
38
【置之不理•束之高阁•置若罔闻】
都有“放在一边”的意思。
“置之不理”强调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对象为事;
“束之高阁”强调放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对象多为物;
“置若罔闻”强调对批评、劝告、请求、抗议等不予理睬,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39
【卓尔不群•鹤立鸡群•出类拔萃】
都有“与众不同,超出同类”的意思。
“卓尔不群”强调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鹤立鸡群”强调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出类拔萃”强调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
40
【作茧自缚•自食其果•自焚】
都有“做了某事结果使自己受害”的意思。
“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语意较重。
41
【置之度外•置若罔闻】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指对自己的;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例句:A.危险越来越临近,但对于生死问题,他早已置之度外。
B.台湾当局如果对中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前仆后继与前赴后继必将自食其果。
42
【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跟上去,指不怕;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就跟上去,指战线连续不断。
例句:A.我们英雄子弟兵前仆后继,终于把红旗插上了山头。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于前赴后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支持者。
43
【不堪设想•不可思议】
不堪设想:指严重的不良后果;不可思议:指奇妙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
例句:A.只挂着作家的招牌,买空卖空,个人的前途当然也就不堪设想。
B.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总认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中,现实中大量涌现出的舍己救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新风格,是不可思议的。
44
【风流云散•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专指人的消失,不指事物;烟消云散,只指事物或人的情绪,不指人。
例句:A。众姐妹风流云散,一日不如一日。
B.小刘接到家信,得知父亲已经病好出院,一切忧虑和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45
【妄自菲薄•自暴自弃】
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程度较轻;自暴自弃:作践自己,程度较重。
例句:A。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就。
B.他是由于家庭的悲剧使他陷入了自暴自弃的境地。
46
【自告奋勇•挺身而出】
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任务,语意较轻;挺身而出:勇敢站出来,语意较重。
例句:A。大热天。杨小梅自告奋勇,到城关去开辟工作。
B.中国多暗箭,挺身而出的勇士容易丧命,这种战法是必要的罢。
47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从容不迫地说,褒义;夸夸其谈:浮夸不切实际,贬义。
例句:A.牛金星并不推辞,引古论今,侃侃而谈。
B.他整天东奔西跑,到处指手画脚,夸夸其谈。
48
【气势汹汹•威风凛凛】
气势汹汹:凶猛得使人害怕,贬义;威风凛凛:气势令人敬畏,褒义。
例句:A.他自以为得理,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
B.长坂坡上,猛张飞威风凛凛,吓退了百万曹兵。
49
▲ 想入非非•异想天开】
想入非非:指不现实的幻想;异想天开:偏重奇特、不一般的想象。
例句:A.这只不过是冒险蛮干、想入非非的又一例证。
B.古代男女不平等,女人想读书也不可能,聪明的祝英台异想天开,女扮男装混进课堂去。
50
▲ 洞若观火•了如指掌】
洞若观火:偏重观察彻底;了如指掌:偏重了解清楚。
例句:A.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预测将来,洞若观火!
B.盖满爹对乡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51
▲ 手无寸铁•赤手空拳】
手无寸铁:特意强调没拿武器;赤手空拳:指什么也没拿,范围较大。
例句:A.这时候,我们手无寸铁,无法抵抗。(可用“赤手空拳”)
B.不要说是个赤手空拳的巡警,就是那满街横行的汽车,他也不怕。
C.只要依靠,只要充分发动群众,我们赤手空拳也能办企业。(不能改为“手无寸铁”,因为“手无寸铁”的范围缩小了)
52
【不动声色•无动于衷】
不动声色:着眼于外部表情;无动于衷:着眼于内心活动。
例句:A.他不动声色地看着这位生客走进来,既不点头,也不说话。
B.你上吊,你跳河,你卖儿卖女,你饿死冻死,他都无动于衷,他只管自己的腰包有没有塞满,哪管你的死活。
53
【万无一失•十拿九稳】
万无一失:着眼于无所失;十拿九稳:着眼于有所得。
例句:A.到时候,由陛下亲自向她请求,我看万无一失。
B.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只要仗打响了,胜利就是十拿九稳。
54
【坚苦卓绝•艰苦卓绝】
坚苦卓绝:指一种坚忍刻苦的精神;艰苦卓绝:指一种十分艰苦的环境。
例句:A.这种坚苦卓绝的典型地下工作精神,令人感奋。
B.几十万党员着向敌人作艰苦卓绝的斗争。(指斗争环境的艰苦超出寻常)
55
【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反,类推。侧重理解知识;触类旁通:侧重于掌握知识和技能。
例句:A.这样精读博览,举一反三,收效很大。
B.他们联系实际,活学活用,触类旁通,提高很快。
56
【一蹴而就•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文思敏捷,画技高超。
例句:A.陆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一幅画三两下便一挥而就了。
B.天下绝无一蹴而就之事,亦无一学即能之业,只有点滴积累,才可能取得成功。
57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不以为意:不放心上,表示掉以轻心。
例句:A.我对你的说法很不以为然。
B.他对作文中的错别字不以为意。
58
【瓮中捉鳖•瓮中之鳖】
瓮中捉鳖:突出过程,很有把握;瓮中之鳖:比喻坏人无法逃跑。
例句:A.对付这些角色,只要他在场,保管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B.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瓮中之鳖。
59
【海底捞月•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比喻根本做不到;海底捞针:比喻很难找得到。
例句:A.以雪填井,画饼充饥,种种愚昧无知的行为无异于海底捞月。
B.偌大的上海滩想找一个人,奈何海底捞针,今天却在街头无意中碰上了。
60
【时不我与•时不我待】
时不我与:再也没有时间给我了,嗟叹机会错过,追悔莫及;时不我待:表示机会不会等待我们,应抓紧时间,抓住机会。
例句:A.年华老去,机会不再;时不我与,徒叹无奈!
B.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时不我待,只有及时掌握信息,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61
【不厌其详•不厌其烦】
不厌其详:表示不嫌详细,愈详细愈好,一般从感受的角度而言;不厌其烦:不嫌麻烦,再麻烦也无所谓,一般从发出的角度而言。
例句:A.好文章,人们总是不厌其详的。
B.他写文章,总是不厌其烦地修改。
62
【不胜其烦•不厌其烦】
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麻烦。
例句:A.没完没了的作业,折腾得我们不胜其烦。
B.老师讲课总是不厌其烦,直到我们弄懂为止。
63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不刊之论: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不易之论: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例句:A.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B.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实践证明乃不易之论。
64
【初露头角•崭露头角】
初露头角:刚刚显露出某种才华;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例句:A.这次画展,初露头角的是一批青年画家。
B.一批又一批原来并不出名的技术人员如良种吐芽,到处在生机勃勃地崭露头角。
【无所不至•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凡能做的事都做了,多用于做坏事;无微不至:非常细心周到,褒义词。
例句:A.为了让她屈服,敌人威逼利诱,无所不至。
B.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
65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像真的一样。
例句:A.施耐庵朝夕揣摩,把宋江等36人的音容笑貌想象得成熟了,然后下笔,故能吁吁如生。
B.他闲来涂鸦,摹拟名画,竟然惟妙惟肖。
66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侧目而视】
另眼相看:表示重视和喜爱;刮目相看:表示惊奇和新鲜;侧目而视:形容畏惧、憎恨和鄙视,是一个贬义词。
例句:A.团里有一个被大家另眼相看的人物,那就是年方十岁的小演员,上上下下都亲昵地称她为“小东西”。
B.你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我要对你刮目相看了。
C.诸位记得从前常剥(bāo)皮做兖(yǎn)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做得人人侧目而视就完了。
67
【五颜六色•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色彩繁多;五光十色:除了色彩种类繁多之外,还有光彩的含义,极具赞美之情。
例句:A.各种色彩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
B.这时的队伍,已经不分行列,不分军民,不分男女,错错落落,五光十色,互相搀着扶着,边说边走。
68
【等量齐观•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重在事物差异;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重在不分厚薄。
例句:A.不管这门派,那门派,来者是客,我们保证一视同仁。
B.有的事情似难实易,有的事情似易实难,理应区别对待,不可等量齐观
69
【同日而语•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把不是同一日的水平的两个人或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谈,不加区别。不但有本质上的不同,还有时间上的差别,且多用于否定句,不可(岂可,怎么能)……混为一谈:是指把根本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或两个人放在一起议论,并不强调时间上的差别,也不一定用在否定句里。
例句:A.如今开发祖国的西部与之初相比,主客观条件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B.以民为本还是以官为本,这两者差距太大,不能混为一谈。
70
【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重在一样看待;相提并论:重在一起议论。
例句;A.一班和六班学生基础不一样,不可等量齐观。
B.在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相提并论加以评比的。
71
【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花天酒地:偏重荒淫腐化,指一种享乐方式;醉生梦死:偏重昏沉颓废,指一种人生态度。
例句:A.这个镇的镇长经常花天酒地,终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B.我们的官员好像都是一些饿死鬼,常常以喝酒为职业,以受贿为目的,醉生梦死,尸位素餐,浪费纳税人的金钱。
72
【排山倒海•翻江倒海】
排山倒海:强调气势;翻江倒海,形容激动。
例句:A.中国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建设自己的家园。
B.他很激动,心里像翻江倒海般汹涌。
73
【手忙脚乱•七手八脚】
手忙脚乱:一人或数人,偏重忙乱;七手八脚:指许多人,偏重杂乱。
例句:A.大家七手八脚地干了起来。
B.一见记者要来采访,这些收提留的“执法者”立即手忙脚乱。
74
【清规戒律•金科玉律】
清规戒律:指死板的束缚人的条条框框,语含贬义;金科玉律:必须遵守的不可改变的信条,多含中性。
例句:A.这种文艺批评的清规戒律是非常多的。
B.除了第五条是个人经验,其他各条,可以说是写作的金科玉律。
75
【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偏重关键时刻走在群众前面;以身作则:强调平常日子自己作出榜样。
例句:A.他有万夫不挡之勇,冲锋陷阵,往往身先士卒。
B.我们每个干部都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76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多指物品精巧、华丽,强调多,但没有看不完的意思;美不胜收:常用于好的景色,突出看不尽。
例句:A.珍宝馆里琳琅满目,令人叹绝。
B.桂林一带到处是奇山异水,美不胜收。
77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逆来顺受:强调隐忍,无可奈何,贬义;委曲求全:突出为保全而让步,权宜之计。
例句:A.林冲虽然是个武艺高强的人,但对高太尉的迫害,采取了逆来顺受的态度。
B.我们经济实力不如对方,在某些问题上只好委曲求全了。
78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安分守己:偏重于守本分,不为非作歹;循规蹈矩:偏重于守规矩,不轻举妄动。
例句:A.他在杭城多年,一向做小本生意,安分守己,街坊邻居全都知道。
B.这个孩子有礼貌,循规蹈矩,这都是老人家教导得法的结果。
79
【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包罗万象:是无所不包,从整体包含说的;应有尽有:是无所不有,从个体陈列说的。
例句:A.自古以来,人们所创造的文艺就不是单调的、生硬的,而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
B.这个商品城各种小商品应有尽有。
80
【遍体鳞伤•体无完肤】
遍体鳞伤:指人体;体无完肤:还可以指观点等。
例句:A.几分钟的时间,他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几乎认不出来了。
B.这篇文章把那些歪理邪说批驳得体无完肤。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题型1 理解词语含义
一般地说,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类词语:①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②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词语。③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7·全国卷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窗子以外》)
(2)(2014·湖南卷)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粮食》)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说明”“赏析”“简析”等作答性动词和“含义”“词语”“内涵”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3步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第一步:审视词语特点
一看其自身特点,关注词性、内部结构(针对短语而言)、表达特点(有无使用修辞等);二看其外部语境,关注句中的搭配成分,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第二步:扣住语境理解其义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在文中的语境义,就是该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它有两类: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彩而产生的新义;另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第三步:把握理解思路——由实到虚
从读“实”出发,探究“实”象背后的虚指意义。(此步骤有时可省略)
答题套路:
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题型2 理解句子含意
重要句子主要包括:意义比较含蓄、内涵比较丰富、蕴涵某些深层含意的句子;含有比喻、比拟等修辞格,需要明白本体或喻体真正含意的句子;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临时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结构比较复杂,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句子;富有哲理性、起到警策作用的句子等。
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浙江卷)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汴京的星河》)
(2)(2017·全国卷Ⅲ)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我们的裁缝店》)
(3)(2016·天津卷)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在母语的屋檐下》)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解释”等作答动词和“含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理解句子含意“6方法”
1.结合语境法。理解句子含意首要的是分析其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把握其前后句子的意思,确定其在文中的特有含意。
2.抓关键词法。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
3.分析句子位置法。这一方法适用于行文思路句。如果是总领句,句意就从其下面的内容入手总结;如果是过渡句,要前瞻上文,后顾下文,确定答案;如果是总结句要根据上文内容归纳意义;至于照应句,则要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起到什么作用。
4.剖析句子结构法。这一方法只适用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制及补充成分的作用;如果是复句,则要先区分句间关系,后体会整个复句的意思。
5.联系主旨思考法。这一方法最适用于文眼句,因为文眼句本就是彰显作者的主要的情感与观点,揭示主旨的句子。
6.技巧句子还原法。将使用了技巧的句子“翻译”成没有技巧的句子,如将比喻句子陈述成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答题模板
模板一: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模板二: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
题型三 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理解标题的含义
(1)分析标题(题目)的特定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特定义指标题(题目)在这篇文章中的特定意思,虽与组成标题(题目)的词语有关,但又超越标题(题目)本身的意思;比喻义、双关义指使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标题(题目)的意义;象征义指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标题(题目)的意义。
(2)分析标题(题目)“三义”:表层义、深层义、主旨情感义。表层义指标题(题目)自身的含义,深层义指标题(题目)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指上面的特定义、比喻义等),主旨情感义指标题(题目)指向文本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2、分析标题(题目)作用:
(1)注重结合标题(题目)特点分析其作用。以人物为题,主要点明写作对象和特点;以时间、地点为题,主要有创设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以景、物为题,主要有线索、表情、暗示主旨的作用。常见的作用术语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省、激发兴趣等。
(2)注重结合与文章的关系分析其作用。从标题(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看,许多标题(题目)概括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重点;从标题(题目)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看,有的标题(题目)就是文眼,点明了文章主旨;从标题(题目)与文章情感的关系看,有的标题(题目)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从标题(题目)与文章思路、线索的关系看,有的标题(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
综合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暮雨乡愁
张清华
①一个人在外面待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落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咕咕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②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狭隘了。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作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的无情抛掷。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③我便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④一个人在冷雨中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是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做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
⑤然而这也终究改变不了那份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⑥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
(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紧扣“乡愁”的主题,大量引用或化用中国古典诗词名句,使文章的文化气息浓厚。
B.黄昏、薄暮、烟云、寒柳、杨树、大雁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意象。
C.海德格尔对“故乡”的解释,表现了东西方对乡愁的不同认识,帮助作者从新的视角理解“乡愁”。
D.作者对“乡愁”有了新的理解,他借用鲁迅小说中的诗形象地阐释了这种独到的见解。
答案C。C项,从第②段内容看,作者肯定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思乡,指出仅从空间的角度来理解思乡是狭隘的,而并没有比较东西方两种思乡观,引述海德格尔的话是为了具体说明从空间角度理解思乡的狭隘。
2.第③段画线句中“天道”和“人道”的含义各是什么?
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将句子放在段落中分析。从“悲号”“命运”“凡胎的肉身”“人生代代无穷已”“宿命”“感伤”等可知,“天道”是指自然规律,指人最终都得死去;“人道”是指人的愿望,对世界的留恋。
答案:“天道”指人一定会走向死亡的自然规律;“人道”指人对世界的留恋。
3.文章结尾写道:“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这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作答本题,要从几个概念着手。首先是“旅人”,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又象征每一个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人。其次是“她”,指依恋和追忆中的故乡。再次是“越来越远”,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走越远,也指人生路上距离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最后是“越来越近”,指坦然地走完人生,魂归故里。
答案:“旅人”既是指旅行在外的人,也象征着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行越远,其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就会越来越强烈。而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自己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而且无法回头,但他会心怀释然,坚定地在人生路上继续前行,直至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上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其实不然。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
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
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它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
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
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选自《》,有删节)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首段多采用短句,表现了作者探访千灯古镇的急切之情。
B.第二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不同质地的灯,既回扣题目“千灯”又暗示此行的目的就是观赏这些造型各异的千灯。
C.“千灯”一语双关,既指江南水乡陈列千盏明灯的古镇——千灯镇,也指这个古镇的独具亮色的文化特点。
D.“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这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顾炎武仁爱思想给“我”带来的巨大震撼。
答案:选B。B项,“此行的目的就是观赏这些造型各异的千灯”的说法有误,作者此行的目的是借千灯来指出我们需要思想明灯。
5.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文的重点是写顾炎武,前面先写了千灯镇的其他众多名人,主要是为了衬托顾炎武。
答案:列举千灯镇众多的历史人物精英,充分体现了千灯镇浓郁的文化氛围;起到铺垫作用,以此衬托(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
6.结合文本内容及现实,探究作者为什么在“千灯”中只取顾炎武这一盏明灯。
答:
解析:作者特别强调顾炎武是一盏明灯,是为了突出他的仁爱思想。而仁爱思想正是当今社会所缺乏的,提振当今人们的精神境界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答案:①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②顾炎武提出的“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或:顾炎武提出的“匹夫有责”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融。)③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们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
【不厌其烦的意思、不厌其烦的意思及成语解释】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