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年有哪些国家大事?
今天是2019年元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包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个税法实施等等,一系列国家大事和民生关切,让新的一年备受期待。
2018年12月29日,江苏扬州,小学生们手持“喜迎元旦”的祝福语,喜迎新年的到来。
这些时间节点很关键!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纪念了40周年之后,今年将迎来中华成立70周年。
70年风云际会,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
新的历史坐标,中国将怎么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传递出怎样的中国声音,备受世界关注。
——海军、空军建军70周年
194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诞生;同年11月11日,中国空军部在北京成立。
今年,海军和空军将迎来成立70周年纪念。历经70年锤炼,如今,国产航母完成海试、歼-20翱翔蓝天……中国海军、空军正以更强大的实力守卫着祖国的碧海蓝天。
——五四运动
今年是五四运动。
100年前,1919年5月4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标志性时间点,从那天开始,一场中国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展开。五四运动也成了中国旧主义走向新主义的转折点。
澳门大三巴牌坊,资料图
——澳门回归20周年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当七子之歌再度回响耳畔之时,今年我们将迎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
20年来,澳门与祖国共奋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中国和国际社会交流的重要窗口……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去年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澳门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中美建交40年
2019年1月1日,中美迎来建交40周年。
40年来,中美关系获得的巨大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年的预期。中美交往40年的风雨坎坷也给了足够多的教训和启示。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如今,“不惑之年”的中美关系,能否穿透迷雾,向着合作共赢迈进,不仅事关两国利益,也将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资料图
这些大事很重要!
——2019年全国
每年3月的全国被称为“中国季”。
全国是年度中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的同样备受瞩目。
在经历机构改革之后,去年成立的中国新一届本次将亮出怎么样的“成绩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将如何规划这一年的工作?值得关注。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时隔两年后,今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办。
2018年12月11日,国务委员兼长出席2018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时提到,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将是2019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共建“一带一路”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北京市民骑车经过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的“丝路金桥”立体花坛。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联通世界,进博会则是开放中国。
2019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再度在上海举办。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介绍,第二届进博会举办时间和地点均与首届一致,展览布局和规模继续包括国家综合展、企业商业展和虹桥论坛。此外,第二届进博会总展览面积将超过首届。
——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作为国际最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举办。
目前,北京世园会已创下A1类世园会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的纪录。在160多天的会期内将举办2500场文化活动,包括开幕式、中国馆日、闭幕式、国家日、荣誉日、省区市日、花车巡游等等。
对于海内外游客来说,精彩不容错过!
北京新机场,资料图
这些大工程很吸睛!
——北京新机场落成
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项大工程,北京新机场将于今年与民众见面。
目前,新机场的名称已被确定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其主体和配套工程将于今年6月30日竣工验收,9月30日前投入运营。
随着北京新机场投用时间的日趋临近,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嫦娥五号奔月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12月,中国成功发射嫦娥探测器,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今年,“嫦娥奔月”的好戏或将再度上演。
根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此前透露,中国将于2019年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施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实现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回”的目标。
——京张高铁将完工
京张高铁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建成通车。
京张高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
高铁建成之后,将使京张两地的客运时间缩短为不到1个小时,对于助力奥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连接西部地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民生热点要知道!
——新个税法实施
新个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个税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月收入5000元以下将不用缴纳个税。
纳税人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这些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民众缴纳的个税将会进一步减少,到手收入将会增加。
——首部电商法落地
《电子商务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中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
新法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个人代购、微商等行业将迎来重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元复始、立春更新 虽无春模样、但有春迹象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摄影 白周峰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秋公羊传》诠释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循环往复,再度开始,2月4日,正月初四,大寒止,立春启。立春者,春之开始也。虽然未必即刻风和日暖,但气温开始回升,春意逐渐点染在城市之中、乡野之间。
【节点】立春意味着新的轮回的开始 但“一花独放不是春”
立春,新的轮回的开始。在干支纪元中,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立春是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立春,是春之开始吗?回答这个问题,一句诗便足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腊梅已开,红梅已放,但凌寒而开的梅,并不能代言春天。
字面上理解,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逝,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的最显著特点,便是万物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在我国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可明显感觉到早春气息。但是,在幅员辽阔的中国,由于南北跨度大,此时绝大部分地区依然是寒风凛冽、冬意苍凉。
其实,不仅是现在,在我国古代,立春时节,南北气候差异也较大,这可以通过两位大诗人的诗篇反映出来。
一篇是苏轼所填的《减字木兰花》。“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可以看出,立春时节,桃花已开放。但是,这首词是苏轼被贬海南岛时所作,海南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另一篇是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春正月节》。“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立春时节,早梅着雨,残雪未消,冬意仍浓,并不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景象。
【算法】二十四节气是按公历推算的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无春年”
牛年已逝,虎年刚启。大家也许并没有注意到,刚刚过去的牛年,是一个“无春年”,而牛年之前的鼠年,又是一个“双春年”。一直到虎年,才恢复到一年一个立春的正常现象。
为何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二十四节气是属于农历还是阳历?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农历的一部分,但它本质上是阳历。它是按照公历推算的,也就是阳历,两者的自然吻合度很高,最多只有1-2天的波动。
和历法一样,二十四节气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的,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而现行的二十四节气,则是依据太阳黄经度制定的,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这个算法从1645年开始沿用至今。
而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阳历和阴历结合的历法,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农历需要置闰月,以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闰月的设置,一年就会出现13个月,有些年份就会出现年初立春、年尾又立春的情况。
在农历时间区间里,如果有一个立春节气的,就叫单春年,两个立春节气的,则叫双春年。没有立春节气的,便叫无春年。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早春在望,花开时节已不远,在经历了一个难忘而多难的牛年后,虎年的春天,尤其为河南民众所期待。
立春时节,且以一副春联来送上祝福:“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屈珂
节令之美·元旦|一元复始:说说元旦“那些事儿”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3年1月1日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习惯称其为元旦。元旦一词何意?有啥雅称?现代“春节”和古代“元旦”啥关系?听听民俗专家怎么说。
海报制作:冯娟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萧放介绍,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从字面看,元为始,旦为晨。作为节日时间,它指每年第一个月第一天的早晨,即新年的开始。
历史上,元旦有许多雅称,如三元、元日、正朝、元朔、正旦、元正、新年、初年、新正、鸡日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海报制作:冯娟
传统中国社会对“新的一年”的认识与西方不同,一直以来都将“正月初一”视为“新的一年”的开始,中国古代就是如此,元旦就是“正月初一”。汉武帝以前,元旦的具体日期不太统一,夏代为夏历正月初一,商代为夏历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夏历十一月初一,秦朝为夏历十月初一。汉武帝时,改行《太初历》,重定夏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由此可见,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只有一个新年,就是正月初一的农历年,这种情况直到民国时期才被改变。”萧放说。
1911年,辛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新成立的引入西方历法,1912年开始使用公历,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并将本来作为农历新年的“元旦”名称挪用到阳历新年上,农历新年则被改称为春节。从此以后,中国人每年都要过两个新年:一个是阳历1月1日的元旦,老百姓习惯称它为“阳历年”;另一个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农历新年,即春节。
“不过由于历史文化与民间传统的原因,这一历法的节日修正并未广泛流行起来。”萧放说。
1949年9月27日,中国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中华采用公元纪年。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作为公历新年第一天,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它蕴含着勃勃的生机,象征着新生和新的希望,也寄予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和期盼。”萧放说。
统筹:刘心惠、刘元旭
记者:周润健
编辑:李民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节令工作室出品
【一元复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