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马的忠诚与代价:白龙马救人后离世,主人痛失爱驹
最近这个新闻,真是让人又感动又心酸!湖北仙桃,一匹叫白龙马的马,救了人,可自己却……没了。这让我忍不住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这算不算英雄迟暮?
这事儿发生在二月,新闻里说,白龙马跟着主人依立拜,冲进冰冷的河水里救人。河水都漫过白龙马的脖子了,就露个嘴巴在外面,它愣是坚持着游到落水者身边。这忠心程度,啧啧!后来虽然治好了病,可没多久,它又病了,最后……唉,说起来都是泪啊!
想想看,这白龙马可不是普通的马,它跟着依立拜训练了那么久,听话得很,以前还一起拿过万元奖励呢!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对吧?这回救人,虽然义气,却也让主人亏了不少。不仅失去了一个好伙伴,还损失了这笔不小的财富。你说这算不算赔了夫人又折兵?
咱们再换个角度想想。白龙马的价值,可不仅仅是钱能衡量的。它对依立拜来说,是伙伴,是朋友,甚至可能是家人。这感情,比什么都值钱,对吧?那些年一起训练的时光,一起拿奖的喜悦,现在回想起来,肯定都是满满的回忆啊。可是,现在这些回忆,却都变成了永存的思念。
再想想落水者,他被救了,捡回一条命,可同时也间接导致了白龙马的离去。这事儿要是搁我身上,我心里估计也会很难受吧。救人没错,但这意外,谁也预料不到。
这事儿传开后,网上议论纷纷。有人说,白龙马是英雄,应该被铭记;也有人说,主人应该好好照顾马匹,避免意外发生;还有人说,这落水者是不是该对白龙马的死负点责任……各种说法都有,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我觉得吧,这事儿没对错,只有遗憾。白龙马的离去,是件让人惋惜的事儿。它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诚,也让我们看到了动物的善良和勇敢。咱们能做的,就是记住它,记住它的故事,记住它的忠诚。至于责任什么的,就交给时间去慢慢评判吧。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依立拜,你会怎么想?你会怪谁?你会如何缅怀你的白龙马?这匹马的离去,带给我们的思考,或许比新闻本身更值得我们去琢磨。 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匹马的生死,更是关于忠诚、责任、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羁绊。 它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我们该如何去珍惜身边的一切? 白龙马的离去,虽然令人惋惜,但它的精神,却将永远流传下去。 或许,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动物的福祉,并学习白龙马身上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半月谈|舍命拦惊马救火车,18岁牺牲的他感动我们半个世纪
舍命拦惊马救火车,18岁牺牲的他感动我们半个世纪
半月谈记者 李惊亚 郑明鸿
在武陵山区贵州省余庆县的余庆河上,有一座100多米长的大桥,名为前方大桥。
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为了纪念一位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他叫邹前方。
余庆县前方大桥(2021年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惊亚摄
50年前,1971年4月22日,一列满载汽油罐的火车行驶至贵州贵定县大关坡隧道时,与两匹受惊的驮马相遇。
眼看着列车要发生相撞脱轨事故,负责守卫隧道口的邹前方冲了上去,拼尽全身力气,将两匹惊马推出铁轨。险情解除了,邹前方却献出了自己18岁的生命。
如今,行走在他的故乡余庆县,除了前方大桥,还有他的雕塑、宣传画等。
“他若怕死,不会去当兵。”记者近日来到邹前方的家乡,听他的亲人、朋友和战友讲述邹前方生前的英勇故事。
邹前方1953年出生,1969年参军入伍,成为人民解放军昆明部队某部三团七连八班战士,负责值守贵州贵定县大关坡隧道口的哨位。
1971年4月22日,邹前方像往常一样,屹立在隧道口外的哨位上。这一带,经常有村民和驮运粮食的骡马经过,还有手持工具上工的民兵队伍。
邹前方生前资料图。(新华社发)
上午九点十三分,一列列车奔驰而来,汽笛声响彻山谷,“列车快出洞了!”
突然,在几十米外,两匹正在穿越铁轨的驮马被列车的轰隆声和汽笛声吓惊了,沿着铁轨狂奔起来。
“那趟列车有近三十节车厢,都是装的汽油罐。如果撞上惊马,列车就会脱轨。”85岁的邹前方的老连长詹信昌说,“如果汽油罐发生燃烧或者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而铁道旁高填方路基下,上百名民兵正在修建湘黔铁路,“不仅是民兵的生命很危险,旁边的村庄也会受到威胁”。
这个时刻,邹前方毫不犹豫冲进铁轨,奋力将惊马往铁轨外推。列车司机发现了正在与惊马搏斗的解放军战士,立即拉下紧急制动阀,但巨大的惯性仍然推着列车呼啸而来。
“解放军战士,快,快松手!”周围施工的民兵奋力呼喊这名小战士。然而,邹前方毫不畏惧,他双腿死死“钉”在铁轨上,用尽全身力气,狠狠推扛两匹惊马。
“他把第一匹马推出去,第二匹马他硬是半推半扛出了铁轨,结果马摔到坎下摔死了,邹前方也牺牲了。”詹信昌说。
邹前方英勇牺牲后,被追记一等功,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被追认为中国党员。邹前方的事迹被编成连环画、小人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邹前方的牺牲证明书。(余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那个时候,火车运送的都是重要物资,隧道里都要部队站岗,怕坏人破坏火车。”和邹前方一起长大的吴仲余说,“他是军人,负着责任,不能把火车搞翻了,他若怕死,就不会去当兵”。
邹前方参军后,吴仲余曾去贵定找他玩,看他白天晚上都在隧道口站岗,“没想到第二年就出事了”。
邹家六兄妹在余庆县白泥镇下里村(如今的下里社区)出生长大,邹前方排行老五。当时的下里村,家家都很贫困。“他想读书,但家里供不起,就让他在家放牛、砍柴。”六妹邹前英回忆,邹前方脾气很好、很勤快、非常孝顺,主动报名入伍。
接到弟弟牺牲的消息,三哥邹前光赶去贵定,料理后事。见面时,弟弟被白布包裹着,“我们把他安葬在铁路后面的山上,他本来就是守铁路的。”邹前光说。
1971年7月,邹前英也主动申请入伍,成为一名护士,她常去贵定扫墓,缅怀哥哥。
在邹前方牺牲的铁轨旁,贵定县立了一块“邹前方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2021年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郑明鸿摄
余庆县白泥镇下里社区,一座铁桥连接着河对岸。
过去,群众想去镇上赶集、县城办事,需要绕很远的路才能过河。铁桥建成几十年了,无数行人从桥上经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座铁桥与邹前方有关。
邹前方牺牲后,组织上曾询问他的父亲邹兆伦有什么需要。这位曾担任下里村村支书的老党员说:“我哪样都不需要,就是想给村前的余庆河上修座桥。”
在邹兆伦的要求下,政府在余庆河上修了一座下里铁桥,方便群众出行。
图为下里铁桥(2021年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惊亚摄
2009年,在距离下里铁桥约300米处,又修建了一座125米长的大桥,被当地政府命名为前方大桥。两座桥横跨余庆河,遥遥相望。
在余庆县郊的天湖广场,矗立着邹前方推马的雕塑。余庆县开展“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邹前方被作为“忠心”的余庆人的代表。
余庆县天湖广场上的邹前方推马雕像(2021年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郑明鸿摄
几年前,邹前光拆掉破旧的三间老木屋,在原地盖起了三层小楼。在一楼堂屋,挂着一块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之家”牌匾。“我们一大家人,有六个人都当过兵。”邹前光说。
“前方大桥修好后,我每天都要到桥上散步,走过去就几分钟。”邹前光说,走在桥上就会想起弟弟。
邹前方的母校下里小学,2018年转为公办的下里幼儿园。校门一旁有醒目的八个大字“英雄邹前方的母校”,另一旁是邹前方的宣传画——一名身着绿色军装、身扛的年轻战士,右手用力扯着一匹驮马的缰绳,身后是一列喷着滚滚浓烟的火车,似乎已近在咫尺。
图为下里幼儿园门口邹前方的宣传画(2021年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惊亚摄
“虽然是50年前的事了,但我经常会给教职工们讲起邹前方的故事,身为英雄的母校,我们也深感自豪,希望能把这份英雄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下里幼儿园园长田亚明说。
(完)
十日谈 | 一匹红色的马
我有一匹红色的马,五岁不到,因为全身赤红,所以取名朱朱。它来自一个马术俱乐部,养了两个月才发现它的膝盖应该受过严重的伤。
除了朱朱,我还有一只蒙古猎犬,因为毛色青灰而取名呼和(在蒙古语里呼和是青灰色的意思),呼和是一只将近七岁的母犬。它虽然和人很亲近,但毕竟是一只大型犬,所以养起来格外小心。尽管我住在郊区,有自己的院子,但还是要每天定时牵着它出去散心,平时它就在院子里玩耍晒太阳。
在别人眼里,朱朱在我这里生活得很不错。我曾经也这么觉得。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的自信,以及被影视剧、动物小说中有很多关于马的美好传说和感人故事所吸引,我决定养一匹马——现在看,想法有点太浪漫了。
朱朱来的时候是在寒冷的冬天,它从很远的地方被卡车运来,披着黑色的棉服,我看到有丝丝热气冒出来。它被拴在院子里,非常警惕,眼睛像翻白眼一样看着周围。我一走近,它就用屁股对着我。它就是一只巨兽,皮毛下结实的肌肉颤动着,我几乎能感受到它只要把我堵在墙边就可以轻松把我的骨头挤碎的力量。
我买了马饼干、胡萝卜,每次走近它都给它吃的。它慢慢地走过来,肥大的嘴唇吧嗒吧嗒地取走我手里的食物,再用比蒜瓣还大的两大排牙咔嚓咔嚓嚼碎,感觉特别地香。
每天去喂它,它对我越来越依赖,以前是走过来,后来只要看到我就会欢快地跑过来,甚至飞奔而来从我手里取食胡萝卜或是饼干,它的精气神让我欣喜,我觉得找到了和它亲近的好方式。
但是很快我就没有那么喜悦了。它经常在门口堵着我,把头伸进来用嘴巴四处搜索食物,它会用脑袋撞我,还啃我的头和肩,据说马和人好才会这样,因为马和马之间啃肩头是很舒服的动作。有一次它甚至踢了我一下,还好只是擦到了,只是青了拳头那么大一块。这时候我才发现,我把马当宠物养是一件不妥的事,我在它眼里是一个胡萝卜饼干机,而不是主人。它撞我踢我可能是在想,这个零食机怎么不吐饼干或者胡萝卜了?
为了安全,我会在手里拿一个棍子,再戴一顶巨大的草帽,但是它居然一口扯下我的草帽嚼起来,我就这样眼睁睁地看它把我的草帽吃进了肚子,最后我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出去时打着一把大大的黑伞,它跑过来很困惑,不明白这是什么武器。
朱朱是一匹驯化好的可以骑的马,但是我一直不敢骑,我想它也不同意一个零食机骑在它的背上。门外是一片大地,庄稼已经收割完,但我也不敢让它出去,我怕它绝尘而去无影无踪,所以它现在只能在院子里徘徊。
我觉得我把朱朱困住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它不属于草原,那里太冷,它没有蒙古马的抗寒能力——也不想把它送到动物园旅游区,那里对于朱朱,绝对不是一个好去处——现在农民种植收割都机械化了,所以它几乎没有工作的机会了。
于是它现在是匹无所事事每天吃吃喝喝却没有多少自由的马。我觉得我对不起朱朱,最开始的喜悦,变成了现在的忧心忡忡和自责。
于是我希望朱朱最好忘了自己是一匹热爱奔跑和自由的马,认为自己是一只巨狗也不错。
但是怎么可能呢?呼和七岁了,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只猎犬,它对所有移动的东西都感兴趣,想去追赶;也经常在有风的日子昂起头凝神远望,也许它闻到了草原的气息,幻想着追逐的自由……
深夜里,我听到马厩里传来马蹄刨击地面的声响,心里很伤感,想起小时候村里几乎每家都有马,黑的白的,黄的花的,而现在,我此刻居住的地方,几个村子也只有朱朱一匹马,一匹红色的、漂亮的、健壮的马,每天在院子里追着我要零食吃的孤独的马。(九 儿)
我要
【关于马的感人的故事-有关马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