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冰道运石

时间:03-29 故事会 提交错误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有哪些?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有哪些?

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在民间有很多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被我们后人津津乐道,究竟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都有哪些呢?

长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长度达2万多千米。

一、孟姜女哭长城:秦始皇当政时劳役繁重,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抓去修建长城。自此孟姜女茶不思饭不想,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飞,孟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做好棉衣孟姜女万里寻夫,历尽千辛万苦到长城,得到的却是丈夫劳累过度被埋在城墙里。孟姜女想到千里寻夫送寒衣,悲愤交加昼夜痛哭感动天地,哭得白云止步,鸟儿禁声,直到哭了十天十夜,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二、山羊驮砖:嘉峪关长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十分惊人的,当时的施工条件很差,也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天放羊的孩子来到那里放羊玩耍,看到此情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效仿,这样砖头很快就运到了城墙上。

三、击石燕鸣: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

古时候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之后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齐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构成一种风俗。

四、冰道运石:当时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嘘短叹,此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照其行事。

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十分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并提前完成了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务必参拜的地方。

五、嘉峪山的传说:在很久以前,从祁连山流下来的雪水,不断汇合成北大河,它穿过河西走廊中段的荒原,浇灌那一带的良田,养育著那里的各族人民。一天一个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头碰上一个古怪老头儿,身上背一袋沙石,问他去北大河如何走,并说:“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之后被一群百姓抢去,我这次来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牧童听后十分气愤顶撞道:“别说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边大山搬来,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老头儿一听气炸了,立刻将这袋石沙向左右撤开,骤然间荒原上突起许多丘陵和一座大山,这座大山就是此刻的嘉峪山。

原来这个怪老头儿是龟精变的,只见他口念咒语企图推倒嘉峪山来封堵北大河,此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头儿击死了。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个山包,形状如龟面得名的龟盖山"。

新华全媒+丨“把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守护好”——三个长城保护员的故事

新华社石家庄6月11日电(记者李凤双、曹国厂、郭雅茹)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横跨15省区市,蜿蜒盘旋在中国北方辽阔大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在长城沿线,有一支6000多人的长城保护员队伍,他们踏遍长城的每一个角落,抚摸长城上的每一寸砖墙,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长城保护最前线的主力。

张鹤珊:长城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仲夏时节,天刚蒙蒙亮,在离秦皇岛市区40多公里的长城脚下的城子峪村,67岁的张鹤珊揣上垃圾袋,提一把镰刀,出门巡护长城。

一路割杂草、捡垃圾、查看每一处城墙……张鹤珊健步如飞,太阳爬上山头,他也登上了敌楼。6公里、23个敌楼,张鹤珊每天至少用5个小时巡视一遍。

张鹤珊生长在长城脚下,对长城感情深厚。1978年,23岁的张鹤珊开始自发守护长城。2003年秦皇岛建立“长城保护员”机制,他成为首批长城保护员。

劝走放羊倌,赶跑偷砖贼……为守好长城,张鹤珊跟很多人急过眼、红过脸,也吃过各种苦头,可他凭着热爱坚守了44年。“长城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离不开它,每天不去走一走、看一看,心里总放不下。”张鹤珊说。

每年这时候,不少户外爱好者到长城上组织集体活动,乱扔垃圾等现象时有发生。《长城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有组织地在未辟为参观游览区的长城段落举行活动。为此,张鹤珊想出一个法子,他主动联系各地“驴友”组织负责人,宣传相关规定,并在巡护长城时为“驴友”义务讲解长城知识。为了听他的讲解,一些“驴友”爬长城前主动向他“报备”,还随身带上袋子清理捡拾沿线垃圾。

张鹤珊在给游客讲解有关城子峪长城的故事(2016年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张鹤珊不仅保护长城,还不断研究长城,搜集民间传说,挖掘长城文化内涵。2009年,他的《长城民间传说》出版,收录20多个故事。

为更好地宣传保护长城,他还开设个人抖音账号,通过短视频和不定期直播为几十万粉丝分享巡护见闻和长城文化……

“长城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只有保护好它,才能让子孙后代感受到长城文化、长城精神。”张鹤珊说,守护长城不是任务,是对祖先和子孙后代的交代,是文化的传承。

许国华:让长城文物“活起来”

六月的板厂峪,天高云淡,群山吐翠。山脚下,一座满是“老宝贝”的长城文化展馆,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这是明代的火铳,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这是当时戍边官兵用的毛笔盒,你看多讲究,笔筒和墨盒是一体的。”68岁的许国华格外珍视这些老物件,“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

四百多年前,一支由义乌将士组成的军队远离家乡,在名将戚继光的带领下修筑蓟镇长城,长期坚守在从山海关到居庸关西的敌台。他们以敌台为家,繁衍生息,后在长城脚下发展出许多义乌兵后裔聚居的村落,秦皇岛市驻操营镇板厂峪村就是其中之一。

保护好长城是板厂峪村村民许国华心中的信念。“小时候在长城上玩,看见有人到长城上翻砖抓蝎子、挖草药、放羊、搬长城砖,我就心疼!”许国华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感情。

2002年,许国华当起了长城保护员,全身心投入到保护古长城的工作中。20年来,许国华为长城文化展馆的发展和完善不断努力。“我对长城文化的热爱更深切了,每一件宝贝都有它的故事,都有先辈生活的印记。”许国华说。

2020年许国华在板厂峪长城巡查。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许国华在微信公众号上宣传长城文化,讲解长城知识。截至6月10日,《老许讲长城文物》已经制作了285期,还在持续更新中。

如今在许国华带领下,多位志愿者在板厂峪从事长城保护、文物整理和讲解等工作。“有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长城故事,宣传长城文化,加入长城的保护中来,才能将长城精神传承下去。”他说。

林长友:我的使命是让长城的生命尽可能延长

始建于1368年的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区交界,1567年在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带领下进行了续建、改建,以其保存完好的建筑工艺与防御体系蜚声海内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的金山岭长城,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是周边村民的“石料厂”。那时人们物质条件差,缺乏保护长城的意识,一些村民到长城撬砖垒房。

看到这种情形,金山岭长城脚下的二道梁子村村民林长友的父亲退伍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保护长城之路。

“父亲保护长城是义务行为。”林长友说,为养家糊口,父亲只能利用工作之余巡护长城。

父亲病故后,为照顾家庭,林长友初中毕业后就到北京务工,在古建公司学了一年多瓦工后,收入相当可观。可长城保护工作也需要有人继承,1989年,他决定回老家,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30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从未间断巡护长城。

如今已是金山岭长城文物管理处文物保护科副科长的林长友,每天依然带领他的团队,巡走在近10公里的长城沿线上,仔细查看砖石有没有松动、移位、脱落,墙体是否有酥裂、下沉,敌楼、马道是否渗漏、积水……在看管保护长城的同时,他们还肩负着长城环卫、森林防火、宣传引导等职责。

“金山岭长城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从一名瓦工成为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的使命就是尽我所能,让长城的生命尽可能延长,再延长……”

中国历史常识:孟姜女哭长城

匈奴是秦朝北方的劲敌。

战国时,秦、赵、燕三国都与匈奴为邻,它们都在与匈奴接壤的边界上修筑了长城,并且还派重兵把守,以防御匈奴。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大军三十万人,北击匈奴,收复了过去被匈奴强占的河南地方(今内蒙古自治区黄河以南的河套地区)。为了进一步巩固边防,蒙恬奉命把旧日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加以修整,筑成了一道西起陇西郡的临洮(今甘肃岷县境)、东至辽东郡内(今辽宁省辽阳市北),长达五千余里的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

此后,历经两汉、北魏、北齐、北周以至隋,各朝都对长城有所修缮。特别是明代,几乎对长城加以全部整修。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长城,西起嘉峪关(在甘肃省),东到山海关(在河北省),像一条长龙似的蜿蜒起伏于崇山峻岭中。这条气势雄浑、壮丽、令人叹服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人遗留下的成绩。

秦始皇派兵北击匈奴,并令蒙恬率众修筑长城,这对防守秦朝的北疆和保卫黄河流域一带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是有着极大意义的。但是,秦刚灭六国不久,人心未定,创伤未复,如此过早、过急、过猛地动员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修筑这样规模巨大的工程,毫无疑问,是会给人民增加负担的。加之秦始皇在位期间,短短十几年,一方面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好事情,另一方面也做了不少劳民伤财的坏事情。他听信方士们的胡言妄语,迷信神仙长生不死之说,屡次派人远航海外,访仙求药,浪费了大量金钱。为了显示威风,他不断巡游各地,到处登山刻石,炫耀功德。他足迹所至,东北到过今天的河北省昌黎县,东南到过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南边到过今天的湖南省宁远县。

有一次,秦始皇想南巡到衡山,舟行至湘山(在今湖南湘阴县北),遇到大风,不禁大怒,命三千刑徒将山上的树木完全砍光,向湘神表示皇帝的威力。他滥用民力,强迫人民给自己修筑生前居住的宫殿和死后安眠的坟墓。著名的阿房宫和骊山陵,工程之大,空前未有。单是这两项工程就征调了七十多万人。据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庭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中可以竖立五丈高的大旗;宫前有十二个铜人,各重二十四万斤。骊山陵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余;墓中有宫殿和百官位次,内藏珠玉珍宝无数,还用水银造成江河大海,象征山川形势。

苛重的赋税与劳役,把人民推向了痛苦的深渊。在秦始皇的统治下,人民表面上暂时不敢说话,实际上内心里却充满了反抗的怒火。孟姜女哭长城的神话故事,就是反映了人民这样一种心理。

一对新婚的夫妇,男的名叫范喜良,女的名叫孟姜女,正在欢度婚后的蜜月,忽然男的要被征发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命令下来,丈夫不得不走。范喜良和孟姜女各怀着生离死别的悲哀,被强逼着分开了。

岁月一天一天地消逝,范喜良一去杳无音讯。孟姜女日夜想念着丈夫。她满怀着与丈夫相会的心情和希望,跋涉千山万水,来到了长城边,想探访自己丈夫的下落。

可是,她的希望破灭了,范喜良早已在沉重的苦役下死去。孟姜女看到了长城,没有看到丈夫,她的心碎了。她放声痛哭,哭声震动了天地。她悲愤的眼泪飞溅到城墙上,把长城冲塌了一道四十里长的缺口。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起源于何时,现已不可知。根据南宋人周蝉所著的《北辕录》记载,远在南宋时,人们便给孟姜女这位传说中的人物修了庙,塑了像,把她当作神灵来供奉。这说明,孟姜女的遭遇,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同情;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表明了暴力压迫下的千千万万人民的积愤及其所显示的力量。

后来,秦朝的统治就在各地愤怒人民的起义声中坍垮下去了。(谢承仁)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冰道运石】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免责声明:部分作品来自网友发布,或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更好的传递 好内容 ,正能量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者您不想在本站发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