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爷的赐福:诚实守信的奇迹
在江南的一座宁静而富饶的小镇,流传着一个关于诚实守信的感人故事。这座小镇被清澈的河流和青翠的稻田环绕,镇上的居民世代以耕织为生,他们勤劳善良,尤为重视诚信之道。在这个小镇的一隅,住着一位名叫李诚的年轻人,他以编织竹篮为生,手艺高超,且为人诚实,深受镇上居民的喜爱。
随着春节的临近,小镇上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2025年的春节,比往年稍晚一些,定于1月29日,但这并没有减少人们对新年的热切期盼。李诚也开始了忙碌的准备,他不仅要为自家的春节庆典做准备,还决定赶制一批精致的竹篮,作为新年礼物赠送给镇上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
大年三十的前夜,李诚在昏黄的油灯下,专心致志地编织着最后一个竹篮。突然,门外传来了一阵奇异的风声,似乎夹杂着低低的私语。他好奇地打开门,只见一位身着华丽道袍,手持金元宝的老者站在门外,面带微笑,眼神慈祥,正是传说中的财神爷。
李诚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恭敬地行礼,请求财神爷的宽恕,因为自己未曾预料到财神爷会亲自到访。财神爷微笑着,用温暖的声音说:“李诚啊,我闻你诚实守信,勤勉善良,特来赐福于你。你的善行和诚实,已经传遍了整个小镇,我特来看望你。”
财神爷继续说道:“诚实守信乃人间至宝,它能开启幸福之门,引来财富之源。你虽贫贱,但心怀大爱,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得到上天的眷顾。”说着,财神爷轻轻一挥衣袖,几枚金元宝化作一道金光,融入了李诚那些即将送出的竹篮之中。
财神爷嘱咐李诚:“记住,这些金元宝虽能解你一时之急,但真正的财富,是你内心的诚信与善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做自己,诚信为本,善行为先。”说完,财神爷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了夜中。
李诚望着财神爷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畏。他明白,这是财神爷对他的鼓励和认可。第二天清晨,李诚带着这些被财神爷赐福的竹篮,挨家挨户地送给了镇上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
当这些家庭收到竹篮时,惊奇地发现,他们的生活中似乎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有的疾病得到了奇迹般的痊愈,有的生意突然变得兴隆起来,更有许多家庭因为李诚的善行而重拾了生活的希望。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小镇,人们纷纷赞叹李诚的诚实和善良,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也能像李诚一样,做到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自那以后,李诚的竹篮生意更加红火,但他始终保持着初心,不仅产品质量上乘,还常常免费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财神爷的那番话,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畏。他知道,是诚实守信和善行,为他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与成功的道路。
这个关于李诚和财神爷的故事,在小镇上流传了很久很久。它告诉人们:诚实守信是人生的基石,只有坚持诚实、守信、善良,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而李诚,也成为了小镇上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去追求那份最宝贵的财富——诚实守信。
"一言九鼎"一一你绝对想不到历史上竟然有这么个"言而无信"的人物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算数、重诺守信。然而,今天我们要揭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讲述一位在历史上被称为“言而无信”的人物,他的行为让这个成语的含义产生了巨大的反转!你准备好了吗?
这个人物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晋景公。表面上,他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号称“言而有信”,但实际上,他的行为却让许多人对他的信任感到失望。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君主成为了历史上“言而无信”的典型?
晋景公在位期间,国家强盛,威望极高。他的许多承诺都曾让人感到振奋。传说中,他曾向大臣们许诺,愿意为国家的繁荣而倾听民众的声音。然而,当真正的民生问题摆在他面前时,他却选择了无视,甚至将民众的呼声视若无物。这种反差让人感到无比震惊。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晋景公在处理权臣之间的关系时,更是频频反复,言而无信。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曾向权臣们许诺过许多好处,然而当局势发生变化时,他又迅速抛弃了这些承诺。这样的行为让他的权臣们感到无比愤怒与失望,甚至有人因此反叛,造成了国家的动荡。
而在他的治理下,晋国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权臣之间的尔虞我诈让人心惊。晋景公的反复无常,使得原本团结的朝廷变得四分五裂,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你能想象吗?一个曾经被誉为“言而九鼎”的君主,竟然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出出“言而无信”的悲剧!
不仅如此,晋景公的行为还引发了许多历史事件的连锁反应。在他执政的后期,权臣们为了争夺权力,互相残杀,国家的百姓在这场权力游戏中饱受磨难。人们开始质疑晋景公的领导能力,甚至有人提出要推翻他的统治。这样一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国君,最终却因“言而无信”而走向了历史的边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重诺守信不仅是一个人的品德,更是一个国家稳定与繁荣的基石。晋景公的反面教材,让我们看到,言而无信的后果是多么严重。作为领导者,承诺的分量是无比沉重的,一旦失信,便会引发不可逆转的危机。
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面对承诺时,不妨想想晋景公的故事。信任是建立在诚实和守信的基础上的,言而无信只会让我们走向孤立与失败。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人际交往中,重视承诺、坚守信念,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让我们一起铭记“一言九鼎”的真正含义,不做那个“言而无信”的历史人物,而是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毕竟,真正的强者,不仅在于能力,更在于信任的积累与坚持!
胶州农妇姜恩兰替夫还债21年的诚信之举获点赞 成全家人的榜样
21年前,丈夫因病离世,留下巨额债务,面对生活的重击,胶州农妇姜恩兰没有丝毫犹豫,一句“人死了,账绝不会死”掷地有声,就此开启了漫长且艰辛的还债之路。青岛早报独家报道的《73岁的她替夫还债21年,200万元的账“清了”》新闻受到了广泛关注。21年,8000多个日夜,她用坚守和担当诠释着诚信的力量,成为家人心中的支柱、邻里眼中的榜样。
青岛早报报道版面截图。
2025年2月,胶州市铺集镇张家屯村73岁的姜恩兰老人结束了长达21年的艰难还债历程。她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人在困境中坚守诚信的传奇,感动了无数人。
姜恩兰与丈夫张平高曾白手起家,从推着小推车卖烟酒起步,凭借200元本金苦干两年攒下2000元后开店。此后,他们陆续经营3家快餐店,生意红火,成为村里的“万元户”。然而,1998年,丈夫将积蓄投入编织袋厂,因经营不善,厂子欠下巨额债务。2004年,厂子倒闭,张平高被查出肝癌离世,要债的人蜂拥而至。面对巨额债务,有人劝姜恩兰赖账,但她斩钉截铁地表示“人死了,账绝不会死”,许下替夫还债的承诺,从此踏上漫长的还债路。
姜恩兰还清债务后竖起大拇指。
丈夫离世后,姜恩兰独自扛起债务重担。2005年,她和小儿子开起 “大众快餐”饭店,她一人身兼厨师、服务员等数职。饭店本小利薄,她省吃俭用,尽自己努力偿还债务。长期劳累让姜恩兰疾病缠身。2013年她患多种疾病需手术,手术前她让儿子在债务清单上签字按手印,表明债务由儿子继续还的决心。所幸,在心脏中放了6个支架后,她最终战胜了病魔。如今,历经21年漫漫还债路,姜恩兰终于还清所有债务,她如释重负,直言能理直气壮“站”起来了。
早在2014年,青岛早报就曾以《丈夫欠巨额外债去世 村妇10年还债近百万》为题,报道姜恩兰替夫还债的故事,2022年又以《新年新愿望 尽快还清175万债》为题进行跟踪报道。昨天,早报独家报道的《73岁的她替夫还债21年,200万元的账“清了”》一经发表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议。“真厉害!女中豪杰”“当今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诚信、责任、担当精神,阿姨好样的!”大家纷纷留言赞扬姜恩兰的诚信之举。
同时,姜恩兰的诚信之举也感动了村里人。“俺和她家住对门,平常吃穿俺都能看到,虽然欠债还钱是死理,但老姜为她丈夫这么做,一般人很难做到,确实不易!”一名村民说。据村民介绍,即便生活如此艰辛,姜恩兰还不忘帮助他人。只要在门口发现流浪汉,她都会送上吃的,给他们找个暖和避风的场所休息一下。“平日邻里乡亲如果有事找她,她会毫不犹豫地帮忙。”一名村民说。
“很早以前俺就和她丈夫认识,她家一共欠了俺1万元钱。一开始,俺寻思要不回来了,但姜恩兰却每逢过年过节都给俺主动送钱,虽然每次还得不多,但人家讲信用,再说确有难处,俺也从没催过她。”姜恩兰家的一位债主曾在接受早报采访时这样说。
21年来,姜恩兰先后获得“最美胶州人”、青岛市文明市民、山东好人、中国好人等诸多荣誉,还把奖金全部用于还债。她用21年的坚守诠释了诚信的力量,让人们看到诚信不仅是承诺,更是战胜困难的信念和担当。
2月14日,记者联系到了姜恩兰的两个儿子。“这么多年,母亲真是太不容易了。”记者了解到,姜恩兰大儿子家有两个孩子,小儿子家也有一个10多岁的孩子,体谅儿子们在外打工不易,家里还有房贷以及养儿育女的难处,这么多年姜恩兰从不轻易问儿子们要钱。但是做儿子的却不能不管母亲。“我们兄弟俩帮得太少了,全部的压力都让我母亲扛了,稍微攒下点钱就都拿去还债了。”提起自家还债21年的历程,姜恩兰的大儿子潸然泪下。
“母亲是个坚韧、刚强,守信用、重承诺的人,认准了的事她咬着牙也得做到,在困难面前没有逃避放弃,而是带领我们一家人迎难而上,去面对、去解决,虽然过程很难,好在最终都解决了,把债务都还上了。”大儿子说。
姜恩兰曾在采访时表示,觉得亏欠两个儿子太多,尤其是小儿子,因为自家债务影响,到了30岁才结婚。“父亲刚去世时,是我觉得最难的时候。”小儿子说,当时自己正在读高中,巨额债务突然袭来,家中实在无力负担学费,高中没读完便回家帮忙了,到结婚前一直和母亲住在村里,操持起了自家这一赖以生存的小饭店,后来母亲生病住院后,他也第一时间辞了工作回到村里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继续经营饭店。“我当时都做好打一辈子光棍的准备了。”小儿子说,“但是我从来没觉得父母对我们有亏欠,当年父亲决定开厂也是为了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母亲一直和我们说‘欠债还钱理所应当’,我们也从来没想过赖账,毕竟这些债主也是当年肯借钱帮助我们的人,尽力偿还欠款是我们的责任。”
如今债务还清了,一家人也终于有心思去展望未来。“母亲身体不好,自从做完心脏手术后就不能干重活,也不敢带她去太远的地方,想着等暖和天带她到胶州城里逛逛。”大儿子说,“我们兄弟俩一直想把母亲接到胶州城里住,但是母亲一直以出门不方便,邻居不熟悉为理由拒绝,心里也挂念着小饭店。平日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开车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家,陪她一起吃吃饭说说话。现在生活安稳了,孩子们也听话懂事,今年一大家子终于高高兴兴过了个好年。”
“感谢政府对我们家的事一直都很关注、很重视,帮助我们出谋划策,逢年过节的都到我们家慰问,帮助解决了很多难题。”小儿子说,“如今我们心里没有什么其他愿望了,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一个遗憾,就是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一家人拍张照片。”小儿子表示,那些年全家人一门心思都是还债,根本顾不上这些,现在有心思去想这些事了。“准备等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全家人一起拍一张全家福。”
“姜恩兰老人的事迹是我们铺集镇的骄傲,她用21年的坚守诠释了诚信的价值。”胶州市铺集镇宣传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镇上一直很关注她的生活,为她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帮助,还通过组织宣讲团等渠道宣传她的事迹,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她的故事,让诚信精神深入人心。现在,许多村民都以她为榜样,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形成了一股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胶州市文明办多年来持续关注着姜恩兰替夫还债的故事,每逢节假日都会到她家走访慰问。胶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4年挖掘到姜恩兰的故事后,我们就一直关注着她。她的坚强和乐观令人敬佩,200万元的债务没有把她压垮,如今她已经成为胶州市的诚实守信典型人物。”
“姜恩兰的行为不仅为我们树立了道德榜样,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姜恩兰这一典型人物的宣传推广,扩大‘好人’效应,通过‘好人’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周围人,营造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胶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胶州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积极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从挖掘选树、宣传推介、礼遇帮扶和动态管理四个方面入手,构建“让好人有好报”闭环运转机制,持续擦亮“尚德胶州”好人品牌,全面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指数。按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类标准,常态化开展“我发现、我推荐最美胶州人”活动,广泛发现、积极挖掘身边好人好事,推动“最美胶州人”由“个体”向“群体”延伸,由“盆景”向“风景”拓展。
截至目前,共有“最美胶州人”2073名,胶州市道德模范174人。其中,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人荣获全省道德模范,58人入选山东好人榜,24人荣获青岛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33人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 摄影 见习记者 纪宣呈
【关于诚实的名人的故事-关于诚实的名人的故事有哪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