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了解7个成语典故,听听与成语有关的故事,提高语文兴趣
咱们说到第一个成语,两个均为错别字。好像是饥饿,又好像是渴了。对水和食物的渴求,是与生俱来的。从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类,到现在坐在咖啡馆里喝咖啡玩电脑的现代人,本质上并无不同。
前些天作者发了很多的数学视频,有的朋友在底下留言,说一些奇怪的话,学数学有什么用?这对买菜有帮助吗?买菜不需要用到公式啊?作者想说,我们和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类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文化。文化,是吃饱了才能做的事情。这个世界上不乏仅仅只是在生存的人,他们从一出生,到结婚生子,无非是在生存。而社会的发展,并不是靠这群人推动的,是少数人推动的,是那些在大学里,在科研机构,在案首写作的人完成的。他们让我们的科技和文化不断的发展着。
第二个成语是大着肚子结婚。一个的大肚子是因为胖,一个的大肚子是因为有了宝宝。有了宝宝就结婚,这是哪个成语呢?前两日,作者的一位朋友说起她的小侄女,19岁便结婚了,为何呢,有了宝宝了。在此,作者想说,女性如果要变得独立,让自己的学习年龄延长,那就只有读书。在我们的舆论氛围中,如果不读书,便很早就结婚了。过早的结婚,将让女性彻底地和这个社会脱离。如果是在学校里读书,那么,无论从婚配的对象还是未来孩子的教育上,都有莫大的好处。开玩笑的说一句,在高中,是高中的同学,在大学,是大学的同学,研究生是研究生的同学,博士,是博士的同学。随着学历的提高,虽然你所能接触到的人会越来越少,但是质量却越来越高。很多人都会讽刺学历高的女性,这其实是社会的一种病态心理而已。
第三个成语比较难猜,直接给大家说一下答案,叫做亘古不变。第一个字读gen,去声。只有亘古没有发生变化。亘的意思是从绵延,所以恒心的恒字,右边就是个亘。哪里有什么东西是亘古不变的?唯有变化才是亘古不变的。这让我们想起一个话题,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其实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地球用不着保护。地球无论变成什么样子,都是地球,即使没有了人类,地球还是正常在转。我们说塑料几百年都不会分解,没关系,地球用一亿年来分解。对地球来说,一亿年也是弹指一挥间。正确的说法是,爱护环境,保护人类。
第四张图,有一个古字,然后颜色和纹饰,看起来也像是古代的东西。我们现在经常去逛旅游景点,看到一些古色古香的东西。可是,有些旅游开发的,认为不够靓丽,要改变这种色调,加个灯,涂层油漆什么的,反倒是失去了真正的韵味。这里最值得玩味的就是西安的所谓什么旅游开发,丧失了西安的古的灵魂。
第五张图,流字颠倒了,上字在上。形容迎着艰难而上。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自身何尝不是如此。作者早前和学生说,如果一个人眼睛有问题了,视网膜还好着,期待移植,那么,医生一定会定期让这个人去看看光什么的,防止视网膜萎缩。为何视网膜会萎缩,因为没有光的刺激,身体会认为,这个视网膜没用处,慢慢地就退化了。动植物都有一个特点,叫做用进废退,唯有使用,才能存在,不使用,不存在。长期做与脑力无关的事情,大脑的机能就会衰退,变笨,是真实存在的。
第六张图片,意思明了,作者就不提示了。
最后一张图,答案是一应俱全。添加一个一,就成了一个全字。
好了,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比较难一点的看图猜成语,作者已经给出了答案,其他的就留给各位来猜一猜了。希望大家将自己猜测的结果写出来。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和收藏。
20个成语,20个历史名人,记住一半,出口成章很轻松
中学时,语文老师总是让我们多读成语。
许多成语是历史人物事迹总结,里面藏着丰富的人生启示。
诗词君总结了10个与历史人数有关的成语,如果你能背下一半,出口成章不再难。
01
班门弄斧——鲁班
【人物】鲁班:人称公输盘、惯称“鲁班”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古代著名的工匠。
【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02
图穷匕见——荆轲
【人物】荆轲:战国刺客,燕国太子丹派他刺杀秦始皇。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见。
03
髀肉复生——刘备
【人物】刘备:三国里蜀国的缔造者,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释义】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04
破釜沉舟——项羽
【人物】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释义】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决不后退。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05
望梅止渴——曹操
【人物】曹操: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释义】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
【出处】《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06
牛衣对泣——王章
【人物】王章:西汉大臣,曾任京兆尹。
【释义】睡在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通“诀”,分别),涕泣。后章仕宦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07
东窗事发——秦桧
【人物】秦桧:字会之,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
【释义】比喻不可告人的秘密已彻底败露。
【出处】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东窗事发》:方士如言而往,果见桧与万俟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
08
东山再起——谢安
【人物】谢安: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09
一饭千金——韩信
【人物】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10
奇货可居——吕不韦
【人物】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释义】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后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子楚,秦诸庶孼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11
小鸟依人——褚遂良
【人物】褚遂良: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
【释义】原义是像小鸟依偎着人一样;比喻依附权贵,也泛指在窘困的情况下依附于人;后多用来形容女孩子或者小孩子娇小可爱的样子
【出处】《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禇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12
狗尾续貂——司马伦
【人物】司马伦: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释义】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13
口蜜腹剑——李林甫
【人物】李林甫:唐朝宗室,曾任宰相十九年,大权独揽。
【释义】形容嘴上说得很甜美,而内心险恶、处处想陷害人。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4
断齑画粥——范仲淹
【人物】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释义】形容虽贫苦但努力学习。
【出处】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15
出人头地——苏轼
【人物】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释义】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优秀。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16
两袖清风——于谦
【人物】于谦: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释义】两袖清风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多用于比喻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
【出处】明·于谦《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17
瘦羊博士——甄宇
【人物】甄宇:字长文。东汉初年,拜为博士,又迁太子少傅,卒于官。
【释义】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出处】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
18
程门立雪——杨时
【人物】杨时: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释义】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求学。
【出处】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19
一字之师——郑谷
【人物】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释义】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使诗文增色,而被称为老师。
【出处】宋·陶岳《五代史补》:“齐己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下拜,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
20
投笔从戎——班超
【人物】 班超:字仲升。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释义】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倪杰(实习生)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典故成语、项羽的典故成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