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什么意思)

时间:12-09 现代故事 提交错误

“五十步笑百步”的出处以及意思是什么?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考察邻国的,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那就让我用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有人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为公家服役)。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斧子按一定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大的宅园,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豚:小猪。彘:大猪),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情况了。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庠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著或背负著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五十步笑百步

有个成语叫“五十步笑百步”。意思是说两军对阵时一方战败溃逃,结果逃了五十步的人嘲笑逃了一百步的人,说他胆小。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这个成语出于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讽刺梁惠王,施了一点点德政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名声极好,天下的百姓会蜂拥而来投奔他。

但孟子这个例子举的其实并不是太恰当。为何呢?且听我为诸君慢慢道来。

孟子处在战国早期的时代。战国是个什么时代?战国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就是说,过去的传统,规则,道德标准等等,都不被遵守了,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周朝,是个以“礼”立国的朝代。周礼制订了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规则,包括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诸侯与国民的关系,各阶层的祭祀、服饰、饮食、礼节等等各种规范,当然,也包含了“军礼”。

军礼包括的内容挺多。比方说,开战前,必然要列出我方多么正义,对方多么不义,即现在所谓的“合法性”,当时谓之曰“师出有名”。有很多情况下,不能开战。比方说,“不伐丧”,就是说对方君主死了,有国丧,那么你就不能出兵讨伐他。进行中,也有许多规矩,比方说,“不重伤”,意思是不攻击受伤倒地的。“不禽二毛”,意思是对头发花白的老者,要手下留情,不抓俘虏。“不鼓不成列”,意思是对方未列好阵,不能进攻。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趣儿?这哪儿像你死我活的啊,规矩这么多。最好玩的就是,对阵中,当一方战败溃逃时,追击的一方,只能追一百步。(出处《司马法》“逐奔不过百步”)说白了,跑一百步就安全了。

这么看来,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还是挺大的。逃了五十步的还在“战”,逃一百步的却在“看”。五十步的嘲笑嘲笑一百步的,也未尝不可吧?

中国寓言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战国时,梁惠王为了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

常常挑起争端,把百姓赶上战场。有一天,他问孟子:“对于国家的事情,我是非常尽心的!如果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同时又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要是河东年成不好,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去救济。看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像我这样做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大量减少,而我们梁国的百姓也没有明显增加,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 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打败的一方,不免丢盔弃甲,狼狈逃命。逃命的人,自然有的逃得快,有的逃得慢。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您说可以吗?”

梁惠王说:“当然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怎么能够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的多呢?”

点评:逃五十步和一百步,虽然在距离上有别,但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重要的是看本质。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