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式:将整部易筋经融入其中!
三体式不仅是形意拳练拳中身体要求的核心规范,所有动作都不离三体式的发挥,更是练拳的地基,也是内在撑筋拔骨的基础,将全身之散乱神气合住丹田。
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三体式是形意拳中真正的核心内功精华,易筋易骨易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都是以此式为基础。
达摩有古传易筋经,而形意拳却将整部易筋经融入到此桩中。
尚门里有句老话说“桩功是个宝,得它才能好”,三体式桩功不仅是练整劲搭建全身骨骼赵州桥的基础,是撑筋拔骨练就钢筋铁骨的基础,同时也是养生调养全身气血的基础,也是练丹田根本的基础,是个宝贝。
三体式一站气沛周身,掌指、劳宫穴有热流、气感,虽然处于静态,却有抻筋拔骨、调整五脏、惊起四梢之效。
但得真正身体站出了内涵,站出了精微之处才能得到好。
三体式桩是活桩,不是死桩。从拳而言,是鹰捉打完的定式,所以光站的四平八稳是不够的,还要有一触即发、劲整而猛的灵性。
一个三体式,半部形意拳,真正明白了三体式,也就懂了形意拳。
三体式的功理
因为三体式的要求严格,容易使学者精神集中,进而能使心血调融,改善血压高、动脉硬化、心跳过快等症状。
由于站桩在调整气息时血液循环不受任何障碍,故气能直达五脏六腑,及经络的未梢,以意领气,循三阴三阳、奇经八脉之通道,下涌泉,上泥丸,息息相通,周流无间,小周天、大周天随心所欲“无入而不自得”,卷之则退藏于密,放之则塞乎天地之间。
三体式,形意拳谓之劈拳,劈拳似斧,斧属金,所以养肺。拳经云:劈拳高举出云门,肺叶舒张气畅伸,少商指引意中气,修残补缺效如神。
形意拳的三体式桩在内的要求完全是气功的要求,气功主要是精气神的练习,使精气神达到饱满旺盛的目的,达到健康身体的目的。
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和掌握我们自身精气神活动兴亡规律,并有意识地去控制和调整它们,使之有得于增产节约,使之有利于储存,转化。使我们尽量不得病,使我们精气旺盛,使我们长寿。
三体式的重点要求
1、内三合:心与意合:心动顺意随,集中精神不能“三心二意”;
意与气合:以意领气,随着自己的意志来活动,让其上升则上升,让其下降则下降,使体内大气之运行随着自己的意识流动,则逆气不能产生,呼吸阴阳纯任自然而无阻滞;
气与力合:就是当气下降时,内脏要随之松弛,气上升则随之而紧缩,动静相随,内外一致。
2、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3、三圆:背圆,如虎背熊腰——含胸拔背)手圆,掌心空如抓圆球,形如虎爪;足圆,脚心空如行泥地。
4、头顶项竖:头顶,如泰山压顶,用力上顶。项竖,如猛虎争食。定如钟鼎,动若发机。
5、提肛、收腹:此为三体式桩法的要求。就是的括约肌有意识地收缩向上提,这样臀部受到约束就不能向外突出,前部小腹也就自然收敛。
《形意拳》经云:“谷道内提,大气归脐,丹田气满,充满身躯。”
从形意一代宗师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再说“三回九转是一式”
今年早些时候,衲子曾经写过一篇《且说“三回九转是一式”》,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随着时间的流逝,衲子这段时间又有所悟,在这里提出来,以求教于各位方家老师!望各位师父不吝赐教!
视频加载中...
在《且说“三回九转是一式”》一文中,衲子的主要观点是,我们所说的“三回九转是一式”,这“一式”就是“虎扑”,当然,也可以说是“鹰捉虎扑刮地风”!我们知道,近代形意门大师郭云深老前辈,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美誉,这应该不是浪得虚名!
因为郭老的“崩拳”绝技得自于狱中。昔时,郭老仗义出手,怒起将一地痞恶霸失手打死!继之郭老锒铛入狱,仇家请了高手,就在监狱之外等待郭老出狱。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武学是实打实的功夫,比人家差那么一点,虽然只是就差那么一点,但就这一点,可能一辈子都赶不上人家!郭老在监狱之中的真实情形,我们今天已无从去考证,但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郭老一定每天都在寻求破解之道。
世人皆知郭云深老前辈的“崩拳”厉害,只有真正形意门中人,才知道郭老最厉害的其实并不是“崩拳”,而是“虎扑”!
郭老在狱中练习的是不是就是“崩拳”与“虎扑”呢?我们说,当然不是!高手到了一定境界,不会再去谈论招法招式。
那么,郭云深老前辈在狱中所练习的到底是什么呢?以衲子推测,郭老一定在练习起落、纵横、翻滚、提坠……其主要精力,应该在心法、身法、步法……有一点能够肯定的,那就是郭老一定不会拘泥于某一招一式……这才是真正的“三回九转是一式”!举手投足,进退攻防,都应该是“三回九转是一式”!
那么,郭云深老前辈出狱之后,见没见到仇家请来的高人呢?这在武林没有记载。不过据衲子推测,双方相互一定是见过面,且仇家请来的高手也一定试探过郭云深老前辈的武功,要么是彼此惺惺相惜,要么是感觉到自己没有必胜的把握。总之,郭云深及其所代表的以功力著称的北派形意拳,终于在中华武坛崛起!(本文作者道韵国术学友我本佛前一青莲,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回九转,三回九转打一数字】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