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曹七步、温八叉,在山西民歌跟前,都是小儿科!
说起唐诗,有个传奇的山西诗人叫温庭筠
温庭筠有个外号叫“温八叉”
这个外号的来源特别有意思
据说温庭筠才思特别敏捷,
每次去考试,都要叉着手,
连着叉八次就能成一首五言八韵诗。
当然,说起写诗写得快来
还有个叫曹植的帅锅
七步成诗的故事
连小学生都知道
我就不讲了。
大扯要讲的是,论速度
温八叉们曹植帅锅们在山西民歌面前简直就是小学生啊!
比如,贾樟柯电影《山河故人》中
女主人公举个小花伞
这么来来地走上几步
OK!
诗,写!成!啦!
家住汾阳龙门地
表里山河留美誉
文峰塔上升紫气
迈步走向新世纪
词儿,写得不错吧!
速度也快吧!
关键还唱得好!
也不比温八叉、曹子建差吧?
(不过,实话实说
主演赵涛虽是舞蹈出身,但毕竟在太原长大
演绎起吕梁的伞头秧歌来,到底还是有点生疏)
举起花伞边走边扭边考虑,片刻间就是一首歌词
四句,每句或7字或8字或11字或12字
句末押同韵
(唐诗也不过这么回事儿)
然后以相关的调调唱出来。
这就是吕梁伞头秧歌。
伞头秧歌编起来到底有多快
要编一首秧歌词儿出来
其实并不容易,尤其对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人来说。
首先,押韵就很难
其实,四句词要立意高远,意思连贯更不容易
(不信,你编两首试试)
所以,编一首秧歌词的速度
也因人而异
大略分一下几种。
第一级:半年憋不出一个屁来
在吕梁,尤其以临县、柳林、离石一带
老百姓对伞头秧歌的热爱是深入的
你走在田间地头,许多庄稼汉都能随便给你编着唱两首
但是,也有很多庄稼汉,喜欢唱
憋来憋去,死活编不成。
这就是伞头秧歌的门槛所在了。
临县已故著名民间伞头许凡,因穷苦曾长期乞讨,留下了许多经典唱段。如他自报家门:
姓许名凡实不凡,
范丹老祖把家传,
天下欠账要不完,
我不上门他不还。
(范丹,东汉人,把家产散尽,甚至连债务也给了饥民让他们自己讨还,自己却一贫如洗。)
第二级:提前编好,现场表演
电影中的伞头秧歌,拍得那么轻巧
似乎那词儿早就写好了似的。
其实,拍电影当然都是提前编好的
现实生活中
要是唱一两首的话,当然也可以提前编好
到现场表演出来
这算是入门的。
1994年,山西记者到临县采风。在县委大院,记者找到“秧歌领袖”贺升亮并当场出题:狗年唱狗,但不能出现狗字,给您30秒时间考虑。贺升亮唱道:
样子像狼不是狼生来心忠,
十二生肖第十一玉帝亲封,
看家护院是特长无师自通,
花果山上随二郎咬过悟空。
第三级:现炒现卖
真正能够登台演出的伞头,
起码应该做到现炒现卖。
锣鼓响起,半分钟以内,一首秧歌就应该编好
要不然,台下观众是等不了的。
而且,连唱几十首下来
不能显出词穷力竭的迹象。
这个水平,差不多就能靠唱秧歌吃饭啦!
1984年,临县伞头大王杜云峰在吕梁影剧院参加伞头秧歌表演,有一观众现场提要求:请用秧歌唱一下他与小姨子的关系。这本来就是容易有“故事”的一个话题,问题一宣布,全场轰动!怎么唱呢?否认和小姨子有暧昧关系不能满足观众的心理,但是轻易承认也显得太直白没有味道。
杜云峰考虑了大约10秒,唱道:
我小姨子如今没老汉,
由我抱住亲来由我看,
黑夜我领上她出去串,
白天再送她到幼儿园。
第四级:秧歌对唱
有一种古诗,叫唱和诗。
一般情况下是主人写一首,
对方根据主人的意思对答一首
比如李白和杜甫、柳宗元和刘禹锡、元稹和白居易等等
经常就搞这一套把戏。
在吕梁的伞头秧歌中,也有一种形式叫“秧歌对唱”
即两位演员登台,以一个话题为中心
一方先唱一首
对方根据前面所唱内容紧接一首
环环相扣,互相辩论、互相为难
一旦开场就需要连续十几首、几十首地唱下去
想想吧,让曹植走七步作一首诗可以
让他连续走七十步作十首诗还可以不?
咱吕梁山中的伞头秧歌手们,可以!
第五级:一递一句
一人一首互相对唱
感觉这个难度已经逆天了!
但其实还有更逆天的
就是:一人一句。
就是两位演员
第一位演员先唱一句
第二位演员顺着前一句的内容紧跟一句
第一位演员再承接第二句的内容跟上第三句
第二位演员根据前一句再接一句
前句和后句之间,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
但仍然能保证文意贯通、韵律相合
真逆天啊!
简直不是地球人能干的活儿啊!
不过,伞头秧歌的演员要干的活儿可不只这些。
作为伞头
除了演唱,还有“领舞”的职责。
伞头一手执花伞、一手持响环
一会儿走一个“四门兜底”
一会儿走一个“蛇盘九颗蛋”
舞绸扇的队伍紧跟气候,声势浩大。
(2016年临县伞头秧歌闹元宵)
据专家考证,这种阵势,很可能来自四千年前。
《山海经.海外西经》里记载:
“夏后启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
意思是说后启乘驾着两条龙,
在三层云簇拥下,
左手打羽伞,
右手握玉环,威风凛凛。
他的这一形象,恰与伞头秧歌的阵势,
即两龙开路,彩旗簇拥下的伞头形象十分相似。
如果这是真的,那伞头秧歌的历史
也要比唐诗久远啊!
……
高手在民间
高手在山西
高手在山西的民间
关于伞头秧歌,能说的还有很多很多
不过,限于篇幅
先给大家一个普及版。
曹七步、温八叉:古代文人那些有趣的数字雅号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这是唐代僧人齐己的诗句。齐己曾拿这首诗来请教诗人郑谷。郑谷也不客气,毫不保留地表明自己的看法,说“数枝”不足以点明“早”,不如改为“一枝”。齐己虚心接受了意见,称郑谷为“一字之师”,有人便称郑谷为“郑一字”。
柳永,北宋词人,表字景庄,原名三变。这“三变”二字也有一番来历。其渊源颇深,为旧时经典词语。《论语》载:“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子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里的三变是指古代君子给人留下的三种美好印象。古人取名有名有字也有号,婴儿出生3个月,由其父命名,男子20行冠礼,女子12行笄礼取字。长辈在为子女命名取字时都寄托了自己对孩子的美好祝愿。所以“三变”其中蕴含之意应与《论语》中的含义关联紧密,是一个严肃而庄重的词语,同时与他的表字“景庄”相通。长辈的寓意也是煞费苦心的,寄托了他们对柳永修身美性、向君子看齐的美好愿景。
比柳永时代稍后的另一词人张先,在艺术上另辟蹊径,别具一格。他善于以工巧之笔凸显一种朦胧的美,且以用“影”字闻名于世,反映出幽默宁谧的意境。宋祁尤其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张先自己也很得意于此,另有《归朝欢》的“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的“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自诩“张三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初贬安徽滁州,自号醉翁。到了老年体弱多病,且将在颍水之上退休,又改号六一居士。有人问他:“六个一,究竟指什么呢?”欧阳修回答道:“我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还有琴一张,棋一局,并常常置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呀!”欧阳修继续答:“以我一介老翁,再加上这五物,岂不是六个一吗?”客人会心一笑。有人把欧阳修又叫“欧阳六一”。
三国时代,曹丕刚登上皇位不久,视弟弟曹植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把他置之死地。有次借口把曹植叫来,命令:“你必须在走七步路的时间里作出一首诗。倘若作不出来,便处以极刑。”曹植走完七步,吟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用豆萁煮豆巧妙地譬喻兄弟骨肉相残的惨痛局面,发出了“相煎何太急”的无奈抗议。七步成诗的“曹七步”让后人永远记住了他。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之为“温八叉”。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八叉、蛇麻溜子、蝎虎子
新疆地邪,有些讲究很好玩
倝早喝清茶或者奶茶
如果看到茶碗里有茶叶棍棍立起来
就会说“今儿个要来人呢”
意思是家里今天有贵客登门
如果看到墙角有蜘蛛在勤劳的结网
就会说“也不知道有啥喜事呢”
在新疆方言里,蜘蛛叫“八叉”或者“蛛蛛”
“八叉”,新疆方言读为【bǎ cǎ】
有两个意思,其一就是指“蜘蛛”
如:房梁上一个八叉爬过去了,把人吓一跳
其二是指“X”形状的符号或者形状
如:老师在这道题后面打了个八叉
有人认为蜘蛛的外形像“X”
所以才叫“八叉”,这其实是个天大的误会
蜘蛛之所以叫“八叉”
是因为古人认为蜘蛛结网是拥有巧手的缘故
而“八叉”的本义是指“才思敏捷”
所以用来代指蜘蛛
古人以两手相拱为叉
唐朝诗人温庭筠才思敏捷,每当命题作诗
他就叉手构思,每次叉手八次而成八韵
人送雅号"温八叉"
后人就以"八叉"来比喻才思敏捷
八叉,普通话读为【bā chā】
古人有“七步八叉”的说法
“七步”指曹植“七步成诗”
“八叉”指温庭筠“八叉成诗”
蜘蛛不会作诗,但是结网的本事天下无敌
现代高科技的仿生学至今还未完全参透
蜘蛛吐丝结网之谜
确实当得起“八叉”这个称号
称蜘蛛为“八叉”
在中原官话区和兰银官话区常见
更有趣的是,“八叉”一词
在湖北、福建、云南的部分方言区
是指“父亲” ,按照道上的黑话来说
“八叉”即“八+X”,合而为“父”字,故称
也有说法认为称父为八叉,是幽默的说法
而在西南官话区的四川、云南等地
“男人八叉”就是指“男人、男子汉”
如:你男人八叉的,还那么小气
估计这个说法就是从男人“胡子八叉”的
形象或者喜欢“四仰八叉”躺着睡觉来的
在新疆方言中,属于蜥蜴类别的四脚蛇
壁虎都被称作“蛇麻溜子”
读为【shé mà līu zi】
之所以这样称呼,里面的趣味性十足
首先,四脚蛇、壁虎的身体形似“蛇”
其次,它们都是行动敏捷麻溜之物
故称“麻溜”
最后这个“子”字,就是“小”的意思
因为与蛇相比,它们的身长最多只有几寸
实在是娇小
所以,“蛇麻溜子”这个称呼是对
四脚蛇、壁虎十分形象生动的描绘和命名
在西宁方言和乌鲁木齐方言中
壁虎被叫做“麻蛇子”或者“蝎虎子”
在山东胶县等地,蜥蜴被称为“马蛇”
1931年《增修胶志》:“蜥蜴曰马蛇”
还有称蜥蜴为“马蛇子” 的
在东北、内蒙、河北、山东等地常见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释鱼》:
“今登莱人谓守宫为蝎,青斑色,好在壁间
即蝘蜓矣。其在草中,形细长,黄斑色
谓之马蛇子,即蜥易矣”
宋代孙光宪在《北梦琐言》卷四中记载:
“﹝温庭筠﹞工于小赋,每入试,
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
“﹝张锡﹞天资俊拔,下笔成文,
诚八叉七步之才也。”
清·赵翼《集益斋即事》诗:
“公於此已肱三折,我愧才非手八叉。”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
“七步八叉,具有成例;
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歇后语:蝎虎子(壁虎)扒门帘--露一小手,
指在人前显露一下本事或技艺。
蝎虎子爬在土地神头上--借面子,
指依仗着他人的情面。
【七步八叉,七步八叉的八叉指什么】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