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读《道德经》,“自伐无功,自矜不长”
万事不可急功近利,这句话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基本上长者都会告诫年轻人。不管做人做事都要稳扎稳打,急功近利只会让你的基础无法承载后续的成长。不要总按照你自己以为的方向去发展,有的时候需要全面的考虑,要自我明辨,不要骄傲自满。按照老子的说法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大道的,我们也要依照大道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今天我们就来看老子《道德经》中关于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老子的《道德经》中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抬起脚跟用脚尖站立,是站不稳的。迈开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只看到自身的人反而不能明辨事理。自以为是的人分辨不清楚是非。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了功。自高自大的人不能做众人之首。从“道”的角度衡量,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都是剩饭赘瘤,惹人厌恶。所以懂得道的规律的人决不会这样做。
老子在这里阐述了人的主观意志和自然规律之间所存在的矛盾,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人只有遵循客观规律办事,遵循自然大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不使矛盾尖锐化。同时,也贯穿着他以退为进、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
有一个居住在临江地区的人,打猎的时候捉到一只小鹿,便把它带回家里饲养起来。刚进门时,家里养着的一群狗馋得直流口水,都摇着尾巴跑了过来,想要吃掉小鹿。那个临江人很生气,把狗吓跑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抱着小鹿接近狗,经常让狗看,叫狗不可乱动,渐渐地又让狗和小鹿玩耍。时间长了,狗都能顺从主人的心愿,不再打小鹿的主意了。小鹿渐渐长大,忘了自己是一只鹿,天真地认为狗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和狗互相碰撞翻滚嬉戏,越来越亲热。狗怕主人,就跟小鹿周旋玩耍,表现得很友好,但是经常舔着自己的舌头。三年以后,鹿走出门外,看见路上有一群野狗,就跑过去想和它们玩耍。那些野狗看见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扑上去把鹿撕碎吃掉了,路上血肉模糊一片狼藉。可怜的小鹿到死也没明白自己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志,但是在遇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呢?老子给我们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以退为进,委曲求全”。至于这个是否适合所有人,那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内心做好决策,不见得圣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但是也是给我们做了一个极大的参考。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很大程度上都有以退为进的想法,因为自古我们就要一句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像我们都是特别怕麻烦,没有那么多较真,或者说较真都是在浪费时间。以至于大家都愿意选择退一步,忍一下,最终委曲求全。但是我觉得老子可能想最终表达的意思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把自身的姿态放低,让自己处于一个谦卑学习的状态,能够冷静清醒的看待每一个问题,让身边的人都能认可和赞同你的做法。最终你可以在所有人的支持下,走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视频加载中...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20年秋季学期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0月10日上午在党校开班。总、国家、军委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党民干、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能力、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局常委、处出席开班式。
强调,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年我们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抗击新冠肺炎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夺取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
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能力。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提高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中国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动摇!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斗争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国是风雨来袭时中国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最有力制度保证。年轻干部必须坚守一条,凡是有利于坚持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要不断提高敏锐性和鉴别力,观察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因素,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提高能力必须对纪律和规矩怀有敬畏之心。要自觉加强历练,增强自制力,始终做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研究能力。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研究要经常化。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认真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
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做到科学决策,首先要有战略眼光,看得远、想得深。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要深入研究、综合分析,看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符合实际等,全面权衡,科学决断。作决策一定要开展可行性研究,多方听取意见,综合评判,科学取舍,使决策符合实际情况。
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改革攻坚能力。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尤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改革必须有勇气和决心,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要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要注重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要努力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要紧密结合应对风险实践,查找工作和机制上的漏洞,及时予以完善。
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党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落实党关于逐步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要求,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医保、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要注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抓落实能力。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特别是主要干部,既要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又要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不能高高在上、凌空蹈虚,不能只挂帅不出征。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指出,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明确培养年轻干部的正确途径,坚决克服干部培养中的形式主义,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他们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陈希主持开班式,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淬炼、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自觉担负起党和赋予的时代重任。
丁薛祥、黄坤明出席开班式。
2020年秋季学期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参加开班式,有关部门负责列席开班式。
【一得自矜,一得自矜的出处】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