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一官半职 一官半职是大官还是小官

时间:12-05 现代故事 提交错误

1965年李宗仁回国,毛却未给他一官半职,这是为何?

1965年李宗仁回国,毛却未给他一官半职,这是为何?

1949年,溃败,众多高层纷纷逃往海外。其中,代总统李宗仁选择了前往美国。作为桂系军阀的核心人物,他曾在中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16年后的1965年,74岁高龄的李宗仁突破重重阻碍,毅然选择回国。当时,毛和周恩来都给予了极高规格的接待,但令人不解的是,相比其他回国的将领,李宗仁却始终未获得任何职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对这位功卓著的英雄如此"冷落"?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一、李宗仁的生涯与功绩

李宗仁的军旅生涯始于1912年。作为广西桂林人的他,在加入新桂系军阀之前,曾在清朝的新军中服役。1917年,他与白崇禧等人一同加入卢荣祺的,开始了在桂系军阀中的崛起之路。

1923年,李宗仁与白崇禧联手发动"桂北之变",成功击败旧桂系势力。此后,两人开始在广西建立起新的秩序。在这个过程中,李宗仁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智慧。他推行新政,整顿吏治,使广西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得到显著改善。

1926年,李宗仁率部参加北伐。在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中,他指挥攻克武汉,为北伐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这一时期,李宗仁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其在作战中表现出色,被誉为北伐军中的精锐之师。

爆发后,李宗仁在战场上的表现更是令人瞩目。1938年,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李宗仁担任第五长官。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他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成功将日军主力引入预设战场。在这场战役中,中国首次在正面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仅极大地提振了全国军民的信心,也使李宗仁的威望达到顶峰。战役结束后,他被授予,成为当时军中最炙手可热的将领之一。

1944年,在豫湘桂会战中,李宗仁再次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虽然最终战役以失利告终,但他指挥进行的数次反击,有效延缓了日军的进攻步伐,为后方军民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胜利后,李宗仁的地位进一步提升。1948年,在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他当选为副总统。次年,在蒋介石引退后,他又担任了代总统一职。然而,面对日益恶化的政局,李宗仁最终选择了赴美。这一选择,也为他此后的人生轨迹埋下了伏笔。

二、赴美流亡期间的心路历程

1949年底,面对政权即将覆灭的局面,蒋介石亲自派人邀请李宗仁随同前往台湾。当时,蒋介石开出了极其优厚的条件,包括保留其在军中的实权地位,并承诺给予重要职务。这份邀请同时发给了白崇禧,意在笼络这两位在军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桂系将领。

面对这个诱人的提议,李宗仁却毅然选择了拒绝。他此前与蒋介石有过多次博弈,对蒋介石的为人和处事风格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一次私人谈话中,他曾对身边的幕僚表示,去台湾无异于自投罗网。事实证明,李宗仁的判断极为准确。白崇禧在赴台后不到半年就被软禁,失去了军权和人身自由。

1950年1月,李宗仁以就医为由离开中国,经香港抵达美国。初到美国时,他依然保持着代总统的头衔,但这个身份在国际上已经失去了实质意义。美国为他安排了一处住所,并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在美国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对东方饮食的思念,都给李宗仁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为了打发时间,他开始在纽约的华人社区结交朋友,偶尔打打麻将,与一些老部下聚会叙旧。

然而,李宗仁始终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变化。1950年爆发后,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战况。当得知中国将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时,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成功爆炸的消息传来,他立即邀请纽约的华人朋友举杯庆祝。

在美期间,李宗仁的立场逐渐发生变化。他开始公开批评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并对新中国的建设成就表示赞赏。这种态度转变引起了美国的警惕,对他的监视也随之加强。

到了60年代初期,李宗仁在美国的处境变得更加微妙。美国开始限制他的活动范围,特别是在他表达回国意愿后,监控更加严密。一些亲台湾的华人报纸也开始对他进行抨击,指责他"背叛"。

这段时期,李宗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新中国的信息。他特别关注国内的工业发展、农业改革和科技进步。每当看到相关报道,他都会仔细剪报保存。在与老友的通信中,他多次表达了对祖国发展的欣慰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愈发强烈。1964年,已经73岁的李宗仁开始秘密筹划回国事宜。他深知这个决定将面临重重阻力,但返回祖国的决心已经确定。为避免打草惊蛇,他开始着手处理在美国的财产,并通过可靠的渠道与国内建立联系。

三、归国决心的形成与突破

1964年下半年,李宗仁开始通过香港的老友与周恩来建立秘密联系。这个联络渠道的建立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周密准备。当时,一位在香港经商的故交充当了重要的中间人角色,多次往返于香港和北京之间传递信息。

周恩来对李宗仁的归国意愿表示了积极回应。在得到层的同意后,他派出了专人前往香港,与李宗仁的代表进行了多轮接触。双方就回国的具体事宜进行了详细磋商,包括路线安排、安全保障等诸多细节问题。

回国计划的执行面临着重重阻碍。美国在得知李宗仁可能回国的消息后,加强了对他的监控。FBI特工24小时轮班盯梢,他的电话被监听,信件被检查。为了摆脱监视,李宗仁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周密的反侦查措施。

1965年初,一个看似简单的机会出现了。李宗仁以参加纽约华人联谊会为由,成功甩开了FBI的跟踪。他先是乘坐出租车到唐人街,然后通过一家中餐馆的后门离开,转乘了支持者预先安排好的汽车。这次行动的成功,为后续的归国计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更大的挑战来自台湾方面。蒋介石得知李宗仁可能回国的消息后,立即派出特工企图阻止。据后来解密的档案显示,台湾方面甚至策划了暗杀行动。在香港期间,李宗仁曾两次遭遇可疑人员的跟踪,所幸在当地安全部门的协助下化险为夷。

1965年7月,李宗仁抵达瑞士。这是他回国路线中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在苏黎世期间,中国驻瑞士使馆的工作人员为他提供了周密的保护。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使馆还特意安排他住在一个偏僻的小旅馆,并且每天更换不同的路线外出活动。

从瑞士到巴基斯坦,再到缅甸,李宗仁的归国之路走得异常谨慎。在仰光停留期间,他差点遭遇台湾特工的伏击。所幸中国使馆及时获得情报,紧急改变了行程安排。最终,在中国驻缅甸使馆的协助下,他成功登上了前往广州的航班。

1965年7月20日,当李宗仁的专机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时,等候在那里的是周恩来派来的专人。为了确保安全,中方还特意安排了两架外形相似的飞机同时降落,以迷惑可能潜伏的敌对势力。

从广州到北京的行程同样充满戏剧性。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专列在夜间行驶,沿途都有武装人员把守。当列车最终抵达北京站时,迎接他的是周恩来等。至此,这位74岁的老终于完成了他艰难的归国之旅。

四、回国后的待遇与生活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抵达北京后,给予了他最高规格的接待。毛亲自在中南海接见了这位昔日的对手,两人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谈话。在接风宴会上,周恩来特意安排了广西特色菜,以示对这位桂系老将的尊重。

为李宗仁安排了一处位于西山的住所,这里曾是民国时期的一处名园。院内古树参天,环境幽静,还配备了专门的医疗团队和生活服务人员。每月,他都能领取相当于部级待遇的生活补贴,这在当时是很高的待遇标准。

然而,与其他回国的将领不同,李宗仁并未获得任何实质性的职务。这种安排颇具深意。当时已有不少回国的将领被安排在、等机构任职,如傅作义担任全国副,张治中出任民革副。

李宗仁的日常生活也与其他回国将领有所不同。他每天的活动都会受到严格监管,外出需要提前报备,会见人员也要经过审查。这种安排表面上是出于安全考虑,实则反映了对这位前代总统的特殊态度。

1966年初,李宗仁开始撰写回忆录。在这个过程中,他详细记录了自己的从军经历和生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材料都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查后才能定稿。同年,他还接受了的专访,回顾了台儿庄战役等重要历史。

在文化大期间,李宗仁的处境一度变得微妙。虽然他没有遭受直接冲击,但活动范围被进一步限制。这期间,他主要在西山寓所中阅读和写作,很少参加公开活动。直到1969年,他才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参加了20周年庆典。

1970年代初,李宗仁的健康状况开始下降。派出的医疗组为他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期间,他曾多次住院,每次周恩来都会派人前往慰问,并送去补品和营养品。

在晚年生活中,李宗仁最大的愿望是能够重返广西故土。1971年,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同意他短暂回到桂林探亲。这次回乡之行虽然时间不长,但让这位老得以重温故地,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亲友。

值得一提的是,李宗仁虽然没有正式职务,但他的一些建议仍受到重视。1972年,他就改善中美关系提出了几点建议,这些建议后来被证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这些建议都是通过非正式渠道传达的,他始终未能在正式场合发表意见。

五、晚年生活与历史地位的确立

1972年后,李宗仁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但他仍保持着对国事的关注。这一年,他通过秘书整理了一份长达万字的建议书,主要涉及对台政策和海外华侨工作。这份建议书经由相关部门转呈,其中一些具体建议在后来的实践中得到了采纳。

1973年初,李宗仁住进了北京医院。医院专门为他安排了一个独立病区,配备了最好的医疗团队。期间,他仍坚持整理历史资料,特别是关于时期的一些重要战役细节。这些资料后来成为研究史的重要参考。

在住院期间,李宗仁收到了不少海外故旧的来信。这些信件都经过严格审查后才能送达。其中,美国的一些老朋友询问他回国后的生活情况,他都通过秘书一一回复。这些书信往来,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974年1月,李宗仁的病情突然加重。立即调派北京、上海的顶级专家会诊。期间,周恩来多次过问他的病情,并指示医院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救治。然而,由于年事已高,各种治疗方案收效甚微。

临终前的几个月,李宗仁完成了最后一批历史资料的整理工作。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他对国共谈判的回忆,以及对某些重大历史的补充说明。这些文献后来被收入档案馆,成为研究民国史的重要史料。

1974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医院逝世,终年83岁。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追悼会上,叶剑英代表发表了悼词,高度评价了他在中的贡献,以及晚年回国的爱国选择。

李宗仁的逝世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海外华人报纸对此进行了大篇幅报道,香港、澳门等地的侨领纷纷发来唁电。美国的一些老朋友也在报纸上刊登悼文,回顾了他在美期间的生活点滴。

按照李宗仁生前的遗愿,其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公墓。这个安排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八宝山是新中国重要和元的安息之地。将李宗仁的骨灰安放于此,表明了对他历史地位的认可。

1975年,决定成立李宗仁研究小组,系统整理他的相关史料。这个小组由研究室牵头,历时三年完成了大量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这些资料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1978年,广西桂林建立了李宗仁纪念馆,收藏展示了他一生的重要文物和史料。纪念馆的建立,标志着李宗仁的历史地位得到正式确认。此后,关于李宗仁的研究不断深入,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也得到了历史学界的普遍认可。

世纪大冤案?陈明通为“假论文案”抱不平,实则为自身谋一官半职

文|陆弃

最近台湾论文风波不断,最大的新闻是陈明通喊出“世纪大冤案”。在台湾地区竞选之前,甚至在“九合一”时所谓的台湾论文问题,包括林志坚、郑文灿这些陈明通的学生都被揭发,出现了假论文现象。

其实这些都是蔡英文的论文问题延续发酵的结果,在台湾很多人物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都会去参加在职研究生培训,但实际上论文都不是他们写的。有的人会找帮自己,他们很多人都不敢公开论文,所以这是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现在陈明通喊冤,实际上他绝对不冤枉。按照传统的说法,这个人得下18层地狱,当然地狱之说也许未必存在,可是陈明通做了这么多假论文,而且都是指导教授真的不冤枉他。陈明通最后被台大处理为永不录用,他现在出来喊冤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520”有新的“内阁”要上台。到目前为止,显然陈明通没有接到电话,他通过记者会要出来告诉大家他还存在,而且提醒赖清德他应该是有功劳的,请大家别忘了他。陈明通过去是跨各派系而存在,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系统。

陈明通不一定属于蔡英文,所以他这次出来喊冤应该是跟赖清德喊,说自己太冤枉了,背下这么多黑锅总得有一官半职,陈明通虽然被永不录用,但是他仍然可以得到退休的费用,而且像他不完全属于蔡英文,所以可能在赖清德麾下能谋一个职位。

据传赖清德要延续现在蔡英文的安全防务机构队伍,包括蔡明彦这些人都会留用。陈明通这次喊冤只是想给赖清德提个醒,未来此人可用,赖清德显然要装作自己很清廉的样子,但是确实位置很多,而且可以放在一些不太起眼的位置。

最后按照的惯例,应该还是会给陈明通一个官位,类似不起眼的基金会董事长或执行长的位置。如果陈明通真的要跟大小姐划清界限,未必会提及假论文的事情,的习惯是整体互相保护彼此的丑闻。如果是蔡英文的丑闻,应该不会掀开。

蓝营和绿营有很多人物都有论文的问题,因为他们都是在一个同样的氛围里,如果互相残杀只会同归于尽。所以现在都避免提及论文问题,这样一直在打蔡英文大小姐案的彭文正老师将很难回到台湾。

彭教授的通缉时间是13年,现在已经过去3年,时间再拖也没有必要理会这个官司,彭教授有可能会直接留在美国。所以这个案子很可能被与一起吞掉,而且朱立伦的态度也是选择完全不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一官半职 一官半职是大官还是小官】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