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老话:一不做,二不休,三不猴,背后原因很现实!
一不做二不休,三不猴,聪明人才能领悟背后的深意,很精辟!
有句老话:一不做,二不休,三不猴,四不为,五不亲。
其中,“一不做二不休”经常被大家拿来使用,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背后真正的含义。
一不做
一不做指的是人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做,但只有一件事情千万别做,
那就是——害人。
不要作恶,不要害人,别给别人添堵,别在背后算计人。
有一个妇人心地善良,每次家里做烙饼,她都会多烙一张放在窗台上,
供来往的乞丐吃,
但是她发现,每次烙的饼都被同一个乞丐给拿走了,
而且这个人非但没有感谢,反而嘴里总是嘟囔着一句:
所做之恶,留在身边,所做之善,回到身边。
妇人虽然听不懂,但是对这个乞丐很厌恶,
于是有一次她就在饼里下了毒,当她正要放到窗台上时,
突然良心发现,觉得这样不好,
于是重新做了一张没毒的饼,放在窗台。
深夜,她在外地的儿子回家,
儿子对他说:由于走了太多路,刚进村口就饿得晕倒在地,
这时幸好有一个乞丐给了他一张饼,才坚持到家。
妇人终于明白那句话的含义,
“所做之恶,留在身边,所做之善,回到身边”,
意思是:你所做的恶,最后会在自己身上应验,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而你所做的善事,虽然当前没有回报,
但最后还是会回到你的身边。
害人终害己,多行不义必自毙。
二不休
第一,不要异想天开。
农村人经常这样教育孩子“天上不会掉馅饼,就算真的掉馅饼,也被早起的人捡去了”。
这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就算是天上掉馅饼,你也得勤奋才能捡到,
飞在天上的是鸟,落在盘子里的才是菜,
什么事情光想都是没用的,真正做出来行动了,才重要。
第二,修要狂妄自大
知人之智,自知者明,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那些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最厉害的人,
往往是半桶水摇晃得最响,
真正有本事的人,通常低调谦虚,
因为他不需要狂妄自大地刷存在感。
三不猴
三不猴指的是一种叫做“三不猴”的造型,
三只猴子做一个半蹲的动作,
第一只猴子用手捂着耳朵,
第二只猴子用手捂住嘴巴,
第三只猴子用手捂住眼睛,
这三只猴子分别告诉我们:
不该听的别听,不该说的别说,不该看的别看,
管好自己的嘴巴、眼睛和耳朵。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与人打交道,
只有踏踏实实,脚踏实地,与人为善,管好自己,
才能免得招惹是非,免惹争端,
让自己四平八稳,平步青云。
两性心理:一不做,二不休的夫妻,实则名存实亡
“中年”,这个词很现实,这也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人生话题。
对于不少夫妻来说,步入中年之后,往往也意味着容易遇到感情危机。
离婚不能,分房常态,名存实亡
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
我们熬过了狂风,熬过了暴雨,最后还没见到彩虹,这段婚姻就输给了宁静!
在我们身边,离婚的中年人似乎越来越多了。
人生很多事,就像智齿。最佳的解决方式,是拔掉。
而不是,忍受。
不跟对方分享自己遇到的事,也不亲热,只是对彼此有承诺,这叫空洞的爱。
或许是因为家庭,或许是因为孩子,或许是因为声誉,“一不做(爱)二不休(离婚)”,就这么耗着。
好像很多貌合神离的婚姻都是这种情况,想想都好可悲。
在很多悲情的婚姻里,听到最多的就是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忍着不离婚;为了孩子,凑合着过下去。
而对孩子来说,家的完整,不能只靠父母形式上的在一起,一个家庭成员需要的不是凑数,而是发挥家庭成员的功能(功能和工具不同)。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是空有家的躯壳,却没有家的灵魂。
听过了很多关于“婚姻凑合”的理论。
“为了孩子,我们得凑合”、“为了完整婚姻,我们得凑合”、“为了声誉,我们得凑合。”
《的名义》里,吴老师因为面子,舍弃不掉高夫人的头衔,而在一段婚姻里一直凑合着,甚至是多年离婚不离家,在外人面前一直装出恩爱夫妻的假像。
祁同伟的妻子梁璐明知他和另一个女人多年有染,却为了顾全名声,一直在一段婚姻里凑合,但委屈并没有换来求全,这个男人在逃走之前,都在为另一个女人做打算。
行为心理学家勒温说:
错误的行为,会产生不合理的认知,所有看似漫不经心的凑合,慢慢渗透至生活,进而改变你的认知:你配不上好生活。
婚姻不是搭伙过日子
也不是找个人凑合一生
你来人间一趟
不是来受苦和将就的
你值得拥有真正美好的一切
没有结婚的时候,情侣们觉得有情饮水饱,一切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然而真正走进了婚姻之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
于是在琐碎的生活中,慢慢地很多人都忘记了最初的誓言,从一开始的相互宽容和谅解慢慢变成了懈怠和厌倦。
人到中年,夫妻之间的感情多已平淡,话题大多数也只围着孩子在转。而此时很容易是婚姻出现危机的时候。
尤其是夫妻从分床分房开始,过着过着感情也就越来越淡了,夫妻越来越不在线了。
夫妻吵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战。
吵架起码是为了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可是冷战则把解决矛盾的沟通渠道堵死了,就好比穿梭在两个世界的火车,中间有一个通道,你把通道堵死了,火车就不能通过。
有了争执、有了矛盾不能归咎于某一方,双方都应该重新检讨两个人旧时无效的沟通模式,寻求新的沟通方式。
否则,在冷战中,只会让两个人觉得彼此越行越远。
好的婚姻应该让你成长,让你从一个人的孤单,变成两个人的强大,拥有更多的快乐,却又不失去独立人格。
而不是作为保姆和雇主的关系,互相折磨。
婚姻,需要的不仅是床伴,而是长久的陪伴,凑合的婚姻,哪里能维护地住?
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每个人都是带着幸福憧憬进入婚姻的,然而一段感情走向结束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伴侣双方都携带着原生家庭的模式,有着顽固的遵守,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为人处世,自己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双方彼此不认同,互相打压,败坏,讽刺和贬低,那么一定会影响关系和谐,这也是伴侣冲突的因素。
“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息。
因为过强的对手让人疲惫,太弱的对手令人厌倦。”
能走得远的婚姻,从开始就是势均力敌,齐头并进的。
为了伴侣之间的爱,我们必须放弃最原始的,最亲密的爱——小时候对父母的爱。
不论是爱恋还是愤恨,为了确立成功的亲密关系,必须和转移儿童时期对父母的连接。
男人按女人的标准来要求女方,女人按男人的标准来要求男方,男女之间才有可能形成连接。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好离婚,即理性离婚。
与其相对立的,是非理性离婚,即离婚后当着孩子的面,说对方坏话。
长期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会导致孩子对另一半的亲子关系紧张,同时也对自己缺少认同和自信。
夫妻离婚,本就给孩子造成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如果再阻拦某一方的探视权,更会慢慢磨灭孩子的安全感。
事实证明,只要真心疼孩子,对他负责,给他足够的爱,即使父母离婚了,在孩子的心里,那个家也还在。
健康的家庭宛如平地,孩子会成长为挺拔的大树,而有问题的家庭宛如悬崖,孩子会成长为奇形怪状的树。
家庭不和谐,夫妻感情不和睦,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伤害。
为了维持一个表面上“完整”的家,而强迫孩子在一段不幸福的家庭关系中长大,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
真正“完整的家”不在“父母双全”,而在于一个家庭里的“爱和教育”。
婚姻离与不离都是大人的选择,和孩子无关!
婚姻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离婚也是两个成年人的自由。
不要让孩子成为承担父母婚姻不幸的替罪羊,这对他们来说太不公平了。
有的人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一段婚姻之上,期待婚姻能带给自己一些保障。
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无力改变,又没有勇气承担离婚后的压力,因此用孩子作为借口,来为自己失败的婚姻买单。
如果可以,我们当然,都想要有名有实的婚姻。
如果感情没了,最好是各自踏上新的旅程。
所有的感情关系,最后要面对的都是自己。
当你变得强大理性,有了结婚的勇气和离婚的底气,自然不会畏惧婚姻关系的改变。
这样的能力,愿你我都有。
我们总是期待下一个人是对的,是你的灵魂伴侣,却忘记了:不会爱,遇见谁都没用。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命运如刀,让我和你一起领教。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转载请注明作者,商业转载及纸媒用稿,请私信留言联系。
一不做,二不休,三不猴,四不为,五不亲,原来是这个意思!
- 一不做。
不要做恶,不要害人,不给别人添堵。
人一辈子,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害人。害人终害己,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做的多了,就是给自己挖坑,最后将自己深深陷入其中。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妇人给全家人煎薄饼吃,她总是多煎一个,放到窗台外边,留给饥饿的路人。
一个驼背老乞丐每天来取走薄饼,在离开时都会自言自语地咕哝一句话:“所做之恶,留在身边;所做之善,回到身边。”
这样日复一日,妇人对老乞丐越来越厌恶,因为薄饼全是让他拿走的,而他从没说过一句感恩的话。
终于有一天,妇人在薄饼里下了毒!
就在准备把薄饼放到窗台上时,她犹豫了,最后将有毒的薄饼投到火里烧掉,重新做了一张,放到窗台上。
老乞丐还是和以前一样取走了饼,嘟哝着他那句“口头禅”。
那天晚上,妇人在外地的儿子回家了。
儿子告诉妇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我饿得昏倒在地。幸好有一个驼背老人路过,他好心地给了我一整张薄饼!”
听了儿子的话,妇人脸色苍白,她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
“所做之恶,留在身边;所做之善,回到身边”.
- 二不休。
1.休要异想天开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异想天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世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飞在天上的是鸟,落在盘子里的才是菜。
多做事,少幻想,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
2.休要狂妄自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狂妄自大的人缺少自知之明,经常自以为是,其实是“半瓶子醋”,而有真本事的人反倒是谦虚、低调,不显山不露水。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地穿越沙漠,有一只苍蝇趴在骆驼的背上,不花一点力气,也过来了。
苍蝇对自己的聪明做法很得意,假惺惺地对骆驼说:“谢谢你辛苦地把我驮过来,再见!”
骆驼看了一眼苍蝇说:“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也没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没什么重量,别把自己看得太重!”
做人可以自信,但不要自大;可以狂放,但不要狂妄!
- 三不猴。
在一些摆件、饰物中,常见一种“三不猴”的造型:
三只猴子呈半蹲姿势,模样憨态可掬,第一只用手捂着耳朵,第二只用手捂住嘴巴,第三只用手蒙着眼睛。
“三不猴”造型表现的是佛教超然处世的智慧,三只猴子分别代表:不说,不说他人之事;不看,不看世间繁杂;不听,不听嚼舌之音。
这造型也体现了儒家的教导,“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
对于让人厌恶的行为,我们选择不看;对于闲言闲语,我们选择不听;对于伤人伤己的话,我们选择不说。
这造型据说还表达了道家的修身境界。
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这是道家所倡导的一种修炼心性、独善其身的境界,后世称之为“希夷境界”。
在家中摆置一尊“三不猴”的雕像,可以提醒和告诫我们: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与人打交道时都要小心翼翼,谨守这三只猴子所代表的“三不”之道——
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从而免招是非,免惹争端,而能四平八稳,平步青云。
- 四不为。
做事先做人,做人要有一定的原则,就是“四不为”。
1.不可贪求
《吕氏春秋》:“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
欲壑难填,人心难测。贪欲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一念贪欲,便销刚为柔,利令智昏,变恩为残,玷污清白身,败毁了一世人品,所以古人以不贪为宝,可以度越一世。
2.不可不孝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一个人若不孝顺,对至亲父母都能冷漠无情,也就丧失了立身之根、做人之本,没有人敢于信任他,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和他来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人间最苦是爹娘,人生唯孝不能等。
3.不可势利
这个世界难免势利,有钱,你是三岁的孩子,别人也高看你几眼;没钱,三岁的孩子也能把你看扁了。
世态人情如此,但是现实中,做人目的性特别强,做事功利心特别强的人往往无人缘,也并不怎么成功。
做人啊,还是不要太势利,不要轻视任何弱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现在你高攀不起的人,可能就是当年你爱搭不理的人。
4.不可矫俗
超凡脱俗,洁身自好,是好事,但是如果存有矫正世俗的心态,时时标新立异,处处与世俗对着干,那么将会到处碰壁,无处容身。
人毕竟生活于尘世之中,不食人间烟火是不行的,不可矫俗,应该“合俗”,容纳别人,也被别人容纳。
- 五不亲。
有五种人,虚耗你的光阴,剥削你的幸福,妨碍你的快乐,不可亲近。
1.圆滑过头的“老油条”
有的人,处事为人,深藏不露,就是对朋友也永远会留一张底牌,他只希望别人真诚对待自己,而自己是否真诚不重要。
别人始终弄不明白他的真实意图,和他来往一段时间,总有被耍的感觉。
这样的人有控制欲,难免会搞小动作,迫使周围的人认同他的影响力。
这样的人远离为好,他不会为别人考虑,而是更喜欢驾驭别人。
2.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有的人只愿意索取,不愿意付出,特别爱贪小便宜,喜欢顺手牵羊,有好处就上,有利益就沾,锱铢必较,吃不得眼前亏。
这种人绝不会忠诚做事、全心全意付出,而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总惦记着回报。
这种人也从不懂得对等付出,在他看来,给他多少都是应该的,而他一点也不回报别人更是应该的。
3.信口开河的“胡咧咧”
好吹嘘的人,满嘴胡咧咧,像莫言形容的那种人,去过一次俄罗斯,回来就说在俄罗斯旧货市场上倒卖过原。
这样的人开始接触时,容易让人产生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错觉。
但几次交往下来,尤其是遇到实际问题时,会发现他的行为或者做事的效果与他之前夸下的海口严重偏离。
亲近这种人浪费时间。
4.至贱无敌的“二杆子”
“二杆子”往往是一种无赖心态,没有底线,蛮横愚蠢,有所求则拼命巴结,利用完别人就过河拆桥,落井下石。
人至贱则无敌,这样的人往往会不择手段来获得想要的一切。
殊不知,过犹不及,最终他们不仅伤及无辜,失了人心,而且也赔上了自己的前程。
5.容易受伤的“玻璃心”
有的人特别容易受伤,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会让他觉得受了冒犯;对自己的尊严极度敏感,别人说点无关痛痒的不同看法,也能让他愤怒。
对这种人,还是“相忘于江湖”吧!
来源:唯美读书会
【一不做二不休,一不作二不休】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