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曾约我写一篇文章,为一本成长类的儿童绘本作导读,主题大概是在漫长的20多年生命中,你是如何通过阅读改变自己,成为现在的自己。
说这话,并非是因为现在的我有多么优秀多么好。事实上,現在的我远未成为我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我还在路上,而且将会一直在路上。
朋友说,我只是觉得,这几年你变了很多,比我刚认识你的时候,更成熟、平和了,而这种改变,我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坚持阅读带来的。
早些年,身边关系好的朋友都是文艺青年,热爱阅读和写作,彼此之间最大的乐事是讨论书中情节,相互写信,交换周记,真可谓是我们一生中的黄金时代。
渐渐的,由于所选专业和从事职业的不同,有些朋友渐渐远离阅读和写作,他们成长的途径更多是从同事、朋友、长辈身上习得;而我一直从事文字工作,有一大块的工作内容就是阅读和写作。对我而言,成长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就是书籍。
经常有文章说,父母是孩子最初和最好的老师,此话我非常认同。
我一直觉得,人最基本的一些品质是家庭塑造的,从小开始的一言一行和家庭氛围熏陶出来的,此后很难再有大的改变。
我有一位非常喜欢的朋友,她的身上凝聚了我对理想人格的诸多渴望——聪明睿智,对音乐和艺术有一定的品位,性情洒脱,情商极高,总之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可爱女人,我一直好奇是怎样的环境塑造了这样的她。
后来知道,原来她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博学多才,开明睿智,从小的熏陶让她得以博览群书,每临大事都能给予她人生道路和人情世故上的指引。
我偶尔会羡慕朋友身边有这样的父母,当你读大学不知道该报考什么专业,毕业了有两份工作机会摆在面前选择哪一个比较好,不知道该怎样处理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时,身边有你信任且认同的至亲父母能给你建议。
我同样从我的父母那里学会很多,虽然他们没有很多文化,只是普通人,但他们教会我本质的善良、勤劳,给我很多爱,让我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
那些他们无法教会我的事情,或者他们有错误认识的事情,是没办法强求的。你不能强求他们给不了的东西。成年之后的成长道路,你应该自己去走。
去认识朋友,去认识你钦佩的老师和同事,还有一个你需要认识的就是阅读。作为一个不是特别擅长交朋友的内向的人,许多事情,是阅读教会我的。
看王小波,让我知道了,人可以这么有趣丰富;知道了你不能只拥有此生,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知道了看人不能只看外表。你看,傻大个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书如此动人,内心世界如此温柔、有趣。
当我感受到自己身上有些不好的思维习惯,和父母的关系让我有些地方不舒服的时候,我看了武志红的书,明白了爱也是会伤人的,从而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对怎么和男朋友相处,和好朋友相处,也有了更好的想法。
读大学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集中看完了《傅雷家书》,印象很深刻。这是音乐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长达几十年的家书,从怎么对待学业和生活,找对象要注意什么,到结婚后如何处理工作和婚姻,面面俱到,务实且具体。
比如,他经常鼓励儿子多和朋友聊天交往,缓解工作压力。“日常闲聊便是熏陶人最好的一种方法。或是饭前饭后或是下午喝茶的时候,随便交换交换意见,无形中彼此都能得到不少好处:启发,批评,不知不觉提高自己,提高对方。总不能因为忙,各自独自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
关于找伴侣,他说人无完人,“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
阅读之中,我经常会代入子女的身份,像听自己的老父亲讲话一样,解开自己心里的困惑。
而学会了这些的我,甚至可以反过来,再去教会父母。当他们缺乏成长空间,变得封闭,就是子女反哺的时候。
我们经常说,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读书带来的改变,从来不会像整容那般快速和迅捷,它会在你日日夜夜的枯燥中,潜入你的思维和习惯。
我一直觉得,人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因为这个世界有好多事好多事,我们都不懂,而世界又一直处在运动不息的变化之中。我要成长,要学习,要想明白很多事情,就必须通过读书这件事。
麦家曾在《朗读者》上读了一封写给18岁将要去美国读书的儿子的家书,千言万语,他有许多许多经验教训想要传达,但到最后他发现讲不完的,于是他说:
希望你别想家,如果实在想了,那就读本书吧。你知道的,爸爸有句格言:读书就是回家,书这一张纸比钞票更值钱!让书带你回家,让书安你的心,让书练你的翅膀……。
我也将这句话当作是那爱我但无法教我的父亲说的话,时时提醒自己,遇到烦恼无法解决的时候,深夜无人想痛哭的时候,迷茫倦怠不知所措的时候,读书吧。
【那些父母没教给我的,阅读教给了我】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