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随笔 岳飞大破拐子马的故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优秀的军事将帅都能把握一个原则,“不打无把握之仗”。岳飞大破“拐子马”,就是其中的经典战例。
公元1140年,岳飞率领骑兵驻扎在河南郾城,抗击金兀术的军队。当时,金军的骑兵主力都是重铠甲,用熟牛皮将每三匹马联结在一起,称作“拐子马”。
“拐子马”有强大的冲击力和良好的保护能力,在交战中,宋军常常被“拐子马”冲得七零八落,一筹莫展。这次金兀术出动了一万五千名骑兵进攻。岳飞摸清了金军的装备和作战特点,总结以往宋军失利的教训,改进了作战方式,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他告诫士兵们带上麻绳大刀,冲入敌阵后,不要往马上看,只管用绳索绊住对方的马腿,用大刀砍对方的马蹄。
战斗开始后,岳家军奋力前进,在战场上运用这种新的战术,“拐子马”一旦被绊倒或砍伤一匹,其余两匹也就失去了作用。而且,前面的“拐子马”倒了,后面的“拐子马”冲上来,人马互相践踏,乱作一团。一仗下来,岳家军大胜,金兀术经营多年的“杀手锏”被毁于一旦。
岳飞大破“拐子马”,正是由于在指挥中避免了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在熟知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下,总结出了行动的规律,使指挥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真正做到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关于“马”的典故
500金骨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一匹千里马。可是过了三年,仍一无所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自告奋勇地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下它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思虑了一会儿,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
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异常愤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岂不是白费了500金!”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500金不是白费的。您想想,一匹死马您都愿意高价买下,这消息如果一传开,那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喜爱良马,而且识货,说话算话。这样,一定会有人自己上门献马。”
果然,不出一年,陆续有人主动献来三匹上等千里马。
赵奢改姓为马
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初任田部吏,主收田赋,他不畏权势的故事,传为一时美谈。当时,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国贵族平原君赵胜家不肯出租税,赵奢不畏强权,依法治罪,先后法办了赵胜家9个管事人员。后来赵奢升任将军,用兵如神。公元前270年,秦军大举进攻赵国,他奉命救援,打败秦军,因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因以为氏,即马服氏,后又省“服”为马氏。
“拍马屁”的由来
“拍马屁”的说法源于元朝,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渐渐地,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屁”,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
“露马脚”的起源
人们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称为“露马脚”。那么,“露马脚”之说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版本。
一说源于唐代,当时的喜庆活动,有舞麒麟的习俗。可是世上没有麒麟怎么办?为此,人们便把绘制的麒麟皮包裹在马身上假作麒麟。而马在翩翩起舞时,若麒麟皮包裹不严实,则会露出马脚来,于是被称之为“露马脚”。
另一说源于明代,那时妇女均是小脚,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双未经缠裹的大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故马皇后终日用长裙掩饰,从不将脚露出裙外。一次,马氏乘轿游览金陵街头,不料轿帘忽然被一阵大风掀起,结果她搁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就露了出来,故称“露马脚”。
“马虎”的来历
人们把办事粗枝大叶称为“马虎”,这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宋朝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此时又有人请他画马,于是他不假思索,居然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上了马的身子,成为马身虎头的“马虎图”。
画家的大儿子问他,这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他的小儿子问他时,他又说是马。岂料,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他误以为是虎,将其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一只虎,他误以为是马,便跑上前去骑它,结果被虎吃掉。
最后,这位画家痛心疾首,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并作诗一首引以为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关于马的故事题目,有关于马的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