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关于读书的好处(关于读书的好处的作文800字)

时间:03-25 故事会 提交错误

那些爱读书的人,究竟得到了什么好处?

二次元猫小姐 | 作者

大M | 编辑

读书的人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1

回顾这三十多年的经历,发现自己最难过的时间,竟然不是穷得食不果腹的时候,而是刚生完孩子的第一年。

缺觉,神经一直紧绷;两代人合住的摩擦不断;老公随时不在线;身边连个倾诉委屈的人都没有……

有时候睡着睡着觉,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

我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

打电话给刚出差回来却不着家的老公,听到他说在跟朋友喝茶,我当即就摔了手机;我妈帮我搬家的时候,一边收拾房间一边揪着家庭琐事碎碎念,我拿起手边的杯子就砸在了地板上。

我没办法看到自己痛苦的时候别人不痛苦,我也不允许别人看不到我的痛苦,

自杀的念头倒是没想过,但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当时,我还不清楚有产后抑郁这回事,但是我知道自己出了问题。

我买了一堆心理学的书。看到书里一个个似曾相识的案例,我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原来,我并不是这世上唯一痛苦的人,同时,我也意识到,我所承受的这种痛苦,唯一的解药还是我自己。

从愤怒到平和,从质疑到释然,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是,我在书本的指引下,一点一点地捕捉着暗夜里的光,却也不觉得难熬。

现在回望这段历程,真庆幸自己选择了书本。

对于当时高压状态的我来说,书本就像是溺水时抓住的一根有力的树枝,我顺着它慢慢攀爬,最终将自己打捞上岸。

这一场自我救赎,我花了整整一年,旁人对此一无所知。

2

有一个女性朋友,因为大龄单身,经常被亲友催婚。

逢年过节聚在一起,大家就对她轮番轰炸,有些话说得很难听,例如女孩年龄大了就掉价,嫁不出去很丢人之类的,甚至还有人攻击她活得太自私。

面对别人的质疑,朋友向来一笑置之,从不生气。

她说:没读过多少书的人,不会知道这世上有多少种生活方式。你即使去跟他们解释,他们也未必能理解。

的确如此,不读书的人,很容易进入一个思维的误区,认为自己没见过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与自己不一样的看法就是错误的;认为别人追求的就是自己想要的,认为追随大众就是最好的。

相比之下,读书的人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更能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观念。

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位青年作家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他的价值观就只能由他的亲朋好友来决定,因为他没有别的输入的渠道。

相当认同。

曾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有些人的朋友圈里总是那么多谣言?

我回:可能是因为他从来不看书吧!

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让他们去分辨真相;而长期不思考又让他们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每个人都会获取太多无用信息,如果没有最基本的分辨能力,那些危言耸听的垃圾信息就成了驾驭大脑的工具。

读书就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是我们从混沌走向睿智的最佳途径。

3

你若要问我,读书带给我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我会说:我向外界索取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当精神不够充实的时候,我们总希望能从外界寻求到更多的支持,比如更多的关注,更多的钱财,更多的爱……我们以为,从外界得到得越多,我们就越幸福。

读书,会让我们从空虚走向饱满。

当你的内心世界越来越充盈,你就会发现,幸福是由内而外的,它并不需要用多少外界的馈赠来填充。

当你在书中汲取了足够多的力量,你便不会再觉得别人对自己有所亏欠,不会再因别人与自己的不同而感到恼怒,不会再因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而感到羞愧。

所以说,读书更像是一场修行,它引导我们在纷扰的尘世中与自我和解,赋予我们一种即使生活鸡飞狗跳,也能坐下来给自己倒杯茶的从容。

而那些只把下班时间花在酒桌牌局上的人,是体会不到这种乐趣的。

读书虽然不能带来财富和成功,却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坚定我们的梦想,它让我们纵使有千般不顺,却在浮躁中静下心来,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去面对眼前的障碍。

读书,是尘世间最稳的幸福。

那些从书本中获取的人生能量,便是对我们生命最好的滋养。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一个人坚持读书的3大好处

01

无聊时,读书丰富你

一个人在感到无聊时,总要想办法消磨时间。

出于本能的惰性,我们可能会选择吃零食,选择打游戏,或者选择追剧或看电视。

也许短暂的娱乐,带给你的是一时的快乐,但事后带给你的却是飙升的体重,内心的空洞,还是无限的懊悔。

当你感到无聊时,不妨拿起一本书来读。

哪怕读五分钟,哪怕读三十页,哪怕只是随手翻一翻,也强过把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尤其在在等车时,在排队时,甚至在无所事事时,只要在读书,就在不断地填充自己。

也许读书的过程看似是枯燥的,但读完后的感受却是充实的。

说到底,一个人会感到无聊,本质上不是他的时间多到用不完,而是他的内在极度地匮乏。

此时,你越去做消耗自己的事,越是在掏空自己 。越去做滋养自己的事,越是在饱满自己。

一个人在口渴时,给他再多的面包也是没用的,而只需要给他一杯水。同样的,一个人的内在感到贫乏时,你给他再多的娱乐也是没用的,而是要给他精神的食粮。

当我们在读书时,就是在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当知识和智慧充溢于你的头脑时,无聊的感觉就会像多余的水分般被排出体外。

图 / 来源网络

02

烦恼时,读书清醒你

每个人都有,心烦意乱的时刻。

此时的你,想得越多越容易深陷其中。

那些不开心的人,不开心的事以及不开心的经历,不会因为你想得多了,就能被化解掉。

但却会因为你变得开阔了,变得通透了,变得达观了,从而学会了把烦心事看淡。

其实,与其胡思乱想,不如拿起一本书读。

一个人在状态不好时,你想得越多,越感到复杂,越感到疲惫,越难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

如果你拿起一本书读,也许也不会立马解决眼前的问题,但至少不会滋生更多的内心困扰。

有一句古话说:“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有时,答案不一定是想出来的,但问题大多是想出来的。有时,读书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却会帮你看清问题。

就像一个人身处在思维的大雾中,怎么走都是迷茫的。但如果它能有读书这一座灯塔,就能轻松地穿透迷茫。

一个问题如果你一直想不通,大概是因为你的思想没有通。

此时的你,并不是再继续在原地打转,而是让思想动起来,去寻找一个新的出口。

一个人读的书多了,自然烦恼就少了。

因为当你的思维变得清晰了,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给自己制造更多不必要的困惑。

图 / 来源网络

03

迷茫时,读书启发你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迷茫的时刻。

其实,当你不知道该走哪一条路,不知道该选哪一个方向,甚至不知道该坚持还是放弃时,不妨读读书。

也许读书并不能帮你做出一个最好的选择,但可以帮你找到内心中最想要的那一个选择。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害怕选错路。

如果不读书,我们就只能以他人的评判,他人的眼光,他人的建议为参考,去走或许不适合自己的路。

可是如果读书,你就会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从而坚定地去自己想走的路。

读书的过程,也是帮你找到自己的过程。

当你在书中,会看到不同的人生百态,读到不同的人生选择,体验到不同的人生经历,此时的你会发现人生就不止有一种活法。

所有的迷茫,不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选,而是我们不敢选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

但是读书可以让你在不同的人生体验中,获得勇气,获得力量,获得无限的信心,从而敢于去做你自己,成为你自己,以及实现你自己。

一个人不读书时,眼前一万条路都不是自己的路,但一个人只要读了书,哪怕眼前没有路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

来源:微信公众号“温暖的女子”

作者:李思圆

编辑:景晨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爱看书的人赚足6大好处!一份「深阅读指南」拯救读屏的你

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一本书,就是一道门,带你通往未知领域。对于身体来说,读书也是成本最低的投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生命时报》结合2019年及疫情期间国人阅读调查报告,邀请心理专家详解读书对身心的好处,并教你在读屏时代如何“深阅读”。

受访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 李君

武警学院心理教研室 余淑君

约一成国民每天读书1小时

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都会发布“国民阅读调查报告”,4月20日,2019年的阅读数据统计新鲜出炉。

阅读量

数据显示,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较2018年的3.32本减少0.48本。

只有2.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6.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4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7.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阅读时长

调查显示,成年人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9.69分钟,比2018年的19.81分钟减少了0.12分钟,仅超一成(12.1%)国民平均读书1小时以上,与2018年基本持平。

中国成年人纸质读物的阅读量、阅读时长均有所下降,而数字阅读的时长则有所上升。

对比这份“读书报告”,你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长是遥遥领先,还是拖了人均阅读的后腿?

疫情期间,很多人学会了和书“相处”

2020年伊始,一场疫情给原本正常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许多人不得不宅在家中,也因此有了更多时间静下来读书思考。

在某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何炅与观众分享了他的感想:疫情宅家这段时间,真的很适合阅读。

他说:“我之前的阅读都是碎片式的,有的时候可能十几天,甚至一个月可能才读完一本书。但最近这段时间可能是因为心比较定,所以阅读的速度变得非常地快。有的时候一天就可以读一本甚至两本书。“

某移动社交平台发布的《2020网民阅读报告》显示,疫情期间,56.2%的网民读书量增加,31.6%的网民读书量甚至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总和。

其中,上海人读书量居全国之首,湖北喜欢电子书的网民比例达54.2%,位居全国第一。

该报告的数据还显示,超八成网民认为读书有助于社交,近九成网民对爱读书的人更有好感,认为才华比美貌、财富更能提升好感度。

疫情期间,国人读书热情高涨,国外也不例外。据英国《卫报》,疫情期英国图书销量猛增。其中,以长篇小说和经典名著增长尤为突出。

英国《卫报》文章

3月23日,英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水石书店宣布闭店转为线上销售,线上销售量同比增长4倍。

英国官方图书销售监测机构尼尔森图书调查也发布报告称,截至3月21日,英国的实体书总销量在一周内增长了6%,家庭学习类图书的销量增长了212%,学校使用的教科书和学习指导增长了77%,平装小说比上周同比增长了35%,工艺美术书籍的销量也较前一周增长了38%。

读书给身心带来6大好处

读书不仅能帮助人填充闲暇,暂时摆脱烦恼,还能给身体和心理带来以下好处:

降低心血管、癌症死亡风险

《美国医学会杂志•开放》刊登一项由多国学者联合完成的新研究发现,读书多、受教育水平高,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和癌症死亡风险,延年益寿。

研究对69.4万名亚洲人追踪12.5年后发现,在中日韩等东亚地区,多读书可使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8%;在南亚地区,这一比率则达到了39%。

减轻压力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研究者在2009年发现,阅读能减轻68%的压力,甚至超过了听音乐和散步。每天仅仅阅读报纸或书籍6分钟,人的心率和肌肉张力都有所下降。

延缓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思考速度会下降,曾经觉得容易的认知任务,如记住人名、房间号,现在却越来越困难。

阅读能很好地延缓甚至阻止认知功能下降,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2013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生命早期或晚年热衷于读书、写作的人,出现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改善睡眠

美国梅奥诊所的医学家发现,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睡前阅读轻松的书籍,能改善睡眠质量,因为它有助于人们从觉醒阶段向熟睡阶段过渡。

促进社交

2013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读小说或其他文学作品的人,理解别人想法、愿望和信念的能力更强。

另一项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心理与人类发展系的研究认为,常读文学作品的人在同理心测试中成绩更高。这是因为阅读能让读者与书中的人物角色互动,增加了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对别人的体贴、怜悯之情。

提升智力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2014年发表的一项论文显示,在7岁时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在智商测验中的得分要高于阅读能力弱的同龄人。这是因为阅读能增加一个人的词汇量,而后者与智商提高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读屏时代更应该“深阅读”

相比纸质书,你可能更愿意用手机随时随地浏览信息,“读屏”逐渐成为大多数人新的阅读方式。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

  • 中国成年国民人均“读屏”时长超100分钟,比2018年增加了15.54分钟;
  • 青壮年尤其喜爱选择数字阅读,数字阅读的人群中近八成为18岁至49岁人群。

虽然数字阅读让读书变得更便捷和个性,但也助长了阅读的碎片化,某种程度上使阅读变成一种低效学习,降低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培养“深阅读”习惯,推荐从以下几点做起:

1

进行针对性学习

从碎片化的学习误区中走出来,需要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起点不是别人在朋友圈晒的一本书、推荐的一篇文章引发了你的兴趣或焦虑,而是你真实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搜索材料。

2

筛选学习资源

说到找资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上网,然而网络是个无底洞,很容易越陷越深,迷失方向,离答案越来越远。信息爆炸时代,最重要的不是增加信息,而是筛选和删除信息。

你可以请有经验的人给出清晰的建议、方向;看看行业领先的企业或个人是怎么做的;搜索书评后再系统地看书。

3

利用721法则

行动学习理论认为,人要掌握一门技能,用10%的时间学习知识和信息,用70%的时间练习和践行,用20%的时间与人沟通和讨论,这个原则叫做“721法则”。

所以,光接收知识还不够,你要花大量时间去做、去和别人探讨。

4

输出倒逼输入

如果我们只是去读、看、听,而不输出创造,那我们很难真正掌握这些知识。

你要给自己定一些目标,比如写一篇读书心得、做一个课件、和别人分享一个话题等,逼着自己去形成论点、搭结构框架、找支撑资料……这样不断地形成作品,思想和知识才真正属于自己。

读书的4个“硬指标”

躺在床上看书、高亮的电子屏下阅读、蹲马桶时拿起一本久坐不起……这些读书习惯可能悄悄伤害身体,其实,读书也有几个“硬指标”:

读书环境

看书要选择明亮的地方,比如阳光下的阳台或草地;夜晚可使用台灯,注意不要让头或手挡住光线。灯泡可选护眼灯、白炽灯,光线相对自然、柔和。

不建议选择日光灯,一是挂得较高,单位光线强度不够,二是会闪烁不停,对视网膜刺激较大。

电子书选无背光

电子书设备最好选择没有背光,视觉感受接近纸质书的,对眼睛损害较小。

多眨眼

看书时要有意识地多眨眼,以防眼睛变干。每读45分钟休息15分钟,可站在窗边远眺,尽可能看远处,以调节眼睛玻璃体的紧张度。

书本距离

读书要保证书面离眼睛达到30厘米;在舒服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保护脊柱。最好是端坐,背部挺直,胸部稍稍挺起,把书举起来。

坐靠着看书可以将一腿弯曲、另一腿伸直,每隔几分钟就换一下,避免让身体的受力点集中在骨盆或腰椎上,导致肌肉疲乏。

最后,生命君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阅读的温暖故事。

女孩Ann Morgan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尝试去阅读来自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一本书。为了达成目标,她利用社交平台发出了求助信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幕故事令她感动。

从中她真切地感受到:“如果你想阅读整个世界,你要以一种开放的和谦卑的心态去迎接它,那么整个世界就会来帮助你。”▲

匆忙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该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试着抱起一本书沉浸其中,也许会带给你久违的体验。最近你读了什么书?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并说出理由吧。

本期编辑:张宇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关于读书的好处(关于读书的好处的作文80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免责声明:部分作品来自网友发布,或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更好的传递 好内容 ,正能量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者您不想在本站发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