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好、诗词储备量大、随机应变能力强的参赛者,往往能在五个关卡中击败六将,获得最后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纷纷反映,《中国诗词大会》已经成为选手们展示球技、吸引粉丝、获得关注的舞台。此外,节目中的知名专家学者也多次遭遇“翻车”风险。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不仅学识渊博、能言善辩,而且还擅长绘画。在节目的“看图猜画”环节,他圈了不少粉丝。然而,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在之前的一次诗词大会节目中,康震教授在画“驻足坐爱夜枫林”这句场景时,画了一个人坐在石头上观看。枫叶。
事后有专家指出,诗中“坐”字的意思是“因为”,而不是动词“坐”。此事发生后,康震教授的“教授”称号受到批评和质疑。如今,《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正在热播。第二期节目中,康震教授的“看图猜画”再次引发争议。发生了什么?他真的错了吗?
井边赏月
在节目的图片线索标题中,以“地”字为主题,康震教授首先画了一位头戴儒巾,身穿长袍,仰望天空,倚在一块大石头上的书生。紧接着,他在屋脊上画了一个半遮半掩的亭子,上面有猫头鹰的吻,到处都长满了原始的野草。
最后,康震教授在画的一角勾勒出一口井,并用水桶装饰,草图终于完成。一幅流畅的画作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但台上的孟曼教授却看清了这幅画。透露出关键词“前”后,女选手陈妍立即按下按钮,答出了“床前月光明,疑是地上霜”的诗句。
随后,康震教授在图片左上角添加了一轮明月,为井添加了一个沙井,并在图片上题写了名诗《静夜思》的前两句,确认了参赛者的答案是正确的。另外,康震教授在画中刻意画了很多阴影,主要是为了体现月光充满整个大地的效果。
不得不说,康震教授的绘画功底和匠心实在是太精彩了。不过,这一集播出后,却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很多网友质疑“床前月光”这句台词是否描绘的是室内场景。为什么画成室外夜景呢?为什么重要的形象“床”没有画出来?这首诗与井栏有何关系?
李白的《静夜思》
事实上,观众的质疑是近年来诗歌界争议较大的话题之一。《静夜思》中的“床”是指睡觉用的“床”,还是指其他东西?《静夜思》是一部流传千古的杰作,流传甚广,连学说话的三岁孩子都能背下来。《静夜思》是李白26岁时创作的。
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一个洁白晴朗的夜晚,诗人抬头仰望夜空中挂着的明月。他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无法克制,于是写下了这首思乡诗。全诗只有二十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清晰自然,却充满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引起了古今中外游子的情感共鸣。
前两句写诗人从睡梦中醒来后的疑惑和幻想,迷茫地把月光误认为是地上的白霜,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苍凉。白天的忙碌可以用来掩盖夜晚的思念,但夜晚的寂静与安宁却无法洗去分离的悲伤。诗人的心无法平静,就像从梦中醒来却无法再入睡。
后两句写出了诗人抬头望月、低头思念故乡的姿态,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对于一个独自在异国他乡的诗人来说,秋夜的清冷月光最容易触动他的旅行思绪,进而感叹美好岁月的流逝。明亮的月光给人无尽的遐想。想到久违的故乡,想到月球另一边久违的亲人,诗人陷入了无尽的沉思。
“思”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却不知诗人是否思念家乡的亲友、父母兄弟,还是家乡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或者家乡发生的旧事。无论是哪种可能性,都是弥足珍贵的。
“床”的争议
全诗争议最大的就是第一句的“床”字。千百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对此争论不休。流传至今有四个版本。首先,它的本义是用于睡觉或躺下的家具。杜甫“扎发为妻,席不暖床”中的“床”字,就是床、榻的意思。
但如果诗人躺在床上赏月,他就很难连贯地“抬头”和“低头”。而且床是放在屋子里面的,但古代的窗户很窄,月光很难照进屋子内部并铺满地面,所以这个理论的可能性不大。其次,“床”与“窗”相连,窗即窗子,诗人站在窗前赏月思乡。
但宋代版本《静夜思》已证实李白是在户外凝视月亮,因此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第三,“床”可以理解为床,是一种可折叠的小马或椅子。但床的形状太小,不宜用作背景。四、“床”指的是井栏,是古人在井口设置的栅栏,防止人们不慎落水。
远古时期,井栏多为方形结构,高数米,形似四壁和一张睡觉的床,又称“银床”。综上所述,关于“床”的争论尚未有定论。不过在《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舞台上,“井栏理论”最受诗词大会上几位导师的认可,所以康震教授画了一口井,加了一个井栏,问题不大。
【“床前明月光”是什么意思?康震在诗歌会上引起争议。他真的错了吗?】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
用户评论
康健老师说的有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都太在意表面意思了,要多从深层去理解“床前明月光”。而且这段诗的文言文也比较简单,不应该被过度解读。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康震解释的有深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并不是简单的描写月亮,而是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单和思念之情。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认为“床前明月光”是最经典的诗句之一,它简单直接又能体现出深厚的感情,康震老师的解释过于主观,反而带动了其他人的思路。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是学语言文学的学生,我觉得康震老师的理解很独到,让我对这首诗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我也只看到了表面意思,现在想想确实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唉,这些文采斐然的传统诗词啊,放在现代社会,可能真的就是一句无厘头的感慨吧。我觉得解释太多反而失去了原本的韵味。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同意康震老师的观点。 “床前明月光”的确是对月亮的描述,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其表面的意象本身的美妙之处。诗词的美常常来源于简洁和直接。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首“床前明月光”其实就表达了一个很纯粹的情绪,就是对家乡、对远方的思念,不需要太多复杂的解读。康震老师可能太过追求理论上的高度,而忽略了它本质的真诚和简单。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康震老师的解释我反而对这首诗更深入了许多,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多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感受经典诗词的内涵!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觉得康震老师的观点挺有意思的,但是他这种解读方式真的适用于所有诗词吗?还是说每一种艺术品都应该有不同的理解空间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曾经也看过很多关于对“床前明月光”的解释,有的说是表达思念亲人的心情,有的说是描绘夜间的宁静景象,我觉得每个解释都是合理的,因为这首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的力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康震老师解读的角度比较特殊,但这种理论性的解读也许对一般人来说比较难以接受。经典诗词的魅力就在于其直白的情感表达和易懂的意境,过多的分析可能会削弱了它原本的美感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看“床前明月光”都会想起我的爷爷讲的故事,他总说这首诗像一幅画像,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孤单描绘得淋漓尽致。康震老师的解释虽然新颖,但我更愿意相信这种人情味浓厚的解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康震老师可能把一些不必要的理论加了进去, “床前明月光” 本身就是一首意象鲜明的诗歌,它描绘了月亮的光辉,也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这样的真挚情感才是我们读诗词最大的收获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历史专业学生,我对古典文学的理解更倾向于结合历史背景去解读诗词。 我觉得康震老师的解释缺乏对唐代文化的一种更深入的阐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这种不同角度的解读,让我们重新审视经典诗词。虽然我个人不完全认同康震老师的观点,但我还是感谢他开阔了我的思维视野!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诗词就是艺术品,不能被单纯地用逻辑去解释。康震老师的解读虽然很有创意,但有些偏离了诗词本身的韵味和情感寄寓。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认为诗词理解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和解读。康震老师的观点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让我们对“床前明月光”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康震老师把这个问题说得太复杂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就是一首很美很朴实的诗吗?不用过度解读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