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第42讲古典诗词鉴赏:最美的马诗50首

时间:08-28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古典马诗的魅力首先在于它能够生动地描绘马的形象和神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马的外貌、动作、习性等各方面。例如,杜甫在《房兵曹胡马》中写道:“胡马名大元,棱尖骨薄。竹耳陡,风吹四蹄轻。”这首诗通过对其容貌的描写来表现胡马。活力和敏捷。又如,李贺在《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怎能如金罗闹,快行过清秋。” ”这首诗通过对马在沙漠中奔跑的描写,展现了马在沙漠中奔跑的故事。其勇敢和大胆。

写马诗的魅力还在于它能够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战争工具,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诗人常常通过写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五花马金毛换美酒,我与你卖千古愁”。这首诗通过写马和酒,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对自由的向往。又如辛弃疾的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飞快,弓惊如霹雳,解决了君王在世的事,赢得了生前的名声,可惜枉然发生了!”这首诗写马和战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实现的抱负的感情。

写马诗的魅力还在于它能够体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马在古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因此,诗人常常通过写马来反映古代社会的风采和文化。例如,《诗经•秦风•驷驖》写道:“四四孔夫在手,六辔在手。太子爱子,随太子打猎。”这首诗通过写马和狩猎,反映了古代贵族的生活和文化。

总之,马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生动的形象、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些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古典马诗的优秀传统,让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马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文学艺术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马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诗经》中的“小小马鸣,悠悠悠长的京京”到李白的“五花马,金毛,声将换美酒”,马的形象贯穿于马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诗词。

写马诗不仅描写马的形状、习性和奔跑姿势,而且通过马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理想、爱情等主题的思想和感悟。马的忠诚、勇敢、自由等品质成为诗人歌颂和歌颂的对象。同时,马也常被用来象征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团结和个人的抱负。战争年代,马是军人忠诚的伙伴,驰骋沙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平时期,马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幸福。

古典马诗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马的详细描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马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马匹奔跑、嘶鸣的动态描写,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气氛,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此外,古典马诗常常与其他意象相结合,如草原、山川、河流、明月等,构成美丽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欣赏古典马诗时,不仅要了解马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背景,还要深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追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古典马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第一节 马的特征、分类和文化内涵

马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动物之一,以其独特的特性、多样的分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文明。从古代战场到现代赛马场,从艺术品到文学创作,马无处不在,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马的特征

(一)外貌特征

该马体形高大,四肢修长,肌肉发达,奔跑能力出色。它们的头相对较小,眼睛又大又亮,耳朵也很灵敏,可以快速察觉周围的动静。马毛通常是纯色的,如白色、黑色、棕色等,但有些品种有独特的图案和斑点。

(二)行为习性

马是群居动物,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等级感。在群体中,马通过声音、手势和行为来表达它们的情感和意图。马是非常聪明和敏感的动物,能够记住人类的声音和面孔,并与他们形成深厚的情感联系。

(三)适应能力

马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它们可以在草原、沙漠、森林等不同地形中奔跑、觅食,也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马的食性广泛,主要以草、谷物和豆类为食。

二、马的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

根据马的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乘用马:主要用于骑马和比赛,如赛马、马术等。挽马:主要用于牵引和运输汽车,如马车、卡车等。工作马:主要用于农业、林业和工业、观赏马:主要用于观赏、展览,如矮种马、花马等。

2. 按品种分类

据A.T.统计保龄球《马的遗传学》,世界上有527个马品种,其中非洲有60个,亚洲有148个,欧洲有209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32个,太平洋岛国有20个,美国和加拿大有58个。个人的。当然,这个统计数据包括了中国极少数的马品种。主要原因是国外还不了解中国马品种的情况。

目前,我国已知的本土马品种(地方马种)有29个,分别是:阿巴嘎黑马、鄂伦春马、蒙古马、四尼河马、晋江马、利川马、百色马、德保矮种马、甘孜马、建昌马马、贵州马、大理马、腾冲马、文山马、乌蒙马、永宁(藏)马、云南矮种马、中甸马、藏马、宁强马、察口义马、大同马、河曲马、柴达木马、玉树马、巴里坤马、哈萨克马、柯尔克孜马、焉耆马。

现代我国培育的马品种有13个,分别是:三河马、锦州马、铁岭挽马、吉林马、关中马、渤海马、山丹马、义乌马、锡林郭勒马、科尔沁马。马,张北马,新丽江马,伊犁马。

中国马品种的特点:(1)起源多样化。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藏马等,起源不同,都烙印着各民族的文化印记; (二)生态类型丰富多彩。有草原型、山地型、森林型、沙地型; (3)生产类型多样。用于骑乘或牵引、骑载,用于产奶、产肉; (4)对当地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好。它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

世界上一些较著名的品种包括:

阿拉伯马:原产于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阿拉伯马美丽、速度快、耐力强。它们是赛马和马术比赛中常用的品种。汗马:原产于中亚,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马种之一。汗马身材高大,毛细,速度快,耐力强,被誉为“天马”。英国纯种马:原产于英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赛马品种之一。英国纯种马身材高大、速度快、耐力强,是赛马的首选品种。蒙古马:原产于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主要马种之一。蒙古马体型矮小,耐力强,适应能力强。它们是草原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

三、马的文化内涵

(一)马在艺术中的象征意义

马在艺术中经常被描绘成勇敢、自由、力量和速度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被视为吉祥动物,代表着成功、胜利和幸福。在西方文化中,马也被视为勇敢和自由的象征,经常出现在绘画、雕塑和文学作品中。

(二)马在文学中的形象

马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成为许多作家作品中的重要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马常常被描绘成英雄的坐骑,代表着勇敢和力量。在西方文学中,马也常被描绘成自由和冒险的象征,如《堂吉诃德》中的罗西南特(Rocinante)和《黑骏马》中的黑马(Black Horse)。

(三)马在体育中的地位

马在赛马、马术和马球等体育运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赛马是一项古老的运动,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马术是一项综合性运动,包括马术、障碍赛、盛装舞步等项目。马球是一项起源于古波斯的运动,是一种在马背上进行的球类运动。

四、马与人类的关系

(一)马在农业中的作用

马曾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犁地、拉车、运输等。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马在农业中的作用逐渐被取代,但在一些地区,马仍然用于农业生产和运输。

(二)马在军事中的作用

马匹在军事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骑兵、战马等。在古代战争中,骑兵是非常重要的部队,战斗力和机动性都很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在军事中的作用逐渐被取代,但在一些国家,马仍被用于军事训练和礼仪活动。

(三)马在体育和娱乐中的作用

马还广泛应用于体育和娱乐领域,如赛马、马术表演、马球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领略马的美丽和优雅,而且促进了马品种的改良和养殖技术。

五、结论

马作为人类忠实的伙伴和文化象征,以其独特的特性、多样的分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文明。现代社会,马虽然不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但在体育、娱乐、文化等领域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珍惜马这样的动物,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让它们继续为人类的生活和文明做出贡献。

第二节 写马诗的特点

马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在古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马也成为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古典马诗不仅描写马的外貌、神态、动作,还表达了诗人对马的喜爱、赞美和钦佩。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古典马诗的特点。

一、描绘马的形象

马诗通常详细描述马的形象,包括马的毛色、体形、表情和动作。例如,唐代李贺在《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我怎能如金罗闹,快行过大漠?”清秋。”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沙如雪”、“月如钩”来形容大漠和燕山的景色,同时用“金罗闹”和“快走到又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野花渐迷人目,浅草可有”。没有马蹄。我爱那不足以东行的湖水,和绿杨树荫下的白沙堤。”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了“野花”。“渐迷人眼,浅草只能无马”用“无蹄”来形容春天的景色,同时用“无马蹄”来形容马的形象,表现出马的轻盈、敏捷。

二、表达诗人的情感

写马诗不仅描绘马的形象,而且表达了诗人对马的喜爱、赞美和仰慕之情。例如,杜甫在《房兵曹胡马》中写道:“呼玛大源之名,尖而细。竹耳尖,轻风吹入四蹄。方向无天茫茫,真是无愧生死如斯,能行万里。”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锋芒薄骨薄”、“风轻吹四蹄”来形容胡马的形象,表现了胡马的威武雄健。同时,诗人还用“行无止境,生死相称”来表达对呼玛的喜爱和赞美。表现了胡玛的忠诚和勇敢。又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五花马千金毛,来人换美酒,我与你卖千古愁”。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五花马,千金毛”来形容马的珍贵和壮丽,同时用“呼唤将换来”来表达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佳酿”,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洒脱。

三、运用象征手法

马诗中常采用象征手法,将马象征为人才、英雄、理想等。如韩愈在《马说》中写道:“天下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伯乐并不常有。”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千里马”象征人才,用“伯乐”来象征识才之人,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和对识才者的景仰。又如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武帝爱神,烧金得紫烟,马厩里满是肉马,不解如何上天。”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肉马”来象征这些动物。只追求物质享受而没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的不满和批评。

四、体现时代背景

写马诗往往能反映当时的背景和社会景象。例如,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马文化的繁荣时期。因此,唐代的马诗常常描写唐代的马政、马市、马术等方面,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马的重视和喜爱。又如,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马文化的衰落时期。因此,宋代的马诗常常描写宋代的马政、马市、马术等方面,反映了宋代社会对马的重视和喜爱。

五、具有音乐性

写马诗也是有音乐性的,主要体现在诗的韵律和节奏上。例如,李贺在《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怎能如金罗闹,快步赏清秋。”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雪”、“钩”、“秋”三个词押韵,赋予了这首诗一种韵律美。同时,诗人还用“大漠沙如雪”、“燕山明月如钩”等句来形容景物,给诗增添了韵律感。又如,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野花渐媚眼,浅草可无马蹄,爱那不足以东行的湖水,爱那白沙堤”。绿杨树的树荫。”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了“眼”、“蹄”字和“地”字韵,赋予了这首诗一种韵律美。同时,诗人还用“野花渐迷人眼,唯有浅草才无马蹄”等句来形容景色,使诗富有韵律感。

第三节 写马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马是一个常见的形象。它不仅是人们生活和战争中的重要伙伴,也是诗人的灵感源泉。古典马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体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历经汉魏六朝的发展,在唐代达到鼎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谈谈古典马诗的起源和发展。

一、起源

古典马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在《诗经》中,马已成为重要的形象。例如,《小雅•车攻》中的“吾马同,四匹马巨大”,描绘了周天子狩猎的壮观场面;《小雅•吉日》“吉祥日”“庚午,你送我一匹马”表达了人们对马的喜爱和崇拜。此外,马也常出现在《楚辞》之间,如“策马驰骋,来我领头”,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心。

二、发展历程

(一)汉魏六朝

汉乐府:汉乐府是汉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描述马的作品有很多,如《离骚》、《天马歌》等,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马的外形和习性,而且表达了人们对马的喜爱和崇拜。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是三国时期的一种文学流派,其中有许多描写马的作品,如曹操的《白马篇》、《龟虽寿》等。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马的形态和习性,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信心。南北朝山歌:南北朝山歌是南北朝时期民间诗歌的一种形式。描述马的作品有很多,如《观沧海》 《敕勒歌》等,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马的形状和习性,而且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二)唐代

唐初:唐初诗人如王勃、杨炯、鲁兆麟、骆宾王等,都有不少描写马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马的形态和习性,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信心。盛唐:盛唐是写马诗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和作品,如李白的《木兰诗》 《将进酒》,杜甫的《侠客行》 《兵车行》等,以及王维的《丽人行》。《观猎》等,岑参的《使至塞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马的形状和习性,而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信心。中唐:中唐诗人如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等,都写有马的作品。尤其是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这些作品不仅描写了马的形态和习性,而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晚唐:晚唐诗人如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都写有马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马的形态和习性,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信心。

(三)宋代

北宋:北宋诗人,如苏轼、黄庭坚、王安石、欧阳修等,都有一些描写马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马的形态和习性,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信心。南宋:南宋诗人陆游、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都写有马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马的形态和习性,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信心。

三、影响

古典马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古典马诗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后世诗人在创作中经常借鉴古典马诗的表现手法和形象,如李白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010 -30000等,杜甫的《将进酒》 《侠客行》等,王维的《兵车行》 :0 10-30000等,岑参的《丽人行》 《观猎》等

2、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古典马诗中的马形象生动,姿态各异,为后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后世画家在创作中经常借鉴古典马诗中的马形象,如徐悲鸿的《使至塞上》、韩干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3、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古典马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和魅力。通过对古典写马诗的学习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结论

古典马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历经汉魏六朝的发展,在唐代达到鼎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典马诗不仅描写马的形态和习性,而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信心,具有很高的艺术文化价值。通过对古典写马诗的学习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第四节 写马诗的常见意象、意境、主题内容、风格和思想感情

在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马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诗歌以马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意境、多样的主题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下面我们将从意象、意境、主题和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典马诗进行深入探讨。

一、常见意象

1.马:马是古典马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它代表着力量、速度和自由。诗人通过描写马的英姿表达了对权力和自由的向往。例如,唐代诗人李贺在《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首诗》中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我何如金罗”。奈绪,在晴朗的秋天里快步走吧。”诗中的马在茫茫大漠中奔跑,表现出巨大的力量和自由的精神。

2、伯乐:伯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善马能手。他能辨认出千里马匹。在古典马诗中,伯乐常用来比喻能发现人才的人。例如,韩愈在《奔马图》中写道:“天下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不一定有伯乐。”诗人借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来表达他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关注。不满。

3、马嘶:马嘶是马的声音。古典马诗中常用来营造悲壮凄凉的气氛。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牧马图》诗中写道:“车嘎嘎嘎,马蹄沙沙,行人腰间弓箭。”诗中的马嘶声与战争场面相结合,营造出悲壮凄凉的气氛。气氛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的同情。

4、马蹄:马蹄就是马的脚。古典马诗中常用来象征进步、奋斗、追求。例如,唐代诗人孟郊在《第《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首诗》中写道:“昔日的污秽不足可颂,而今荒淫无边。春风满面。”得意的是,马蹄之快,一日可尽遍长安花。”诗中的马蹄象征着诗人科举考试的成功。考试成功后的喜悦和追求。

二、常见意境

1、雄伟、雄伟:马诗常描绘马匹驰骋在辽阔的草原、沙漠或战场的情景,营造出雄伟、磅礴的意境。这种意境可以让人感受到马的力量和速度,以及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例如,唐岑参在《马说》中写道:“君不见祖玛河漫步雪边,平沙浩瀚黄冲天。九月夜轮台风呼啸”。河里的碎石大如水桶,岩石在风中散落一地。意境,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2、苍凉、悲剧:马诗常描写战争场面和马匹在战火中死去的情景,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意境。这种意境可以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人类的渺小和脆弱。例如,唐代王翰在《兵车行》中写道:“夜光杯葡萄酒,我想立即与琵琶一起喝。在战场上醉酒时不要笑。有多少人在战场上战斗过?”古代?”诗中的马在战场上奔跑,最后却倒在血泊中,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3、清新自然:古典马诗常描绘马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的场景,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这种意境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以及马的自由与快乐。例如,白居易在《登科后》中写道:“野花渐迷人眼,浅草可无马蹄。我最爱的湖还不够东,白沙堤在绿荫下。”白杨树。”诗中的马在西湖边自由奔跑。与周围的花草树木融为一体,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三、主题

1、歌颂马:古典马诗中很多作品都歌颂马。诗人通过描写马的英姿和品质,表达了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例如,李贺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怎能如金罗闹,快步走过清秋。”诗中的马在茫茫大漠中奔跑,表现出强大的力量和自由的精神,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马的赞美。

2、抒发情感:古典马诗中也有不少抒发诗人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马的形象和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感悟。例如,杜甫在《凉州词二首•其一》中写道:“呼玛大源之名,尖而细。竹耳尖,轻风吹入四蹄。方向无天茫茫,真是不愧生死如斯,能行千里。”诗中的马不但力大,速度快,而且还很忠诚。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马的喜爱和对马忠诚品质的赞美。

3、反映社会现实:古典马诗中也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马的遭遇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思想。比如唐万初的《:010—30000》这首诗就体现了从最初的自由,到不怕吃苦的信心,再到对信心的怀疑,“长城石窟可以喝水,但很难喝”。去天山旅行” 普通学生对危险的职业环境感到担忧。

四、思想感情

1、向往自由:草原上自由奔跑的马匹形象,常常让诗人想起自由的生活。因此,古典马诗常常表达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比如李白的《钱塘湖春行》中写道:“五花马一身金毛,呼唤换美酒,与你卖永恒的忧愁。”诗中的五花马象征着自由和幸福。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2、对力量的赞美:马力量大、速度快,能在草原上奔跑如飞。因此,古典马诗常常表达诗人对权力的赞美和敬畏。例如,杜甫在《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写道:“呼玛大源之名,尖而细。竹耳尖,轻风吹入四蹄。方向无天茫茫,真是不愧生死如斯,能行万里。”诗中的马不但力大,速度快,而且还很忠诚。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权力的赞美和敬畏。

3、人生感想:马的一生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他们需要不断的奔跑和挣扎,才能在草原上生存。因此,古典马诗常常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例如,李贺在《房兵曹胡马》中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怎能如金罗闹,快步走过清秋。”诗中的马在茫茫大漠中奔跑,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和自由的精神,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他认为生命就像一匹马,需要不断的奋斗和追求,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艺术特色

1、形象生动:古典马诗通过对马的外貌、表情、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将马的形象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如李贺《骢马》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何如金罗脑,快行清秋”。这里对马的外貌和表情的描写,使马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2、寓意深刻:古典马诗通过对马的形象和寓意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如杜甫《将进酒》中,“呼马大源名尖细,竹耳尖,四蹄轻风,方向无空地,是真是无愧生死,有如此强悍之力,可行万里。”猖獗。”这里通过对马的形象和隐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忠诚。

3、语言优美: 古典马诗的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和节奏感。比如李白《房兵曹胡马》中,“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见明镜,高堂悲白,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若得意,就得尽情享受,莫让金瓶空。我的天赋会有用,花光我的钱就回来,得喝三百杯才好玩。”这里的语言优美,富有韵律和韵律,表达了诗人的豁达和豪放。生活态度。

六、结论

古典马诗以其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意境、多样的题材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这些诗词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通过对古典马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以及人类对自由、权力、生命等问题的思考和感知。

第五节 写马诗的修辞和表现手法

马作为一种重要的动物,在人类历史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马也是一个常见的形象。诗人用

对马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下面将从修辞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对古典写马诗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古典写马诗的修辞

1. 比喻:比喻是古典写马诗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诗人通过将马比作其他事物,来突出马的特点和形象。例如,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人将沙漠比作雪,将月亮比作钩,形象地描绘了马在沙漠中奔跑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美和向往。 2. 拟人:拟人是将马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使马具有人的特点。例如,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中写道:“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诗人将马比作一位英勇的战士,赋予了马勇敢、忠诚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马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3. 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李白的《侠客行》中写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诗人用“流星”来形容马的速度之快,夸张地表现了马的英勇和敏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侠客的赞美和向往。 4. 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用“乱花”和“浅草”、“迷人眼”和“没马蹄”相对,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古典写马诗的表现手法

1.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将马的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来表现马的特点和形象。例如,王维的《观猎》中写道:“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诗人用“草枯”和“雪尽”来表现马的静态,用“鹰眼疾”和“马蹄轻”来表现马的动态,动静结合,形象地描绘了马在狩猎中的英姿。 2.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间接表现马的特点和形象。例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写道:“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诗人通过对马毛、汗水、雪花等的描写,来表现马在寒冷的环境中奔跑的情景,同时也表现了马的坚韧和勇敢。 3. 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例如,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写道:“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人用“金络脑”来象征马的高贵和荣耀,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4. 用典:用典是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人名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例如,李商隐的《筹笔驿》中写道:“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诗人用“管乐”和“关张”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感慨。 总之,古典写马诗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侧面描写、象征、用典等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马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这些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第六节 写马诗的鉴赏方法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马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不仅代表着力量、速度和自由,还常常与战争、英雄、旅行等主题相关联。因此,鉴赏古典写马诗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入手,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下面将从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古典写马诗的鉴赏方法。

一、诗歌的意象

在古典写马诗中,马通常被赋予了多种意象,如力量、速度、自由、忠诚、勇敢等。这些意象不仅是马的外在特征,也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象征。例如,在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中,诗人通过描写马的“锋棱瘦骨”“竹批双耳”“风入四蹄轻”等特征,表现了马的力量和速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马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又如,在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诗人通过描写马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环境,表现了马的孤独和自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二、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它是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和营造,所表达的一种情感氛围和思想境界。在古典写马诗中,诗人常常通过描写马的生活环境、动作神态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例如,在王维的《观猎》中,诗人通过描写“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场景,营造出了一种紧张、激烈的狩猎氛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狩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又如,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诗人通过描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场景,营造出了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三、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它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在古典写马诗中,诗人常常运用生动、形象、简洁的语言,来描写马的特征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李白的《白马篇》中,诗人运用“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等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马的高贵和华丽,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又如,在杜甫的《瘦马行》中,诗人运用“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等简洁、明了的语言,描写了马的瘦弱和憔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之情。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诗歌的艺术特色,它是诗人通过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古典写马诗中,诗人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表现手法,来描写马的特征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诗人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将马比作“快走踏清秋”的侠客,表现了马的自由和勇敢。又如,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诗人运用对偶的表现手法,将“乱花渐欲迷人眼”与“浅草才能没马蹄”相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五、诗歌的主题

诗歌的主题是诗歌的核心,它是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在古典写马诗中,诗人常常通过描写马的生活环境、动作神态等,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例如,在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中,诗人通过描写马的“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对忠诚和勇敢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和理想。又如,在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诗人通过描写马的“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愿望,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之情。

六、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诗歌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鉴赏古典写马诗时,我们需要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唐代,马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因此,唐代的诗人常常描写马的力量和速度,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之情。又如,在宋代,马的地位逐渐下降,因此,宋代的诗人常常描写马的孤独和自由,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之情。

七、总结

古典写马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意象、意境、语言、表现手法和主题,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马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之情。鉴赏古典写马诗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入手,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需要我们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品味这些经典之作。

第七节 写马诗名句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陈子昂《燕昭王》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李白《塞下曲六首》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李白《豫章行》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李白《独不见》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温庭筠《利州南渡》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常随宝镫陪金勒,绝塞指挥万马嘶。——俞益谟《中洲株柳》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张华《壮士篇》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陆游《送七兄赴扬州帅幕》窗白一声鸡,枕函闻马嘶。——顾贞观《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李颀《古意》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李贺《塞下曲》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温庭筠《拂舞词 / 公无渡河》沽酒清阴时系马,招凉短槛几留题。——许德溥《西桥柳色》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张祜《集灵台•其二》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李商隐《茂陵》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万楚《骢马》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李白《豫章行》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齐己《送人游塞》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高适《夜别韦司士》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吴文英《天香•蜡梅》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万楚《骢马》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李白《君子有所思行》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朱彝尊《出居庸关》君马黄,我马白。——李白《君马黄》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李梦阳《秋望》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张九龄《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李白《白马篇》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李白《君马黄》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刘禹锡《始闻秋风》马嘶芳草远,高搂帘半掩。——顾夐《醉公子•岸柳垂金线》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王镃《塞上曲》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文英《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马影鸡声,谙尽倦邮荒馆。——张翥《陌上花•有怀》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牛峤《菩萨蛮•风帘燕舞莺啼柳》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金德淑《望江南•春睡起》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张谓《杜侍御送贡物戏赠》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于谦《岳忠武王祠》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辛弃疾《送湖南部曲》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李白《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神椎凿石塞神潭,白马参覃赤尘起。——温庭筠《拂舞词 / 公无渡河》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牛希济《谒金门•秋已暮》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马诗》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刘彻《天马二首•其二》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温庭筠《过五丈原 / 经五丈原》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戎昱《塞下曲•其六》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杜甫《悲青坂》五更枥马静无声。邻鸡犹怕惊。——吴文英《醉桃源•元日》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李白《陌上桑》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李白《塞上曲》息徒兰圃,秣马华山。——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苏轼《南歌子•寓意》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周邦彦《解语花•上元》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李白《战城南》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薛道衡《昔昔盐》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杜甫《房兵曹胡马诗》驻马桥西,还系旧时芳树。——高观国《玲珑四犯•水外轻阴》

第八节 代表作赏析

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白驹》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先秦〕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译文】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朝。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逍遥。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叶。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夜。所说那位贤德人,在此做客心意惬。光亮皎洁小白马,快速来到我的家。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还家。悠闲自在别过分,不要避世图闲暇。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走后别忘把信捎,切莫疏远忘友情。 【简析】《毛诗序》以为此诗是大夫刺周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周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 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白驹》是《诗经》中的一首诗,为一首别友思贤诗。全诗四章,每章六句,前三章写主人竭力殷勤地挽留客人;后一章写客人走后主人还是希望客人能常寄佳音毋绝友情。此诗文笔优美,隐意深刻,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加强了诗的形象性,表达出对贤人的赞美。 《有駜》 诗经•鲁颂•駉之什〔先秦〕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载燕。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穀,诒孙子。于胥乐兮! 【译文】马儿骏健又强壮,拉车四匹马毛黄。早晚都在官府里,在那办事多繁忙。白鹭一群向上翥,渐收羽翼身下俯。鼓声咚咚响不停,趁着醉意都起舞。一起乐啊心神舒!马儿骏健又强壮,拉车四匹是公马。早晚都在官府里,在那饮酒喜交加。白鹭一群向上飞,渐展翅膀任来回。鼓声咚咚响不停,趁着醉兴把家归。乐在一起真快慰!强壮高大令人赞,拉车四匹铁骢健。早晚都在官府里,在官府里设酒宴。从今开始享太平,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福又有禄,福泽世代留子孙。乐在一起真高兴! 【简析】此诗当作于鲁僖公与齐桓公、宋桓公伐楚以后。据史书记载,鲁国多年饥荒,到鲁僖公时采取了一些措施,重视农业,宽以爱民,克服了自然灾害,获得丰收。而此时鲁僖公会八国之师伐楚凯旋,君臣欢乐宴饮,鲁人作诗祝颂之。《毛诗序》:“《有駜》,颂僖公君臣之有道也。” 此诗叙写鲁僖公君臣在祈年以后的宴饮活动。诗一开始便写马,马极肥壮,都为黄色,其“乘”字指出了这些是驾车的马。周代的礼制非常严格,不同的身份地位在礼器的使用方面也有差别。身份本是抽象的名称,它们由具体的物质享受来体现,在出行时,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车驾了。此诗接着转向庙堂,“夙夜在公”的“公”,当作官府讲,与“退食自公”的“公”同。不过,这里的官府不同一般的官府,而是僖公祭祀祈年之处,亦即《鲁颂•泮水》和《鲁颂•閟宫》诗中的“泮宫”和“閟宫”。祈年为郊祭,在国都以外,故首二句反覆咏马。然后才写到乘车马的人,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揭开诗歌的主要部分,即宴饮部分。 在宴会上,舞伎手持鹭羽,扇动羽毛,如鹭鸟一样,有时群飞而起,有时翩然下落,给宴会制造气氛。与宴的人们在饮酒观舞,不绝的鼓声震撼着他们的内心,优美翻飞的舞姿调动他们的情绪,酒酣耳热,他们不禁也手舞足蹈起来。忘记了平日的礼数、戒备、拘谨,都在舞蹈,摅发各自内心的快乐,相互感染,没有语言,但一举一动都在和对方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这时,诗人也为眼前的情景所感动,而发出由衷的希望:“于胥乐兮!”(“呵,大伙一起快乐呀!”) 第二章的形式和首章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字有所变化,一是描写得更具体细致,指出马为牡马,大伙在官府中所忙碌的是饮酒跳舞;二是写出时间变化,“鹭于飞”是舞者持鹭羽散去,舞宴结束,故而饮宴者也带着醉意而返回。 第三章揭出郊祀之事。駽为青骊,与前言乘黄不同,疑为鲁公所乘,以乘駽推出鲁公,显出其与群臣不同。群臣的欢乐是君主所赐,故曰:“在公载燕。”饮宴不是一种孤立行为,既是欢娱群臣,更是祭祀。下面四句是诗人的祈祷,希望从今以后,有好的收成,并把这福泽传之子孙。榖,兼含福善之意,诗人不仅希望鲁君把收获的粮食传给后代,更希望鲁国福泽绵长,享祚长久。 《驷驖》 诗经•国风•秦风〔先秦〕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译文】四匹黑骏马并排嘶鸣高昂,秦公娴熟地收放六条丝缰。那些最得宠信的臣仆卫队,跟随他们的君王狩猎围场。围场小吏放出应时的公鹿,只见鹿群是那样肥大美好。秦公兴奋地呼喊左转包抄,他搭弓放箭猎物应弦而倒!打猎尽兴后拐到北园游玩,那四匹马儿此刻尽享悠闲。车儿轻轻转啊鸾铃叮当响,车里载着有功劳的小猎犬。 【简析】关于此诗背景,《毛诗序》谓:“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圃之乐焉。”狩猎历来作为君王讲武的一个组成部分。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有功,被周王始封为诸侯,后又逐犬戎,遂有周西都岐、丰八百里之地,为秦国日益强盛奠定基础,其武略自有值得称道处。 古代帝王狩猎场面极其宏伟,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都极尽铺叙描摹之能事,对此作了生动反映。从扬雄《长杨赋》中“今年猎长杨,……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嵎”也可窥见其规模之一斑。而《秦风•驷驖》之妙却全在以简驭繁,以少胜多,仅三章十二句四十八字即已写尽狩猎全过程,却同样使人觉得威武雄壮,韵味无穷。 首章写将猎。取景从四匹高头大马切入,严整肃穆,蓄势待发,充满凝重的力度感。四马端端正正站着,只待一声令下,便拔蹄飞驰。镜头接着由马转移至控制着六根马缰绳的人。“六辔在手”,显得那样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充满自信。这是赶车人,也即下句所谓的“媚子”之一,即秦襄公的宠臣。他还不是主角,只是“从公于狩”的一个陪衬。真正发号施令的是秦襄公。他带领一大批“媚子”,大规模出猎。此章虽只撷取一辆狩猎车的情景,而声势浩大又纪律严明的场面已可联想得之。驭马与驭天下,其理一贯,所以此章通过层层反衬,暗写秦襄公治军治国有方。 次章写正猎。管山林苑囿的狩猎官,接到开猎的命令后,急忙打开牢圈樊笼,将一群群养得肥肥的专供王家狩猎作靶子用的时令兽驱出,于是乎轰轰烈烈的围猎场面就自然映现在读者脑海。这虽然只是个铺垫,但角度很巧妙,令人从被猎对象想像狩猎盛况,避实就虚,别具一格。至于为什么单单驱出“牡”兽,那是因为当时祭祀用的牺牲以牡为贵,不用牝兽。在纷纭的围场中,诗作的镜头紧紧跟随着秦襄公,只见他吆喝一声:“射左边的那一只!”果然那肥兽应弦而倒。这足见秦襄公武艺不俗。诗只举秦襄公一隅,可谓抓住了牛鼻子,其余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自行想像补充。 末章写猎后。此诗的猎后视角独特,大有王者风范。诗写猎后即游于“北园”,按常理推测那北园与猎场应该是相通连同在一区的。故首句既是场景的转换,突出了王家苑囿之广大,也是氛围的转折,由张而弛。一个“游”字意脉直贯篇末。前“狩”后“游”,互为补充,整个过程相当完整。次句又着眼于“驷驖”,与首章相呼应,而神态则迥异,此处的驷驖不再是筋脉怒张,高度紧张,而是马蹄得得,轻松悠闲。一个“闲”字语意双关,马是如此,人也如此。后两句又对“闲”字着意渲染。輶车是一种轻便车。最妙的是末句的特写,那些猎时奋勇追捕猎物的各种猎狗都乘在輶车上休其足力。这一宠物受宠的镜头很有情趣,也很耐人寻绎,将先前的紧张与现时的休闲形成鲜明对照,使末章的“闲”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叙事取景高度浓缩,突出典型场景和人物,抓住富于表现力的瞬间和细节,因而虽只窥豹一斑,却能使人想见全豹,其艺术概括力很值得借鉴。《诗经》中写狩猎的名篇有二,即《郑风•大叔于田》与此篇,前者反复铺张,以繁见长,后者精要简约,以简著称,而这恰恰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手法。 《駉》 诗经•鲁颂•駉之什〔先秦〕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译文】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毛带白色有驈皇,毛色相杂有骊黄,驾起车来奔前方。跑起路来远又长,马儿骏美多肥壮。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黄白为骓灰白駓,青黑为骍赤黄骐,驾起战车上战场。雄壮力大难估量,马儿骏美力又强。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驒马青色骆马白,駵马火赤雒马黑,驾着车子跑如飞。精力无穷没限量,马儿腾跃膘肥壮。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红色为骃灰白騢,黄背为驔白眼鱼,驾着车儿气势昂。沿着大道不偏斜,马儿如飞跑远方。 【简析】鲁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封地在今山东曲阜一带。周成王因周公有大功于天下,故赐伯禽以天子之礼乐。鲁国于是有了《颂》诗,作为庙堂的乐歌。《鲁颂·駉》是其第一篇,是一首咏马诗。 从结构上看,它每章除了第四、五两句“有……有……”句式各具不同内容外,也就第六句末二字和第七、八两句末一字不同,是典型的重章叠句体式,而各章所更易之字,也不像《国风》中的一些篇章那样相互间有递进或联贯关系,而像《国风》中的另一些篇章那样,联章复沓只是为了取得一唱三叹、余音不绝的歌咏艺术效果。 从诗的表现手法看,此篇尽管用的是赋法而没有比兴成分,但写来跌宕有致,马的形象既生动传神,对鲁君的颂美也点到即止,没有过分的张扬,一切都温而不火,流畅自然,这在《颂》诗中实不多见。全诗先将直接歌咏的对象群马置于广阔无边的原野这一环境背景,且冠以“駉駉”这一表形态的叠字形容词,这样篇首就鼓荡着一种矫健强悍的气势。接着,“薄言駉者”一句略按,往下介绍马的品种,马的品种繁多正可作“思无疆(期、斁、邪)”一句的注脚,为下文的赞颂作了有效的铺垫。“以车”云云,又以带叠字形容词的句子咏马之善于驾车疾驰,与上文的“駉駉牡马”句相呼应,而句中“马”字不出现,叠字词前后位置不同,又见出章法上的变化。最后,由写马转为赞美鲁君,但赞美鲁君仍紧扣住咏马,结尾一丝不苟。 从诗的历史文化意义上说,此篇以牧业的兴盛作为治国有方的一大业绩,反映出那个时代对马政的重视。据文献记载,在周代的“六艺”中,就专门有“御”(驾马车)这一艺,周穆王也有驾八骏遨游天下四方的传说。春秋中期,车战仍是战争的主要手段,一辆兵车需四匹马牵引,因此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必然与马匹数量密切相关,大国号称“千乘之国”,良有以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马政于是成为军国要务,各国诸侯都十分重视养马,这在《诗经》中也有所反映,如《鄘风•定之方中》就赞扬卫文公“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而《鲁颂》更是篇篇写到马,《鲁颂•駉》自不待言,《鲁颂•有駜》则诗题就是马肥壮之貌,《鲁颂•泮水》有“其马蹻蹻”句、《鲁颂•閟宫》有“公车千乘”句。 在此篇中,写到不同毛色的马的品种有十六种之多,可见当时驯马养马业的发达。而考之典籍,以毛色定名的马还远不止这些。语言学家们认为:某一民族语言中哪一属类事物的名词特别多,就反映出此民族在该方面的知识特别丰富,与该类名词有关的科学技术特别发达。中国上古时期牲畜命名的多样化,正反映了畜牧业的高度发达,这也是中华民族可以为之骄傲的事。 《天马二首•其一》 刘彻〔两汉〕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 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译文】天神太一赐福,使天马飘然下凡。这天马真是与众不同,它奔驰时流出的汗是红色的,好像满脸红血,此马因而被人们称为汗血宝马。这天马的状态不同凡响,情志洒脱不受拘束,它步伐轻盈,踏着浮云,一晃就飞上了天。它放任无忌,超越万里,凡间没有什么马可以与它匹敌,它志节不凡,唯有神龙才配做它的朋友。 《天马二首•其二》 刘彻〔两汉〕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译文】天马从西方极远之处来到,经过了沙漠之地。众多的少数民族和外国都降服了。天马出自水中,长有双脊,皮毛颜色像老虎一样。天马能变化,如同鬼神那样灵异。天马穿越千里,迅速越过无草的区域,在辰年来到东方。将驾着天马,高飞到遥远的地方,无可限期。天马既来,开通了上远方之门,可以上昆仑山去会神仙了。天马既来,龙也将来,可以乘着龙登天门,去观赏天帝住的地方了。 《系马诗》 萧纲〔南北朝〕 青骊沈赭汗,绿地悬花蹄。 未垂青鞙尾,犹挂紫障泥。 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紫关如未息,直去取榆溪。

二、隋代•唐代•五代十国

《马说》 韩愈〔唐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 同:衹)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驱使它,喂养它却不能喂饱它,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听千里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马说》是一篇论说文。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此文通篇托物寓意,巧用比喻,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婉转地说明道理,其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全文语言简练,长短句相间,语气有陈述、疑问、感叹,行文富于变化,达到了说理深刻、论证有力的效果。 《入关咏马》 韩愈〔唐代〕 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 不知何故翻骧首,牵过关门妄一鸣。 《白马篇》 李白〔唐代〕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译文】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原来你是侍奉皇上斗鸡徒,乘坐的马车轩盖高高。你张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你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你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你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简析】开元十八年(731年),李白31岁,历游返回长安。徘徊在巍阙之下,始终不能够进入。于是游历到落魄市井,屡次受到土霸欺凌。这段期间,有《行路难》、《白马篇》等诗以抒发感情。 《白马篇》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既有热血满腔的爱国豪情又有壮志未酬的苦闷,亦有诗人仕途颠簸、官运不济,胸有大志而不受皇帝重用的无限惋惜和悲痛之情。此诗上承曹植《白马篇》的精神而来,但又突出了与之不同的侠客形象,展现出一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时代色彩。 《发白马》 李白〔唐代〕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译文】将军骑着白马出发,旌节拥簇度黄河。箫鼓喧天满川岳,犹如沧溟涌起洪波。声碎武安之瓦,易水悲歌无法比拟。铁骑若雪山云涌,饮流可以干涸滹沱河。扬兵聚猎西边的月窟,转战夺取朝那城。倚剑登上燕然山,边疆烽火台连绵嵯峨。长城外萧条万里,五原关内耕作繁忙。将军用武力扫清大漠,虎皮包裹金戈。 【简析】《发白马》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这首诗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非常传神地描写出将士翻山越涧、抗击侵略者而保卫国家的英姿。 《紫骝马》 李白〔唐代〕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译文】枣红色的骏马一边奔驰一边鸣叫着,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飞。来到河边它不肯渡水,好像在怜惜身上披着的锦缎障泥。与吐蕃接壤的白雪戍是那么的遥远,黄云海戍迷离不见。挥动马鞭奔赴万里之外,怎能贪恋家室的温馨呢。

第42讲古典诗词鉴赏:最美的马诗50首

【简析】《紫骝马》,乐府《横吹曲辞》旧题。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即将远赴边塞时的矛盾心情。他十分渴望立功边塞,但踏上遥远的征途时总不免对家乡有些恋恋之情。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李贺〔唐代〕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译文】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李贺〔唐代〕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译文】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简析】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诗中慨叹马的命运,表现了有志之士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也寄寓着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李贺〔唐代〕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译文】忽然想起天子周穆王,浩浩荡荡驾车上玉山。跟随驺从离开游乐苑,赤骥终能驰骋至天边。 【简析】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三首。此诗前两句叙述周穆王西域取玉的故事,后两句交代赤骥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终于有了纵横驰骋的天地,表达了诗人不愿困守书斋,沉沦下僚,渴望展示自己才学,实现自己抱负的心情。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李贺〔唐代〕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译文】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它看上去瘦骨嶙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简析】此诗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之一,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814),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首联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颔联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隐喻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末二联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全诗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将诗人怀才不遇、境况凄凉的郁愤之情婉曲地表达出来。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唐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简析】这首诗是《马诗二十三首》中第五首,其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全诗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抒写自己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诗人虽不被统治者赏识,但仍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语意深长。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字句的锻炼,也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马诗二十三首•其六》 李贺〔唐代〕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译文】已经饿得瘦骨嶙峋的马儿躺卧着,粗硬的毛刺破那斑驳的花纹。鬣毛朱红色的光泽已消退只剩枯焦,额头上的毛已被粗长的麻绳磨断! 【简析】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柴蔬淡饭难以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七》 李贺〔唐代〕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译文】宴会上西王母已将要把酒饮尽,东王公的饭也已经快吃完。君王啊如果您去瑶池赴宴,谁来为您驾辕飞奔向前? 【简析】诗人用了一个古代神话。西王母和东王公那里宴会快要结束,已经酒阑饭罢了,如果君王要像周穆王那样去赴宴的话,没有良马,又怎能去驾车拉辕?此诗将神话故事与现实情况捏合起来,从而对当时统治者平时不重视人才的收集与培养,等到需要人才时却束手无策这种现象痛下针砭。 《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李贺〔唐代〕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译文】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简析】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的艺术特色。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李贺〔唐代〕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译文】养龙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复返,如今已经没有人培养重用英贤。寒夜里的霜雪把马棚压得坍塌,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经被折断。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二人所论皆是。此诗叹良马不得善养者则必为风霜所摧折,可为咏物诗之典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 李贺〔唐代〕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译文】亭长载着骏马急忙划桨横渡乌江,神马乌骓在向着寒风悲泣。王啊今天已经解剑自刎身死,我到哪里再去寻找盖世英雄! 【简析】“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这两句,写的是兵败后的项羽把乌骓送与他人,而乌骓马却依恋故主,故而“泣向风。”这两句给全诗笼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自古以来,一直是骏马配英雄,但项羽此时已经是英雄末路,因而他才要将乌骓马送人。这就说明了英雄与骏马也始终不能长久相伴。“泣向风”既写出了乌骓马对故主的眷恋,也写出了对项羽英雄末路的境遇的悲怜。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一》 李贺〔唐代〕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译文】宫禁中赐给宫女的马,镶银的鞍垫绣上漂亮的麒麟。而中午在虞坂上拉盐车的骏马,却在风尘里遭受着艰难饥困。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二》 李贺〔唐代〕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译文】马的如削尖的竹子的两只耳朵聚拢向上,身上还没露出鲜明的桃花斑纹。但有朝一日需要它冲破敌人的阵营,把它牵去定能帮助将军建立功勋。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唐代〕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译文】身佩玉玦的是谁家的好儿郎?久闻他豪侠的美名远扬四方。他花费重金买了骏马的尸骨,却要送给并不爱马的楚襄王。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四》 李贺〔唐代〕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译文】覆盖在马鞍上的红褐色罗帕,喷香崭新,马镫上绣绘的盘龙,鳞甲生动逼真。这匹受宠马儿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顾,看看我,谁能说时机不好难以逢春?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 李贺〔唐代〕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译文】若不是随从齐桓公出猎,怎能显示驳马的伏虎之威?一旦跃出那荒僻的山沟野地,定能看到它掠云腾飞。 【简析】诗人用了一个历史故事:“不从桓公猜,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据《管子》载:(齐)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对曰:“意者君乘驳马而盘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管仲曰:“此驳马也,驳食虎豹,故虎疑焉。”此诗活用这一典故,说明有才能的人伏处草野之中,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和重用,即使像驳马那样智勇过人、威震虎豹,又有谁能知晓?只有当其跃出沟陇,建功立业,就像骏马掠云飞驰,才会使人刮目相看!在这里,齐桓公乘驳马而使虎不敢行的典故,用得十分贴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 李贺〔唐代〕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译文】李唐将领挥剑斩了隋朝的大公,骏马拳毛騧归属英主唐太宗。不要嫌自己披挂的铠甲沉重,飞驰时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风。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七》 李贺〔唐代〕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译文】晶亮的铁刀细切青嫩的禾苗,垫砧间落下喂养爱马的碎草。世人怜爱那驯服的小巧美观的马,富贵人家的跑马场上惧怕骏马牙长性暴。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李贺〔唐代〕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译文】伯乐走到跟前一看,这是千里马哪,旋毛就长在它腹间!如今却克扣它的草料,什么时候它才能够腾飞跨越青山? 【简析】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十八首。诗中说,有匹生着旋毛的千里马,庸人们认不出,于是克减草料,且虐待备至,导致它缺食少力;善于相马的伯乐一看,才认出是匹千里马。诗人以倍受摧残的骏马作比,表达了对良才受到压抑和虐待的愤慨。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二人所论皆是。此诗就是设为伯乐叹息良马不遇爱马之主,无从显其材,可为咏物诗之规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 李贺〔唐代〕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译文】佛寺里那匹驮经的骏马,原来是从天竺佛国归来。它只知以清净慈悲为怀,哪晓得奔走在章台官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 李贺〔唐代〕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译文】勇士双重围绕的腰带犹如燕尾,风度翩翩威武雄壮,腰间佩着鱼肠名剑。想要寻求千里马帮助建立功业,先要把马眼中的光彩识辨识辨。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一》 李贺〔唐代〕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译文】腾黄马闲置只能暂时拴系,因为神仙喜居彩楼之上还有乘骑之时。驾驭骐骥的马吏本应备鞭候侍,究竟为何却把他贬遣到边远之地?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二》 李贺〔唐代〕 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译文】汗血马从西域来到帝王的官苑,随着銮舆摇动玉珂谁不称羡?如果是被方士乘骑走在海边,人们以为是匹青骡谁投青眼?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李贺〔唐代〕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译文】汉武帝祈求长生迷恋神仙,让方士烧炼金石药物却只得到一缕青烟。御马棚里饲养的全是痴肥的凡马,这种马啊又怎能懂得驰上蓝天?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唐代〕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译文】开国以来善画鞍马的画家中,画技最精妙传神只数江都王。曹将军画马出名已有三十载,人间又见古代真正神马“乘黄”。他曾描绘玄宗先帝的“照夜白”,画得象池龙腾飞十日声如雷。皇宫内库珍藏的殷红玛瑙盘,婕妤传下御旨才人将它取来。将军接受赐盘叩拜皇恩回归,轻纨细绮相继赐来快速如飞。贵戚们谁得到曹将军亲笔迹,谁就觉得府第屏障增加光辉。当年唐太宗著名宝马“拳毛?”。近代郭子仪家中好驹“狮子花”。而今新画之中就有这两匹马,使得识马的人久久感慨赞夸。 这都是战骑以一胜万的好马,展开画绢如见奔马扬起风沙。其余七匹也都是特殊而奇绝,远远看去象寒空中飘动烟雪。霜蹄骏马蹴踏在长楸大道间,专职马倌和役卒肃立排成列。可爱的九匹马神姿争俊竞雄,昂首阔视显得高雅深沉稳重。请问有谁真心喜爱神姿骏马?后世韦讽前代支遁名传天下。想当年玄宗皇上巡幸新丰宫,车驾上羽旗拂天浩荡朝向东。腾飞跳跃精良好马有三万匹,匹匹与画图中马的筋骨雷同。譬如河宗献宝之后穆王归天,唐玄宗再也不能去射蛟江中。你没看见金粟堆前松柏林里,良马去尽徒见林鸟啼雨呼风。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年),杜甫在阆州录事参军韦讽宅观看他收藏的曹霸所画的“九马图”后所作的题画诗。唐朝初年,江都王李绪善画马,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他“多才艺,善书画,鞍马擅名。”到开元、天宝时代,曹霸画马出神入化,名声更显,赵子昂说:“唐人善画马者众,而曹、韩(干)为之最。”(汤垕《画鉴》引)所以开端四句,诗人先引江都王衬托曹霸,说曹霸“得名三十载”,人们才又能见到神骏之马。将军,因为曹霸官至左武卫将军,故以“将军”代曹霸以显尊金。乘黄,马名,其状如狐,背上有两角,出《山海经》,本诗特借以形容马的神奇骏健。 诗人不落窠臼,却先用八句诗,从曹霸画“照夜白”马说来,详细叙述曹霸受到玄宗恩宠和艺名大振的往事,为描写九马图铺叙,并伏下末段诗意。“曾貌先帝照夜白”,貌,描画;先帝,指玄宗;照夜白,玄宗坐骑名。曹霸所画照夜白,形象夺真,感动龙池里的龙,连日挟带风雷飞舞,此谓“龙池十日飞霹雳”。“内府”二句,写玄宗喜爱曹霸的马画,命婕妤传达诏书,才人手捧“内府殷红玛瑙盘”,向曹霸索取并盛放照夜白图。婕妤,正三品女官,才人,正四品女官,玛瑙盘极为名贵,足见恩宠之重。“ 盘赐将军”,以下四句,描写曹霸受玄宗赏识、恩赐以后,声名大振,带着“轻纨细绮”上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连达官贵戚也以求得曹霸画作而感到光荣。这一段,上四句用仄声韵,药、陌、锡韵通押,下四句用平声微韵,诗韵的转换与诗意的递变、层进相切合。 “昔日太宗拳毛騧”以下十四句,转入写马正位,具体绘写“九马图”。诗人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曹霸所画的九匹马,错综写来,鲜活生动。前六句,先写二马,“今之新图有二马”,一为唐太宗的拳毛騧,是太宗平定刘黑闼时所乘的战骑,一为郭家狮子花,即九花虬,是唐代宗赐给郭子仪的御马。二马都是战骑,一以当万。缟素,是画绢。一打开画卷,就见到二马在广邈的战地风沙中飞驰,诗人从逼真的角度,称誉图上二马画艺高超。“其余七匹”以下四句,分别从七马的形貌、奔驰、伏枥三个方面,再现画上七马“殊绝”的神态,都是与众不同的良马。“迥若”句,描摹七马形貌,七马毛色或红、或白、或红白相间,如霞雪飞动。“霜蹄”句,是说有些马奔驰在长楸道上,践踏霜雪。“马官”句,是说有些马在厩里排列成行,由马官悉心厮养。 诗人先写二马,后写七马,又对“九马图”作出总的评价:“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九马匹匹神骏,昂首顾视,神采飞扬,气度稳健,惹人喜爱。这二句诗,深得马的神趣,杨伦评之为“警句”(《杜诗镜铨》),谁是苦心爱马的人呢?诗人再一次运用陪衬法,写道:“后有韦讽前支遁。”以支遁衬托,是突显收藏九马图的韦讽。这句诗赞誉韦讽风韵不凡的品格和酷爱绘画艺术的高深素养,也遥扣题意。本段前六句用平声麻韵,中四句用仄声屑韵,后四句用仄声韵,上声阮、去声震通押,韵转意换,诗思层次分明。 最后一段共八句,押平声东韵(只有一处为冬韵,通押),一韵到底。前四句写玄宗巡幸骊山的盛况。新丰宫,即骊山华清宫。玄宗巡幸至骊山,帝辇翠华葳蕤,旌旗拂天,数万匹厩马随从,每种毛色的马列为一队,马队相间,远望如锦绣一般。“皆与此图筋骨同”,是指真马与图上之马都是良马。着此一句,扣全诗咏“九马图”的题旨。后四句写玄宗入葬泰陵后的萧竦景况,表现其“衰”。“自从献宝朝河宗”句,借周穆王的升遐比喻唐玄宗崩驾。河宗,即河伯。“君不见”二句,描写玄宗陵前的萧条。龙媒,骏马。玄宗陵前松柏里,骏马都已离去,只剩下鸟儿在松风中鸣叫。唐玄宗喜爱马图,宠幸曹霸,巡幸新丰宫,数万骏马随从,一旦归命,群马尽去,松柏含悲,这一结,韵致悠长,盛衰之叹,俯仰感慨,尽在其中。 题画诗常见以画作真的手法,而杜甫这首题画马的诗,更是淋漓尽致,变幻莫测。“人间又见真乘黄”,“龙池十日飞霹雳”、“缟素漠漠开风沙”等句,以画马作真马,夸饰曹霸画艺神妙。诗人从画马说到画家的受宠幸,从画马说到真马,从真马说到时事,从玄宗的巡幸说到升遐,诗思不断拓展,寄托了诗人对玄宗的深情眷念。叙述真马、时事的时候,又不时插带一笔,照应马画,以画、以马作为线索,绾带全篇,正如陆时雍所论:“画中见真,真中带画,尤难。”(《唐诗镜》) 全诗感慨深沉,波澜迭起,转笔陡健,脉络细密,章法纵横跌宕,气势雄浑激荡,情韵极尽沉郁顿挫,实为古今长篇题画诗中的杰作。在章法上错综绝妙。第一段四句先赞曹氏画技之高超。第二段八句追叙曹氏应诏画马时所得到荣誉和宠幸。第三段十句,写九马图之神妙及各马之姿态。第四段八句是照应第二段“先帝”的伏笔,从而产生今昔迥异之感。 诗以奇妙高远开首,中间翻腾跌宕,又以突兀含蓄收尾。写骏马极为传神,写情感神游题外,感人至深,兴味隽永。浦起龙《读杜心解》说:“身历兴衰,感时抚事,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此言极是。 《病马》 杜甫〔唐代〕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译文】骑这匹马儿已经很久了,总是一起冒着天寒,向那偏远的关塞前进。如今你已在风尘劳苦中力尽衰老,天寒岁晚之时,又患病在身,怎能不令人伤心。你的毛骨没有与众不同,但你的驯良至今未曾改变。马儿虽然低微,但蕴藏的情意确是非常深厚,你真叫我感动,我要一心地把你沉吟。 【简析】这首诗是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在秦州时所作。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 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颔联是承接首联两句,在句法上一句变作三折,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在当岁晚天寒的时候,况且又生病,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尾联说: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杜甫既受到统治者的弃斥,同时又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怀和同情,这也是他为什么往往把犬马——特别是马看成知己朋友并感到它们所给予他的温暖的一个客观原因。 杜甫在这首诗里,感情是多么深沉!他抒写了对病马的怜爱,又运用“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漂泊西南天地间”的老诗人的艰难蹭蹬的憔悴形象,出现于字里行间。全诗以四十字抒写了辛劳、遭遇、怨怼、不平、感悟的几层意思,归结到自己叹老嗟卑,风尘仆仆,辗转征途,与老马的结局是没有两样的。 《高都护骢马行》

第42讲古典诗词鉴赏:最美的马诗50首

杜甫〔唐代〕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译文】安西都护的青白色相杂的马,声名大噪,随着它主人东至长安。这马身临战阵没有对手,全心全意帮助它的主人建立大功。它跟随主人从遥远的沙漠地区来到这里,受着恩惠被豢养在厩里。它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它并没有衰老,故时刻不忘建功沙场。它腕促蹄高,踏地如铁,几次蹴踏就使层积的交河冰破裂。它的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奔驰万里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它雄俊绝伦,京都“壮年”都不敢骑乘它,骑术高超的人驾驭它,风驰电掣地在城里奔跑,全城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匹良马。带上缰绳笼头老死并非它的志向,怎样才能出横门道,重新驰骋于战场呢? 【简析】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天宝六载(747年)三月,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作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国。当年八月,平定小勃律国,虏获小勃律王。因这次战功,高仙芝被提升为鸿胪卿、代理御史中丞,并兼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天宝八载(749年)入朝,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天宝九载(750年),又出征讨伐石国。此诗当作于高仙芝入朝后、出征前这段时间里。 这是一首咏马诗,诗人借骢马的伏枥境遇、雄姿才力以及立功心愿,比喻自己困守长安的遭际和自己的才能襟怀,寄托自己施展抱负的愿望。此诗分四段,每段四句。起四句为第一段,叙写骢马立功西域;“功成”四句为第二段,写骢马的性格;“腕促”四句为第三段,写骢马的骨相才气;末四句为第四段,写骢马的志愿。全诗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段写骢马的来历。“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高仙芝是安西都护,他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骢马,随着主人东至长安,名声与身价也随之骤增。次段“功成惠养”四句,描写骢马的性格。这一段诗意紧承上文,从前,骢马立功西域,如今,随主人入朝,受着恩惠被豢养在厩里。“腕促蹄高”四句,概述骢马的骨相形貌,二句写腕蹄,二句写身躯。末段四句写马的才力和志向。“青丝络头”二句,照应“雄姿未受伏枥恩”,写出骢马向往西域战场,诗人代马言志,是说带上青丝络头,老死在槽枥间,这并非它的志向,它要冲出横门道,重新驰骋于西域战场上。以感慨的语调结束全篇,更能点明全诗的题旨。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结构独到。杜甫的歌行,纵横跌宕,富于变化。此诗的篇幅虽然不长,但在结构上,颇见诗人的匠心。他并没有走从马的形貌写到它的品性、志向这种艺术构思的老路,就题落笔,从高都护回朝,写到骢马的来历,第一段叙骢马立功西域,第二段接写它因功成而受到惠养,第三段写马的骨相形貌,与第二段“雄姿 ”、“猛气”相吻合,又为第四段写马的才力和志向作铺垫。可以说,这样安排,不但层次清楚,而且很注重前后的关联,达到了更好“寓情于物”的审美效果。诗人将马的来历、形貌、品性、志向融合起来描写,分插各段中,其结构方法适应了连接联想的构思特征。 其次,前后照应。诗歌十六句,共四段。诗人在段与段之间,前后衔接紧凑,前后相互照应,情感线索蕴含其中,筋脉联络,如走月流云,使马的形象生动,也有利于表现思想情感。 再次,咏物特点。作为咏物诗,此诗摹写骢马的形貌、才力、品格、志向,句句写马,体贴入微,颇得其神理。诗人借着骢马的伏枥境遇,比喻自己困守长安的遭际;借着骢马的雄姿才力,喻写自己的才能襟怀;借着骢马的立功心愿,寄托自己施展抱负的愿望。杜甫确是一位“未受伏枥恩”、“犹思战场利”的、不懈地追求理想的诗人。可以说,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在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讲究韵律。这首诗的前三段,各押一韵(一、平声东韵;二 、去声寘韵;三、入声屑韵),唯独末段却是二句押一韵,“骑”、“知”,押平声支韵,“老”、“道”,押上声皓韵。沈德潜对此诗结句的用韵评价甚高。 《天育骠骑歌》 杜甫〔唐代〕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 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 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 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 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 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 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 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 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 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译文】我曾听说天子有匹千里马,如今这幅图上画的莫非就是它?这是何等雄杰的神态啊!骏尾一甩朔风便呼啸而起。它毛色淡青两耳微黄,两眼瞳仁呈方形眼睛闪着紫光。像龙一样的桀骜不驯神态千变万化,卓然而立伸张着伟岸的骨架。当年身任太仆的张景顺,在监牧驯练时发现了这匹清峻的马。便命令牧马的头目将它牵入天育,专人饲养特殊照顾它。当时国家养有四十余万匹马,张公叹息它们都是些凡庸的马。因此唯独给它画像以传给世人,张挂在座位右方去欣赏,久赏更觉形象新。年深日久良马死,空留个图像到如今。唉,画的马再好又有何用?已不能健步追风云!如今难道真的再无千里马?只因现实没有王良伯乐这类相马师,良马被埋没,死了也就白白地死去啦! 【简析】这首诗应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当年春天杜甫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秋冬之际,又流浪到长安东北二百四十多里的奉先县(今陕西省蒲城县),寄寓在县署公舍里。境况凄凉,但伏枥之志并未全泯,因作此激昂慷慨的诗篇。这首诗写画马之生动传神,叹今无识马的王良、伯乐,而良马被埋没,实自叹不遇,尽显讽刺之意。 诗的前半部分写画上之马英姿飒爽,双目有神,骨相天然;后半部分回顾太仆驯养此马,抚图兴叹,伤知马者难逢,而自叹不遇。全诗摹写传神,借画抒怀,尽显讽刺之意。 《瘦马行》 杜甫〔唐代〕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 士卒多骑内厩马,惆怅恐是病乘黄。 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 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译文】东郊的那匹瘦马啊,让我心伤不已,它那瘦弱突出的马骨,就像墙头伸出的石头一般。拿起马缰绳,绊动它的马足,它却只挪动四蹄,歪歪倒倒,那可不是要飞跃的本意啊。仔细看看它身上的六个印子,其中有一个官方印,大家都说它是那部队遗留在路旁的。它的皮肤干裂,毛色灰暗,夹杂着泥水污渍一片片剥落,仅存在身上的也沾满了冰霜。去年它还在左奔右突驰骋在疆场,驱逐敌寇吧,不是良驹也不会被选中使用在战场啊。 军中将士骑得都应该是天子马厩的良马,这匹马跟乘黄宝马相当,只是病了的缘故吧。疆场之上,只图一快,却不小心跌倒一跤,这委实也不是你一匹战马所能够预防的啊。见到来人,发出凄惨悲凉的鸣叫,似是悲哀的倾诉,失落了主人,两眼没有闪闪晶光。天气寒冷,远远的放逐,必定只能与鹤为伴,日落时分会遭到乌鸦啄疮的无情的捉弄。如果,谁家愿意收养这匹老马,一定会有好处,不信,请到明年草长莺飞的时候看吧! 【简析】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杜甫贬官作华州司功时所作。这是一篇写实而兼抒情的作品。一则杜甫本极爱马,二则这匹被遗弃的官马,和他这时处境有着共同之点,故借马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五》 杜甫〔唐代〕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译文】南使的统辖之地适宜牧养良马,牧养的数量总在万匹以上。然而邺城一仗那成群的骏马与阵同没,空留下秋草遍山高长。听说此处的骏马群中,仍然剩有老驌驦。它悲鸣着渴望去战斗,向苍天挺起坚强的脊梁。 【简析】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五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唐代〕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译文】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著名的大宛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疾速轻盈。所向无阻,不怕路途遥远,真可将生死托付于它。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简析】此诗作于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房兵曹胡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用传神之笔描绘了一匹神清骨峻、驰骋万里的“胡马”,通过吟咏它而表达诗人期望为国建立功业、驰骋风云的远大理想,也展现出其刚毅勇决的性格。全诗风格超迈遒劲,豪放乐观,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 《白马》 杜甫〔唐代〕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简析】大历五年(770年)四月八日,湖南兵马使臧玠杀死潭州刺史兼湖南都团练观察使崔瓘,据潭州叛乱。杜甫这时正在潭州,因事变发生在夜间,杜甫不得不在半夜里,随着逃难百姓一起逃出潭州,又乘船去衡州(今湖南省衡阳)。这首诗就是写战乱初起时的途中所见。 《骢马》 万楚〔唐代〕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译文】金饰的笼头青白的色泽洁白似玉的马鞍,主人扬着长鞭在京郊大道上来回游荡。早晨奔驰在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久才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汗血宝马常跟随主人征战沙场艰苦卓绝,即使马蹄受伤也毫不畏惧边地的苦寒。希望你能将这满满长城的泉窟一饮而尽,哪怕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 【简析】首联写骢马的毛色、装饰与气派。“金络”,指用金装饰的马笼头,形容它的富贵与华丽。“青骢”,指马的毛色和品种,是产于西域的名马,有青白相间的色泽。“白玉鞍”,指洁白似玉的马鞍。开篇在读者眼前展现的就是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有着一身青白相间斑驳有致的色毛,装饰着金光闪闪的马络头,配以洁白玉石似的马鞍,主人骑着它,扬着长长的鞭子,在京郊的康庄大道上来回蹓跶,奔跑,气派十足。“金”、“青”、“白”,色彩的调配既富丽堂皇,又柔和舒适。用词造意,铺张夸饰,以突出骢马华饰的高贵和扬厉矫健的雄姿,使马的形象更为鲜明生动。 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 颈联刻划骢马的功业、品格和德性。“汗血”,即“汗血马”,一种产在西域大宛国的千里马。据说此马在长途跋涉之中,至日中其汗从前肩髆小孔中流出,颜色如血。“每随”、“不惮”四字,表现了骢马艰苦卓绝、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为国捐躯的昂扬的战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颔、颈两联属对工致,气势开宕、豪迈,读后令人精神振奋。 尾联写对骢马的信任、勉励和希望,也表达了主人对骢马的期望。“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结句引用乐府古题,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从马的华饰,写到马的才能、突出马的品质和德性,盛赞它为国建功立业而不怕艰苦、不惜伤残的精神。一联写外在美,二三四联写内在美,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诗歌格调高亢,豪放旷达,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沈德潜称这首诗“几可追步老杜咏马诗。” 《老马》 姚合〔唐代〕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译文】老马卧下后就不能站起来了,只能向主人发出一声声的嘶叫。最让它惆怅的是东郊的道路,下过秋雨后都变成了稀泥。 《卫节度赤骠马歌》 岑参〔唐代〕 君家赤骠画不得,一团旋风桃花色。 红缨紫鞚珊瑚鞭,玉鞍锦鞯黄金勒。 请君鞁出看君骑,尾长窣地如红丝。 自矜诸马皆不及,却忆百金新买时。 香街紫陌凤城内,满城见者谁不爱。 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高。 枥上看时独意气,众中牵出偏雄豪。 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孤兔不复有。 草头一点疾如飞,却使苍鹰翻向后。 忆昨看君朝未央,鸣珂拥盖满路香。 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 待君东去扫胡尘,为君一日行千里。 【译文】君家赤骠骏马难以描摹,好似一团旋风桃花之色;红缨穗紫缰绳珊瑚马鞭,玉马鞍锦鞍垫黄金马勒。请君备马牵出上马一试,马尾甩过地面有如红丝,诸马难以相比令人自豪,却忆百两黄金买马之时。穿过京城之内大街小巷,全城看马之人谁不赞赏?时而扬蹄飞奔汗流满身,时而姿影缓缓志气扬扬。胡家少年马夫手拿剪刀,天亮修剪马鬃束得高高;拴在槽头已是气概不凡,牵出马群更觉身姿雄豪。跨上骏马出猎终南山口,追得城南孤兔全都没有;马蹄点过草梢迅疾如飞,使那空中苍鹰反而落后。当日看您前来朝拜皇宫,前呼后拥满路赞美之声;身为边镇大将多么富贵,人马互相辉映多么威风。男儿应当如此才称心意,骏马阵阵长啸北风吹起;待您东去扫平战乱之日,骏马为您一日驰骋千里! 【简析】据《岑诗系年》,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月后,时神策军节度使卫伯玉得到一匹赤骠马,岑参作此诗咏之。诗的开头从赤骠马的神骏落笔。首句用画家难以描绘来虚写一笔,次句用一新奇的比喻来写马的形象:好似一片桃花色的旋风在回旋。“旋风”与“桃花色”构成难以捕捉的形象,从而落实了“画不得”。这是动的描写。三、四两句用名贵的装饰来进一步衬托马的神骏,全用颜色搭配,写得色彩缤纷。这是静的描写;诗的次四句从试骑的方面写马。“尾长”一句从马本身形象写,“自矜”和“百金”两句则分别从骑者的心理和价格的高贵两方面写,都突出了马的不同寻常。“新买时”一句自然引出下文。 这首诗采用铺叙的写法从各个方面极写赤骠马的神骏,其中运用大量比喻和衬托,把骏马写得如在目前;最后赞扬骏马以及马的主人,手法高明。 《白马》 贾至〔唐代〕 白马紫连钱,嘶鸣丹阙前。 闻珂自蹀躞,不要下金鞭。 【译文】呈铜钱状花纹的白色良驹,在红色的宫殿前引声长鸣。它的鼻子嗅到“玉珂”就小步行走,不需要主人挥动鞭子才被驱使。 《句》 武三思〔唐代〕 云螭非易匹,月驷本难俦。 【译文】(这匹马)云中的龙也不容易与之匹敌,月下华车的四匹马也难以与之相称。 《从驾闾山咏马》 上官仪〔唐代〕 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 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译文】征尘里桂香消减,月光下练影成空。行动定止由关吏,空为塞上翁悲吟。 《咏马》 韩琮〔唐代〕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咏马二首》 唐彦谦〔唐代〕 紫云团影电飞瞳,骏骨龙媒自不同。 骑过玉楼金辔响,一声嘶断落花风。 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 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咏马》 杨师道〔唐代〕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 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 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病中诗十五首•卖骆马》 白居易〔唐代〕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归马华山》 白行简〔唐代〕 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 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 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 《唐乐府十首•望归马》 刘驾〔唐代〕 东人望归马,马归莲峰下。莲峰与地平,亦不更征兵。 《马》 陈凝〔唐代〕 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白马》 翁绶〔唐代〕 渥洼龙种雪霜同,毛骨天生胆气雄。金埒乍调光照地, 玉关初别远嘶风。花明锦襜垂杨下,露湿朱缨细草中。 一夜羽书催转战,紫髯骑出佩騂弓。 《浴马》 喻凫〔唐代〕 解控复收鞭,长津动细涟。空蹄沈绿玉,阔臆没连钱。 沫漩桥声下,嘶盘柳影边。常闻禀龙性,固与白波便。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 李洞〔唐代〕 浴马池西一带泉,开门景物似樊川。朱衣映水人归县,

第42讲古典诗词鉴赏:最美的马诗50首

白羽遗泥鹤上天。索米夜烧风折木,无车春养雪藏鞭。 缙绅处士知章句,忍使孤窗枕泪眠。 《塞马》 元稹〔唐代〕 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 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

三、宋代•金代

《清平乐•平原放马》 张炎〔宋代〕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书韩干牧马图》 苏轼〔宋代〕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译文】南山之下,汧水渭水之间,我可以想象出开元天宝那些年。朝廷建立八坊养马,连秦川都觉得太狭隘,四十万匹骏马奔驰,似阵阵云烟。马儿毛色各异,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头似龙,颈似凤,有狞恶有俊妍。奇姿逸态,令人叹为观止,也有些劣性马,跳踉嘶叫,混杂其间。绿眼睛的胡人以善养马出名,每年剪毛刷马,精心挑选,供给天子的御马监。 天子临池观马,左右侍从美女三千,红妆在日光的照耀下分外光鲜。楼下的玉螭口中吐出不绝的寒水,马群在水波中奔跑溅起水花似箭。画工们把笔舐满了颜料临摹,曹霸和弟子韩干的画技压倒群贤。内厩的马多肉臀部肥圆,能在画肉时画出骨相,真是难上加难。马匹戴着黄金羁白玉勒,马鞍子是罗绫绣成,它们遭到鞭打火烙已伤天全,怎比得韩干画上的马,神骏天然。你看,一望无际的平沙上,细草蒙蒙似绵,马儿轻逸快捷,恐后争先。这些马真该让王良挟着鞭子赶上青天,为什么要俯首拉车,留在人间? 苏轼这首古风,题的是《牧马图》,起首便擒题,从韩干所处的时代及地点写起,说见了这幅图,仿佛见到了关中南山下、汧渭二水间开元、天宝年间养马的盛况。诗没有直接从图入手,故意示以迂回,便给人以突如其来的感觉。词句又有意长短参差,中间以排比,跳荡突兀。清方东树感叹说“如生龙活虎”,纪昀对这句式也很赞赏,说:“若第二句去一‘之’字作一句,神味便减。”古人论诗,认为贵在工于发端,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说:“起手贵突兀。”并举王维“风劲角弓鸣”,杜甫“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参“送客飞鸟外”等篇,认为“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苏轼这首诗的开端也是如此,明明是题画,却对画不着一字,旁出奇兵,令人瞠目,为下吟咏铺设了广阔的余地。 由时间、地点,诗接着咏马,仍不写画而述实事。诗写道,唐玄宗时,设置八坊,养有四十万匹马,各种毛色的马都很齐全,而皇帝御厩中的马,气概更是不凡。从“八坊分屯”句至“往来蹙踏”句十二句,诗用绚丽的词藻,铺排马的神态毛色,使人应接不暇。在形容时又各有侧重,二句写颜色,二句写神态,二句写牧马人应题;余下数句,又旁及宫廷盛况,带写到马,才思横溢,喷薄而出。在句格上富有变化,写毛色的句子,《御选唐宋诗醇》指出是本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诗“鸦鸱雕鹰雉鹄”句,清王士禛又提出是学《急就篇》句法,“由其气大,故不见其累重之迹”。这首诗全篇学杜甫,插入这两句学韩愈的诗,便在雄浑肆荡中带有了奇崛生新、硬语盘空之态。 诗写到这里,已经神旺气足,把唐玄宗时有关养马的事作了详尽的介绍,以下才开始入题,但仍用“众工舐笔和朱铅”作衬,引入绘画;接句写到了韩干,但前四字“先生曹霸”还是衬,真正入题只有“弟子韩”三字而已。能在大段描写后入题,已打破了题画诗的常规;入题后仍然不急于着题,更属不易。出人意料的是,诗在匆匆轻点题后,忽然又远荡开去,转写画马之难。诗说天子马厩中的马肥而多肉,不易表现骨相,韩干却能“肉中画骨”,更见工力。同时,又用厩马装饰华美、加鞍着辔、烙上火印,失却马的神韵作反衬,正式赞叹韩干所画“近自然”,笔力奇横。诗中真正花在写画上的只有这几句,因为衬跌得很足,所以表现得十分饱满,回观前面大段描写,又似乎句句写的是画面。 因此,下文便立即进入收煞。收煞时,诗仍不肯平平,又别出一意,说画中马的神骏,应当与天马相并共提。这样一结,陡起波澜,被纪昀赞为:“到末又拖一意,变化不测。”诗的结句,又是苏轼借马陈述胸中的抱负,抒发不平。“不合作诗云‘王良挟矢飞上天,何必俯首求短辕’,意以骐骥自比,讥讽执政大臣无能尽我之才,如王良之能驭者,何必折节干求进用也”(《乌台诗案》)。这意思,也与苏轼在同年所作《韩干马十四匹》诗的结句“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相同。 苏诗多奇句奇篇,这首诗尤为突出。诗是题画,但全诗真正涉及画的只有数句,所以纪昀说:“章法奇绝。”这批语正点出了苏诗恣肆不常的本色。 《韩干马十四匹》 苏轼〔宋代〕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鬃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呜嘶。 老髯奚官奇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译文】两马并驾八只蹄子聚集在一起,两匹马二弯下颈,马鬃和马尾一样齐。前马后蹄踢着后马重量压在前蹄,后马往后退避长声嘶鸣。长着胡子的看马老头向后看去,肯定上辈子是马能听懂马语。后边的八匹马有行走的有饮水的,细微流水流向马嘴似能听马喝水的声音。前马已经渡过溪水,像飞出树林的鹤伸长着脖子,后马想要渡河像鹤低头啄食一样。最后一匹马是最好的一匹马,不嘶鸣,身子也不动,尾巴摇出了风。韩干画的马就好像真马一样,苏轼作诗就好像画作一般。世上没有伯乐也没有善于画马的韩干,这些诗这些画谁能看懂? 【简析】这首诗于熙宁十年(1077年)三月作于徐州的这首七言古体诗。韩干,相传年少时曾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学画,与其师曹霸皆以画马著名,杜甫在《丹青引》里曾经提到他。他的《照夜白图》等作品尚存,而苏轼题诗的这幅画,却不复可见。 诗题说是“马十四匹”,画中的马,却不止此数。南宋楼钥在《攻媿集·题赵尊道渥洼图序》里说:他看见的这幅渥洼图,是李公麟所临摹的韩干画马图。“马实十六,坡诗云‘十四匹’,岂误耶?”楼钥因而题苏轼诗于图后,自己还作了一首‘次韵’诗。李公麟临摹那幅画,当属可信。临摹本中的马是“十六匹”,也很值得注意。王文诰“据公诗,马十四匹,楼所见并非临本也”的案语,是缺乏根据的。按苏轼这首题画诗中的细节,那些说“据公诗,马十四匹”的人,漏数了一匹,搞混了一匹,实际上是十六匹,和李公麟所临摹的画相符。 韩生善画马,苏轼善作画马诗;从画中,从诗中,都可以看到真马,看到“马中龙”。可是,“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意思是,世间没有善于相马的伯乐和善于画马的韩干,连现实中的骏马都无人赏识,又何况是画中的马、诗中的马。既然如此,韩生的这画、苏轼的这诗,还有谁去看呢?两句诗收尽全篇,感慨无限,意味无穷。 全诗只十六句,却七次换韵,而换韵与换笔、换意相统一,显示了章法上的跳跃跌宕,错落变化。这首诗的章法,前人多认为取法于韩愈的《画记》。如洪迈《容斋五笔》卷七和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都这样说。这种说法没有错,但这首诗穷极变化,不可方物,更多的是受了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的启发。 《瘦马图》 龚开〔宋代〕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译文】想当初这匹骏马从天而降,非凡的气概使皇帝的御马都形神惨淡。今日却站在沙岸上,夕阳下它的身影像一座瘦瘠的山,又有谁来怜惜它呢? 这首诗前两句写这匹神马从天而降,比皇帝的御马都神骏,后两句写此马今日却站在岸边的沙滩上,夕阳把他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一座瘠瘦的山,实写马今日虽瘦却依然屹立,坚定如山,突出了此马可贵的精神气质。诗开端从“天马”着笔,“一从云雾降天关”,马穿过云雾从天而降下。汉代西域大宛国产良马,素有“天马”之称。这句形容骏马的神奇不凡,起得突兀,有破空而来的气势,增加了诗篇开端的力度。 “空尽先朝十二闲”,连接上句,是说骏马从天而降,它的神采风姿超凡不群,使皇宫内所有的马匹都为之黯然失色。 “空尽”,一洗而空的意思。起、承二句,写昔日骏马的神奇姿态。这是一匹神奇的马,它驾云腾雾, 自天而降。人间的良马莫过于皇帝的御马,即便是所有的御马,在千里马面前也相形见绌,黯然失色。第三、四句,转到“今日”,写现在这匹马的景况,与前二句构成了强烈的今昔对比。而今,这匹马瘦骨嶙峋,没有人再爱怜它。最后一句诗“夕阳沙岸影如山”,是“瘦骨”的形象描绘。瘦马无人信用,孤独地在夕阳下的沙岸边伫立,斜投在沙岸上的身影,嶙峋如山。用“山”字形容马的瘦削形态,还含一层言外意:即使它老病困乏,仍然挺拔屹立,不改变它的凛然不可犯的气概。 全诗专咏马,句句写马,似马之形,得马之神;又咏人,借马以摅写人的情性,处处可见人的抱负、襟怀、遭际。在马的今昔对比中,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深感慨。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已不再青睐它,怜惜它,任它瘦骨鳞鳞。但它本身却并不自卑,并不气馁,它独立于夕阳残照的沙岸上,影象如山,雄骏之风不减当年。 诗中自有豪气在,虽是悲歌亦慷慨。龚开的《瘦马图》诗实际上隐现着诗人自身的形象,“瘦马”的不同凡响的才干,雄峻如山的骨相,贫贱不能移的气节,都极似龚开的生活经历和精神气度。 《老马行》 陆游〔宋代〕 老马虺隤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 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译文】疲病的老马凭依于夕照之下,心下揣想,自己怎么就只能够饮食那三等的草料。玉饰的马鞭金饰的笼头只有交付梦想,嘴里边只能够空自咀嚼那干枯的稗草和豆萁。金人统治下的中原旱情严重蝗灾肆虐国运衰颓,大宋朝廷刚刚传下诏令王师即将北伐。一听到战鼓心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虽年迈依然能够平定北方收复失地为国效力。 《咏马》 韦骧〔宋代〕 种格得房精,权奇岂易名。 耳批秋竹薄,蹄蹴水云轻。 徒受双羁制,谁知千里程。 未为良乐遇,春陌自长鸣。 《冒雨晚归马上口占》 宋祁〔宋代〕 满盖繁声结暝凉,独驱归马向閒坊。 嚣尘暂息非无意,半作冲泥污锦鄣。 《归马二首》 张耒〔宋代〕 归马骎骎不受鞭,晚霞如画照晴川。 萧疏黄叶孤舟岸,零落秋云断雁天。 临水登山悲楚客,烹鸡酌酒爱诸仙。 任从老逐霜毛至,莫遣愁来玉盏边。 《归马二首》 张耒〔宋代〕 萧萧霜鬓独惊秋,病眼天边暮倚楼。 已老冯唐犹不遇,思归庾信正多愁。 溪通积雨流方壮,山入重云翠未休。 一梦淮南经岁别,菊林还向洛阳浮。 《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 段克己〔金朝〕 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 长戈袅,飞鸟绝。原厌肉,川流血。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 【译文】塞外的元兵,奔驰南下;长安五陵旁的树木都失去了颜色,云雾阴沉地笼罩者,军鼓的声音震耳欲聋,似要穿裂天地。险固的河山均被一一攻破,守将们束手无策。渐渐战争的烽烟,直弥漫到了京都的上空,笼罩在了宫殿之上。挥动着长戈,战场上连飞鸟都灭绝了;原野上堆满了尸体,山川在流血。悲叹人生的这个时候,动不动就会亲人、朋友间彼此永别。回头看那开封城外的玉津园,春天刚刚来到,雕花的栏杆犹挂着一轮新月。更有那西来的流水环绕着城墙,独自悲怆地呜咽着。 全词写兵祸以实录,用史笔也;写悲感移情于景,用笔空灵。词情激愤,悲壮沉重。

四、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题浴马图》 郯韶〔元代〕 花落春云满御堤,晚凉试浴濯龙池。 五王未许争飞鞚,先赐承恩太仆骑。 《题赵子昂浴马图》 张昱〔元代〕 真是房星夜降精,双瞳下照水波明。 浴回有翼应飞去,万里风云是一程。 《李伯时画浴马图》 杨载〔元代〕 古称难画莫如马,近朝惟数李伯时。不至天闲观帝服,如此骨相何由知。 头类渴乌尖插耳。竟度流沙轻万里。圉人牵浴恒凛然,复恐化龙奔入水。 贫居里巷无马骑,徒步出入多伤悲。大胫薄蹄何足愿,退立道旁尘满面。 《咏马伏波•其二》 屈大均〔明代〕 麋冷双女自为王,锦绣旌旗海上张。 一自伏波亲讨伐,日南长作汉封疆。 《咏马》 张宁〔明代〕 大宛归来后,天闲意气雄。 太平多贡锡,不数贰师功。 《咏马•其一》 唐文凤〔明代〕 房星天驷夜凝神,光照祥云散满身。 十二闲中知第一,草丰沙苑早回春。 《咏马•其二》 唐文凤〔明代〕 龙马由来产渥洼,骄思顾影自矜誇。 太平天子东封日,五色成群云作花。 《界亭咏马》 黄衷〔明代〕 刍原风日稍同群,楸里长嘶陇上闻。 老去霜蹄无一缺,瘦来龙骨尚三分。 銮声不度黄泥坂,鞭影将挥玉塞云。 只道品流非果下,天房谁信是星文。 《观军装十咏•马》 高启〔明代〕 罗帕覆春风,连鞍赐有功。 蹄高骑得称,身出万军中。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王鹏运〔清代〕 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 【译文】散乱的首蓿长满了上林苑,西风里天马望着剩料独自沉吟:到哪里把招贤的黄金台遗迹找寻?已没有在空阔地奔驰千里之志,也白白怀过驰驱百年之心,与夕阳下的山影相衬,自然更显萧条衰飒令人寒心。 【简析】此词借咏马自诉怀才不遇。用典自然。“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亦马亦人,语意双关。抒写了内心的感慨。“夕阳山影自萧森。”飘逸、空灵,为全词增添情致。 《咏马》 玄烨〔清代〕 岐阳方较猎,騕袅尽龙媒。仗下黄金勒,横秋号逸材。 《浴马歌》 杨凤苞〔清代〕 八旗厩马高缠鬃,庌社既祭臧仆同。乘秋放牧东浦东,黄衫老奚最趫雄。 指挥按辔摇玲珑,银鞍解却香罗幪。四蹄决波行若空,一形十影流镜中。 葑绿倒晕桃花红,圉人蹋浪学凫翁。轻爬短刷开肉骏,振鬣跃出上跨虹。 柳阴衔尾嬉凉风,云骏气非聋虫。皇图万里车书通,烽火不彻甘泉宫。 西域岁贡青海骢,天间上驷刍豆丰。县峰薄日伏皂终,何事汗血矜奇功。 《赵孟頫浴马图》 弘历〔清代〕 碧波澄澈朗见底,十四飞龙浴其里。权奇沛艾韵金风,俊骨昂藏鬉上指。 奚官无事出上兰,骊黄牝牡凭区观。饮流齧草适其性,谁传神者赵集贤。 集贤画马身即马,牖中窥之无真假。何必晚年罢此枝,应是自身不自写。 我闻转物乃如来,孰非马者独马哉。伯时画马绣老劝,彼野狐禅何足论。

第九节 结语和展望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马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从《诗经》中的“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到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从杜甫的“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到李贺的“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的形象在诗歌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马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因此,马在古典诗歌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形象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在《诗经》中,马主要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出现的,其形象比较简单和朴实。例如《小雅•鹿鸣》中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里的马是用来迎接嘉宾的交通工具,表现了人们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了唐代,马的形象在诗歌中得到了更加丰富和生动的表现。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诗人辈出,诗歌风格多样。在唐代诗人的笔下,马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里的马是一种富贵和奢华的象征,表现了诗人豁达豪放的人生态度。又如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中的“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里的马是一种英勇和忠诚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 宋代以后,马的形象在诗歌中逐渐淡化,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的意义仍然存在。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里的马虽然只是一种陪衬,但却表现了诗人豁达豪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典写马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古典写马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马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马与人类的关系。同时,我们还可以欣赏到古典写马诗的艺术价值,感受到诗人对马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古典写马诗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它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却永远不会过时。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古典写马诗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诗歌作品。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古典写马诗的研究和传承,弘扬中国古代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诗歌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希望,当代诗人能够继承和发扬古典写马诗的传统,关注现实生活,传承和创新,提高诗歌的艺术水平,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诗歌作品,为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古典写马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古典写马诗的精神,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毕宝魁.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 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 [2] 曾晓鹰. 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第2版).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 戴建业. 戴老师魔性诗词课.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 [4] 黄小京. 中国古典诗词曲鉴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乐云,黄鸣.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武汉:崇文书局,2015. [6] 刘敬余. 唐诗宋词鉴赏.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 [7] 莫砺锋. 唐诗与宋词.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8]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北京:中华书局,2017. [9] 姚国军. 古典诗词欣赏.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 [10] 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 [11] 张玉梅. 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用户评论

水波映月

这标题太吸引人了!50首马诗,光想想就激动!赶紧去听课!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巴黎铁塔

期待老师讲解最美的马诗,一定很精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惯例

马诗一直是我喜欢的诗歌类型,这次一定要好好学习!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蔷薇

50首马诗,可以感受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寂莫

马,是力量与自由的象征,期待感受马诗的魅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荒唐

最美的马诗,会是哪些呢?好期待老师的讲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这节课一定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要好好学习!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掉眼泪

期待老师对马诗的解读,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别经年

50首马诗,真是太丰富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沐晴つ

马诗的意境总是让我很着迷,这节课一定很棒!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折木

马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很有意义!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老师的课总是那么精彩,期待学习最美的马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仰望幸福

50首马诗,一定能让我对马诗有更深的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开丶若相惜

很喜欢马诗,这次一定要好好学习,感受其中的韵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到伤肺i

期待老师讲授马诗的鉴赏技巧,学习如何欣赏马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涟i

马诗的意境和情感都很丰富,期待老师的精彩讲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卷风卷走爱情

这节课的主题太吸引人了,马诗的魅力不容错过!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字何解ヘ

老师的讲解一定很有深度,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已麻木i

马诗的意境和情感总是让人回味无穷,期待学习!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爱剩女

50首马诗,足以展现马诗的魅力,期待学习!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42讲古典诗词鉴赏:最美的马诗50首】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