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王冕的故事 浙江诸暨市长郝山下人:冕(1310—1359)

时间:02-19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王冕隐居山清水秀的诸暨九黎山水南村。 村里有三户人家,常年生活艰苦。 一条小溪如带般流过,屋后群山巍峨挺拔。 山上竹木茂盛。 山水相映,景色秀丽,环境幽静。 正如他在诗中所言:“青山依稀与江水相连,江边屋窗静谧。” 他在这里“种豆三亩,谷子二倍,李树数千株,桃杏占半,芋头一区,葱韭百株;引水而去”。放进一个池塘里,就种了一千多条鱼。” (《致远后记》卷十)。 王冕的大半生都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山村里度过的。 朴素的生活、幽静的山水,孕育了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性格,使他的诗画创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王冕的祖先原居关西望京(函谷关以西)。 其第十代祖为宋代清远军节度使王德元。 王德元有两个儿子,一是王启,任朗州按察使;二是王启,任郎州按察使。 另一个是担任指挥官的王林。 自王林迁居诸暨以来,已传至王冕八代。

王冕的远祖无疑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相传王冕的父亲却成了贫苦农民。 徐贤《稗史集传》记载:“我父立农,被封为田氏公子”。 王冕《竹斋诗集》云:“九里先生有两庙,今年比去年穷,衣裳无绒毛。” 愁大风吹,破屋引雨。 数亩豆芽入夏死,一片芦苇入秋。 不言而喻相识,生前笑看白鸟掠过。”(《九黎山》)“我日间苦读,夜里苦读,邻居却鄙视我无知无知” 。 蒸笼里没有小米,老婆无聊,连黄精都摘来当饭吃。”(《郭山甲》)“古江南客无田,失半田”。碎砚脚。 租钱。 好山好水来之不易,荃房屋荒烟缭绕。”(《情怀》)

从这些经文来看,他亲自参加了各种劳动。 读书画画只是他的农闲之余的活动,也是为了生活。 他靠卖画赚钱为生,缴纳房租和税金。 他写诗作画,自然与一般士大夫无异。 歌风戏月,解忧恨不同。 因为“无地可耕,无风可牧”,他的生活一年比一年糟糕。 没有棉絮过冬,茅草房漏水无法修补,庄稼耐不住干旱,房屋破烂没有食物,妻子挨饿。 ,我只好采野菜充饥。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直接参加体力劳动,披头散发、光着脚下田,种植竹子、茶叶、桑麻等谷物来维持生计。 关于这种贫困生活的描述,在相关记载中随处可见。 例如,《竹斋诗集》中就有“我穷,袖子外露,蓦然回首,囊中空无一物”的描述。 《铁珊瑚》里有这样的记载:“今年与往年不同,胡须、头发都白了,因为脚病不能走路,不能乱跑,不能谄媚人,不能欺人,不能担任高职,还要终日忍饥挨饿。” 。 尽管有这段悲惨的经历,他宁愿以务农、卖画为生,也不愿向豪门乞讨食物,充分展现了一个艺术家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品格。

相传王冕生于元二十四年(1287年),卒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享年七十三岁。 吴荣光的《历代名人志》持这种观点。 吴璞还记载,王冕的生日是7月22日。 一说生于元至元元年(1335年),卒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享年七十三岁。

这两种说法的谬误在于,王冕的儿子山桥纣王的生卒年月都记在了他父亲的名下。 这是由新近学者姜克汉发现的,他的观点发表在《学术论坛》1957年第2期上。 我们看一下卢生写的王舟的行为:“山桥生于元代乙亥秋七月二十二日,卒于元代乙亥秋正月十三日。”永乐年间,寿命七十三岁。”

蒋曰:“此乃上述王冕生卒年月及王冕七十三岁之依据,而《五谱》仍沿用此文所载之月日。至于原因。”对于日期的变更,由于他死于永乐年间,与一般记载不符,所以将其卒年改为明军占领梧州的至正十九年,然后推高至七十三年,断定他出生于元朝二十四年。更何况,“这种毫无根据的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附和,反复引用,甚至有人据此写了一篇纪念论文,纪念王氏诞辰六百周年”。勉出生于1935年。”

姜氏认为,王冕的真实生卒年月应为:“生于元代庚戌三年(1310年),卒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年五十,大致正确。如果王纣的出生年份推后二十五年到他在位三年,王冕二十六岁就生了儿子。 这是蒋的结论。

从王冕《自感》诗中的“此志实郁,衣染泥,苦苦三十秋,懒如蠹鱼”等词来看,权生于我大三(1310年)。

《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年表》记载:自元元年(1335年)科举停止,至元六年才恢复科举。 王冕的《交友辞军文》诗中有“来年平地草青,弓首善射鹿头花”,指的是元朝六年(1340年)恢复科举制度。 平原青草指春天,弓善射花鹿,指考进士。 元元六年。 结果王冕考试不及格,于是他烧毁了自己的著作,这意味着他永远不会有更好的仕途。 《三十个秋天》是在考试失败后写的。 至元五年(1339年),王冕三十岁。 从1339年往前推三十年,就是大乱三年(1310年),这与姜克翰所说的一致。

相传,他的父母独子王冕对他视如掌上明珠。 他一岁就能说话,三岁就能自如地回答问题。 到了五六岁的时候,他的认知能力就已经高于一般孩子了。 他八岁开始上学,成绩优异。 族人大为惊讶,视他为神童,宾客们也赞叹他为“千里马”。

王冕年轻时就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有一天,他的父亲让他去放牛。 他把牛放在草地上,溜进私立学校听村里的男孩读书。 晚上他回来时,牛已经不见了,他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 。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几天后,他又到了寺庙,坐在菩萨膝上,借着常明灯的光,读书识字。 《儒林外史》一开始就描写了王冕的放牛故事,也可能是以这件事为背景的。 不过,查了他的生平资料后,王冕并没有为其他家庭放牛,也没有年轻时失去父亲。 吴敬梓写道,王冕自幼丧父,十岁时受雇放牛。 经过这样的处理,王冕的农民艺术家形象更加凸显,性格更加鲜明。 因此,王冕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深受民间喜爱。

据《儒林外史》记载,王冕在知识和艺术上似乎无师自通,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 事实上,有据可查的王冕老师有两位:一位是王艮,一位是韩星。 王亮,诸暨县人,为人正直,品行端正。 他清楚地研究和理解事物并运用所学。 “芝芝”是王根回归森林后所建的“芝芝”的简称。 王冕的诗集中只有两首称人为“先生”,其中一首是《悼念斋王先生》。 其中,有“何以见紫枝梅”、“回首春风向谁诉说”等句。第一句取材于汉惠帝与“紫枝梅”读书的故事。上山四皓”当太子时; 第二句进一步表明他曾在那里学习于王根。

另一位老师是安阳韩兴。 全祖望《勉勉从军王先生传》云:“王勉……出身贫寒,暗喜读书。安阳韩兴闻之,考为郎中。”弟子,而为儒生,性死,弟子视其为性。” (《宋元学术案例》卷64)。 《明史》王冕传记中也有类似记载。 鲍莱在1935年12月《大公报》发表的《王冕事迹考》一文中对此提出质疑,他说:“王冕是韩行的学生吗?如果他真是韩行的学生,以后韩行死了,他的同学都把他当成行了,这在王冕短暂的历史中,确实是一件值得特别提及的大事……所以我觉得这件事还是值得怀疑的。 事实上,人们相信韩兴是王冕的老师。 《竹斋诗集》中虽然没有描写韩行的诗篇,但旧稿中却附有韩行的《竹斋集》。 另外,刘江生《阳武斋集》卷二十一还记载了韩兴为王冕写的《竹斋记》,其中云:“济阳王元章以竹命名其斋,我请于录之。于家到的时候,济阳还不到百里,但我还没见过,不知道为什么就记得……”王冕随即拿出了一张自己画的茅草屋图。拿了几根竹子给韩星看。 他还指着照片说:“这就是所谓的竹子,我是一个正在斋戒求子的记者,我能记住吗?”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可特称为老师。 从《明史》、全祖王文、《竹斋记》等传记中,可以确定韩行也是王冕的老师。

王冕年轻时不信神鬼。 明代陆荣《书苑杂记》卷十二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王冕家临近寺庙,灶台缺柴,就砍下佛像当柴火。 然而,隔壁的邻居非常虔诚和谨慎。 王冕毁掉神像后,立即凿木修复。 他会这样做三四次。 然而,王冕一家常年平安,但对于想要补形象的一家人来说,祸不单行。 一日,造像之人召来巫女召神,问道:“王冕多次毁神,神为何不责怪他,而我每次修复神,又为何不责备他?”难道神灵会保护我吗?” 这让萨满十分尴尬。 他一时无话可说,怒道:“你不立像,他怎么能烧呢?” 从此,这个人就不再加造像了,寺庙也逐渐被毁,后来成了一个笑话。

早年的王冕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悠闲安宁,但他也曾经是一个热衷于名誉和事业的人。 他曾潜心学习孙武兵法,学习剑术,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他经常把自己比作伊尹、吕尚、诸葛亮,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 然而,元蒙贵族统治歧视汉族知识分子的残酷现实教育了他,他的幻想很快就破灭了。 他参加了进士考试,但未及格。 回来后,他怒不可遏,烧毁了所有文章,以表达自己永不仕途的决心。 正如他在《自感》中所说:“成长心强,明学而行,石画要自立,不迂腐。愿忠义,带头”。皇帝到唐与宇,欲使天下百姓仍清净昌盛,吟诗金石,以示父母之誉,此志实郁,衣衫泥泞。三十个秋,懒得像蠹鱼,归耕无寸土,归牧无一尺反刍,拘束颠倒,茎散,我望云叹息。 ”

后来,他存了一些钱,第一次去杭州。 经过几天的西湖泛舟、游览名胜,他领略了杭州春天的景色。

【王冕的故事 浙江诸暨市长郝山下人:冕(1310—1359)】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