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关于“中国学”是否应该成为一级学科的争论颇多。 不少学术界人士纷纷发声,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国学的争论不绝于耳,各种“国学CEO班”、“儒商班”也广受诟病。 你知道什么是国学吗? 为何中国研究存在如此多的争议? 本期司贤泽特邀中共中央党校哲学系教授王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奋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钱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详细讲解国学问题。 教授们意见各异,争论不休。 希望大家能够从思想和观点的交流中获得知识并受到启发。 也请您留言告诉我们,您支持国学成为一级学科吗?
什么是中国学?
王杰:国学简单来说就是指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学的精髓。 狭义的国学是:古人或者用考据、学说、辞典等来指代国学,或者用经、史、子、集等来概括国学。 近代则泛指文、史、儒、道、佛、科技、医学等方面的国学。 广义上的国学(季羡林先生、冯其庸先生称之为大国学)包括民国以前一切中国学术、文化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总和。 中国研究也可以用时间和空间来定义。 从时间上看,国学是与新学相对的旧学,是传统学、经学; 从空间上看,国学是与西学相对的中学,是国学。
钱春松:从情感角度看,中国研究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凝结和面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价值反应。 它试图激发的是人民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绪。 因此,有时会有民族主义倾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研究者都可以称为国学研究者。 因为一些传统研究者的目的就是批判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张分田:现代汉语的“国学”有一个本义和四个变体,可以指五类不同的物体。 “国学”的词源本义是标志着帝制的国家教育行政机构。 “国学”一词的第一个变体是“国学”,它表示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通常用来指代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 “国学”含义的第二种变化是指某一学科,通常用来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 严格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究”并不是一回事。 如果前者叫“国学”,那么后者就应该叫“国学”。 “国学”含义的第三个变体是“国学”,指特定国家的学者。 中国的一些学者通常用它来指代中国的学者。 钱穆编着的教材虽然以《国学概论》为名,但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学术没有国界,‘国学’这个名字在过去没有继承性,在中国也未必成立。” “国学”含义的第四个变体是“国学”,它表示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即主张近代中国儒家化的具有鲜明思想特征的政治思潮。 其总体特征是:打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号,从儒家经典中提取某些词语,解读为“反独裁”、“民主”、“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宪政”等。 .,然后提升它们。 “回到孔孟”、“立儒为国教”、“立儒为国学”、“推行儒家宪政”,有的甚至主张在中国实行“儒家专制”。
“国学”能否超越其诞生的农业文明时代?
王杰:国学所关注的内容决定了其超越时代的特征。 中国的研究主要关注人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重点关注修身、正德、反省、慎独、治国等问题。 这些都是人的问题。 社会关注的永恒问题,只要人类存在,无论什么时代,国学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钱春松:任何文明的出现都有时代特征和超越时代的特征。 如果不能超越它的时代,那么这个文明自然就会消失。 中国传统文化绝对能够超越或者已经超越它诞生的农耕文明时代。
张分田:历史的发展进程告诉我们,国学只属于那个时代。
“中国学”是否具有超越国籍的特征?
王杰:可以超越国籍。 国学起源于中国,汉唐时期曾影响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国。 明清时期,国学从东方传到西方,传播到西方社会。 西方曾掀起两百年的中国热潮。 历史上,“汉字文化圈”的出现是国学超越民族的最好例证。
钱春松:不可否认,现代中国研究是中国应对西方军事、经济、文化侵略的产物,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 但如果我们把国学当作传统文化的同义词,我们就知道中国思想历来具有包容性和普世性。 比如儒家思想中,王者无敌,仁者与天下万物合一。 在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打交道时,他们也主张和而无异。 因此,中国思想具有很强的超越民族性。
张奋田:历史告诉我们,当人们面对同一类现象或同一类问题时,会形成大致相似的认识或对策。 因此,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必然含有一些对人类社会或特定历史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分。 将中国传统文化称为“国学”的最大弊端在于它融合了自卑和自尊。 表面上看起来相当文化自信,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文化自卑情结。
“中国学”可以设置为一级学科吗?
王杰:国学必须列为一级学科。 目前国学的基础学科主要是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 此外,宗教、考古、艺术等学科也涉及国学,但总体较为分散; 而国学是整体学,历来都是文史研究。 哲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还指出:“加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科建设,注重对‘不知名’、冷门学科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 遵循马克思主义列为一级学科的模式,中国学也被列为一级学科,整合各学科现有资源,更有利于中国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钱春松:国学是否属于一级学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考虑到当前国学研究人才的短缺,有必要将国学设立为一级学科,培养更多的人才。 但考虑到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将其设为一级学科,也会导致很多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盲目设立。 这会产生新的问题。 一级学科的设立需要有相对明确的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如何与现有的文史哲学科区分开来,也是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
张奋田:一级学科以“国学”命名是不合适的。 用“国学”一词来命名学科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含义复杂、名实混淆。 “中国学”的含义是多样的、不同的、复杂的、有争议的,这意味着无论用哪种含义,都不能用来命名一级学科。 如果成立,势必引发“中国学”地位之争。 第二个问题是盲目夸大“国学”的学术和政治功能。 第三个重要问题是严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健康发展。 典型的“兴国学”大多属于崇尚儒家思想的“文化保守主义”范畴。 如果这种趋势得到重大行政措施的支持,将会对中国学术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第四个问题是中国帝制研究的现代变体影响力的扩大。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抑制各种错误思潮。 这里很难确定正确的平衡。
国学研究应该注重传统还是强调现代意义?
王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叫批判继承、全面创新,现在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这就是“双创”原则。 国学是一门活的知识,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今天的国学热潮绝不是怀旧、怀旧,而是因为国学的思想、智慧、精髓能够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发挥作用。 有用的启示和借鉴,既需要“返本归源”,又需要“另辟蹊径”。
钱春松:国学研究方法仍然需要传统与现代结合,但首先是传统方法。 目前,掌握国学核心内容的音韵、训诂、目录、校对等方法的人还很少。 许多国学研究者甚至无法摆脱通过白话翻译来阅读传统经典。 这是长期忽视和否定传统文化的结果。 因此,当前的国学教育和研究仍然以恢复传统方法为重中之重。
张奋田:任何一种学术都必须注重现代意义。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关注现代意义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当前的“国学研究成果”普遍倾向于夸大现代意义。 鉴于此,我主张历史问题研究者应以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分析为主,力争对中华古代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作出客观、全面、准确的认识,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历史问题研究成果。和可靠的信息。 学术资源不需要轻易讨论现代意义,更不需要勉强讨论现代意义。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湘子工作室出品)
【干春松:国学是中国传统之学?】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