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府一带有个风俗,叫“耙孩子”。夫妻俩在大年初一凌晨,手持竹耙子,悄悄地到十字大街上耙路面。如果能耙到小石子,新一年里没准就能抱上娃娃。
在顺德府的大北汪村,有个宋老背,老实宽厚,儿子叫宋来福;还有一个胡大个,蛮横霸道,儿子叫胡瘦子。俩孩子命都不好,早早夭亡了。
中年丧子,两家父母头发都愁白了。这年年底,他们决定去“耙孩子”。大年初一凌晨,宋老背提着油灯,扛着竹耙子,耙背上罩了一件红色小棉袄。他把油灯放在路边,一边默念心愿,一边伸出竹耙子在地面上耙起来,耙齿发出了“刺啦啦、刺啦啦”的声音。宋老背嘴里念叨:“黑小儿,白小儿,来我家里穿红袄儿……”
宋老背耙一会儿,就把油灯拿来,看看耙子底下,要是没有东西就继续耙。另一个十字路口,胡大个也拿着耙子在地上忙活呢!他们俩在十字路口这么一忙活,城隍庙里可就热闹了。
城隍爷一年到头忙得脚不点地,只有大年三十能放松放松,喝完人们供上的美酒,醉醺醺地躺倒睡个好觉。刚合眼不久,就听到房梁上“刺啦啦、刺啦啦”响个不停。
城隍爷辗转反侧,心里烦躁起来,翻身坐在炕沿上,皱着眉头喊道:“杨判……判官,给我……过来,谁在外面打扰我的清梦,一年到头不让人休息,想累死我吗?”
分管投胎的杨判官值夜,闻声进了门,恭敬地回复道:“启禀老爷,是大北汪村的宋老背和胡大个。两家的儿子死后,都没再生养。现在,他俩正在街头耙孩子呢!”
城隍爷怒气冲冲地说:“非要大年初一要孩子?平常干什么去了?我想睡觉!”
杨判官赶紧解释说:“老爷您忘了?司命簿上写了,两人命中注定,都只有一子。”
城隍爷使劲拍着炕沿说:“看看那些没有安排投胎的,谁……谁想转生,拣出两个来,让他们投胎去吧!不要再来烦我了!”
杨判官一声“得嘞”,手中扇子一扇,十字街头突然起了一阵小旋风,在宋老背的油灯旁转了两转,油灯就灭了。宋老背放下耙子,回家去取火石点灯。这么一来,“刺啦啦”的声音顿时没了,城隍爷歪倒在炕上,不一会儿鼾声大作。
杨判官来到十字路口,身子一晃,变作一个赶路的外乡人。他在喝醉的城隍爷前讨了话,但还要把好最后一关:核查耙孩子的是不是好人家。
很快,宋老背从家里取来了火石,“啪啪”地敲了几下,点着了油灯。他正要看耙子,冷不丁看到旁边站着一个陌生人,他身子一哆嗦,说道:“您大半夜里站在这儿,我没防备,吓一跳!您面生,怕是外面来的,这大过年的不在家里团圆,也是忙生计哩!一会儿到我家喝口热汤暖和暖和?”
杨判官微微一笑,问:“您这是耙孩子呢,就您一家?”
宋老背点点头:“咱们这风俗是一个路口只能一家人耙,多了不行。”正说话,暗处闯出来一人,拿著裹红袄的耙子,也“刺啦啦”地在地上耙起来。宋老背说道:“我在这里耙呢,你换个路口?”
来人正是胡大个,他气势汹汹地说:“你不是在和别人闲聊吗?我刚才在别处耙,耙了半天都没耙到石子,打算换个路口,试试运气!”
杨判官劝道:“宋老背已经在这个路口耙了很长时间了,你还是到别处去吧!”
胡大个眼睛一瞪:“你是哪里冒出来的外地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大年初一无家可归,活该你冻死!”
胡大个噎得杨判官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看胡大个又要耙地面,杨判官一挥扇子,胡大个的耙子把折了。胡大个骂了声:“晦气!我跟你没完!”说着,他冲过来揪住了杨判官。
宋老背赶紧上来解围:“欺负外乡人算什么好汉?这个路口让给你,我到别处去,满意了吧?”
杨判官不慌不忙,一指宋老背的耙子:“别走,你的耙子好像耙到东西了呀!”
宋老背弯腰去掀耙子,竟然看到了两颗石子。宋老背激动万分,将两颗小石子轻轻抓在手里,站起身来想让杨判官看,却发现杨判官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胡大个见宋老背耙到了石子,骂骂咧咧几句,一个人继续耙了下去……
宋老背得了吉兆,小心翼翼地捧着石子,提着竹耙子回了家。他进门就跟媳妇报喜,恭恭敬敬地把两颗石子放在了堂屋桌上供了起来,把罩着红棉袄的耙子头卸下来,扣在了石子上。
杨判官回到衙门,从地府提出宋来福,让他回家投生。宋来福泪流满面,磕头如捣蒜:“我以后一定好好孝敬我的父母亲!”
接着,像是有人用叉子叉住宋来福往上一扔,他整个人就飘了起来,飘进一个红帐篷里。帐篷里有两块大石头,他躺在一块石头上歇脚,刚躺上去就被粘住了,怎么也挣扎不开。他大喊“救命”,喊了半天没人理。这时,红帐篷里又进来一人,居然是胡瘦子,坐在了另一块石头上。胡瘦子笑着说:“你喊啥救命?这是投生石,粘到上面是好事儿,咱们等着投胎吧!”
宋来福问:“我们一起投胎?”
胡瘦子点点头说:“没错,我跟你一起投胎来了,而且要投胎到你家!我们能重新投胎,真得感谢杨判官……”
原来,城隍爷行事刻板,司命簿上写的东西是丁一卯二,绝不变通。有时候,不免会好人命运不济,坏人反有好报。杨判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后来,他想了个法子:城隍爷一年到头就大年三十夜里饮酒酣睡,杨判官就在那天夜里,托梦让求子的善人拿着竹耙子在十字路口耙地。十字路口的地面都通着城隍爷家的房顶,有什么声音都能听得见。竹耙子“刺啦啦”声音一响,城隍爷睡不踏实,杨判官就借机进言。城隍爷烂醉如泥,经常会同意杨判官的请求。
杨判官这招用了几十年,所以这一带就有了“耙孩子”的风俗。当然,不是谁耙到小石子就肯定能得到孩子的,还得经得住杨判官的考验才行。
杨判官先前知道,宋家和胡家都求子,趁城隍爷醉酒,讨来了两个投胎名额。本打算让宋来福和胡瘦子各自回家投胎,不想胡大个做人不厚道,没通过杨判官最后的考验。杨判官十分失望,改变了主意,让胡瘦子也投胎宋家,与宋来福下辈子当兄弟。于是,两人一前一后,被送到了宋家供桌的投生石上……
宋来福重新回家投胎,还多了胡瘦子做亲兄弟,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没过多久,宋老背老婆怀孕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出两个白白胖胖的小子。两个儿子慢慢长大,兄友弟恭,孝敬父母,宋老背两口子安度了晚年……
【耙孩子】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