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关于海怪的传说

时间:11-05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人们乐于谈论海怪,海怪成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海怪的传说,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海怪的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海怪的传说篇一

  《圣经》中的海怪,最为著名的当属利维坦(Leviathan),字面意思为“裂缝”,或言其露出海面时撕裂海面之状,或谓其撞裂船舰之状。利维坦的形象,一般绘制为大海蛇,能吞没大船,阻塞航道,使海上的航行因此充满了生命危险。于是,在中世纪的航海地图上,凡是未知的海域,总要描绘一条张牙舞爪的利维坦,象征着“此路不通”,那些领航的船长们见到海图上的利维坦,就远远躲避,那时节,一个利维坦的徽记可以吓退一个舰队。利维坦是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通常被描述为鲸鱼、海豚或鳄鱼的形状。关于利维坦的记载紧跟在《约伯记》中记载贝希摩斯的下一章,书中描述的利维坦实际上就是一条巨鳄,拥有坚硬的鳞甲,锋利的牙齿,能把船只拦腰咬断,口鼻喷火,可使帆和桅杆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它腹下海有尖刺,往来时用尖刺钩挂,也足以摧毁一切。它畅游于大海之时,波涛为之逆流,它口中喷着火焰,鼻子里冒出烟雾,拥有锐利的牙齿,身体好像包裹着盔甲一般坚固。它性格冷酷无情,暴戾好杀,整日在海中寻找猎物。因此,在《圣经》中,利维坦历来是恶魔的代名词,《希伯来圣经》里的利维坦,甚至是一头强到足以与撒旦相提并论的强大怪兽,身体之长可以将大地盘绕,其形象亦与《以赛亚书》中的海怪“拉哈比”(Rahab)十分相似,类似形象的生物在圣经中尚有许多,利维坦的凶兽形象令人望而却步,其原型可能来自鲸及鳄鱼等大型动物。又有大名鼎鼎的海妖塞壬(Siren),她在海上唱歌迷惑往来的船夫水手,使他们失神倾听,船舶多因此而触礁沉没。以女性外貌出现的塞壬,美貌更是天下罕有,单凭美貌也足以诱惑水手触礁,并使水手成为其腹中餐。塞壬是人面鱼身,或者人面鸟身,即美人鱼,她一身兼具诱惑、虚荣、欺骗、美丽、残忍和绝望等多重象征意蕴。相似的形象在中国的《山海经》一类古书中也出现过,可见人类早期神话中的某些相近特征,但若论起情感和性格的复杂,应首推塞壬,中国的人鱼望尘莫及。在荷马史诗中,英雄奥德赛率领船队经过塞壬出没的墨西拿海峡,命令水手们用蜡封住耳朵,并将自己用绳索捆在桅杆上,才安然躲过了一劫。除了智慧超人的奥德赛之外,擅长弹竖琴的俄耳甫斯也曾顺利通过墨西拿海峡,他用竖琴的声音克制住了塞壬的歌声。塞壬的歌声接近于天籁,“塞壬的歌声”成为希腊神话中重要的意象,喻指美妙而又危险的事物,也用来借指超凡绝伦的艺术才能。或许,这世界上只有具备奥德赛、俄耳甫斯这样的智慧与才华才能设法趋避,但这样的人万中无一。后来,丹麦作家安徒生以塞壬为原型的童话《海的女儿》写到了追求爱情的美人鱼,在童话中,美人鱼已不再是吃人的海妖,而变成了美丽善良的“海的女儿”,为了变成人形获得双腿,把歌喉送给了女巫,于是变成了哑巴,正是这个失去了歌喉的塞壬,为了追求幸福无怨无悔,甚至不惜变为泡沫,安徒生的故事使美人鱼博得了人们的同情和喜爱,古老的凶险的塞壬故事也终于有了一抹亮色。《海的女儿》也曾影响过日本的人鱼故事,功不可没。值得一提的是,塞壬的故事已在汉代传到了中国。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经略西域大获成功之时,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的外交活动,《后汉书·西域传》对此有记载:

  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者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中国史籍中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有时指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地中海东部。联系到希腊神话,我们更可以进一步断言,安息人讲述的这个“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的故事,很可能就是海上生活的人们所十分熟悉的海上女妖塞壬的传说。海妖吓退了使者甘英,这是古中国与古罗马外交史上的一段颇有趣味的逸事了

  关于海怪的传说篇二

  在北欧,又有令人闻风丧胆的挪威海怪克拉肯(Kraken),它经常出没在挪威和冰岛一带海域。卡尔·林奈在其巨著《自然系统》中把克拉肯列为头足纲,即巨型章鱼,常常袭击船只。埃里克·彭托皮丹《挪威自然历史》形容克拉肯就像一个浮动的岛屿,对于水手来说,危险不单单是怪物本身,危险更在于怪物突然下潜时造成的大漩涡,可使船只顷刻间被吸进海底。如果它的触角缠绕住了战舰,立刻就会把战舰拖进海底。根据彭托皮丹的描述,挪威渔夫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在海怪出没的水域捕鱼,因为这样渔获量会很大。如果一个渔夫捕鱼非常多,他们往往会互相打趣:“你一定是在海怪的上方捕鱼。”彭托皮丹生成人们有时会将克拉肯当成岛屿,更有甚者,一些已经纳入地图中的岛屿实际上也是克拉肯暂时停留之处。1830年,亚弗列·丹尼生出版了诗篇《挪威海怪》,这部作品为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提供了必要的启发,《海底两万里》中的大章鱼巢穴的描写,就是以挪威海怪克拉肯的传说为原型的。这种巨章鱼的实体确实存在,即大王乌贼。大王乌贼足以与抹香鲸相战,而且战斗力丝毫不逊色。大王乌贼可以用触手缠绕抹香鲸,使抹香鲸窒息而死。大王乌贼的凶悍,可看出挪威海怪克拉肯的影子。在不少目击者的描述中,克拉肯又被描述为硕大无比的海蛇,显然是对章鱼触手的错觉,殊不知在这些挥舞着的触手之下,正有一头庞然大物引而不发,它在动荡不止的海面之下虎视眈眈。

 

  在16世纪,欧洲又出现一种主教鱼,轰动一时。据说渔夫捕到的主教鱼被送给了波兰国王,亦被展览给几个罗马天主教的主教们观看,主教鱼向他们乞求释放自己,并且获得许可。在被放生的那一刻,主教鱼做了一个十字手势,便消失在了大海中。1531年,另一条主教鱼在德国附近水域被捕捉到,它拒绝进食并在三天后死去。博物学家康拉德·里科斯提尼斯在《异象奇兆志》中描绘过主教鱼的形象(上图),其手足都是鱼鳍,身后是万顷波涛,而他身披主教袍服,俨然一位大主教,或认为这是对主教的讽刺,也有观点认为这是魟鱼、鳐鱼之类的胸鳍发达的鱼类所带来错觉。

 

  在遥远的加勒比海,又有残暴的海马怪。它在夏季上岸吞噬人类。它行凶的范围不大,通常只限于南美的尼加拉瓜东部和洪都拉斯北部,这种体型巨大的马形生物拥有尖锐的长牙,令沿岸的居民闻风丧胆。当海马怪登岸时,当地居民会躲起来,直到雨季来临,海马怪就会回到海中,人们便回到渔村,重新开启生活。

 

  海怪在日本更是种类繁多,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海怪多为舶来品,可以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蜃相互印证。在日本的岛国地理环境下,海怪的故事似乎更受欢迎。日本画家汤本豪一《续妖怪画卷》里描绘了一种“汐吹”,是一种大耳尖嘴的海怪,每天潮起潮落,都是它在吹气作怪。与之相似的还有“波蛇”,与波浪形状相近的一种海怪,混在波浪中,趁人不备时发起突袭。这是对海浪及潮汐的自然状态的海怪想象,可见海洋环境在其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海怪的传说篇三

  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日本绘本《怪奇谈绘词》中,又有一种长相惊人的巨型角蟾蜍,俨然是一头绿色巨兽,它出没在韩国釜山附近的海域。在日本海域,又有舟幽灵,这是海中溺亡之人的幽灵作怪,每逢船只经过,舟幽灵就往船里洒水,使船只沉没。与舟幽灵相似,在日本海滨又有濡女,人面蛇身,是中国神话中的女娲一类的蛇身女神的变形,只不过濡女是海上溺死的女人亡灵所化,其蛇尾有三百多米长,全身濡湿,故曰濡女。她常在海边作怪,与她对视一眼便会死去。也有传说认为濡女用蛇尾卷了渔夫来吸血。濡女裂口尖牙,口中还伸出像蛇一样分叉的舌头,半身浸湿在海水中,鸟山石燕《百鬼夜行图卷》中对濡女有过描绘。

  在对域外海怪做掠影式的观察中,不难发现,许多民族的海怪故事与中国海怪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原始神话的生发思维多有趋同之处,在不同地域出现的海怪故事,往往又有传播属性,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一个民族创造出那样一个美的寓言或童话以后,这个寓言或童话绝不会只留在一个地方。它一定随了来往的人,尤其是当时的行商,到处传播,从一个人的嘴里到另外一个人的嘴里……所以,尽管时间隔得久远,空间距离很大,倘若一个故事真是一个来源,我们一眼就可以发现的。”季先生所言,可谓民间文化传说交流的一般规律。我们用以考察域外海怪故事的消长规律,也是极为相宜的。


关于海怪的传说_海怪的重口味故事相关文章:

1.水怪传说

2.关于大海的传说故事

3.关于海的神话故事

4.关于海底最大的蟒的传说

5.关于龙的神话故事精选

6.奇异的海怪——大海蛇

7.八仙过海的传说故事

【关于海怪的传说】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