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封神演义的故事梗概

时间:10-23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封神传奇讲述了的是姜子牙率领一群能人异士协助武王伐纣的故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封神演义故事梗概,欢迎大家阅读。

  封神演义故事梗概

  《封神演义》是明代道士陆西星(一说为许仲琳)所著的神魔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昆仑山元始天尊为代表的阐教、东海蓬莱岛通天教主为代表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封神演义作品简介

  《封神演义》又名《封神榜》,全书共一百回。

  《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全书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叙写天上的神仙分成两派卷入这场斗争,支持武王的为阐教,帮助纣王的为截教。双方祭宝斗法,几经较量,最后纣王失败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要人一一封神。

  《封神演义》是在神话式世界观指导下,向人们诉说上古的民族之战—商周战争。它所涉及的许多重要文化现象,不是某个文人独立完成,而是属于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它由平话到写定再到以鼓词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在这个意义上,它具有史诗的性质。《封神演义》将武王伐纣这一查诸史典的重大历史事件神话化,借此重塑上古诸神的形象,恢复神话英雄的威名,再造神祗谱系,使历来杂乱无章的神仙道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上层为仙道,中层为神道,下层为人道。可以这么说,《封神演义》是在文化反刍的背景下,诞生于人类成年期的神话史诗。

  本书以内容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武王姬发封列国诸侯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等。日本江户时代本书已出现翻译全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介绍。[2]

  在《封神演义》中分成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组成的昆仑山「阐教」和海外仙士、方外术士或得道禽兽组成的「截教」。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纣王的统治的人间和女娲统治的妖界。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美丽的大地之母女娲作出了无礼行动(作了首淫诗),纣王的渎神使女娲异常愤怒,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殷商毁灭。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苏护女儿苏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迷惑纣王。此后,九头雉鸡精称自己是妲己的义妹“胡喜媚”也进入宫廷。玉石琵琶精先被姜子牙识破以三昧真火逼回原形,后又复活化作王贵人,与其他两妖一起祸乱朝纲。

  昆仑山仙道由于犯了红尘之厄,

  杀罚临身(大致的意思就是修行时遇到了岔路,体内阴阳之火相犯,只有斩却三尸方能归于正途),又因为玉帝命仙首十二称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阐、截、人道三教共签押封神榜,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道行低者榜上有名。纣王与武王相对的是截教和阐教,国家天下之争神仙道统之争。

  封神演义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纣王乱政。从第一回女娲宫进香到黄飞虎反商。

  2.殷商伐西岐。从张桂芳伐西岐一直到洪锦归顺西岐,其中高潮部分当属闻太师的部分。

  3.武王伐纣。从战孔宣到纣王自焚。

  4.归国封神,分封诸侯。

  封神演义作者简介

  陆西星(1520-1606,一说1520-1601),字长庚,号潜虚子,又号方壶外史,扬州府兴化(江苏泰州兴化)人,明朝时期道教人士,道教内丹派东派的创始人。

  许仲琳(约1560—约1630),亦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明朝小说家。

  学术界对《封神演义》的作者有较大争议。以陆西星说与许仲琳说为多。但因许仲琳本人生平史料极少,难以考究。而书中宗旨又与陆西星的身份相符合。所以陆西星的可能性更大。

  封神演义的创作背景

  封神演义不仅关系到对其文学史价值的准确认定,也关系到对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脉络的认识,意义深远。《封神演义》非文人独立完成 ,而属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它是若干关于武王伐纣故事经长期流传后的编集、整理和写定,这一点学界普遍认同。

  有所争议的是《封神演义》在多大程度上是文人创作。刘振农就提出《封神演义》是第一部文人创作的比例远远超过群众创造的作品。齐裕焜认为《史记 》中《三代世表 》《周本纪 》等记载 ,为武王伐纣故事提供了一个大致的史实框架;《楚辞·天问》《诗·大雅 ·大明 》《淮南子·览冥训 》,汉贾谊的《新书·连语》、晋常璩的《华阳国·巴志》、晋王嘉的《拾遗记》、晋李翰的《蒙求集注 》等记载了从秦汉到魏晋时代关于武王伐纣的不少民间故事;到了元代,说书艺人根据民间传说、文人的记载,编成一部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 》,第一次从小说的角度较完整地演述了妲已惑纣王,纣王无道,姜子牙佐武王伐商,纣王妲己伏诛这段殷周斗争的历史故事;明嘉靖、隆庆间人余邵鱼,又按照历史记载,对《武王伐纣平话》进行加工,把改写的内容编入他的《列国志传 》,其第一卷的内容,即始自《苏妲已驿堂被魅》至《太公灭纣封国》止,完全是叙述武王伐纣的故事;之后不久,《封神演义》问世。陈三强在《〈封神演义〉的成书及作者》一文中说,《平话》、《列国志》和《封神演义》三书叙述方式虽有别,却有前后演化的痕迹。虽然《列国志传》与《封神演义》创作时间距离较近,但对《封神演义》起范本作用的还是《平话》,这一点学界也基本达成共识。

  在中国小说史研究中,鲁迅最早提出了关于《封神演义》成书年代的判断:“日本藏明刻本,乃题许仲琳编,今未见其序,无以确定何时所作。但张无咎作《平妖传序》,已及《封神演义》,是殆成于隆庆万历间(16世纪后半期)矣。”(《中国小说史》第18篇《明之神魔小说下》)这个论断审慎清晰,所以曾长期被一些文学史采纳沿用。

  上世纪90年代章培恒发现了鲁迅先生引用资料上的一点失误,即张无咎在泰昌元年为《平妖传 》作序时实际上未提及《封神演义》,提及《封神演义》是在崇祯年间重修此序时补加进去的。章先生据此提出逆推断,认为泰昌元年作序未提及而几年后补加了进去,说明《封神演义》应成书或出版于此期间,即天启年内。章先生的论点遭到刘振农的反驳,刘氏认为鲁迅误引资料可以纠正,但章先生的逆推却不符合事理逻辑。接着刘氏在鲁迅《西洋记》杂窃《封神演义》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封神演义》和《西洋记》两部小说的部分诗文,认为《西洋记》抄袭《封神演义》有铁的内证,从而推出《封神演义》成书应在《西洋记》之前,提出《封神演义》成书早于万历年间。然后刘氏又探讨了《西游记》与《西洋记》的关系并以此为桥梁结合古代小说出版的一般规律得出最终的结论:《封神演义》的出版至迟应在嘉靖三十年 (1552)完成。诸种说法使得《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在隆庆、万历其间及其前后振荡摇摆。

  为了考定《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 不少学者不得不采取迂回曲折的办法,即通过探求《封神演义》与其它小说的关系来界定其成书时间。其中探讨得最多的是《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的关系。比较这两部小说的回目、诗歌韵语及情节,剖析两书中的人物形象和特征等都是常见方法。有学者就认为《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乃《西游记》中哪吒与红孩儿的综合,《封神演义》中的杨戬是《西游记》中杨二郎的延伸和扩大。关于《封神演义》与《西游记》成书先后问题,学界颇多争议,或以为《封神演义》早于《西游记》,或以为《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或以为都是世代累积的集体创作经过共同的长久的流传过程才能产生,《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和《封神演义》早于《西游记》的两种情况同时并存,它们相互影响,不是片面的单向度关系。

  相比而言,赞同《封神演义》受到《西游记》的影响的一方占优势。陈大康主编的《明代小说史 》也认定《封神演义》深受《西游记》影响并竭力效仿。但实况如何,仍没有权威的说法。


看了封神演义的故事梗概还看了:

1.百发百中的故事简介

2.妲己父亲苏护介绍

3.周文王姬昌简介

4.土行孙人物介绍

5.青少年课外书

6.中国道教史的简介

【封神演义的故事梗概】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