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汤头歌诀》白话解读篇二:发表之剂详述,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麻黄汤加桂枝、杏仁、甘草。
出汗可以缓解症状,宣泄肺气。适用于治疗伤寒而不表汗。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同。
肉桂、麻同半名,日如疟疾,故此功德。
3. 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含肉桂麻黄、杏草、石膏、生姜、大枣。
太阳无汗烦躁,风寒皆好。
4.小青龙汤
小龙清汤治疗水气,止喘、咳嗽、呕吐、口渴。
生姜、肉桂、麻黄、芍药味甘,细辛、半夏有五味。
5、葛根汤
葛根汤加麻黄、麻黄,加桂枝汤为二味。
真正的原因是没有出汗。若出汗则有葛而无麻黄。
6.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汤钱氏,加芍药、甘草。
可用于阳明发热、头痛无汗、恶寒等症。
它还用于治疗流行病和晒斑。如果已经出现皮疹,请勿谨慎使用。
7. 九味羌火汤
九味强与防风、细辛、苍术、川芎合用。
黄芩与甘草同地生,三阳解表,益姜葱。
阴虚气弱者忌用,加减时可酌减。
8. 十神汤
十神汤含葛根升麻、陈草芎、速白脂。
麻黄、赤芍、香附等均具有治疗感冒的功效。
9.神魔粉
肾疏散采用甘草、细辛、川芎、羌。
各可祛风湿、止风寒泻。
太武肾术是平胃,加菖蒲、藿香。
藏于海中的神通是苍芳草,日光无汗代替麻黄。
如果用白术换白术,晒出汗就好了。
10、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温经经络。
若外证与内证不同时治疗,则少阴可逆热而愈。
11.人参败毒粉
人参中毒、茯苓、陈皮、柴羌、川芎。
一点薄荷和三片姜对于四季感冒都有奇效。
去人参谓之败毒散,加小风志亦同。
12. 再早散
枣枣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药。
细辛、大枣、姜煎,阳虚无汗者宜熟之法。
13、麻黄人参牡丹汤
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
桂芪和甘草均具有补汗作用,可用于治疗虚证和外感。
14.参白散
参白散以白芷为甘,生姜、葱、淡黑豆、仙蛇。
肘后单独炒葱白黄豆。两方均能祛风散寒。
第四章:出版社补充集(5首)
1.银翘粉
银翘散主要用焦乙、竹叶、牡荆、牛、薄荷、黑豆等。
甜橙、芦根为凉解,宜风温补法。
咳嗽加杏壳,渴求花粉,热重者依次敷栀子。
2. 尚州饮料
桑菊饮料含有桔梗、杏仁、甘草和薄荷。
以芦根为清清剂,以阳明之热为母膏。
3、防风解毒汤
防风解毒净薄荷,大力石膏竹叶和。
甜橙、连翘和枳壳可治疗风温疹和肺经。
4、竹叶柳汤
竹子味柳梗、干葛、蝉味荆芥、薄荷。
初发风热者可用石膏、粳米、大米、人参、甘麦。
5、花盖粉
树冠以麻黄、杏、橘为材料,并备桑、桑、紫苏。
三澳只用马干星,它的祛风寒之力最强。
2、代理出版
发表的药剂是缓解症状的药剂。是以消炎药为主的方剂,用于治疗表证。显证是指六淫外邪侵入人体体表,出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脉浮数等症状的证候。根据寒热成因的不同,以及体质虚实的差异,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实、表虚、虚表等。根据“其在肌肤,因汗而泄”和“因轻而养”的原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表面溶解剂分为辛性、温性缓解三种类型。辛凉解表,扶正解表。分析处方时应注意区别。
1、麻黄汤(张仲景)可治疗寒证无汗。 (《伤寒论》)
【歌曲】
肉桂枝用于麻黄汤;杏仁和甘草有四种用途。
发热、恶寒、头痛;服用此药治疗伤寒后出汗
【组成】麻黄三两(9克),桂枝二两(6克),杏仁七十颗(6克),甘草一两(3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发汗、缓解症状、润肺平喘。
【功能主治】外感风寒证。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喘息,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剂分析】本方主症为外感风寒证。由于风寒外感,汗孔内缩,肺气不能流通下行,故以喘息为主要症状。方用麻黄,辛温,发汗,宣肺。是王药。桂枝通达营胃,舒筋发汗,辅麻黄发汗,为发汗大剂,臣药。杏仁能降肺气,可与麻黄同用,增强平喘作用。它们用作佐剂。炙甘草不仅能调和诸药,还能防止麻、桂引起出汗过多,损伤正气。此方发汗力强,不必喝热粥。
2、桂枝汤(张仲景)用于风伤卫汗。 (《伤寒论》)
【歌曲】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同用
桂、麻之名各半;太阳就像疟疾,所以这个公式有效
【组成】桂枝30两(9克)、白芍30两(9克)、炙甘草20两(6克)、生姜30两(9克)、大枣12枚(3枚)
[用法] 水煎服。过一会儿,喝热粥,以增加药力,并使之微汗。
【功能】舒筋活络,调和营康。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状有发热、头痛、盗汗、恶风、流涕、干呕、口渴不渴、舌苔薄白、脉缓等。
【方剂分析】风寒、表虚是本方的主要证候。汗出、恶风、脉浮缓是辨证的要点。方中桂枝通达营胃,能舒筋活络,为王药。白芍补阴抑营,助桂枝调和营卫,为臣药。生姜有助于君药祛邪、和胃、减少不良影响;大枣补脾生津,助白芍补血营养,姜枣合用,助桂皮和芍药调和,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助辛甘桂枝化阳,并合酸甘牡丹化阴,为本草。此方是治疗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注重调和营卫、缓发发汗。服药后,需要喝热粥,以增加药效。具有强身健体、舒筋活络的功效。
注意:虽然桂枝汤和麻黄汤都可以治疗外感风寒症状,但桂枝汤使用桂枝和白芍,其目的是帮助保护身体,滋补身体,舒筋活络。适用于外感风邪严重、汗毛孔张开的患者。汗出,恶风,表虚脉缓缓。麻黄汤是麻黄和桂枝的组合。其目的是发汗、散寒。它是一种辛温剂,可以减轻表面症状。适用于外感寒邪,汗毛孔闭闭,气短无汗,脉浮紧等症状。
【附方】桂枝麻黄汤各半((《伤寒论》))
3、桂枝一两根,十六铢(4.5克),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各一两(各3克),大枣四枚(2枚),杏仁二十四枚(3克) 。水煎服。
功能:发汗缓解症状,调和身心。
主治疟疾、发热、恶寒、热胜寒、人不吐等:种太阳病。
3、大青龙汤(张仲景)治风寒。 (《伤寒论》)
【歌曲】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没有因日晒而出汗、烦躁的情况;这是治疗风寒的良药。
【组成】麻黄六两(12克),桂枝(6克),炙甘草二两(6克),杏仁四十颗(6克),鸡大石膏(18克),生姜三两(9克)、大枣十颗(4枚)
[用法] 水煎服。如果出汗过多,请取一种温和的类似汗液的物质,并在上面涂上温热的粉末。
【功能】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烦躁无汗,身痛,脉浮紧。
【方剂分析】外感风寒、症状严重是本方的主症。风寒未解,卫阳闭郁,初见热,为并证。方中用麻黄六两,是麻黄汤剂的两倍。可见发汗力增强,故为王药。桂枝到营守卫,助麻黄发汗,充任尚书。石膏能助麻黄清热,还能限制其发汗能力,使其辛而温热;生姜、大枣是辅助药物,可以理气和中,保护正气。炙甘草的用量是麻黄的两倍,不仅能调和药性,还能缓解麻黄的辛辣性,使其成为草药。由此可见,仲景不仅用麻黄,还用石膏来清热散寒。同时用生姜、大枣,用甘草护胃气。他涵盖了所有内容,确实是学习的典范。
此方发汗力强,风寒自汗者不宜服用。
4、小青龙汤(张仲景):日行水而发汗。 (《伤寒论》)
【歌曲】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吐止渴安神
生姜、肉桂、麻黄、芍药味甘;细辛半夏有五味
【释字】哕:哕(yu),音乐,呕吐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各9克),半夏半升(9克),五味子半升(6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散寒,温肺化津。
【功能主治】外寒内饮。症状有恶寒发热,无汗,胸闷,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痰饮,喘咳,卧不下,或全身疼痛剧烈,头面部、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数。
【方剂分析】外感风寒症状实际上是本方的主证。痰多而稀,痰饮喘咳,舌苔白滑,是痰饮内蕴的症状。方中麻黄为君,桂枝为臣。其意义与麻黄汤相同,可发汗散寒,祛除外邪。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燥湿化痰;五味子涩肺止咳,与细辛相配,可散涩合用;白芍酸寒敛阴,使麻桂发涩发汗。度,共佐剂。炙甘草益气调和中枢神经,调和诸药,为草药用。诸药并用,外用祛风散寒,内用化痰饮水,诸证自消。
5、葛根汤(张仲景) 日晒无汗,无风。 (《伤寒论》)
【歌曲】
葛根汤含麻黄、麻黄;第二味加桂枝汤。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松去除真正的原因;若出汗则加葛根,不加麻黄。
【组成】葛根4两(12克)麻黄3两(9克)桂枝2两(6克)生姜3两(9克)甘草2两(6克)白芍2两(6 克) 10 个红枣2 个(3 个)
【用法】水煎温服。
【功能】发汗,缓解症状,润泽筋脉。
【主治】外感风寒,筋脉失濡养。症状恶寒发热,头痛,项强,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方剂分析】外感风寒、月经不利是本方的主症。此方的证候在很多方面都比麻黄汤稍强,但没有哮喘。方中强调用葛根缓解症状、祛邪润脉,为王药。麻黄、桂枝帮助葛根发汗解表,为臣药。牡丹助桂枝调和营卫,能缓和麻黄之性;生姜、大枣是补气的辅助药物。炙甘草将多种药物混合而成,作为草药使用。
6.升麻葛根汤(钱中阳)阳明生散。 (《小儿药证直诀》)
【歌曲】
升麻、葛根和汤钱;再加上牡丹和甘草
阳明热头痛;无汗、恶寒皆宜
也用于治疗流行病和晒斑。如果已经出现皮疹,请勿使用。
【词义】流行病: 在一定季节流行的某种传染病,
阳斑:是阳证引起的斑。症状包括头部、面部、胸部、背部、四肢以及高于皮肤的部位出现红色斑点。轻者可单独区分,重者连在一起。
【组成】干升麻、葛根、芍药、甘草、甘草各一两(各3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缓解皮疹,
【适应症】麻疹初起不显,或未消而起,身热头痛,无汗口渴,以及日斑、皮疹、流行流行等。
【方剂分析】麻疹初起,疹不光滑,为本方主症。方中用升麻肉桂散阳明,为解毒透疹的王药。牡丹与营养解热,为佐药。炙甘草、芍药酸甘化阴,可调和诸药,作为草药。若皮疹顺利发作,则禁用此方。
7、九味羌活汤(张月玉)祛瘀止痛。 (《此事难知》引用)
【歌曲】
九味强、方峰;细辛、苍术、川芎
黄芩与甘草相同;三阳宣表,益姜葱。
阴虚气弱者忌服;可以通过添加或减去来进行临时修改
【组成】羌活、防风白术各一钱半(各5克),细辛5分(1.5克),川芎、白芷、熟地黄、黄芩、甘草各一钱半(3克各)。
[用法] 水煎服。
【功能】发汗,祛湿,清热。
【功能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症状有恶寒发热,皮肤表面无汗,头痛项强,四肢疤痛,口苦口渴,舌苔薄白微腻,脉浮数。
【方剂分析】外感风寒湿为本方的主症。湿邪重浊,故四肢酸痛;火火伤津,体内有积热,故口苦口渴,皆为并发证。方中以羌活散寒、祛湿、发汗、缓解症状,为王药。防风、白术为羌活发汗、祛湿的臣药。细辛、川芎、白芷缓解身体各部位头痛,有助于缓解外在症状;黄芩清上焦积热;熟地清热生津,既能清血中之热,又可防止方中燥药过多。用作损伤体液的佐剂。甘草调和诸药,用作草药。诸药合用,可祛寒、除湿、清火。
8、肾俞散:祛风、散寒、祛湿。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曲】
肾俞散用甘草苍;细辛与藁本藁本与志强
每次取一经,祛风湿;风寒腹泻,总是必须的。
太吾神技是压平小腹;添加菖蒲和广藿香
海藏参朱藏芳草;太阳无汗,取代麻黄
以白术换白术,若日晒有汗,此方就好。
【字释】太吾:即罗太吾,字志弟,字子敬。世称太武师。
海藏:即王海藏,字浩古,字金枝,号海藏老师。
【组成】白术二两(6克),川芎、白芷、细辛、炙炙甘草各一两(各3克)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能】祛寒除湿。
【功能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重、全身疼痛、咳嗽、头晕、腹泻等。
【方剂分析】外感风寒湿为本方的主症。外邪阻滞经络而产生疼痛,故头身疼痛为次症。其余症状可根据主要症状解决。白术因其芳香浓郁,在方剂中用量较多。外用发汗,内用健脾除湿,止泻。它是皇家药物。羌活帮助白术散寒、祛湿、止痛,为臣药。细辛入少阴经,川芎入少阳经,川芎入膀胱经,白芷入阳明经。配合使用,可以缓解头部和身体各经络的疼痛,也可以帮助缓解外在症状;姜、葱、白可升阳。它可以缓解症状并起到佐剂的作用。炙甘草将多种药物混合而成,作为草药使用。
:的方剂与九味羌活汤相似。不过这个方子纯粹是用来祛寒除湿的。白术为王,还可治疗脾虚泄泻。九味羌活汤不仅能解表祛湿,还能清内热,故用黄芩、生地黄清气凉血。两种药方相似但又有区别,换药可以灵活准确。
【附方】(一)太吾肾舒散(〈药方检验〉)
白术、厚朴各一钱(各3克),陈皮(6克)各2钱,炙甘草(4.5克)一钱半(以上四味均为平胃散),各一钱半石菖蒲和Hueshang (4.5g)。水煎服。
功能:祛表祛湿,理气和中。
主要用于治疗:时气不正所致的恶寒暑热,全身疼痛,或头面部轻度浮肿。
(2)海藏肾舒散(《阴证略例》)
白术、防己、炙甘草各二两(6克),加葱、姜共煎。
功能: 祛寒除湿。
主治: 内伤、外寒邪、恶寒无汗等冷饮。此方比麻黄汤发汗作用较慢。
(3)白术汤:若将上述白术换成不加葱的白术,则称为“白术汤”。可治疗内寒饮伤、外感风邪、发热盗汗等症。因白术能发汗,白术能止汗,故应酌情使用。
9、麻黄、附子、细辛汤(张仲景)少阴浅表证。 (《伤寒论》)
【歌曲】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了两种温经方法
若不外治内治,少阴可逆热而康健。
【字释】曷:曷(h),读音是什么,何时。
【组成】麻黄2两(6克)、附子1片(9克)、细辛2两(3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助阳,缓解症状。
【主治】少阴病初发,发热,脉缓。
【处方分析】外感风寒为本方的主症。少阴阳虚是一个综合证候。少阴病本是阳气虚寒之证。本来应该不发烧的,现在反而发烧了,说明有外邪的征兆。然表脉应复浮,而今脉沉,说明病在少阴。方中用麻黄发汗解表,为御药。细辛入少阴肾经,能疏散少阴风寒,为臣药。附子保护肾阳。诸药合用,养发祛表,又不损伤阳气,可见仲景的巧妙之处。
10、人参败毒粉(朱胡)适合夏季湿热时使用。 (《类证活人书》)
【歌曲】
人参中毒、茯苓;柑橘、柴羌独雄
薄荷少许,姜三片;对四季感冒有奇效
去人参的名称为败毒粉;添加小凤至也是同样的道理
【组成】人参、羌活、柴胡、川芎、枳壳、桔梗、茯苓各一两(各98),甘草五钱(5克)
【用法】将药研末,每次服二钱(6克),加生姜、薄荷煎服。
【功能】发汗祛湿,益气祛表。
【功能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痹。症状恶寒暑热,头颈剧痛,四肢酸痛,无汗,鼻塞重,咳嗽有痰,胸膈满满,舌质淡苔白,脉浮数不得按。
【方剂分析】外感风寒湿为本方的主症。咳嗽有痰、胸闷,说明痰邪并发;脉压微弱,说明气虚。方中羌火、独火辛温,可治疗全身风寒湿。它们是王药。柴胡、川芎为疏筋、行气、疏风之臣药。桔梗与枳壳同用,可以行气;虱、茯苓用于化痰止咳;人参强身祛邪,粉补虚;薄荷、生姜作为辅助药物,有助于化解外邪。甘草调和诸药,用作草药。一年四季均可有效治疗感冒。
【附方】(1)败毒散:若患者体质不弱,可加人参,称“败毒散”。
(2)消风败毒散:人参败毒散与消风散(祛风剂)同用,名消风败毒散,其主要治法基本相同。
11、再枣散阳虚不能出汗。 (《伤寒六书》)
【歌曲】
再招散用参芪甘;桂富强与方雄深
细辛、大枣、姜一起煮;阳虚无汗的方法要熟悉
【词释】熟悉: 熟悉(dn),读音安全。熟悉的。
【组成】黄芪二钱(6克),人参、桂枝、白芍、熟细辛、细辛、人心果、川芎、干姜各一钱(各3克),甘草5分(1.5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表散寒,助阳益气。
【功能主治】阳虚无力,外感风寒。症状有恶寒发热,小热重寒,无汗,肢冷,疲倦困倦,面色萎黄,言语含糊,舌淡苔白,脉细或沉。
【方剂分析】本方虽呈阳虚气弱,但应以外感风寒为主症。只有消除了外邪,才能纠正外邪。这时,排除外界因素就是第一步。阳气虚弱应为并发证。方中用羌火、细辛、桂枝散寒、解表,为君药。川芎、防风术君为疏风解表、活血行气的臣药。黄芪、人参、附子可益气助阳,助邪外发,防止阳气随汗而落。这个时候,强身健体是为了更好的祛邪;姜、枣同煮,可补脾胃、调和气血、养汗源、助益。药品。甘草益气安神,调和诸药,为草药。诸药相配,可以强身而不留煞气,发汗而不伤身,恰到好处。
12、麻黄人参芍药汤(李东元)治内虚寒。 (《脾胃论》)
【歌曲】
麻黄、人参、牡丹汤;桂枝五味麦谷香
桂气、甘草既能滋补发汗,又能发汗;它可用于治疗缺乏症和外源性感染。
【组成】人参、麦冬(1克)各3分,桂枝(2克)各5分,黄芪、当归、麻黄、炙甘草、白芍各1钱(各3克),五味子5枚中药(1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能】散寒祛表,益气养血。
【主治】脾胃虚弱,外感风寒。症状有恶寒发热、无汗、心烦倦怠、面色苍白、或吐血等。
【处方分析】外感风寒证为本方的主症。气血不足,内热郁结,皆为并发证。麻黄具有发汗散寒的作用,为宫廷御药。桂枝助麻黄达营卫,发汗祛邪,为臣药。人参、黄芪补中益气;当归、白芍养血抑阴;麦冬、五味子滋阴生津,为佐药。炙甘草将多种药物混合而成,作为草药使用。诸药合用,补气养血,滋阴清热,祛除外邪,强体祛外病。
13、神白散(朱端章) 皆风寒。 (《卫生家宝万》)
【歌曲】
参白散是用白芷制成的;用姜、葱、黄豆、香参。
一切风寒皆可取;女人、鸡、狗应避免窥探
将葱和黑豆单独炒在肘背上;用麻黄代替麻黄。
【组成】白芷一两(9克),甘草五钱(3克),豆腐五十片(6克),生姜三片(3克),葱三寸(6克) )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温表散寒。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数。
[方哲]此方主症为外感风寒轻证。外邪结表,经血不利,故头痛为次症。方中用白芷疏风止痛,为王药。葱白、黑豆为升阳解表之臣药,有助于外用祛风散寒。生姜祛寒和胃,入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用作草药。
至于歌曲中的“女子不宜鸡犬不待”,纯粹是旧时代对妇女的蔑视,纯属无稽之谈。
【配方】葱黑豆汤(《肘后备急方》)
葱一把(6克),黑豆一升(6克),水煎温服。
功能:发汗、舒缓肌肤。
主治: 治疗伤寒初发、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等症状。
14、食神汤:感冒时。
(《太平惠民和剂局万》)
【歌曲】
葛根升麻十神汤;陈草雄、速白脂加
麻黄、赤芍、香附;对于治疗季节致病因素引起的感冒效果极佳
【组成】葛根十四两(12克),升麻、陈皮、炙甘草、川芎、紫苏叶、白芍、麻黄、赤芍、香附各四两(各6克)
【用法】加姜5片、白葱3根,水煎服,温服。
【功能】舒筋、理气、调和。
【功能主治】风寒,风寒,郁热。症状逐渐轻度恶寒,身热增多,无汗,头痛,微渴,心烦,胸脘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方剂分析】本方主症为风寒化热治疗感冒。外邪未解,还见肝胃气滞。症状包括胸部和上腹部发紧以及无法进食。方中用葛根、升麻舒筋生津除烦,为王药。麻黄、紫苏叶、白芷为臣药,散邪止头痛。香附、陈皮疏肝理脾。 红芍清热调养。生姜、葱升阳,缓解症状。它们是佐剂。炙甘草调和中枢益气,调和药性,为草药。诸药配伍,寒温药兼用,以辛凉为主,兼有清热理气之功。这种组合很巧妙。
补充
1.银翘散(吴菊通)治初发温邪,(《温病条辩》)
【宋珏】
银翘散主要是焦大夫用的;竹叶、京牛、薄荷、黑酱
当你第一次感受到风和温度时,推荐使用橘子和芦根的清凉液。
如果咳嗽,渴了加杏仁去花粉;发热严重者,依次敷栀子花。
【组成】连翘、连翘各一两(各15克),桔梗、牛蒡、薄荷各六钱(各6克),荆芥(4克)各四钱,淡豆豉、甘草各五钱(各5克)
【用法】鲜芦根煎汤,水煎服。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 风力和气温开始升高。症状为发热无汗,或出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
【方剂分析】本方主症为外感风热证。无汗或出汗困难,是寒邪的表现,是寒气收缩,毛窍开闭不利所致。风袭上头时,首先侵袭肺部,故咽痛、咳嗽为次要症状。方中以英花、连翘为辛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它们是王药。薄荷、牛蒡子有助于君药祛风热、润喉止咳,为臣药。荆芥、淡豆豉开汗毛孔,透发窍,驱外邪;芦根、淡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含L线,润肺化痰,合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桔梗为安神药。
若肺热痰多,气逆咳嗽,可加杏仁、贝母,以行气化痰。热热口渴者,可加瓜蒌粉清热生津。若热邪入内,可加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临床上可根据证候加减用药。
2、桑菊饮,用于风温咳嗽。 (《温病条辩》)
【歌曲】
尚州饮料中含有桔梗;杏仁、甘草和薄荷。
芦根用作清除剂;以清热升阳明为母膏。
【成分】桑叶二分半(8克)、菊花一分(3克)、杏仁二分(6克)、连翘五分(5克)、薄荷八分(2.5克)、桔梗二分(6克)、生甘草八分(2.5克)、芦根二分(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能】疏风清热,润肺止咳。
[适应症] 风力和气温开始升高。症状有咳嗽、身低热、微渴、脉浮数。
【处方分析】外感风热、症状轻微是本方的主症。温邪犯肺,不能宣降,故咳嗽较明显,为次症。方中桑叶、菊花具有祛风热、润肺止咳的功效,堪称药王。连翘和薄荷助君药清热润喉,为臣药。杏仁、桔梗可以润肺止咳;芦根能清热生津,为佐药。生甘草有助于桔梗润喉化痰,可入药调和其他药物。此方为辛凉制剂,能祛风清热、止咳。
若肺胃热盛,加知母、石膏,以清肺胃之热。
根据:银翘散和桑菊饮,两者均可用于治疗风热初发。它们由五种草药组成:连翘、薄荷、芦根、桔梗和甘草。但前者用银花、荆芥、淡黑豆、牛蒡、竹叶祛除外邪,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故称心凉平子;后者用桑叶、菊花、杏仁来润肺止咳。有强调。
3.防风解毒汤(妙中春)治风温疹。 【歌曲】
防风解毒、京薄荷、强力石膏、竹叶等
甘解连翘、知母知母、风温痧疹肺多经
【字解释】沙:即风沙,因形似“沙”而得名。多见于冬春季节,以儿童多见。它一开始就像感冒,伴有轻微发烧、咳嗽和沙子大小的特殊皮疹。预后良好。
【成分】防风草、荆芥、薄荷、大栗子、石膏、竹叶、甘草、桔梗、连翘知母、枳实、枳壳(原书中无用量)
[用法] 水煎服。
【功用】透疹,清热泻火。
【适应症】凡初起症状较重的成人及小儿风温疹。
【方剂分析】初表症重者,本方主症为风温疹。热邪内犯肺、胃,为并证。方中以荆芥、防风治疹,为王药。薄荷、牛蒡、连翘助君药辛凉,祛疹、祛风解毒,为臣药。石膏、知母清肺胃;竹叶、木通清心利尿;桔梗、枳壳祛气化痰润喉,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用作草药。诸药合用,主要是渗透疹子,缓解表症,同时也能清内热,防止温邪逆传心包。
4.竹叶柳根汤(苗中春)治疗小儿结核病。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歌曲】
竹叶、牛蒡、干葛;蝉、荆芥、薄荷
石膏、粳米、大米、人参、甘麦;当第一次看到风煞时可以使用这个。
【组成】西河柳五钱(各6克),荆芥、干葛、牛蒡各1钱(各4.5克),薄荷、知母、甘草各1钱(各3克),玄参2钱( 6克)和小麦。冬钱三钱(9克),淡竹叶三十片(1.5克),甚至更多,加石膏五钱(15克),粳米少许(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透疹解表,清肺胃。
【功能主治】痧疹不能散发。气喘咳嗽、烦躁、喉咙痛等。
【方剂分析】本方主症为麻疹初起,外感风寒,出疹不畅。邪热内侵是两者的症状。方中,洗和六入血行,善祛疹;牛蒡、竹叶为君药,清上焦。荆芥、葛根、薄荷、蝉蜕助君药疏散风热、止痛、祛疹邪,为臣药。玄参、石膏、知母、麦冬清热生津;粳米增强石膏和胃清热之力,作佐剂。甘草调和诸药,用作草药。方中,洗和六泄气力强,用量不宜大,疹斑已透则不能用。
5、花盖散:风寒引起喘息。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曲】
花盖麻黄、杏、橘;桑葚、桑葚和紫苏
三澳只用马干星;其祛风散寒之力最强。
【组成】麻黄、桑葚、白皮、紫苏子、杏仁、红茯苓、陈皮各一两(3克),炙甘草半两(l.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宣肺止表。祛痰止咳。
【功能主治】风寒润肺。症状有咳嗽、气短、痰不利、齿音、脉浮等。
【方剂分析】外感风寒、肺循环亏损,是本方的主症。若痰不利,则为痰邪所致。喘息和咳嗽是次要症状。方用麻黄,味辛,温表,润肺平喘。是王药。桑皮、紫苏子、杏仁清肺理气,止咳平喘;陈皮、红茯苓健脾理气,渗湿化痰,为佐药。甘草养胃和心,调和诸药,为草药。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故称“华盖散”。
【附菜谱】三尾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麻黄核去掉节子和仁,但不要剥去皮和甘草尖,但不要烧焦,分成等份。水煎服。
【《汤头歌诀》白话解读篇二:发表之剂详述】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肯定写的很有意思!我之前也对《汤头歌诀》蛮感兴趣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白话解?那听起来就好懂多了,我要去看看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有人把那些老古董的东西翻译成通俗易懂的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很好奇《汤头歌诀》是讲什么的,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我答案。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不是可以结合现在的知识讲解呢?感觉更能理解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古代文化的人肯定不容错过这篇帖子!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一下传统文化的精髓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看这个书名总觉得很古老,现在有白话解应该看得更清楚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作者能把这篇文章写的生动有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收藏一下,下次有机会一定去看一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汤头歌诀》的奥妙真令人难以捉摸!白色解正好可以帮助我们!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白话解这种翻译方法很不错,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古代文化!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篇文章能介绍到一些经典的故事和名言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要是有图文并茂的讲解那就更棒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标题就知道这篇文章一定很有深度!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来学习一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作者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汤头歌诀》!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白话解可以让《汤头歌诀》更亲切可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分享一下给我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传统文化!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