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满地,高过人头,空气中充斥着一股苦涩的气味。指挥长程军一下子冒火了:“梁赞,你们村的土地大面积撂荒,到年底咋个脱贫?”
梁赞说:“撂荒也是不得已,我们主要搞劳务输出,一人打工,全家脱贫……”
程军生气道:“对于光棍或人数少的家庭,一人打工,的确可以全家脱贫,可对那些一家七八口人十几口人的家庭,一人打工,全家就难以脱贫,还是要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双管齐下!”
梁赞对程军打断他的话有些不悦:“指挥长你有所不知,我们村在全县海拔最高,条件最差,松树都长成了灌木,种土豆产量低,品相不好,根本卖不出去,不如不种,让土地撂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程军暴怒:“你这是诡辩!撂荒就是金山银山?那大伙儿啥也别干,都让田地撂荒得了,我们还大老远跑来帮扶干吗?亏你还是第一批援彝干部!我看你是忘了初心,开始懒散混日子!限你一个月内发动老百姓把撂荒的土地复耕,不然我撤你职!”说完气呼呼地上了越野车,到下一个村检查去了。
两年前,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太白市对口帮扶彝区的火源县,为期5年。梁赞作为第一批援彝干部,到拖觉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因村子自然条件全县最差,太白市对口帮扶火源县脱贫攻坚工作前线指挥部给的脱贫期限是5年。可当时梁赞对脱贫艰巨性认识不足,说5年时间太长,我看用3年时间足够了,再用一两年时间巩固脱贫成果。
前任指挥长对梁赞的信口开河十分不满,严肃道:“梁书记,军中无戏言!”
“愿立军令状!”年轻气盛的梁赞脱口而出,并当即写了保证书,同时发誓似的说,“拖觉村不脱贫,我不回太白市!”
两年多以后,第一批援彝干部包括前任指挥长,不论帮扶工作干得如何,都轮换回太白市了,并且因为援彝有功,人人都在职务或职称上有了升迁。而梁赞因为立了军令状,他所帮扶的村子尚未脱贫,所以留了下来,与第二批轮换上来的援彝干部一起继续奋战。第二任指挥长程军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他40来岁,雷厉风行,一到火源县,马上赴各贫困村检查,发现其他村子都积极发展产业,只有拖觉村毫无作为,土地撂荒严重,所以大光其火。
在另一个贫困村检查时,程军发现该村大力发展附子、白术、川续断等中草药种植,丰收在望。他心里一闪:难道拖觉村也是发展中草药?那些一人多高的艾蒿就是他们的主打产品?唉,都怪自己太性急,不等梁赞把话说完就发火。但他很快否定了这一想法,因为拖觉村那些艾蒿高矮疏密不一,根本就不是种的,而是野生的。艾蒿是中草药不假,但全国各地到处野生,生命力极强,除都除不尽,没有人会去种它。拖觉村的遍野艾蒿,就是土地撂荒后自己长出来的,自己没有错怪梁赞。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程军给梁赞打电话,但没打通。他知道拖觉村偏僻,手机常没信号,又转打村主任的电话,打通后便问道:“土呷主任,你们村的艾蒿咋那么多?”
土呷正在乡上办事,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村其他东西不长,特爱长艾蒿。种庄稼,艾蒿是杂草,拔都拔不赢,甚至打除草剂都打不死,根系太发达。这两年,外出务工的人一多,土地一撂荒,艾蒿长得就更多。偏偏这东西气味大,牛羊都不吃,一些地方的艾蒿茂密得都找不到路了。”
“我刚才到你们村看了一下,整个就是一个荒村,哪有一点儿新农村的气象?所以我对梁赞发了一通火。你们要尽快把艾蒿除去,让土地复耕,种上洋芋。”
“程县长,现在6月份,不适宜种洋芋。”
“那也要尽快把艾蒿除去,把地翻一道,等种洋芋的季节一到,马上就种。”
“好的,县长。另外,我们村的艾蒿之所以长得那么好,是因为前两个月下雨后,梁书记派人去给那些野艾蒿撒尿素,那尿素是他自己花钱买的,所以艾蒿蹿得一人多高。”
“什么?还给野艾蒿撒化肥?天下真有种艾蒿的?梁赞是不是有毛病啊!”程军觉得不可思议。
“我也在估摸着,是不是帮扶2年没脱贫,闷出神经病来了。”
“他会不会想在端午节叫村民拔艾蒿去卖增加收入?”
“我们彝族没有过端午节的习惯,再说端午节已经过去了。艾蒿在当地既多又贱,一般是砍来当柴烧。”
“那梁赞为什么要给野艾蒿撒化肥?”
“我依稀听村支书说,梁赞的女朋友姓艾,叫艾绿,听说最近要到火源县拍什么写真。当年张艺谋拍《红高粱》,叫人种高粱,现在梁赞为了给女友拍写真,自费给野艾蒿撒化肥,浪漫哪!”
“什么浪漫,弄得像个野兽出没的蛮荒之地,砍掉!下周省督导组要到火源县检查,梁赞的手机打不通,你把我的话转告给他!”
挂掉电话后,程军恨铁不成钢地想,拖觉村这块硬骨头不啃下来,火源县就脱不了贫,这可是关系到很多老百姓的事情。梁赞如果实在不再适合担任拖觉村第一书记,等把火把节忙过,马上把他撤换下来。时间不等人哪!
过了几天,土呷打电话向程军汇报,说拖觉村的野艾蒿全部砍光了,在砍之前,艾绿来了一下,梁赞用单反相机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她以一人多高的艾蒿林为背景拍照,的确很漂亮。“我专门问了梁赞,为什么那么喜欢艾蒿?他说因为女朋友姓艾,看到艾蒿就想起女友,扶贫的日子就不那么单调了……”
程军被气笑了:“没想到援彝干部还出了情种贾宝玉!”
【艾蒿满地】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