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早晨,大林开车上班,经过一片早市,猛然发现前方人群有些拥挤,好像有家早餐店新开张。大林开车的速度并不快,也就三十码左右,他习惯性地脚踩刹车,却惊出一身冷汗。怎么呢?刹车不灵光了!大林开的是下坡路,行驶中的车有一定惯性,他吓得猛按喇叭。
慌乱间,大林看见前方有熟人——单位的一把手赵局长也在人堆里排队买早点。大林拼命踩刹车,可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此时,赵局长也看见了一路冲来的车子,他甩着两条腿往路边急闪,闪过了右腿,没有闪过左腿,硬生生地被车撞倒在道旁……
大林的车被一根粗大的电线杆挡住,终于熄了火。在人们的惊呼声中,他钻出车,以百米冲刺的劲儿跑过去抱起赵局长,胡乱拦了一辆什么车,把赵局长送往医院。
赵局长认出了大林,他没搞懂大林为什么会出现,但躺在下属怀里,他感觉自己安全了,就来了个现场指挥:“走二环,到三医。”
“对,按赵局长的话走!”大林对陌生的司机说。车马上向最近的医院驶去。
大林将赵局长送进急诊室,不一会儿,好多同事就赶来了。出事的地方本来离局里就不远,消息传得快,再加上现在的网友厉害,没一会儿,网上就满是现场视频和照片了。
医院初步诊断,赵局长左腿骨折,其他基本没事儿。交警也出了现场,确定大林的车是刹车失灵,定性为意外事故。事儿传遍全局,大伙就打哈哈,说大水冲了龙王庙,大林竟将局长撞了个正着。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事情却在网上发酵了。有人从现场视频里发现了问题——大林的车在快要冲入人群时,方向盘打了个不容易被发现的小弯,好像在故意避让什么人,或者说,他是故意转了方向,要撞赵局长。
网友们看了这分析,来了兴趣,议论纷纷,最后竟成了网上的热点话题。躺在病床上的赵局长也听说了这事,他本以为车祸纯属巧合,这一下也忍不住研究起了网上的现场视频。从视频里看,当时自己已经跳开了,大林的车如果正常行驶,是不可能撞上自己的。要命的是,大林的方向盘确实有动作,方向变化后,硬生生地撞上了自己。
赵局长寻思,大林在局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副科长,平日自己跟他在工作上没什么过节,他没有“谋害”自己的动机呀!
赵局长的老婆提醒道:“你仔细想想,你以前得罪过他没有?现在的人啊,心胸狭窄得很。”
于是,赵局长暗中请自己在交警队的熟人对这起车祸深入调查,同时,自己也仔细回想。要说得罪,没有领导在工作中不得罪人的,赵局长还真“得罪”过大林一次。那是去年,局里调整中层干部,大林那个科的科长升副局了,正科空缺。经局党委研究,从基层单位调来一位干部补了这个缺。从组织程序说,这没任何问题,当然,也有直接升任原副科长为科长的,但大林平日在工作中无功无过,赵局长拍板时,也就没多考虑。
事后,赵局长才知道,大林曾向主管的副局长有过进步要求。难道就因为这点事,大林记恨在心,存心要让自己折一条腿?不至于啊!如果大林不是存心的,那他无缘无故打方向盘干什么?难不成他是为了避开更大的官?
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团,赵局长与大林谈过一次。
赵局长住进医院后,大林怀着愧疚,几乎每天都到医院来陪护。他平日话就不多,遇上这种事,就更沉默了,每次来,除了忙进忙出,就是低头坐在病房里发呆。
“大林啊,不要背包袱,事出意外嘛,又不是故意的。”赵局长将“故意”两字拉得有点长。
大林苦笑一下,没吭声。
“我听说局里有些议论,警察还在调查,也就走个程序嘛。不过呢,我私下里也犯嘀咕,你当时为什么打方向盘,遇上什么事了?不管遇上什么事,你跟我说说,我都能理解。同事这么多年,我还是了解你的,绝不追究。”
大林沉默片刻,说:“局长,谢谢您!我、我没什么好说的,让警察出结论吧。”
警方调查,就不只依据网友拍的东西了。警方调看了监控视频,大林当时避让的方向有几个路人,监控里看得清清楚楚。警方也让大林看了,询问他,这几个人是否与他有利害关系。大林坚定地回答:“没有。”警方的调查证实了大林的回答,这些人中的确没有大林的亲友,社会关系也没有交集,对他来说,都是陌生人。
问题来了,如果避让方向的都是陌生人,大林就有故意撞赵局长的嫌疑,这真是裤裆里掉进黄泥巴,不是屎也是屎。大林打方向盘是事实,关键在于,他打方向盘的动作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一点,还真不好定性,只有大林自己最清楚。
大林一直不承认自己是有意的,当时为什么打方向盘,他说自己脑子一片空白。警方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赵局长的态度是关键。
赵局长的腿伤经过治疗,康复很快,到单位上班后就像没受过伤一样。他决定不再追究大林的责任,这事儿就这么了结啦!
五年后,赵局长因病去世,这事儿才有了点眉目。
在赵局长灵前,大林伤心得像死了亲爹,有人模模糊糊听见,他嘀咕了一声“对不起”。
当年那场车祸,大林打方向盘的确是为了避让一个人,这个人,连警方也忽略了。
那是一个老乞丐。
大林私下里只对老婆说明了当时避让的理由:撞了一个局长,他有充分的资源进行治疗和恢复;而撞了一个乞丐,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后果不堪设想……
【避让的理由】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