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张亮爸就跟老伴商量,儿子的婚事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人家玉枝抱着铁饭碗,眼界高了,可咱儿子是农民,儿子的婚事不能再等了。
这天晚上,累了一天的张亮回到家,刚端起饭碗,他爸就夺过饭碗说:“明天你哪儿也别去了,在家等着相亲。告诉你,你三姨给你介绍了一个对象,女方是县农技推广站的农艺师,也是大学生。”
“您让我相亲?那我和玉枝的事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了,你别再抱着热罐了,还是趁着太阳早下店吧。”
张亮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怎么办?由于忙于工作,这段时间很少跟玉枝沟通,不知她到底怎么想的。他想,干脆跟她求个真吧,要是她有了别的想法也就不再强求,别傻乎乎地等着啦。于是,他蹑手蹑脚地来到院子外,悄悄拨通了玉枝的电话……
第三年,葡萄园大丰收,村委会在公路边立起一块牌子:红星葡萄采摘园。
到了葡萄收获的时候,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葡萄园,品尝着晶莹剔透、香甜可口的葡萄,整个葡萄园欢声笑语,葡萄销售一空。
苹果树长势也很旺盛。张亮望着果园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到乡亲们一张张笑脸心里比蜜还甜。
转眼又是一年,张亮又来到玉枝家商量结婚的事,玉枝爸还是不答应,说贫困村的帽子还没摘呢,他和张亮有约定。
第四年,张亮到外地参观蔬菜大棚的种植,当他看到人家一亩地大棚就收入好几万元时,就马不停蹄地赶回村,立即组织村民前往参观学习,回来就动员村民建大棚。建大棚需要技术指导,村里统一聘请了县农技推广站农艺师成兰当技术员。
建棚室在调整土地时遇到了难题,当年分地时都是见地拉三条,统一收回不符合政策,怎么办?成兰给张亮出主意,说:“可以置换土地啊,愿意建大棚的用水浇地换想建大棚的旱地。”这招真灵,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张亮想,既然想干索性就大干,干脆把适宜建棚的地全建大棚,对外招标,村民流转土地。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大伙一说,乡亲们纷纷赞同,结果一下子就用铲车推出一百多个大棚,除去本村村民自用的外,其余全部对外承包。
大棚建好后,在附近打井却没有水,打了三眼井都没见二层水。有的领导批评张亮急功近利,没做深入调查便盲目上马,个别群众也埋怨他心血来潮,急得张亮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张亮急得眼睛都红了,嗓子肿得说不出话,嘴唇也起了泡。就在这时,成兰来了,对他说:“我想起来了,我一个同学的哥哥是解放军给水团勘测专家,不妨找他帮忙试试。”
张亮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忙叫成兰赶快去找她的同学。还真幸运,那个同学的哥哥很快就来了,答应帮忙。重新选址后,终于见了二层水。
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望着花花的水流,张亮高兴得泪流满面,拉着专家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
这一下,一百多个大棚很快就抢包一空。成兰从书店买了一大堆书,让张亮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学习棚室蔬菜栽培技术,手把手教他们扣棚、整地、育苗、移苗、施肥,还有后期管理技术。她还帮助村里成立了蔬菜合作社,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其实,这个成兰就是张亮三姨给他介绍相亲的那个人,年纪二十五六岁,高高的个儿,长得很漂亮,她性格开朗,好说好笑。她来到村里后,由于村里没有伙房,就吃住在张亮家,跟张亮免不了接触多一些,村里也就有了些风言风语,有些捕风捉影的话就传到了玉枝爸妈的耳朵里,玉枝爸就给玉枝打电话说了这事。
玉枝听了后,咯咯地笑着说:“爸妈,你们多虑啦。人家成兰早就有对象了。放心吧,我看上的人,准没有错。”
到了年末,三兴村彻底摆脱了贫困。村民手里有了钱,生活富裕了,张亮动员大家投资建设美丽的新家园。在上级的扶助下,村民自愿集资翻建了小学校舍,硬化了村道,修了文化娱乐广场,家家通了自来水,很多人家翻建了新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都说是张亮带领大家走上了致富路,都劝他快点结婚。
一天,玉枝爸来到张亮家,笑着对张亮爸妈说:“现在村子也脱贫了,两个孩子这回可以结婚了吧?”
“不再考验了?”张亮爸笑着说,“你们放心吧,我们一定把婚礼办得热热闹闹的。”
张亮爸对老伴说:“快把存折找出来,看咱们给儿子办婚礼的钱够不够。”可是翻了半天也没找到,急忙给张亮打电话,结果张亮说:“存折上的钱都捐款修路了。找钱干什么?”
“给你们办婚礼呀!”
“我们办婚礼不用花钱。”
“难道天上掉馅饼啊?”
“你们就瞧好吧。”
原来,镇里的王书记知道了张亮为带领村民致富而推迟婚礼的事,深受感动,就决定给他们举办一场特殊的婚礼。
这一天,镇党委在三兴村召开全镇党建工作表彰大会暨张亮李玉枝结婚庆典,会上三兴村党支部被评为“脱贫致富先进党支部”,张亮被授予“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称号。
王书记说:“张亮带领支部一班人,仅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就让三兴村脱了贫致了富,成为全镇的先进典型,不愧为解放军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战士,今天我们为他和李玉枝举办一场特殊的婚礼,祝福他们红心向党,永结同心!”
会场顿时掌声雷动。一对新人胸前佩戴着大红花喜笑颜开,高兴地接受领导和父老乡亲的祝福,双方的父母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迟到的婚礼】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