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报记者 申智林
郭东妮在中南智能车间搭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生产线上做调试。谭艾琳摄
生产线上,新铸造的零部件经传送装置输送过来,装上带有“眼睛”的机械臂,自动识别参数特征,稳当出手,将零部件转移至加工平台,旋即无缝衔接下一道工序……
辽宁大连的一家铸造企业里,青年工程师郭东妮又一次连续蹲守生产线5个多小时,不断收集系统运行的数据,分析各环节可能存在的不足。匆匆赶回住处,她打开电脑,连夜对算法进行优化,敲下一行行代码,解决当天发现的问题。
作为湖南中南智能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泰公司”)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软硬件研制项目组长,为了让客户放心完成项目交付工作,她一连半个月都盯在车间里,“当工程师,就得直抵生产一线。”
2017年,郭东妮到湖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跟着导师专攻视觉感知算法。恰好当时学校与湖南中南智能共建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的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乐于钻研的郭东妮选择前往一线,到中南智能旗下的长泰公司实习。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触网”的第一个项目,是参与研发“水泥袋装车”。水泥行业里,传统的装车需要人工完成,把这项工作交给机器完成,涉及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步骤。仅视觉识别这个环节,郭东妮要解决的就包括让机器识别车厢位置、大小等各类特征,还需关联水泥袋装载数量、码放位置等诸多细节。
当时,视觉识别技术刚进入工程应用领域,完成这项工作,几乎没有先例可参考。郭东妮和团队扎进实验室,创造性开发出双激光定位系统——通过预估停车位置,建立前后双激光传感器,测量数据信息,帮助机械臂完成各类参数的识别。
纸上易,工程难。能不能用到行业里,还得靠实践检验。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郭东妮和团队蹲守装车巷道,在生产线旁埋头调试,每晚头盔一摘,灰尘直往下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调试的系统很成功。在智能设备帮助劳动者摆脱又苦又累的高强度作业环境时,郭东妮看到了自己从事这项工作的意义。
正式入职长泰公司后,郭东妮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公司让她担任视觉识别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她接连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技术攻关,与团队共同申请5项专利,并成功获得了1项授权。
从行业需求中找创新点,郭东妮的脚步没有停留在实验室。
纺织行业里,布匹五花八门。检查布匹质量,过去主要靠人工,任务重、效率低。“何不尝试打造智能验布识别系统?这正是机器视觉识别的用武之地。”郭东妮说。
又是一连几个月,郭东妮收集数据、制作样本、开发算法,而后一遍遍进行验证,最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布匹瑕疵检测系统——“ZTVT胎基无纺布自学习视觉系统”。
“截至目前,该系统误检率低于0.1%,优于人工检测。”郭东妮介绍,全国一批重点胎基无纺布制造企业的50多条生产线已经开始采用这套系统。
“有人劝我,说女孩子成天扑在生产线上太苦了。”可郭东妮却乐在其中,“在艰苦的攻关中找到乐趣,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
今年6月,全国总工会发布《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2024年拟入选培育对象公示》,全国共有200多人入围,郭东妮是最年轻的之一。“老一辈大国工匠身上精益求精的精神激励着我,我不仅要做好传承,还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做好创新。”郭东妮说。
2
本报记者 张 枨
高磊在焊接高炉管道。张 枨 段福森摄影报道
操作台前,焊花飞溅。26岁的高磊头戴面罩、手握焊枪,对照技术图纸核对相关参数,焊接起一块块钢板,凑近看,每一道焊缝都极其规整。
在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中国二冶集团钢结构工程技术分公司,眼前这位年轻人,已是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身为一名95后焊接工人,高磊已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并成立了以他本人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时间回到2014年。16岁的高磊,从家乡巴彦淖尔市来到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就读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当看到实训车间挂满了优秀毕业生的荣誉时,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高技能人才。”高磊说。
每当下课,别人回去休息,高磊却留在车间,打磨、固定、焊接、检验……日复一日地练习,“焊条、钢板成本高,我就把用剩的废料一条条焊接起来,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基本功。”一学期后,他从全校几百人中脱颖而出,入选高级技工班,师从国家级技能大师刘文东,备战全国技能大赛。
“高磊经常练到晚上10点,周末也不休息。有一年除夕前一天他才回家,正月初三就带着饺子回到车间。”刘文东回忆。
勤学苦练、精益求精。2017年,高磊代表学校获得包头市焊工比赛第一名,随后夺得内蒙古赛区焊工技能大赛第一名。升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后,他荣获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焊工选拔赛二等奖。因成绩优异,年仅20岁的高磊破格晋升为电焊工高级技师。
毕业后的高磊收获众多企业青睐,在外打拼一阵后,他作为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回到包头市,进入如今的公司从事焊接工作。
刚上岗,他就参与建设了一项重点工程——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该桥全长1250米,主塔高115.5米,属于特大桥工程。在焊接生产中,经检测发现一处桥梁箱体内部有焊缝缺陷,需仰脸焊接,难度极大。箱体内空间狭小,人缩着进去没法转身,烟大排不出去,起初没人愿意接这项工作,高磊便主动请缨。焊接时,他时常热得呼吸困难,最终还是以质量等级一级的全熔透焊缝顺利完成任务,焊缝的质量让在场专家赞叹。
2022年,高磊带领10名焊工赴福建参与大东海精品钢铁工程施工项目,奋战1000多个小时,焊接承压管道、高炉管道等上千道焊口。“我们每焊好一排焊口,检验员就进行焊缝内部检测,结果显示,焊缝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99.5%。”高磊自豪地说。
近年来,传统钢板已不能完全满足桥梁设计及施工要求,研发强度、断裂韧性、焊接性等方面更优的高性能桥梁用钢十分必要。
为此,高磊再次担当重任,通过大量试验,探索焊接工艺,匹配各种焊接材料,经过3个多月研究,成功做出了高性能钢的工艺试件,一次合格率达到95%以上。去年,这套工艺还应用于包头市的快速路工程。
2020年“一带一路”嘉克通用技术杯国际焊接大赛二等奖、2021年第十五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焊工个人单项金奖、2023年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优胜奖……30余场国内外技能大赛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梅花桩”障碍焊接技术操作要求极高,高磊的该项技术已达到一流水平。
“作为青年技能工人,我将继续扎根生产一线,在焊接台上绽放光彩,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产业工人力量。”高磊的话语充满自信。
3
本报记者 姚雪青
唐铖使用游标卡尺进行飞机零部件加工改进工作。本报记者 姚雪青摄
一架大型商用客机由数以百万计的零部件组成,每个零部件都要经过极其严密的精确测量、生产制造。每一次平安飞行的背后,离不开技术人员的全力以赴。
1993年出生的唐铖,是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普美航空制造(苏州)有限公司的一名数控编程工程师。确保每个部件设计精准、不差毫厘,是他的工作职责。虽年龄不大,他却已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在高端制造业企业中担当“顶梁柱”。
早晨8点,唐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打开软件,轻点鼠标,记者看到一款形似唱片机的新零件3D结构图。“这是机翼上的关键结构件,其中的大孔用于减重,小孔用于连接其他结构件。”唐铖介绍,他要用电脑模拟生产过程,编写加工指导文件,帮助机械师制造出标准化产品。
零件设计生产的第一关是精度,要求控制在0.001毫米以内。“唱片机”的原材料是一个金属方块,生产制造时,每道工序都要设计不同夹具,保证夹稳原材料,方便操作。“夹力过松原材料会跑动,过紧则易变形,力度大小要通过一次次测试来调整。”唐铖说。
刀具选取也有学问。加工高精度零件,要选用不同刀具切削——太粗窄处进不去,太细又强度不够……记者数了数,制造这个新零件,唐铖选用了30多把刀具。
达到超高精度只是航空制造的基本功,对于唐铖来说,他还能将零件做得又好又快。
“优化刀路,最大限度节省切割时间。”唐铖解释说,大刀切得快、小刀切得细,以往两类刀具的工作量是1:9。为提升效率,他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通过人为设置一些“护栏”和“围挡”,将原本只适合小刀走的“羊肠小道”,拓展成大刀也能走的“高速公路”,将大小刀具工作量比分配至3:7,令零部件加工切削效率平均提升60%。
2018年以来,唐铖不仅为国内外客机开发新零件211款,还通过变更夹具、刀具、切削参数,优化零件28款,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平均每年增产约7万个零件。
在公司,唐铖还负责新员工入职培训、职业技能大赛培训,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培训。过去一个月里,唐铖结合自己的技能知识、比赛经验以及在校时作为考评员的经历,开发出10门课程,给大家培训指导,帮助提升技能水平。公司共有36名机械师具备考证资格,其中35人考上了中级工。
“近些年,技能人才成长有了更多政策,产业发展有了持续动能,个人也有了发光发热的舞台。”唐铖感慨,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一等奖,为自己带来了两次破格,改写了人生际遇:一次是2022年由技师升格为高级技师;一次是2019年获评全国技术能手,根据苏州市《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试行)》,2020年他获评高级工程师。
“有时乘着飞机坐在云端,知道这个机型一些零件是自己做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自豪。”唐铖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年轻的技术能手正在努力奋斗、承担使命,随着国产大飞机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将有更多机会为航空制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申智林、张枨、姚雪青
原文刊发于《》2024年12月20日第20版
(来源: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激励人心的励志故事
在生活的长河中,励志故事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无尽的力量和勇气。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叫小李。小李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他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大学梦。在那个小山村里,教育资源匮乏,想要考上大学简直是难如登天。据不完全统计,像小李这样的贫困山区孩子,能够考上大学的比例仅为[X]%。然而,小李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借着微弱的烛光读书。因为家里穷,没有足够的纸笔,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写字。他的努力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甚至有人说他是在做白日梦。可是小李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改变命运。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他终于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多么贫寒,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像著名企业家[企业家名字]说的:“梦想是前行的动力,努力是实现梦想的阶梯。”
再看看另一个故事。小张是一个身体有残疾的青年,他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腿。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很多人都觉得他的人生从此就会黯淡无光。但是小张却不这么想。他开始尝试用假肢重新学习走路,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他无数次摔倒,又无数次爬起来。刚开始的时候,他每走一步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可是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不仅学会了走路,还开始参加体育运动。他参加了残疾人运动会,在赛场上,他像一阵风一样飞驰。他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有数据显示,在他的影响下,当地有[X]%的残疾人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康复训练和体育活动。小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身体的残疾并不能阻挡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
还有一个关于小王的故事。小王是一个创业失败者,他的第一次创业因为各种原因亏得血本无归。他背负着巨额债务,周围的人都对他避而远之。但是小王并没有一蹶不振。他开始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他白天去打工,晚上就研究市场动态。经过几年的沉淀,他再次踏上创业之路。这一次,他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功创立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他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重新开始的勇气。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这些励志故事虽然主人公不同,经历也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永不言弃,勇往直前。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坚持,什么叫做梦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想起这些励志故事,就会充满力量,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励志小故事
《赛道逐梦》
在一个繁华都市的边缘,有一个名叫阿阳的少年。阿阳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但他心中却怀揣着一个炽热的梦想——成为一名顶级赛车手。
阿阳从小就对速度有着一种痴迷的热爱。他常常站在街边,眼睛紧紧盯着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幻想着自己坐在驾驶座上,风驰电掣的样子。他的房间里贴满了各种赛车的海报,那些酷炫的赛车造型和车手们专注的神情,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梦想火焰。
然而,赛车是一项昂贵的运动,阿阳的家庭根本无法负担起他参加正规赛车培训和购买赛车的费用。但这并没有浇灭他的梦想,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要靠自己努力实现梦想的决心。
阿阳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他在汽车修理店做学徒,忍受着机油的刺鼻气味和繁重的体力活。他的双手常常被工具磨得满是伤痕,但他从没有抱怨过。在修理店的日子里,他学到了很多关于汽车机械的知识,这为他日后改装赛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阿阳还会在每个周末去废弃的赛车场练习。他用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然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将它改装成了一辆勉强能上赛道的赛车。那辆车虽然外观简陋,到处都是修补的痕迹,但在阿阳眼里,它就像是一件无价之宝。
在废弃赛车场练习的过程中,阿阳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他的赛车性能远不如那些专业赛车,经常在弯道处失控或者在加速时抛锚。有一次,他在高速行驶时刹车突然失灵,赛车直接冲出了赛道,撞上了防护栏。阿阳被撞得头破血流,但幸运的是他没有生命危险。当他从医院出来后,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放弃,但阿阳只是默默地回到修理店,更加努力地改装他的赛车,完善他的驾驶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阳的技术逐渐提高。他开始参加一些小型的业余赛车比赛。在比赛中,他总是被那些拥有更好装备的车手嘲笑。他们开着崭新的、高性能的赛车,看着阿阳那辆破旧的赛车,眼中充满了不屑。但阿阳并没有被他们的态度影响,他专注于自己的比赛,每一次过弯、每一次加速,他都全力以赴。
在一次重要的业余赛车决赛中,阿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的对手们都是在业余赛车界小有名气的车手,他们的赛车也都经过精心调校。比赛开始后,阿阳的赛车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一些。但他没有慌张,凭借着自己对赛道的熟悉和精湛的驾驶技术,他在第一个弯道就成功超越了两名车手。
然而,比赛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意外。在赛程过半时,阿阳的赛车发动机开始出现过热的迹象。他知道,如果不及时处理,赛车很可能会在中途抛锚。但此时如果进站维修,就会浪费很多时间。阿阳咬了咬牙,决定冒险继续前进。他调整了驾驶策略,尽量减少发动机的负荷,同时在直道上利用自己高超的换挡技巧来保持速度。
在最后的几个弯道,阿阳的赛车已经摇摇欲坠,但他心中的信念却无比坚定。他全神贯注地操控着赛车,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比。最终,他以微弱的优势冲过了终点线,赢得了比赛。
这场胜利成为了阿阳赛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他的名字开始在赛车界传开,一些小型的赞助商也开始注意到这个充满毅力和潜力的少年。随着赞助的增加,阿阳终于有能力购买更好的赛车装备,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阿阳并没有满足于这些小成就,他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级别的职业赛车赛事。他知道,前面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但他心中的梦想如同灯塔,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他继续努力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对赛车的理解。
经过多年的奋斗,阿阳终于站在了顶级职业赛车赛事的舞台上。他的对手都是世界顶级的赛车手,他们拥有最先进的赛车和最专业的团队。但阿阳并不害怕,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从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中一路走来的。
在一场至关重要的职业赛车比赛中,阿阳再次展现出了他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技术。比赛当天,天气状况十分恶劣,大雨倾盆而下,赛道湿滑难行。许多车手都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出现了失误,但阿阳却镇定自若。
他凭借着自己多年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练习的经验,巧妙地操控着赛车。在雨中,他的赛车如同一条灵活的蛟龙,穿梭在赛道上。尽管在比赛过程中,他也遭遇了几次危险的状况,比如在弯道处赛车险些失控,但他凭借着自己超强的反应能力和对赛车的精准操控,一次次化险为夷。
关于20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20个经典励志小故事】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喜欢看那些短小精悍的故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给我充电一下,准备迎接新挑战!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些故事能让我更加坚强勇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看到精彩的故事就特别感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励志故事总能带来温暖和力量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要学习一些人生经验,找对了地方!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分享一下吧,我想听听这些故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的时候真的需要一些激励的话来鼓励自己。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相信这些故事能带给我启发和希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战胜困难的故事,太励志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看这些故事,感受一下生活的精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听听关于创业的经典故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人都有梦想,故事能让我们看到方向!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了解更多精彩的故事分享!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短小精悍,好读又容易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些故事能激励我不断前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给自己点动力,从励志故事开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生路途漫长,需要这些故事来指引方向。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生活很苦涩,这些故事能让我们明白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存在!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分享一下你的感悟,看完哪些故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