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九尾龟,相煎何太急
传说,在三国时期,吴国永康县有一个人进南山打猎,收获不少。夕阳西下,他带着猎物,骑着马走在回家的山道上。走了一阵,马口渴要找水喝,他牵着马来到山溪旁,马伸长了脖子痛快地喝着水。
忽然,他看见溪中有一只大乌龟在慢慢爬行,他把缰绳一扔,踩着水跑了过去。乌龟察觉有人来,拼了命地爬,可是因为腿太短,没爬出多远就被猎人一脚踢翻在地,乌龟四只小脚拼命地挣扎,可是无济于事。猎人拿出绳子把它的四只脚捆住,一看,这乌龟居然有九条尾巴!猎人把它和其他猎物放在一起回家去了。
猎人一回到家,把乌龟取出来说:“今天运气真是不错,打了这久多猎物,还不费吹灰之力得了一只大乌龟,今晚先宰了龟做上一桌酒菜。”
乌龟突然说话:“唉,真是倒霉,刚爬出洞就被你抓住。”
那吃一惊,他万万没想到这只乌龟还会说话,于是准备把这只神龟献给吴王。
一大早,那个人乘船带上乌龟往国都赶去,到了晚上,他把船泊在岸边,用绳子把船系在桑树上。吃过晚饭,他就沉沉睡去,做起升官发财的美梦来。
半夜,那系船的桑树也说话了:“龟兄,你在船上干什么呢?出来和我玩一玩吧。”
乌龟哭着说:“树兄,我现在大祸临头了,哪还有心思和你一起玩呢?我还希望你能救救我呢!我在山洞中游玩,谁知被这可恶的家伙给捉住了,他本想吃了我,可是听我还会说话,所以他准备把我献给吴王。我的命就要完了,他们肯定会把我扔到锅里去煮。不过就算是砍光南山上所有的树木来烧火煮我,我的肉也不会热的。”
树说:“我看不一定,当朝的诸葛恪上懂天文,下通地理,和前朝的东方朔也不相上下,他一定会有办法煮熟你的肉。你现在求我又有什么用呢?我实在是想不出办法来帮你。”
乌龟忿忿地说:“你不要再说了,今天我命该如此,我被烹煮,你也会大祸当头。”桑树不再说话。
那个人到了建康,带着神龟来见吴王孙权,把这个龟的来历说了一遍,孙权大喜,说道:“天赐我美味,能不吃吗?拿到御厨里烹煮好了,我要一饱口福。”
孙权给了那个人不少财物,他收下后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御厨里的厨子把乌龟放在案上,乌龟把头缩了回去,厨子杀不着,一生气就拿开水烫乌龟,乌龟烫得实在受不了,把头伸出来,厨子一刀砍下乌,把血放在碗里。
很快,乌龟已被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厨子放好了佐料,端到火上慢慢煮。一个时辰后,厨子揭开锅盖一看,乌龟肉还是生的。厨子觉得奇怪,在灶里又加了许多柴。这样一煮就是三天,不知加了多少次水也不知加了多少禁火,龟肉还是没有煮熟。
孙权等着吃龟肉,可是厨子老是叫人来回报说龟肉还没意熟。孙权勃然大怒,叫人把厨子抓起来,他亲自赶到厨房里一看,肉果然还是鲜红的。孙权吃了一惊,百思不得其解,召来诸葛恪,诸葛恪看了看锅里的龟肉说:“此事不难,只须砍些老桑树加在灶中燃烧,一个时辰后龟肉就熟了。”
于是,孙权让人砍下那棵与乌龟说话的老桑树放人灶中,火苗呼呼上窜、一个时辰后,龟肉煮好了,香气四溢,孙权以龟肉佐酒,大醉方休。
古籍备注:
①《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志怪古籍,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全书现存18篇,内容广泛,包括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植物等多个领域,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是我国古代记载神话故事最多的一部古籍,对于研究上古历史文明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
②《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道家作品。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宗旨仍属于道家。全书二十一卷,内容庞杂,涉及哲学、历史、天文等多个领域,保存了如“女娲补天”等古代神话,对后世影响深远。梁启超称其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是汉代思想文化的瑰宝。
水浒传中的九尾龟是什么:陶宗旺真的姓陶吗?不,他姓朱
九尾龟陶宗旺在《水浒传》中并无突出表现,除了黄门山“惊艳”出场而外,就基本上在书中失去了存在感。这个人物对于梁山而言,似乎可有可无,对于整部《水浒传》来讲,也没有起到什么大的作用。
而且,陶宗旺绰号九尾龟,这个绰号到底是什么意思,世上真的有“九尾龟”吗?现实中是没有这样一种长着九条尾巴的乌龟的,陶宗旺的这个绰号另有深意。施耐庵也绝对不会写一个可有可无的梁山好汉,生拼硬凑出梁山一百单八将。
《水浒传》也绝对不是一部写投降招安的书,而是以梁山好汉的故事,以及他们姓名、绰号、星号、兵器、相貌、出身、祖居之地等等信息,隐藏历史。说白了,在九尾龟陶宗旺的身上,便隐藏着历史真实,而且,是大明王朝的秘史。
那么,九尾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动物,陶宗旺影射的又呢?
梁山好汉劫了江州法场,晁盖、宋江便带着人马回山寨。经过黄门山时,被一伙强人拦住了去路。这四个强人就是黄门山的四个寨主:摩云金翅欧鹏、神算子蒋敬、铁笛仙马麟、九尾龟陶宗旺。
施耐庵写的这四个黄门山寨主,身上都是有隐喻的,此处,单道九尾龟陶宗旺。
书中说,“第四个好汉姓陶,名宗旺,祖贯是光州人氏。庄家田户出身,惯使一把铁锹,有的是气力,亦能使枪抡刀,因此人都唤做九尾龟。”
梁山好汉的绰号,都是根据他们的长相、性格、经历、兵器等等来对应的。比如,黄门山四位寨主中,马麟绰号“铁笛仙”,是因为他“吹得双铁笛”。但是,陶宗旺绰号“九尾龟”,从这个人的简历看,哪一点与这个绰号挂得上钩呢?
而且,陶宗旺在黄门山四个寨主中虽然排在最末位,但他的简介文字却是最多的。因此,这个人物的真正“地位”,恐怕就要高于其他三位寨主了。
施耐庵说,陶宗旺是光州人,那么,光州又在哪里呢?
光州,就是现今的河南潢川县,古黄国故里。南宋罗泌《路史·国名记》中记载:“《春秋图》有光国,今光州是也。”汉初《禹贡》则说:“为扬州之域,三代因之,春秋时为黄国。”
嘉靖年间重修的《光州志》说,黄帝二十五子,有姓氏的共十二人,按照姓氏分封立国,在史料上能查到的,就只有光国了。
这些记载证明,光州是黄帝之子所立之国,所以,也叫做黄国。而“潢川”的来历,大概就与这些记载相关了。
因此,黄门山正主不是欧鹏、蒋敬、马麟,而是陶宗旺。因为“黄国”而有了《水浒传》的黄门山,陶宗旺才是这里的真正主人。但是,施耐庵又为何把陶宗旺写成四寨主呢?
陶宗旺是光州人,那他就被贴上了帝室的符码,原本应当是黄门山主人,却只坐了第四把交椅。在上一篇写“旱地忽律”的文章中,我解读了朱贵在梁山最初的座位是第五把交椅,意味着“九五之尊”。
这是因为,“旱地忽律”在《水浒传》中就是一种专门吃龟的蛇,吃的就是梁山上唯一的龟——九尾龟。因而,是“九五相逢”。以此而言,陶宗旺也就象征了明朝的一位皇帝了。这个皇帝又呢?那就是朱家老四,燕王朱棣。
自洪武三年起,朱元璋陆续封自己的九个儿子为藩王,分别镇守边塞,这就是明代著名的九大塞王。因此,“九尾龟”说的就是这件事。那么,为何又以“龟”来暗喻这九大塞王呢?
施耐庵讲完“引首开篇”故事,进入正文的第一句话就是:话说宋仁宗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这句话中,就隐藏着一只“龟”。
张天师出场时,又一只“龟”现身。洪太尉打开伏魔之殿大门,在大殿中见到了一只“龟”。
九天玄女殿中,宋江吃了三杯仙酒、三枚仙枣,受了三卷天书,天书长五寸、阔三寸、厚三寸。照应的就是“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还是一只“龟”。
为何这些符码都是“龟”呢?因为,三月初三,就是玄武大帝的诞辰,玄武就是“龟”,与龙虎山上的雪花大蛇相逢,玄武便现身了。玄武现身,妖魔出世。因而,放出妖魔的张天师就是一只“龟”。
说张天师是“龟”,是有历史资料做依据的。明代名儒宋濂作序的《嗣汉张天师世家》说,第三十代张天师虚靖先生死后就葬在了龟山之下。而虚靖先生,就是龙虎山上的那位放牛娃。
没错,《水浒传》就是暗藏了很多“龟”,龟就是玄武的象征。“玄”贯穿《水浒传》的自始至终,直至大聚义时,还是何玄通这个道士解读石龟驮着的石碣。
燕王起兵,“奉天靖难”,他的“天”就是玄武大帝。做了皇帝后,朱棣就说自己是玄武大帝降世。
因而,“九尾龟”说的就是以燕王朱棣为首的大明九大塞王。
按说,陶宗旺是光州人,应当姓黄才更贴近帝王的身份。但是,施耐庵却让他姓陶。这样写,是不是在规避风险呢?
所谓“艺高人胆大”,施耐庵绝不怕被燕王搞文字狱,在“陶宗旺”这个名字中,就十分明确地说,此人隐喻的就是朱家的皇帝们。因为,陶,就是“陶朱公”。因“陶”而转引出“朱”,陶宗旺实则姓朱。
陶朱公就是范蠡。范蠡帮助勾践灭掉吴国后急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在海滨耕作。后来定居于陶,以经商著名,称为“陶朱公”。
陶朱公本姓范,而陶宗旺本应当姓“皇(黄)”,他就是来自皇都的朱家人。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将光州划入中都临濠府,临濠府治下有现今的凤阳县。如此,陶宗旺还能不姓朱吗?
那么,施耐庵为何以陶朱公这个人物,转弯抹角地塑造了陶宗旺这个角色,来隐藏朱家的皇帝。然后,又让这个人物失去存在感,有什么必要呢?这就要从“陶”姓和他手中的兵器说起了。
陶,谐音为“逃”。原本,范蠡也是因为逃离了皇城,退隐江湖的。朱家“逃”的人,便是建文帝朱允炆。陶朱公出逃是乘船逃离了吴越国,到了“国外”,也就是另外一个诸侯国齐国。据说,朱允炆最终辗转逃到了海外,当然也是乘船出海的。
但是,施耐庵告诉读者,建文帝并没有如陶朱公那样成功出逃,而是被杀掉了。因为,陶宗旺手中的兵器铁锹隐藏着历史。
《水浒传》中,施耐庵为了隐藏,采用了非常多的隐喻手法,其中,“文字游戏”玩得最多。而施耐庵的文字游戏却是玩得非常高级的,大致以古代谶纬学的析字法,以及古代术士的测字法为参照,谐音、拆字、组字,可谓花样百出。
比如,梁山四个寨主,分别以谐音暗示宋明两朝的命运。武松杀嫂,杨雄杀妻,则是以“潘”字拆解,暗藏了“削藩”、杀“番王(藩王)”的历史真实。
施耐庵还在解珍解宝的故事中,暗示读者,需要猜谜才能读懂《水浒传》——射虎,可不就是猜谜吗?
因而,陶宗旺姓朱,隐藏的就是建文帝出逃这件事。那么,为何说施耐庵暗示,建文帝没有逃出去呢?这个,就隐藏在陶宗旺的那把铁锹之中。
《水浒传》中的兵器并不是随意一写,很多兵器都隐藏着深意,尤其是显得比较特殊的兵器,其中的隐秘便更深。比如,栾廷玉绰号“铁棒”,但是,他却从来没有用过这件兵器。而铁棒,其实就是“天棓”,是天上的星系,属天龙座和五仙座,寓意帝王的前驱,挑起帝王的灾星。
陶宗旺的兵器也是一件十分奇特的兵器,哪有拿把铁锹上阵作战的?即便陶宗旺是个农夫,拿把农具就打架,但农具多了去了,为何偏偏选中了铁锹呢?
铁锹之“锹”,实则“劁”的谐音,说的就是建文帝落发这个传说。“劁”,指的是阉割猪羊,传说朱允炆剃头出逃,难道不是与“谯猪”有关吗?
不过,“劁”则是让猪羊失去生育能力,这就意味着建文帝没有出逃,这一脉是被斩尽杀绝了。
所以,“陶宗旺”说的是反话,这一宗都被阉割了,还能兴旺吗?铁锹有挖掘之意,以“锹”组成的“锹撅”一词,就是以逼迫、摧残的手段残害他人。
上面提到了栾廷玉的“铁棒”,暗喻的就是建文帝像玄武门之变那样,被一个叫“尉迟”的人射杀了。因而,病尉迟孙立虽然被写成能开硬弓的高手,但他却从来没有用过这件兵器。陶宗旺手中的兵器与孙立的硬弓一样,也没有发挥过什么作用。因此,这件兵器也进一步佐证了建文帝的下落,他没有逃出南京城。
反过来说,建文帝试图削藩,要拿刀子将藩王全部干掉。但“九尾龟”却因为有九尾,逢五便是“九五之尊”。所以,虽然周王朱橚等五大藩王被削掉,朱棣却成功地夺位,反过来“劁”了建文帝。
在写“旱地忽律”这个绰号时,我解读了朱贵引发了梁山两次火并。同样,来自黄门山的陶宗旺,也是挑起梁山大火并的一个信号。
梁山的大火并,其实隐藏的是北宋的“烛影斧声”与明朝的“靖难之役”。赵匡胤属猪,赵光义也属猪,“猪朱”谐音,都用得上铁锹——劁。
关于陶宗旺的兵器,还有另外一重隐喻,那就是朱棣迁都。
陶宗旺上应地理星,铁锹就是开掘土地的工具。因为迁都,朱家宗室又兴旺了起来。朱棣是老四,他的父亲朱元璋也是老四,朱家不满南京城,因为迁都而暂时兴旺。但是,施耐庵却说,暗中有一把刀子藏着,这个王朝迟早是要灭亡的。
水浒传江州大揭秘:朱重八隐形,九尾龟当知府,郁保四做
宋江杀了阎婆惜,逃亡江湖,转了一大圈还是被官府抓住,发配到江州充军。书中写道,宋江从揭阳镇渡过浔阳江,便来到了江州牢城。此后,又在琵琶亭、浔阳楼喝酒、吟反诗。
从浔阳江、琵琶亭、浔阳楼这些地标来看,《水浒传》中的江州肯定是江西九江了。但是,施耐庵笔下的江州却偏偏不是写的江西九江,而是借用了“九江”这个地名符号,隐藏在别的地方发生的真实故事。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浔阳江、琵琶亭、浔阳楼都从九江搬走了吗?假如施耐庵写的不是九江,那么,《水浒传》中的江州又在哪里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做的就是江州司马,元稹在《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写明了江州就是九江: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施耐庵也以浔阳江、浔阳楼,以及因白居易的《琵琶行》而建造的琵琶亭,作为江州的地标,仿佛《水浒传》中的江州就是江西九江。但是,细读文本,却又发现不对了。
书中写道,宋江在揭阳镇上船,“拽起一帆风篷,早送到江州上岸”。也就是说,江州的对岸有一个叫做揭阳镇的镇子。但是,无论如何查找地图,或者考据历史,都无法在九江对岸找到这么个地方。
后来,梁山好汉劫法场,宋江为报冤仇,请好汉们去活捉黄文炳。黄通判的家住在无为军,这个地方也在江州对岸,从江州城中可以看见无为军起火。但是,江州与无为军之间相隔的却不是浔阳江,而是无为江。这一处描写就更不靠谱了,无为军肯定不会在江州对面,而是在现今的安徽无为县。
从揭阳镇、无为军这两个地方来反推《水浒传》中的江州,那就大有疑问了,施耐庵笔下的江州真的是江西九江吗?
书中写道,黄文炳从无为军渡过无为江,却又来到了浔阳楼下,登楼看到了宋江题写的诗词。
从这个细节来看,江州应当有两条江,一条是宋江路过的浔阳江,另一条就是黄文炳渡过的无为江。实际上,地图上恐怕也查不到“无为江”,这条江也是虚构的。
江州是被两条江夹在中间的,如此地理环境,不由我想起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句诗: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就是南京城。那么,施耐庵笔下的江州,是不是出自李白的这句诗呢?大有可能。
却说宋江在浔阳楼题写反诗,在那首七绝中,宋江写道: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首诗的头一句便做了交代,《水浒传》中的江州是在吴境之内,而不是浔阳江边的九江。“吴”这个地域概念是春秋时期确定的,包括现今的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来,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如此,《水浒传》中的江州肯定就不是江西九江了。
南京就在“吴”境之内,宋江的反诗可以证明这一点。
船火儿张横在渡宋江去江州之前,托带一封书信给兄弟张顺。张横告诉宋江,他与兄弟原先在扬子江中做依本分的事,因为便暗地里干起了黑道营生。两人后来分手,自己来到浔阳江做黑道买卖,张顺便在江州做了卖鱼牙子。假如张顺也是在浔阳江中打鱼卖鱼,兄弟二人在一条江中讨生活,又何须要托人带书信呢。这一处细节暗示,张顺还是在扬子江中做“依本分”的事,那么,宋江见到张顺的地方,就应当在扬子江边了。
扬子江,就是长江以南京为起点,一直流到出海口这一段的旧称。张横、张顺兄弟的江湖生涯,同样佐证了宋江的反诗,江州不是九江,而在“吴”。扬子江的起点就是南京,以李白的“二水中分白鹭洲”这句诗对照,江州就是南京。而且,是南京明朝皇城。
书中说,江州知府名叫蔡得章,是太师蔡京的第九子。因此,这个知府就叫做蔡九知府。
然而,《宋史·蔡京传》中记载,蔡京只有八个儿子,蔡九知府那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了。问题是,施耐庵为何偏偏以蔡京之子来虚构一个蔡九知府呢?仅仅是因为要写“四大奸臣”吗?
实际上,《水浒传》中没有北宋“四大奸臣”,所谓蔡京、童贯、高俅、杨戬这四人沆瀣一气,是续书《征四寇》瞎糊弄的,历史上只有北宋“六贼”,没有四大奸臣,而且,六贼之中没有高俅。
《水浒传》中隐藏着历史真实,施耐庵对于历史真实是非常尊重的,不会如此颠三倒四地乱写。之所以在书中虚构一个蔡九知府,是因为历史真实中,蔡京确实有一个儿子做过镇江留守,那就是与童贯、蔡攸一道,策划宋徽宗镇江复辟的蔡翛。
《宋史》,以及《皇宋十朝纲要》、《续资治通鉴长篇》等北宋相关资料中,记载了宋徽宗在童贯、蔡攸、蔡翛的策划下,“幸镇江”复辟这段历史。
靖康元年(1126年),依附于宋徽宗的童贯、蔡氏兄弟预知自己将要败亡,便在国难当头之际,裹挟已经做了太上皇的宋徽宗南渡,到达镇江。宋徽宗来到镇江后,开始恢复行使皇权,下诏封赏随行官员。继而,又阻断南北通信,截留北运粮草,阻止北上勤王。
宋徽宗的这些行为,无异于谋反。因此,宋江题反诗,便隐藏着这段北宋分裂的历史。这段历史,后来又在九天玄女庙中进一步隐喻,那就是宋江见到的“二龙戏水”场景。
从这段历史隐喻中解读,《水浒传》中的江州也不在九江,而是在镇江。
但是,施耐庵是明朝人,写北宋的历史为何又要如此遮掩呢?原来,以江州写宋徽宗镇江复辟是表层故事,在这段历史的深处,却是大明王朝的隐秘,也就是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
于是,《水浒传》中的江州便不止是镇江,而要涉及南京、北京(北平)了。因为江州隐藏了靖难之役的历史,也就与“九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神秘的“九江”将从《水浒传》中登上历史舞台,扮演重要的历史角色。
毕竟《水浒传》中的江州还隐藏着哪些历史隐秘,在这个时空错乱的江州城中,将演绎什么样的呢?
以江州隐藏的北宋历史来讲,书中的江州知府,有蔡京之子蔡翛的影子。但是,《水浒传》主要写的是明朝的事,假如这个人物完全是为了写北宋的故事,就没有必要如此隐涩了。何况,施耐庵还特别地给蔡九知府取了一个名字,叫做蔡得章。
蔡得章,其实说的就是朱元璋。怎么讲?
朱元璋,字国瑞,本名朱重八,这些有关朱洪武的信息,都写在了江州城的故事之中。
《说文解字》中说,璋,是“半圭”。什么是“半圭”呢?圭是一种玉质礼器,“锐上方下”,上半部分形如宝剑,下半部分则端直平整,古代也解读为“上圆下方”。
圭,也叫写作“珪”,是古代的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因而,又被视为国之瑞器。朱元璋的“璋”为半圭,加上个“元”字,则取的是“圭”的上锐或者上圆的寓意。因此,朱元璋字国瑞,而国瑞之意,则有是朱元璋取全了“珪”的全部寓意。所以,朱元璋就是“珪”。
“珪”的读音与“龟”是一样的,《水浒传》中的“龟”可谓贯穿全篇,其实,就是“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中隐藏的玄武。还分别以放走妖魔的张天师、伏魔之殿中驮着石碣的石龟,以及九天玄女等等符码来象征,这些符码都是“龟”。
解决了施耐庵笔下的朱元璋在《水浒传》的符码,那么,又与蔡九知府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因为蔡九知府的名字中有一个“章”字?蔡九知府的名讳,当然是施耐庵有意为之,应当也是出自朱元璋的“璋”。但这样解读,稍显勉强,还不足以“坐实”蔡九知府与朱元璋的关联。
其实,玄机却是隐藏在了蔡九知府的“蔡”字上。
蔡有五个义项,这里,我讲其中的两个。蔡,有流放之意,蔡京最终的结局是死于流放途中,也印证了上面所讲的,江州隐藏着北宋徽宗镇江复辟的历史。
蔡,是古代占卜用的龟,叫做“蓍蔡”。如此,蔡得章、蔡九知府不就是一只“龟”吗?而且,他还是一只九尾龟。
我在其他文章或者视频中,解读过梁山好汉九尾龟陶宗旺,此人隐喻的就是以朱棣为首的明代九大塞王。此处,又扯出了燕王朱棣了。
江州城中的蔡九知府不仅只是蔡京的儿子,还隐藏了大明王朝的两代皇帝。那么,蔡九知府为何又是燕王朱棣呢?
宋江在琵琶亭得张顺送的鲜鱼,多吃了几口,到了四更天气时,肚里便“肚里绞肠刮肚价疼”。到天明时,一连泻了二十来遭。张顺于是讨得“止泻六和汤”。宋江吃下了“止泻六和汤”,这才慢慢地将息好了。
这段描述似乎多余,与整个大故事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但是,就是这一段描述,便意味着故事将要转场了。
吃鱼也要腹泻,而且还是四更天气犯了绞肠刮肚般地疼。宋江在一个时辰之内,竟然腹泻二十来遭,有这么夸张吗?宋江还能活吗?这么厉害的症候,一剂止泻六和汤便能解除,端的是怪症神药了。
《水浒传》开篇故事中,写到了大明王朝与北宋王朝一样,都是“天道循环”中的“火德运”,鱼是水中之物,五行属水,火德运怎么经得起水来冲克呢?
宋江吃了水中之物,便差点送命,难道宋江也是大明王朝的代言人吗?他代言的又呢?
宋江吃了鲜鱼,四更天便犯病,暗喻的是朱元璋的老四,也就是燕王朱棣。这么讲是不是太牵强了?我们不妨继续往下讲,看看宋江是不是隐藏着朱家四王爷,也就是“九尾龟”中的这只最大的“蔡”。
宋江是吃了张顺赎来的止泻六和汤才慢慢地恢复了,对应上面以“龟九知府”,这里还是在以“圭”说事。
《周礼·秋官·小行人》中说:“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故。”
“六币”都是斜玉边,却又写成了王子边,所谓“王定六”是也。其中的“圭”、“璋”,还是说的朱元璋。而“圭”在古代还有另外一种用途,那就是以日晷测时的尺子“圭表”,《水浒传》中的时迁,便是书中的时间表,也就是“圭表”。
建文帝削藩,主要是针对非嫡出的叔叔,不是与他父亲朱标一母同胞的塞王,一律削去。从建文元年(1399年起),周王朱橚、齐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先后被废,轮到朱棣时,恰好就是第六位要削掉的藩王。所以,“王定六”又有这样一重隐喻,说的就是燕王朱棣。
施耐庵以《周礼·秋官·小人行》暗藏了这些水浒人物,还可以在书中找到很多证据,比如豹子头林冲、锦豹子杨林,等等。《水浒传》是专写皇位传承礼律的,岂能不参考被奉为儒家圭臬的《周礼》?在高俅的故事中,同样以《周礼》中的一句话,隐藏了燕王朱棣。
宋江吃了“六和汤”,意味着朱棣联络藩王,准备谋反。于是,便有了浔阳楼题写反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人,其实不是文本中的宋江,而是隐藏着宋徽宗,以及以“龟”,也就是以玄武大帝之名,借老子朱元璋“清君侧”遗嘱发起的谋逆篡位之战——奉天靖难。
宋江一个时辰之内连泻二十来遭,这一句话,对应的是王婆所说的潘金莲的年龄,以及武松在江湖上所杀的二十二人,就是建文帝在二十二岁时发起的削藩运动。
建文帝削藩的主要对象就是非孝慈高皇后所生的叔叔们,尤其是势力最大的燕王。为此,朱棣不得不在北平城装病装疯。这就是宋江题写反诗,被黄文炳谄媚陷害,在江州牢城装疯的故事。
施耐庵写得十分奇妙,书中说的不是“装疯”,而是“装风”,没有病字边。明朝的时候,汉字已经十分成熟了,不需要以通假字来替代,宋江确实没病装疯。此处,也得一并感谢历代版本,真实地保留了施耐庵的原笔原意。
宋江装风,说了一番“风话”,这番话简直太惊人了,隐藏着朱棣在削藩时写信给建文帝,述说叔侄之情,又暗藏了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起了靖难之役的历史。宋江的这番话是这样讲的:
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丈人教我领十万天兵来杀你江州人,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做合后,与我一颗金印,重八百余斤,杀你这般鸟人。
这其中,“金印”对应的是伏魔之殿大门外的“朱印”,“重八百余斤”,则有“重八”二字,合起来就是“朱重八”。这是书中又一次以这等“黑话”,抬出了“朱重八”。
说到这里,《水浒传》中的江州,肯定就不是江西九江了。但是,施耐庵为何又反复交代江州是在浔阳江边,而且,不止一次地写浔阳楼、琵琶亭,难道江州与究竟就一点关系都没有吗?这其中还是大有关系的。
历史记载中说,建文元年,也就是公元1399年,朱允炆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对自己的叔叔们下手,削藩逼反了燕王朱棣。
燕王在北平起兵,建文帝便派老将耿炳文率兵。朱棣在这一年的八月十五,乘南军中秋节之夜防备松懈之机,偷袭成功,消灭了耿炳文的先头。继而,又在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耿炳文被迫退守真定。燕军无法攻克善于防守的耿炳文,便收兵退回北平。
《水浒传》中,反复写中秋节梁山好汉闹事造反,大概也与朱棣的这次投降有关吧。宋江之所以被发配到江州,便是因为在中秋节的夜晚收到了晁盖的书信,然后杀了阎婆惜。
却说建文军被朱棣击败,被迫固守真定,局势基本上稳定了下来。黄子澄又跳了出来,他认为耿炳文不是燕军对手,便举荐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替换耿炳文,与朱棣作战。
朱棣在北平城中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大喜,对诸将说:李九江,纨绔少年耳,易与也。燕王轻视李景隆,便留世子朱高炽守北平,自己则率领兵马拿下朱权镇守的大宁。
说到这里,“九江”终于浮出了水面。原来,《水浒传》中的浔阳江、浔阳楼隐藏的是这位明朝大,后来被朱棣封为靖难之役第一功臣李景隆。
李景隆,小字九江
李景隆小字“九江”,做了大,带领五十万人马杀到北平。听说燕王征伐大宁,便攻打北平城。李九江的手下都督瞿能攻打张掖门,《明史》中说:垂破,景隆忌能功,止之。意思是瞿能快要攻破张掖门,打进北平时,李景隆忌惮他将得此大功,便下令停止攻击。
《明史》此说,出自《明实录》。而施耐庵却不这样认为,他在《水浒传》中说,李景隆就是个“郁保四(欲保四)”。张掖门即将被攻破,李景隆却忽然下令停止攻击,恐怕不是担心瞿能立了头功那么简单吧。
梁山好汉险道神郁保四原本就是一员叛将,梁山大聚义时,宋江为他专门设置了一个职位:专一把捧帅字旗。这一笔,其实暗写的是白沟河之战。
李景隆其实不是一个草包,在白沟河之战中,料到了朱棣每一步攻击意图,处处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让燕王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就在燕军情势危急之时,李景隆的帅字旗忽然折断。南军大乱,朱棣乘势反败为胜。
施耐庵以险道神郁保四专一把捧帅字旗这样奇妙的笔法,印证了历史上的诸多猜疑,李九江涉嫌故意弄断了自己的帅字旗,让失去调度,阵法大乱而让燕军反败为胜。对照张掖门停止攻击那道奇怪的将令,难道李九江不就是个“欲保四”吗?
李景隆大败之后,黄子澄又出头建议朱允炆将李景隆调入京城,并要杀掉这员败军之将。如此黄子澄,是不是很像屡次在蔡九知府面前谄媚的黄文炳呢?
建文帝这回没有采纳黄子澄的建议,不仅赦免了李九江的败军之罪,还继续留用。建文四年六月初六,朱棣一路南下,渡江成功,到达镇江。继而,驻扎在龙潭。六月初九,建文帝派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去朱棣大营议和,许以划江而治。朱棣没有答应建文帝的求和,于六月十三日兵抵南京城下。
守卫在金川门,也就是西北门的朱橞、李景隆开城迎接朱棣进城……。
这就是《水浒传》中以浔阳江、浔阳楼、琵琶亭隐喻的“九江”,他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个人名。这个人物,隐藏着靖难之役的秘史。
白沟河之战
李景隆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之子,而李文忠曾经随朱元璋姓,名叫朱文忠。说起来,李九江还是皇室宗亲呢。那么,他为何做了朱棣的呢?这其中有很多难以解读的复杂关系,而比李景隆这家更为复杂的,还得说是徐达家族。
徐达是朱元璋的亲家,几个女儿都嫁到了朱家,其中,大女儿是燕王朱棣的正室,后来的徐皇后。在靖难之役中,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是坚决支持朱允炆削藩的,而且,力主削掉燕王。为此,他还怂恿建文帝扣留了朱棣的两个儿子做人质。
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却是站在了朱棣这一边,当燕军杀掉南京城外之时,徐增寿便要打开城门,迎接朱棣进城。建文帝发现了徐增寿的反叛,亲手将他斩杀于左顺门。
这些历史,都隐藏在《水浒传》中,只是我们一直以来,都以《征四寇》来解读施耐庵的原著,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
靖难之役
李景隆为何支持朱棣,《水浒传》中也有交代,这是题外的话,按下不表。至于说李景隆是草包,因为他而葬送了建文帝五十万大军。这一点,施耐庵并不认可,从靖难之役一开始,李景隆就走了一条“险道”,做了。
而朱棣说李九江是纨绔子弟,不足为惧,这是在自己脸上抹粉,忽略李景隆的功劳,而美化他自己就是玄武大帝降世,建立了绝世武功。假如靠一个叛将得天下,怎么能够吹嘘自己是上天下派的真命天子呢?
而识破宋江装疯的黄文炳,其实就是识破朱棣装疯的黄子澄,以及与朱棣真打的耿炳文。黄子澄、耿炳文,两人的名字组合起来,就是“黄文炳”。
在施耐庵的笔下,黄子澄就是这样一个阴毒之人,是这个人葬送了建文帝。因而,江州城破之后,黄文炳被李逵活剐,便是黄子澄被朱棣处以寸磔之刑的真实写照。
对于靖难之役的评价,施耐庵倒是站在了公正的立场上,借薛永之口为蔡九知府开脱:原来哥哥被害一事,倒不干蔡九知府事,都是黄文炳那厮三回五次,点拨知府,教害二位。
朱元璋“孙立”,原本可以让建文帝多坐几年皇位。但是,因为黄子澄的极力怂恿,建文帝被迫丧门,朱棣也背负了弑君篡位的骂名,这两人都是被黄子澄害的。而四年的靖难之役,所造成的“血染浔阳江口”,也是施耐庵深恨黄子澄的原因所在。
朱元璋设九大塞王,开皇室子弟镇边先河,而黄子澄则挑拨离间,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即便是建文帝削藩成功,九大塞王全部被制裁,谁又为大明王看守边关大门呢?
书生误国,因而,《水浒传》中的文人,都是白衣秀士王伦之流,黄文炳被活剐,也就没有任何读者同情他了。
【九尾龟(九尾龟陶宗旺武力水平)】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