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一词的来历?“东”字的本意你未必知道
中国人邀请别人来家中做客,一般都自称“东道主”。
在解放前,对有土地或者有生产资料的人叫“东家”。
“东道主”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正是晋国内部发生内乱的时候,而晋国的公子重耳正在四处逃亡。在重耳逃亡期间,曾经受到过郑国的侮辱,后来他在秦国秦穆公的帮助下,成为了晋国国君,也就是晋文公。晋文公重耳即位以后,对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于是就开始寻求报复。当时,重耳联合秦国,一起去进攻郑国,面对两个春秋时期的强国,郑国可以说是危在旦夕。为了化解危机,郑文公就派大夫烛之武去秦军大营劝说秦穆公退兵。而为了劝退秦国的大军,郑国也是开出了相当丰厚的条件,烛之武对秦穆公说,只要秦国肯退兵,郑国愿意给秦国非常多的好处,日后秦国来往郑国,郑国愿意为来往的使者提供食宿的方便,做秦国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因为秦国位处西北,郑国在秦国的东方,所以烛之武才自称郑国为东道主。
秦穆公在郑国许以的如此丰厚的好处之后,果真答应退兵,还留下了一部分秦军帮助郑国保卫疆土。而晋国见攻打郑国无望,也只好放弃。
这次以后,“东道主”一词开始在历史上出现,而在后世,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意思也不仅仅只是指东边的主人,而是无论哪个方向,都可以称为东道主。
古人除了君王平日上朝要坐北朝南,以北为上之外,习惯于在饮宴待客时,若无分尊卑,即分坐东西。此东西两方,又把主位设在东,宾位设在西。所以“东”字得天独厚造出那么多词语来。请客吃饭,应邀的宾客泛称主人为“东道主”。表示自己要请客,简称“做东”。由此引申出的词有租房卖房的“房东”、公司商号的“股东”、产权所有人或是时的“东家”等。
但是,你知道“东”字的本意吗?
东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东的古字形像两头用绳索扎住的口袋,是“橐”的初文。
当然,这种解释似乎有些讲不通,和东边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人说是古人出远门,肯定是晓行夜宿,趁着早上凉快要赶快赶路的,而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就要收拾好的行囊去劳作了。也许“东”字的本意和方位没有啥关系,假借过来的。
许慎认为东字是会意字,《说文·东部》:“从日在木中。”意思是太阳在“木”中,表示太阳刚刚升起,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
有很多学者质疑《说文》,认为它的字形是根据小篆字形望文生义,并没有探究出这个字的真实渊源。
所以,一直到现在,“东”字的来龙去脉,可以说至今没有一个定论。
说文解字系列之(114):漫说“东道主”
标题中的这三个词是一个意思,不过有简称与全称的区别。从今天的使用情况来看,简称似乎更便捷,所以也就很流行。
我们先来看一段《左传》中的相关记载。
《左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在历史上,《左传》向以写和外交辞令著称,其中许多精彩的外交辞令,至今仍为人所乐道。其中,编入高中语文课本的《烛之武退秦师》即为其中的代表。
据《左传·僖公三十年》载,这一年九月,秦、晋围郑。在此危急形势下,郑文公请求大夫烛之武出城劝退围兵,为郑国纾难。于是,烛武“夜缒而出”,面见秦穆公,晓以利害,动之以情:
“秦、晋围郑,郑即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武的这段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灭郑和存郑的利弊讲得非常透彻。在存郑的利益方面,郑国可以作为秦国东行道路上的主人,为秦国的使者提供便利。“东道主”一词,即源于此。因为郑国在秦、晋两国之东,故云。后来,这个词“东”字的方位意义不断弱化,这个“东道主”的词义就进一步转移为指“主事人”、“一地之主”等意义,词义略同于“略尽地主之谊”中“地主”的意义,字面的意思就是“当地的主人”,或“本地的主人”。故《容斋随笔》卷七《北道主人》说:“秦、晋围郑,郑人谓秦盍舍郑以为东道主。盖郑在秦之东,故云。今世称主人为东道者,此也。”元高文秀的《黑旋风》一折:“我再做个,请你那一班落保的都吃一个烂醉,不可不厚报他的。”今天忻州方言中,称呼做事不利索、不麻利之人也往往说此人是个“落保的”,看来其源有自。
后来,“东道主”的词义又转移到“东”字上,连“道”字也省去了。近代白话小说中就不乏例子。《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马二先生做东,大盘大碗请差人吃着,商议此事。”看来,以地主的身份请人吃饭,称作“做东”,至少在明清时代就有此说。
到后来,“东道主”一词随着人们的广泛使用,在构词上,一变再变。我们现在的很多词语,源于“东道主”一词的变体,很多。如:东家、股东、房东、东人等。比如“股东”一词。自以来,股份制出现之后,“股东”一词频现。但因“东”和“董”音近,常出淆乱。“股东”应为入股者,“东”即为“主人”之义。所以“股东”的字面意思就是:因入股而成为主人;“股董”则为入股兼管事者,“董”有“主持”之义;但二者又有相通之处。入股金额达到一定比例即可任“董事”,对公司事务有发言权、决策权、投票权等。这样看来,“股东”可视为上位词,“股董”可视为下位词,是“股东”的一部分。
可见,词汇的变化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大系统中,变化最快、也最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就是词汇部分。尤其是在今天的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随之而产生的新词也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新冠病毒、流调、秘接、解封、大白、管控、绿码、黄码、、时空伴随者、方舱医院、四方责任、重点场所、联防联控、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等。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新词也会进入到汉语的词典当中,成为见证这段历史的素材。
每日典故:东道主
成语意思:这是一个三字成语,本意是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后来泛指款待宾客的主人或者会议、赛事等的主办方。
成语出处: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名篇《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说,如果秦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所缺物品,对秦国没有什么害处。
典故概要:晋文公继位后,励精图治,称霸中原,成为春秋一代霸主。东边的郑国却投靠了晋国的死对头楚国,并且当初晋文公流浪在外时,在郑国遭受了不公待遇。这两件事合二为一,就为晋文公收拾郑国找到了充分理由。于是,他拉上自己的大舅子兼老丈人秦穆公一起,发兵伐郑。郑国危在旦夕,派大臣烛之武连夜私下拜见秦穆公,一番陈词厉害,详细分析了此战对秦国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情况。同时并提出了著名的“东道主”构想,郑国在秦国东方,以后可以作为秦国通往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成为秦国使者的落脚地,供给物资,这对秦国是极大的方便。在权衡利弊之后,秦穆公决定认同郑国的观点,私下撤兵。晋国看到秦国走了,自觉没什么胜算,也就班师回国,郑国之围于是接触。
发散联想:东道主的意思不断扩大,后来泛指一切款待方或主办方。比如,李白在《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中写到:“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你是此地东道主,却像神仙一样躺卧云松。如今,这个词用的更加普遍,对百姓来说,请客吃饭,可以说,做东。就是一种简化使用。举办活动,可以称主办方为东道主。比如,正如火如荼的卡塔尔世界杯,卡塔尔作为东道主,投入巨资为世人呈现了科技含量极高的足球盛宴。
作为成语,这个词也可写作:东道主人。
【东道主是什么意思-东道主是什么意思指哪类人】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