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认为物质无限可分,钱三强不置可否,事实证明毛是对的
1961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我国给予了隆重的接待,并且派人专门陪同他到全国各地去,研究,在访问过程中,蒙哥马利发现了一个比较规律的现象。
每逢他要和被采访的人说话,这人就会说:“毛说.......”,为了验证这是否是安排的,蒙哥马利在郑州宾馆时,问几位服务员:“在当今中国的当中,你最拥护谁?最听谁的指挥?”
这几位服务人员一致回答:“毛”
蒙哥马利再问:“除了毛之外,你们还听谁的?”
他们回答:“刘少奇,周恩来。”
后来在天津杨村参观时,蒙哥马利问了战士们同样的问题,他们也是一样的回答,毛。
由此,蒙哥马利得出一个结论:在这个国家里,威望最高、能指挥所有人的人只有毛。
毛身上有一种魅力,正如一首歌里所说的那样:“他是大救星”
众所周知,毛是一位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鲜为人知的是,毛虽然不懂物理,但是他却对世界物理,做出了一定的突出贡献。
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了两颗原,由于原造成的重大伤害,延安的《解放》也在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毛得知后,立即将《解放》负责人叫到窑洞进行严厉的批评。
他知道原的厉害,他更知道信心的重要。此后,他多次谈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也是纸老虎”。
期间,美国多次对我国进行核讹诈,1950年1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对记者说:“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来应对军事形势。包括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武器,使用原是一直在积极考虑的。”
这是美国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对我国进行核讹诈。
但是我们国家在毛的下,并没有被美国人吓住,依然将美军打的损失惨重,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想要尽快的结束。
他认为:如果想要结束,只能使用。
而到最后板门店协议签订,美军也最终没能使用。
美国人对我国的核讹诈,让第一代也是憋足了气,1961年,毛在局会议上说:“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 而且还要有原。在今天的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除了对哲学,文学有十分饱满的兴趣后,他对自然科学,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1953年,毛问身边的保健医生徐涛:“你说这质子、中子还能再分吗?”
随后,毛又肯定的自问自答:“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物质无限可分,我信。”
过了一段时间,毛再问徐涛:“你见过最小的东西是什么?”
徐涛回答:“我在显微镜下见过几微米大小的细菌。”
毛再问:“你见过分子、原子、原子核吗?”徐涛说没有。
建国后,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从美国回到了祖国,他们联同国内的科学家们一起,愿意用终生所学为祖国效力。
其中包括“三钱”,邓稼先,王淦昌等人。
1955年,毛找来三钱中的钱三强,与他有了一段物理学之间的谈话,毛问钱三强:“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
钱三强回答:“是这样,”
毛再问:“那质子、中子又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呢?”
钱三强如实回答:“这个问题正在探索中。根据现在研究的成果,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所谓基本粒子,就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
毛沉思了一下说:“我看不见得。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不过,现在实验条件不具备,将来会证明是可分的。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反正我信。”
对于毛的说法,钱三强不置可否。
1963年,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在《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发表了文章《基本粒子的新概念》。文章的主题主要是认为基本粒子并非最后不可分。
毛读完文章,大为赞赏,
此后,他与其他科学家,如周培源,于光远等人交谈时,又谈到了物质无限可分的话题,他始终坚信,物质是可以无限可分的。
1964年,毛在与几位哲学家谈话说,也强调说:“列宁讲过,凡事都可分。举原子为例,不但原子可分,电子也可分..........电子本身到现在还没有分裂,总有一天能分裂的。世界是无限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空间方面,宏观、微观,是无限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同年,我们国家在北京举行了国际科学讨论会。日本代表团的团长,正是坂田昌一。
毛在接见各国代表团时,第一个和坂田昌一握手,他称赞道:你的文章写的很好。
谢尔登·格拉肖曾来中国访问,受到了毛的接见,毛与他谈了物质无限可分,当时谢尔登·格拉肖偏向于不能,而毛则是坚持认为可以。
后来,还真的有人发现了物质可以无限可分,1977年,在第七届夏威夷粒子物理学年会上,格拉肖提议将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
在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上,事实证明毛的最终预测,是完全正确的。
不置可否什么意思
不置可否,汉语成语,拼音:bù zhì kě fǒu,意思是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指不表明态度。
不置可否什么意思
释义:不说对,也不说不对。
拼音:bù zhì kě fǒu
出处:宋·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例句:他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叫人不知该怎么办。
不置可否近义词
不置褒贬拼音:bù zhì bāo biǎn
解释: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无所可否拼音:wú suǒ kě fǒu
解释:不赞同也不反对。
出处: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模棱两可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解释: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不置可否反义词
一口咬定拼音:yī kǒu yǎo dìng
解释: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斩钉截铁拼音:zhǎn dīng jié tiě
解释:斩:砍断;截:切断。砍断钉子切断铁。比喻做事;说话坚决果断。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泾渭分明拼音:jīng wèi fēn míng
解释: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出处: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不置可否造句
1、做的要敢于坚持原则,处理问题决不能不置可否。
2、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决不能不置可否。
3、他对这起的处理方式不置可否。
4、当问到他是不是候选人时,他不置可否。
【不置可否【不置可否的意思怎么解释】】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