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不拘小节;不拘小节者无以成大礼,不顾细谨无以成大行

时间:12-07 现代故事 提交错误

论语·子张》第16章:不拘小节,一身正气

【原文】

19·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译文】

曾子说:“子张堂堂正正,追求仁道,与他并肩而行是很难的。”

【政义】不拘小节,一身正气

子张的长相什么样,仪表如何,后人无从谈起。但上一章中我们看到荀子对“子张之儒”的嘲讽之词:“帽子戴得歪斜欲坠,话说得平淡无味,学禹的跛行,学舜的快走,这是子张一派的贱儒”,单以外表形象来说,肯定与本章“堂堂乎张也”相去甚远。不管本章经义是否像先儒所说的那样,“堂堂”是不是描写了子张的相貌,反正解读本章曾子这句话,绝不能局限于相貌描述,毕竟儒家注重于“衣贵洁,不贵华”的仪表观念,肯定不会以貌取人、华而不实,依靠外表去哗众取宠。

先不说子张的外表、长相,就说他“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的大义凛然、一身正气的样子,相信谁都能想像出子张所具有的勇武精神。就算在别人的眼里,子张是一副言行另类的样子,但他这样的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大气、正气就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的。

孔子对弟子们的性格曾经做出过评价:“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篇)”。你再看曾蒧(diǎn,曾子的父亲),在季武子去世时,就倚在季氏家门口唱歌,用“大夫之丧,士不废乐”来嘲讽季氏不能依礼行事;你看颜回执着于文献研究、追求个人修养,甘居陋巷而不改其志;漆雕开宁可过着清淡的生活研究《尚书》而不肯出仕……这些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孔门弟子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追求,诚如《中庸》所言:“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来看,任何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别人都不可能照搬照抄地复制过来、重复地再活一次。但智者总能通过学习、借鉴前人、他人的经验为己用,既可找到成功的捷径,又避免走弯路、避免重蹈覆辙。曾子在对子张“堂堂”正正肯定之语,一定超脱了人的衣着打扮、相貌丑俊,而是刻画了子张的人生哲学、处世风格、做法作派。子夏因为儿子去世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对他的批评直截了当,毫不留情。如果曾子以嘲讽的口吻批评子张徒有其表,认为他这个样子,别人“难与并为仁”,那就不是曾子直来直去的风格了。所以,可以肯定本章经义绝非对子张的批评之语。相反,正是作为后世景仰的宗圣曾子对师兄弟的赞美之词。

《论语·先进》篇记载,当子张向孔子请教“善人之道”时,孔子就回答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意思是说,不踩着圣人的脚印走,道德是难以修养到家的。大概子张听了孔子的话以后,就模仿禹、舜这些儒家圣人的样子行事。一方面学些表面上走路的功夫,另一方面更是体会他们的品德。这些模仿可能显得有些过份,于是就受到了荀子“禹行而舜趋”的批判。

不是孔门其他弟子不在意、不能够践行孔子的主张,而是子张在弘扬孔门思想方面确有其特殊之处,甚至显得特立独行。而他的特立独行,恰恰又显得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让他的师兄弟们觉得无法跟他一样,采取类似的方式,跟他并肩践行仁道。

可以想像,面对一个一改孔夫子过去的教导,放弃了矜持谨慎,选择了豪迈而大气地广交各种朋友,一身勇武精神却不失端正之气,诚信立德却不拘小节,言必忠信、行必笃敬地践行儒家大道的另类,很多师兄弟都会觉得耳目一新,却又无所适从。你想挑他毛病却找不到原则问题,你想学习他的做派却难入门径,这也许就是曾子感叹的原因吧。

真正理智之人,往往懂得拘泥3种“小节”,醍醐灌顶了

常言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意即,做大事的人,不应该过于注重生活的小事。如果过多地被生活中小事缠绕,就会乱了心志,影响前进的步伐。

可是还有一句,叫“细节决定成败”,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做人,一定要注意这3个细节,如若忽略其存在,很可能大事干不了,小事干不成。那么这3个细节指的是哪些呢?

第1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俗话说,身体是奋斗的本钱。只有拥有一副好身体,才能实现“身随意动”,从而达成最终目标。

有很多人,年纪轻轻就酿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晚上熬夜玩游戏,抽烟喝酒样样沾,不爱做饭却偏爱外卖便当。短时间是不觉得有何异样,可是时间一长,这种坏习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发挥作用了。以至于,年纪轻轻的,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倒成了医院的常客。

这样身体不好的人,能力再强又有何用呢?就算能获得大量的财富、至高的荣誉,如果身体垮了,那所有的一切,都成了别人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成就大事啊。

第2个:不能随便被欺负。

有人说,吃亏是福。对此,我不敢苟同。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爱欺负人的家伙。一旦这些人欺负了我们一次,而我们又无动于衷,认为是“福气”之后,他们就会变本加厉地欺负我们,一直“整”到我们抬不起头。

举个很贴切实际的例子。工作中,在上级或者别的部门那里受了委屈,无处发泄,便拼命地揪下属的“小辫子”。在平时看来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会拿出来无限放大,在同事和的面前,不停地着落羞辱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做“哑巴”了。

如果我们保持沉默,他就会将我们的反应当成是“坦然接受”,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时不时地给我们穿“小鞋”。他这样做,就是在“逼迫”我们离职啊。

假如在第一次被“冤枉”的时候,我们就据理力争,说到“哑口无言”,那么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要知道,我们彼此之间只是工作关系,不存在谁恐惧谁。

所以,做人,千万不要养成被欺负的习惯。

第3个:维持好家庭的和睦。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对于一个想成就大事的人来讲,只有家人把琐碎事都处理好了,成为其坚强的后盾,他才能放开手脚去拼搏。

所以,要维持好家庭的和睦,就要维持好2种关系。

首先,就是夫妻关系。夫妻矛盾,是家庭和谐与否的关键。假如在婚姻里面,俩夫妻动辄吵闹,丈夫在外面累死累活,妻子不仅不体贴照顾,还在挖丈夫的“墙根”,不是数落,就是辱骂,甚至还“胡来”。这样一来,丈夫又哪有心思在外面拼搏呢。

然后,就是父子关系。人活一辈子,之所以能够做到风雨无阻、迎难而上,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万一孩子不听话,总是跟我们唱反调,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实行棍棒教育吗?

这套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了。动辄打骂,只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到时候,后悔的还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啊。

所以,既要想方设法去调节夫妻关系,及时化解夫妻矛盾,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才能维持家庭的和谐发展,为我们下一步成就大事,奠定基石啊。

写到最后,我们才发现,也许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小节”,都是有关我们生活的大事。这时有朋友会担心,假如我们要“事事关心”,那么岂不是活得很累么?

我想说的是,朋友们,不要“胡思乱想”了,先注意上面这3个细节吧。尝试一番后,你会有新的发现,不再去“事事操心”了。你意下如何呢?请在评论区留言吧。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毛有多么不拘小节?会见胡志明时,两人都光着膀子谈话

大家都知道,毛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即使是跟外宾见面,也毫无顾忌。

比如有一次越南胡志明访华,就让他见识到了毛的豪爽与坦诚,让他终生难忘。

那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夏天,胡志明来到中国,毛在自己的书房里接待了他。

两国见面,肯定要先拍照,毛也穿得很整齐,但是等拍完照,摄影师走后,毛就开始脱衣服,还笑着对胡志明说:“到我这里就是到家了,不用拘束,你也把衣服脱了吧,凉快凉快。”

当时确实很热,胡志明也开始冒汗了,就听从毛的话,把外套脱了下来。

但是,毛不光脱了外套,还把里面的衣服也脱了,只剩下一件背心,还催促胡志明说:“都脱了,都脱了。”

胡志明只好继续脱,也跟毛一样,只剩下一件背心。

不过,毛还是觉得热,又干脆把背心也脱了,直接光着膀子,还冲着胡志明笑,说:“在家里不用客套,都脱了,这样才舒服。”

胡志明哭笑不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之前见过很多国家的了,但从来没有遇到今天这样的情况,毛竟然光着膀子跟他谈话,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胡志明跟毛相交多年,也知道毛的性格,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把胡志明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在亲人面前还有什么好讲究的呢?怎么舒服怎么来!

于是,胡志明也把背心脱了,光着膀子跟毛谈话。

这副场景,想想都好笑,两位国家见面,竟然都光着膀子谈论那些国家大事,恐怕也只有毛才做得出来!

其实,正如胡志明所想,毛只有把你当成亲人、朋友,才会对你坦诚相见,如果是他不喜欢的人,绝不会这么做。

比如当年在重庆谈判时,毛每次与蒋介石见面,都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话不投机半句多,当然更不会在老蒋面前袒胸露腹了。

后来,胡志明每次到中国来,都会感慨地说:“我在中国,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这件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没有,还有一个后续呢,是关于周的。

胡志明这次访华后不久,周也去越南访问,见到了胡志明。

两人见面时,照例要先拍照,胡志明与周都穿着笔挺的制服,非常庄重,等到拍完照后,胡志明就把制服脱了下来,还对周说:“天太热,不用客气,把制服脱了吧。”

大家都知道,周跟毛的性格正好相反,一向注重仪表,到了哪里都是衣装整洁,一丝不苟,每一颗扣子都系得严严实实,尤其在外交场合,绝不会出现衣装不整的情况。

胡志明也知道周的性格,就特地跟他说:“我知道你规矩多,到我这里就像到了家一样,不用拘束。”

那么,周脱了没有呢?

周虽然注重仪表,但是他还有一个为人准则,就是“客随主便”,轻易不会驳了主人的面子,尤其是跟胡志明这样的老朋友见面,周也难得很放松,就把制服脱了下来。

不过,周毕竟不是毛,把制服脱掉就已经是破例了,绝不会像毛那样光着膀子。

胡志明也知道这一点,就没有再劝,两人就这样谈完了这次的话题。

后来,这个故事传到了毛的耳朵里,毛听后,会心一笑,说:“难得也脱了制服,不容易啊!”

(参考资料:《毛与国际友人》《走近周恩来》)

【不拘小节;不拘小节者无以成大礼,不顾细谨无以成大行】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