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164)不屈不挠
不屈不挠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汉书·叙传下》:“乐昌(王商)笃实,不屈不侥。。”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在汉朝汉成帝时期有一个宰相叫王商,他继承他父亲的后位为乐昌侯 , 他为人耿直,清正廉洁,作风正派。 汉成帝四年的秋天,首都长安城中的老百姓中传言说马上要发大水了,而且这个洪水很大,会把首都长安全部淹没。一时间,老百姓拖儿带女,牵牛拽马纷纷逃往城外。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汉成帝连夜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讨论商量解决的办法。
大臣王凤建议皇帝马上撤离首都长安城,保证龙体安康。持这种意见的人还占大多数。
宰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是谣言:第一,长安城历史记载中就没有大的洪水发生过:第二,谣传会把长安城淹没这句话就不可信,洪水没有来,怎么知道会淹没?第三,现在首都已经非常混乱,如果皇帝带头撤离,社会治安马上会恶化,可能会引起其他不可遇见的麻烦。第四,这个谣言可能就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造的。
汉成帝认为王商说得非常有道理,就没有撤离。事后的事实证明,要发洪水淹没长安城确是谣言。成帝对王商在关键时候不计个人得失力排众议的做法非常赞赏。而大臣王凤却认为是王商故意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怨恨不满。 王凤有个小舅子叫杨同,是太原太守,因为玩忽职守,王商要查办撤职杨同,王凤亲自到王商家里送礼说情,为他开脱。王商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坚持原则,罢免了杨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发誓一定要扳倒王商。他勾结奸臣诬陷王商。汉成帝听信了奸臣们的谗言,罢免了王商的宰相职务。 世界上的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
何敬平:以诗明志 不屈不挠
据新华社电(记者周闻韬)“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是何敬平1948年夏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写下的。这位被称为“铁窗诗人”的者,身陷囹圄,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以诗明志,表达了者不屈不挠的战斗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何敬平,1918年出生于四川省巴县栋青乡(今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一个贫农家庭。1935年,北平“一二·九”救亡运动爆发后,重庆各界闻讯响应,正在巴县中学读书的何敬平参加了“重庆学生救国联合会”的活动。1937年卢沟桥爆发后,19岁的何敬平在救亡运动中表现突出,被吸收为重庆公共汽车公司“救国会”小组成员。
1938年春节刚过,何敬平就和一群青年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程,中途他因被误解滞留西安,后加入,在处从事宣传工作。1941年皖南后,何敬平愤然弃军回家,经朋友介绍进入重庆电力公司工作。
1945年2月,重庆电力公司发生“胡世合”。南方局发起了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带动全市的争、争的群众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势力。由于勇于斗争、表现突出,何敬平被吸收为中国党员。
1946年上半年,重庆电力公司党支部成立,何敬平任组织委员。
1948年春,在即将夺得全国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因叛徒出卖,何敬平被捕入狱,先后被关押在石板坡第二监狱、渣滓洞集中营等地。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
1948年秋,何敬平与难友们一起分析形势,共享胜利前夕的喜悦。他饱含激情,用几天时间,在一片小纸上写下题为《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一诗。
1949年11月27日,反动派发动了惨无人道的渣滓洞大屠杀。何敬平奋力越狱逃跑时,被敌人枪杀在牢房中,年仅31岁。
如今,故里巴南区木洞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托宝贵历史文化资源,木洞镇正在倡导“农文旅”融合发展,唱响“木洞文旅”品牌。当地还专门设置了何敬平生平陈列,向四方来访者讲述着英雄的故事。
《 》( 2019年07月04日 06 版)
【不屈不挠;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句子】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