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分说!陈亭妃提出废除考试跟监察机构,这是赤裸裸的“”
文|谢志传
现在陈亭妃提案出的,为了她自己的以外,现在可以说“”的战车已经绑上了台湾2,300万人。
籍民代陈亭妃提出要修法,要废除考试跟监察两个机构。其实整件事情原本是在蔡英文的任期之内要实施的,只不过可能那个时候有很多的因素,所以没有做,现在他们虚晃一枪。提出要废考试跟监察机构,但是当局也很妙。一方面说要废除,一方面又找赖清德任命的考试机构的人选,还有这次考试委员的名单这种两面的做法简直让人摸不透。
陈亭妃也许是因为想要竞选台南市的,在初选里面她总要打出一点成绩来,提出这样的修法就是要吸引南部的基本盘。因为这些“独派”非常喜欢把台湾地区现在的“五权宪法”修改成“三权”,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渐进式“”的目的,所以说陈亭妃应该不是无的放矢。其实柯建铭也早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就是打算先废除考试跟监察机构之后再不断进,甚至要夹带一些修改两岸地位的规定。
他们现在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台湾地区限制性规定的增修条文的钱也拿掉。需要他们想要把这个字眼完全给拿掉,所以他们到时候一定会夹带这样的资源,完完全全地把这个事情给拿掉,所以现在陈亭妃提案出的除了是为了她自己的以外,现在可以说这个“”的战车已经绑上的台湾2,300万人。
绿营的政客跟赖清德现在是肆意妄为。陈亭妃提出这样的建议等于是在跟释放出一个明确的讯息,除了赖清德520的演说公开地贩卖“两国论”之外,现在连手底下的这些民代个个也是蠢蠢欲动,他们一直认为有美国人撑腰,所以很多的事情都可以放开手做。
既然赖清德开着一扇门,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往这个目标继续前进。赖清德使用的是台湾400年的史观,完完全全地颠覆所有人认知,把清朝统治时期视为外来的侵略者,把郑成功收台也视为殖义,反正只要来管台湾地区的通通是殖义,台湾地区跟这个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很奇怪的是在台湾的某些博物馆里面还放着康熙台湾舆图。当年康熙的时候制作的台湾地区的地图,可以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如果没有接受中国的统治的话,怎么会有这样的地图。
这就是绿营这些人,一不念历史,第二刻意扭曲,要把这些“”的意识贯彻到底。所以说陈亭妃这样的提案不可小觑,绝对有一点就是他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已经完全地展现出来,毕竟赖清德他现在也已经是什么话都不讲了,520讲完就算了,反正立场已经阐明也跟摊牌了,所以说下面的人就放开手做,尤其为了争取南部三个县市绿营执政的县市,县的提名权,在初选里面必定又要杀得刀刀见血。到时候一定所有的人都会拼命地比看谁是比较毒,到时候肯定又是一番不一样的景象。
绿营初选往往是杀到刀刀见骨,现在可能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比比看看谁比较苦,谁做的事情比较多,这样才能争取在初选里面获胜。毕竟他们认为只要初选过关,当选就毋庸置疑,所以他们现在是把初选当成2026“九合一”的在做,因此绿营现在的做法可以让人家感觉到就是疯了的马车拼命地往前冲。
陈亭妃的提案真的是应得这个柯建铭当年没有做到的事情。不信的话就看看他们到时候是不是这个提案里面也会顺带地把统一需要的资源一并地拿掉,毕竟这个需要废除考试跟监察机构,必须动到台湾地区的“根本大法”,这个一动的话等于是认认真真地在搞“”的。
把从带过来的根本大法彻底抹去,把他跟之间的联系完全抹去,这个不是赤裸裸的“”,那请问什么才是真正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识文断字吃墨水
崔洪国,男,山东省作家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烟台市作员。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胶东散文十二家·崔洪国卷》。在多家主流媒体和《中国作家网》《胶东散文年选》《黄海散文》《首都文学》等平台发表各类散文、书评近80余篇。《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入选齐鲁晚报“青未了”优秀散文选读篇目,收录于《胶东散文年选(2021)》《清泉录—齐鲁晚报壹点号优秀作品选集》等散文集。
识文断字吃墨水
作者 崔洪国
题记:“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故乡是走得再远也要回望的那缕炊烟,驶得再远也要停靠的那个车站,帆张的再满也也要返航泊港的那条船。我想念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每天在村里穿梭来往识文断字吃墨水的长辈们。
(一)
在我故乡鲁北,人们一直管有学问的人叫做吃墨水的,对于他们会识文断字村里人发自内心地充满了尊崇和敬重。赤脚医生给头疼感冒的开个方子,村里小学教书的先生,村头开个代销,扒拉着算盘珠算个账,在村里都属于识文断墨的。大凡哪家有了红白公事或者妯娌姊妹,邻里之间有了疙疙瘩瘩,都要上门恭恭敬敬把村里这些识文断字的请到家里,家里的长辈陪着,这些识文断字的分了工,有的迎来送往,有的趴在账本上记着来往账。有的听了东家长西家短,很是耐了心性给矛盾双方细讲邻里谦虚礼让,守望相助,家庭尊老爱幼,和睦幸福的理,最后自然是皆大欢喜。特别是有孩子娶媳妇,那书法好的先生,在众人围观中,研好墨,裁好纸,挥毫泼墨,为主人家留下“高朋满座庆新婚,美酒佳馔谢宾客,喜庆新婚”的对联,对联红通通,字体工整整,在主人家的大门两侧要贴好长时间。
记忆里的乡村在我的梦境中,在我的散文中出现过无数次。“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故乡是走得再远也要回望的那缕炊烟,驶得再远也要停靠的那个车站,帆张的再满也也要返航泊港的那条船。每个人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时候也许眼里更多是诗远方,但走过了千山万水,“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叶落归根,再远的步履也迈不出故乡从村东到村西的胡同,走不完村南到村北的乡间路。我这一晃在外奔波几十个春秋,转眼也到了天命之年,更多的时间便沉潜在儿时村庄的光阴里,我想念小小村落里那些青砖黑瓦房,想念那些长满了杂草和野花的圩子墙,想念村外那开阔豁达的原野和原野上千重的麦浪。当然,更忘不了的还有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每天在村里穿梭来往识文断字吃墨水的长辈们。
(二)
我记忆里最深的识文断字先生是我的小学老师,我的校长,也是我的班,他姓田,是我们村里的一户大姓。打我记事的时候他就在我们村的小学教书,与学校里姓田的另一位老师和姓谢的一位老师一起管教着一群贪欢贪玩的懵懂少年。在我的印象里,田老师高个头,宽脸庞,大眼睛,目光炯炯有神,穿着干净考究,很有教书先生的范。几位老师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很是威严,不苟言笑,但偶尔我们到老师办公室送作业的时候也看到他们在一起有说有笑,满面春风。上了学我们很快就知道,见了老师要站住喊“老师好”,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要先喊“报告”,老师夹了书本进教室,班长要喊“起立”,老师讲课的时候教室里要鸦雀无声。提问的时候要先举手,老师指到谁才能站起来回答,这都是约定俗成的纪律和规矩。
乡村的校舍很简陋,就在村子的中间,一排五间北屋,青砖砌的墙根,夯土筑的墙,里外刷了白漆,宽大的窗户明晃透光,每个教室双开的门,每扇门上嵌了四块玻璃,方方正正。最东边一间是几位老师的办公室,办公室外面有一棵枝叶繁茂的梧桐树,上面经常栖居了从村外田野里飞来的鸟雀,有时间就叽叽喳喳欢叫着,它们的日子和童年的我们一样,没有苦难和忧愁,有的是一天从到晚沐浴着乡风迎送着太阳。一个圆帽形状的钟挂在梧桐的树杈上,一根绳垂下来,上下课的时间老师就拉着绳“当当当”敲着,我们就从院里奔向教室或者从教室飞奔到院里。
那时的大人上坡干活挣工分很忙,在家里顾不上我们,所以多数人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送到了学校,主要想法还是让几位老师帮着看护孩子。启蒙教育那时就在几位老师的教育和熏陶下萌芽滋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有一天,天气很晴朗,小猫咪咪和妈妈一起到河边钓鱼”,老师带我们朗诵抑扬顿挫,给我们讲故事绘声绘色,更重场景的营造和渲染,所以即令过了这么多年,这些儿时的课文依旧是耳熟能详。
上课互动之外,我们也有自己淘气的时候,记得有一次田老师有事外出,我们给自己放了假。从院子里折了几根短棍,在教室里“乒乒乓乓”敲着老师的讲桌,有的敲着,有的喊着,很快引来了其他教室同学围观。这事没多会就传到了正外出的田老师那里,他急匆匆赶了回来。我们几个靠墙根站好了,把手伸出来,田老师不容分说,用教鞭每人“啪啪”各打五六下。教鞭打在手上也是生疼,但是看着田老师铁青的脸,我们谁也不敢吱声。从那之后,都知道了上课要守规矩,老师面前要服管教。再逢老师出去,我们就捧了课本七嘴八舌朗诵着“桑木扁担轻又轻,我挑担茶叶出山村,有人问我哪里去,北京城里探亲人。”读得久了,就盯着窗外蓝天洁白的云朵静静出神,望着树梢顶端的鸟儿展开翅膀飞向远处的田野。
村里还有一位先生是一位赤脚医生,也是姓田的,背着一个小药箱,药箱上镶嵌个十字。不管风吹雨淋,黑天白夜,这位田姓的赤脚医生就在村子里奔忙着,东家发烧,就到东家,西家头疼,就去西家,厉害了就带着针,打个退烧针,或者开个方子,让主家孩子一起跟着到诊所取上一盒两盒药。病虽不是大病,拖久了也不是个办法,田大夫问了诊,把了脉,打了针,开了药,那病恹恹的一天两天就和常人一样了,所以村里人对田大夫都非常尊重,认为田大夫医术高明,给人看病很有道道。除了看病,村民家里孩子婚嫁都要把田大夫邀请了去,和我的几位老师一起奉为上宾,自然是好酒好菜好待成。
田大夫对我也是有大恩的人。记得我5岁那年,父亲和四哥做木匠活,拉锯锯木头,我好奇地在他们身边转来转去,一不小心把手触到了他们来回拉着的大锯,瞬间无名指就被鲜血染红了。惊慌失措的父亲和四哥攥着我的手,抱起我就往村诊所冲,赶到的时候父亲满头大汗,母亲和姐姐随后也赶到了,一个劲地哭。我倒是出奇的镇静,手被紧紧攥着,也没有感觉到疼,只是在田大夫给我打了止疼针,上了药,包扎好了,手才感觉到了钻心一般疼痛。后来换过几次药,痊愈之后倒也没有留下太多的疤痕。我自此对田大夫更是增添了不少的敬重和仰慕,还一度也想学医当个大夫,多做些积德行善的好事,求学之后,自己毕竟没有太多从医的悟性和才智,所以就走了一条不同的路,但对田大夫的善举一直铭记在心,深怀着感激和感恩。
我们村东头的干哥一家也是识文断字吃墨水的,干哥从小与我四哥拜交。那时的村里还时兴在过年的时候走亲戚,不像现在,一辆车一天就把远亲近邻都走完了。那时过年走亲戚很重仪式感,我每年最盼的就是四哥带着我到村东头的干哥家里走亲戚。干哥一家也是姓田,因为干哥家里老人有文化,会算账,家风儒雅。一家开了个代销,日子非常殷实。干哥和干姐都上了县城的一中,所以家里书也多。我每次去,干哥都要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峡谷红梅》《边境小英雄》《一往无前的人》等连环画塞到四哥带的簸箩子里,我对这些小画书爱不释手,加上后来自己买的,都一一编了号,有时间就不厌其烦地反复读,在那些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精彩故事情节中丰富着充盈着自己的信仰高地和精神田园。后来,和干哥家的亲戚一直走动着,每次去干叔和婶子都要炸耦合,煎年糕,包饺子,盛情款待。一直到现在,干哥和干嫂一直拿我当亲兄弟对待着,从我大学毕业到沾化,后来考到省城,去海阳,一直默默帮衬和支持着我的工作和生活。每次通话,哥嫂那浓浓的乡音和亲情总让我回想起儿时在干哥家里如醉如痴捧读翻阅那些连环画的情景。
(三)
我的父亲母亲都没有上过学,但他们知道能够识文断字吃墨水是走出黄土地,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最好通途。所以就一直指望着通过孩子们读书改变全家的未来。由于我家里兄弟姐妹多,需要劳力多,几个哥哥早早就扛起了镢头,加入了队里与泥土为伴,与天地抗争,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的行列。四哥读到高中,姐姐读完初中就都辍学了。全家就把识文断字吃墨水的重任寄托到了我的身上。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一中。那时父亲已经过世了,母亲用孱弱的身子操持着全家的生计,她对我的能入一中读书内心无限欣慰。每次回家,一边听我津津有味讲着县城和学校的事,一边为我包了最爱吃的白菜肉水饺,烙了香味扑鼻的菜饼,还给我炒好了足够两周吃的咸菜条,装满了瓶子(在那个年代,那些咸菜条成了我和同宿舍的同学们共享的美食),忙完后母亲最喜的事情就是坐了撑子看着我狼吞虎咽。临回城的晚上,每次都和母亲坐在院子里高高的梧桐树下,夜风温柔,从村外不远的田野吹过耳畔,月光皎洁,清凉如水。“在学校里别苦了自己,娘有办法。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为娘脸上争光”,母亲一遍一遍重复着不变的嘱咐和叮咛。母亲上年纪了,我不知道母亲是否是因为年岁大了忘记了那些话已经嘱咐了我无数遍,但我从来没有忘,也不敢忘。因为那些叮咛里有我一生随身携带走南闯北的本真和初心。
后来,我大哥家里两个侄子都成了识文断字吃墨水的,一个做了县城中医院的一名医生,一个当了博兴二中的一名教师。我的一名堂哥师范毕业后也成了我老家乡镇中心学校的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做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光荣事业。还有两位我五叔家的哥哥,上学后参了军,退伍后回村先后担任了村里的支部,到现在还领着大伙行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在黄海之滨的美丽烟台读了四年大学,从此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行走,在山与海之间吟诵。在漫长的岁月里有了更多的时间扎根在乡土和田园里,与那些勤劳朴实的乡亲一起风餐露宿,啜饮着晨露,沐浴着阳光,听他们的诉说和欢歌。在无数个平凡日子的朝夕相伴中,我更加懂得了他们内心对快乐的渴望,有时那种渴望是羞涩的,羞于传达的,又那么可爱。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哪里是十年,离开那片乡土已经是四十多个寒暑了,故乡深处的一草一木越来越触动着我的情思。母亲早就离开我多年了,会识文断字吃墨水的干叔也早就走了。不久前回去,见到了伴我儿时幸福光阴的田老师,老人身子骨硬朗,精神矍铄,但也是满头华发了,见了我还是亲切地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那一刻,我反复回味着电影《老师好》中的那句话: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是最好的时光。我在他们眼里真正成了识文断字吃墨水的文化人了,这是很给村里和族里争光的事。但我的内心没有太多的荣耀和体面感,我知道自己身上承载了我去世的亲人和那些还健在的乡亲太多的梦想,我对识文断字吃墨水怀揣了更多的敬畏和使命,我知道自己更应当为他们代言和发声。在我过往的经历中,在我过往的体验和观感中,幸福,更应当敲开乡村那些紧闭的柴扉,因为那些乡亲更需要品尝幸福的味道。在以后的行走中,哪怕走到美食街上的一家夫妻水饺店,坐在排挡上,目睹着那一对中年夫妻忙碌着擀皮填馅包水饺的快乐,我亦能在瞬间感受到那种快乐带给自己澎湃的激情和动能。识文断字吃墨水,我所做的就是让那种快乐不息地流淌在自己的笔端,大千世界,让更多的人为那些普通人简单、平凡的快乐点赞,也只有这样,才不枉识文断字吃墨水和一名作家的名分。
壹点号风过林梢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不容分说,不容分说打一花卉】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