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下马威”,是指一下马就耍威风吗?
下马威”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字面意思是指“刚下马就耍威风”,但其实它的含义并非如此。
“下马威”是一个比喻,指的是在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种情况可以出现在各个领域,比如在文学作品中,开篇的几句话可能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电影中,前几分钟的情节可能就会让观众感受到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在生活中,一个人刚刚展示出自己的才华或者能力,就可能会让别人刮目相看。
“下马威”的出现往往会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让人们意识到事物的不同寻常之处。这种惊艳感可以来自于各种方面,比如说一个人的出色表现、一部作品的独特风格、一场演出的震撼效果等等。这种惊艳感也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事物的后续发展,期待着它能够继续保持这种高水平的表现。
当然,“下马威”也并不一定是好事。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只是因为一时的惊艳而被过分夸大,那么很可能会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问题。比如说一个演员在一部电影中表现出色,但是如果他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支撑,那么他很可能会因为后续的作品表现不佳而被人们所遗忘。因此,“下马威”虽然可以给人们带来惊艳的感觉,但是也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后续的表现来支撑。
总的来说,“下马威”是一个比喻,指的是在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种情况可以出现在各个领域,但是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后续的表现来支撑,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惊艳而被人们所遗忘。
下马威原指什么?为什么第一次见面出难题叫下马威
说起“下马威”这个词语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而其意思和新官上任三把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下马威”的古今意义也是差不多的,指官吏初上任时向下属显示自己的威风,先下手灭了他人的威风。
为什么第一次见面出难题叫“下马威”
“下马威”并不是第一次见面就给人出难题的意思,而是指官吏初到任时,借故严厉处分下属,以显示威风。后来随着词语的转变,“下马威”成了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的意思。
下马最初是指从马上下来的动作,帝王陵墓的下马碑、江西龙虎山下马亭的“下马”都是这个意思。后来,下马发展出了官员到任的意思。
下马威一语出自《汉书》,班固在为祖先作传记时,记叙伯祖父班伯因定襄时局混乱,而自请担任定襄太守,定襄豪门大户“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意思是说他们担心班伯初到任时要对下属显示威风,所以有所收敛。
这里的下车,并非指从车上下来的动作,而是指官员初到任。古人有用下马、下车表示官员到任的习惯,所以后来“下车作威”便被“下马威”代替。
其实,古时的下马、下车有着官员到任的意思,因为“下车作威”读起来不顺口,于是“下车作威”就改成了“下马威”。加上下马威读来顺口,意思简约明白,便广为流传。
随着词语意思的转变,下马威从初到任时要对下属显示威风,到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例如清代李渔《蜃中楼抗姻》就说:“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威。”
“下马威”其实原来是“下车威”
“下马威”最早是“下车威”,这里的下车并不是从车上下来的意思,而是新官上任,而古人常用下马来表示这个意思,而最终大家都说成是下马威,则是因为用于口语,下马威更顺口也更接地气一些,所以人们口口相传得多了,也就变成了约定俗成。
西汉时,定襄这个地方的豪强无视法度,横行无忌,于是班伯毛遂自荐,当了定襄太守。班伯素有威名,他是主动请缨来治理定襄的,人人都很害怕,“畏其下车作威”,因此个个都加以收敛。
班伯“下车作威”显然是为了震慑豪强,不过最早的“下车”却是施仁政。“下车”一词出自周武王。《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
周武王灭了商王朝之后,“未及下车”便开始分封黄帝、尧和舜的后裔,“下车”之后又分封夏王室的后裔,这些仁政有效地稳定了社会秩序。后来就把初即位或者刚到任称作“下车”,也才有了“下车伊始”这个成语。
“下马威”这个俗语出自清初黄六鸿《福惠全书》。一位管理河道的下等书吏,上任之初,先派一名手下拿着一根叫作“巴棍”的棍子,驰马先到,将下属痛打一顿,“遂执所携巴棍而毒殴之,名曰打下马威”。
从此之后,每个刚上任的官员都喜欢“打下马威”,这种陋习直到现在还能在官场上看到。如今新官上任为了树立威信,更多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各位看官,您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字典——每日释一字:“家”
释说
贺知章的名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个“离家”当然是指“人”离家了。可是甲骨文①却以“屋内有豕(猪)”为“家”。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在上古人们的牧业是从养猪开始的,可见猪对人之重要。“家”字是个会意字,你看金文②那就更形象了,外面是屋,屋内有一只头朝下的猪。小篆③是屋内有“豕”(猪)。④是楷书的写法,与小篆大体相同。
“家”的本义即家庭。《韩非子·显学》:“儒者破家而葬,服丧三年。”这是说:儒家主张倾家荡产举行丧礼,守孝三年。“家”字有时也作谦称,如和外人谈起自己家中的长辈,则称家兄、家父(或家尊)等。
“家法”,本为族权下家长用来统治家族的法规,后来则引申为家长责打奴仆或子女的用具,如:“叫丫环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威。”(李渔《蜃中楼·抗姻》)至于“一回家和衣睡,一回家披衣坐”(《西厢记》)里的“家”是个虚字,“一回家”即“一会儿”的意思。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会意兼形声字。《说文》:“家,居也。从宀,豭省声。”又说:“豭,牡豕也。”此说有据。在商代甲骨文中,“家”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宀”(房屋的象形)中的豕为雄性的(腹部有突出的雄性生殖器),另一种较简单的写法,不强调性别。突出雄性生殖器的“豕”应是“豭”的象形初文,是兼称声符的。而不强调性别的“豕”则是省形。到了周代金文中以不强调性别的写法为主,后世的“家”字就是由这种写法演变而成。在商代甲骨文中,“家”中的“豕”大多是画出猪体的轮廓,也有只画出猪体的线条的,周代金文的“家”是由这种简便的写法演变而成。在甲骨文中出现了省略像豕的前蹄的笔画的写法,但周代金文则是由甲骨文的完整写法演变而成。另外,在周代金文中“豕”的原像猪的后蹄和猪尾的笔画是连成一笔的,一直到西汉隶书中才分成两笔,到了东汉隶书中又分成三笔,书写更便利了。(张玉金)
——《字源》
来源:汉典文化
【下马威是什么意思;下马威形容什么】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