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虎鎣”回家了 这些年辗转回国的国宝你了解多少?
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yíng)”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藏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而根据中国文物学会的统计,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约有1000万件之多……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刺激着华夏子孙的眼眸。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刚刚“回家”的西周青铜“虎鎣”你了解多少?
青铜“虎鎣”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时代为西周晚期,盖内铸有“自作供鎣”四字铭文,因其特殊的形制、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
“虎鎣”为方唇,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侧有管状流,以伏虎为造型,另一侧有龙首鋬(pàn),盖折沿,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盖与鋬上各有小环钮,原应有连链,现已失。肩部饰卷曲夔纹,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腹下部饰瓦纹,足根饰饕餮纹。
“虎鎣”名称的由来,主要依据是流管上的卧虎造型,目前据文字和史料记载存世的“虎鎣”仅有8件。
“虎鎣”的回国五部曲
2018年3月底
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发国内外舆论关注。国家文物局得知消息后高度重视,立即开展信息收集、鉴定研究等工作。
4月9日
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通过邮件明确表示拒绝撤拍青铜“虎鎣”。
4月10日
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强烈反对并谴责该机构执意拍卖流失文物的行为,表示将继续按照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通过一切必要途径开展流失文物追索。
4月28日
国家文物局收到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邮件,邮件称青铜“虎鎣”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10月12日
国家文物局决定将青铜“虎鎣”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11月23日,青铜“虎鎣”顺利抵达北京。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这些年辗转回国的国宝
圆明园牛首、虎首和猴首三件铜像
2000年5月前后,香港文物拍卖会上公开拍卖几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是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上的牛、猴、虎生肖铜头像。在拍卖会上,最终虎首铜像以1400万、牛首铜像以700万、猴首铜像以740万成交。这三件圆明园珍宝均被中国两家公司买下。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王处直墓的彩绘石雕武士像
1994年,一伙盗墓人用和挖竖井的方法盗开了王处直墓,洗劫了随葬品,并将镶嵌在甬道和前室四壁的十块浮雕盗走,其后贩卖到中国香港。六年间,这批文物不知辗转至何方,直到2000年,出现在纽约的中国文物拍卖会上。国家文物局与部立刻与美国方面联系,希望其阻止拍卖活动,并将文物返还中国。
2001年,国宝级文物“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经历了一年多惊心动魄的跨国诉讼,最终回归,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宋米芾《研山铭》手卷
2002年,孤悬海外多年的国宝级文物,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行书《研山铭》被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海外征集回国,终于结束了漂泊生涯。当年,《研山铭》由国家文物局出资2999万元收购,并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代为保管。这是国家设立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后收购的第一件珍品。
晋侯墓出土青铜器
秦公墓、晋侯墓均在20世纪90年代初遭到非法盗掘。获悉部分秦公墓和晋侯墓出土青铜器流失至美国,被范季融夫妇收藏后,国家文物局遂通过有关渠道与范季融接洽,希望促成文物回国。2009年9月24日,范季融应国家文物局之邀来京,在会谈中明确表示愿将收藏的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全部捐献。
当时划拨回上海博物馆的9件周代青铜器是研究秦国和晋国早期历史、艺术及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9件青铜器中有3件晋侯青铜器和6件秦公青铜器,其中晋伯卣尤为珍贵罕见,它原本用来装周王赏赐给重臣的酒,而且铭文特殊,有这样铭文的卣传世只有一件,对了解早期晋国礼仪制度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武惠妃石椁
陕西唐贞顺皇后陵石椁被盗墓分子百万美金贩卖至境外后消失,该石椁在外漂泊6年后,2010年被机关成功从美国追回。
这是我国首次经法律途径追回的一级文物。当时负责侦破这个文物盗窃案件的是西安市局文物缉查大队大队长韩清龙,他曾向媒体表示,当时美国文物商人花大价钱购得“武惠妃石椁”,最后无条件送回中国,使其经济损失惨重。
武惠妃石椁系唐代珍品,原葬与西安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贞顺皇后陵墓,共31块雕刻有精美图案的石头组成,其内外均雕刻有侍女、花卉、鸟兽等,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是一件难得的唐代文物珍品,在全国已发掘的20多所唐代墓葬中体量是最大的,反映的内容最丰富;色彩保存最好;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青铜重器“皿方罍”
2014年11月14日,国宝“皿方罍”在湖南长沙展出。这是历经百年分离终回故土的中国青铜重器“皿方罍”首次面向公众完整展出。
皿方罍全称“皿天全方罍”,商周时期铸造,属酒器中的盛酒器一类,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器身高63.6厘米,器盖高28.9厘米,是迄今为止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方壘,被誉为“方罍之王”。
皿方罍1919年在湖南桃源出土后不久,就因种种原因身盖分离。器盖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器身几经辗转,流落海外,直到2014年6月才由湖南省部门、相关单位、文博机构和民间收士通力合作,成功洽购回湘,与器盖完璧“合体”。
32片春秋时期的秦国金饰片
2015年,32件中国春秋时期的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上世纪90年代初,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国早期墓葬遭到大规模盗掘,在机关与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之下,部分文物已经追缴上来,但是仍然有不少文物流失到海外。20多年后,经过中法两国的友好合作与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这32件“留洋”法国文物终于归来了。
这些金饰片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是研究秦国早期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友好提示:本文为网文化频道官方微信号“文艺星青年” (wenyixinqingnian)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青铜“虎鎣”回家了!这些年辗转回国的国宝你了解多少?
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yíng)”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藏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而根据中国文物学会的统计,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约有1000万件之多……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刺激着华夏子孙的眼眸。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刚刚“回家”的西周青铜“虎鎣”你了解多少?
青铜“虎鎣”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时代为西周晚期,盖内铸有“自作供鎣”四字铭文,因其特殊的形制、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
“虎鎣”为方唇,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侧有管状流,以伏虎为造型,另一侧有龙首鋬(pàn),盖折沿,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盖与鋬上各有小环钮,原应有连链,现已失。肩部饰卷曲夔纹,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腹下部饰瓦纹,足根饰饕餮纹。
“虎鎣”名称的由来,主要依据是流管上的卧虎造型,目前据文字和史料记载存世的“虎鎣”仅有8件。
“虎鎣”的回国五部曲
2018年3月底
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发国内外舆论关注。国家文物局得知消息后高度重视,立即开展信息收集、鉴定研究等工作。
4月9日
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通过邮件明确表示拒绝撤拍青铜“虎鎣”。
4月10日
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强烈反对并谴责该机构执意拍卖流失文物的行为,表示将继续按照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通过一切必要途径开展流失文物追索。
4月28日
国家文物局收到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邮件,邮件称青铜“虎鎣”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10月12日
国家文物局决定将青铜“虎鎣”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11月23日,青铜“虎鎣”顺利抵达北京。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这些年辗转回国的国宝
圆明园牛首、虎首和猴首三件铜像
2000年5月前后,香港文物拍卖会上公开拍卖几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是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上的牛、猴、虎生肖铜头像。在拍卖会上,最终虎首铜像以1400万、牛首铜像以700万、猴首铜像以740万成交。这三件圆明园珍宝均被中国两家公司买下。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王处直墓的彩绘石雕武士像
1994年,一伙盗墓人用和挖竖井的方法盗开了王处直墓,洗劫了随葬品,并将镶嵌在甬道和前室四壁的十块浮雕盗走,其后贩卖到中国香港。六年间,这批文物不知辗转至何方,直到2000年,出现在纽约的中国文物拍卖会上。国家文物局与部立刻与美国方面联系,希望其阻止拍卖活动,并将文物返还中国。
2001年,国宝级文物“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经历了一年多惊心动魄的跨国诉讼,最终回归,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宋米芾《研山铭》手卷
2002年,孤悬海外多年的国宝级文物,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行书《研山铭》被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海外征集回国,终于结束了漂泊生涯。当年,《研山铭》由国家文物局出资2999万元收购,并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代为保管。这是国家设立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后收购的第一件珍品。
晋侯墓出土青铜器
秦公墓、晋侯墓均在20世纪90年代初遭到非法盗掘。获悉部分秦公墓和晋侯墓出土青铜器流失至美国,被范季融夫妇收藏后,国家文物局遂通过有关渠道与范季融接洽,希望促成文物回国。2009年9月24日,范季融应国家文物局之邀来京,在会谈中明确表示愿将收藏的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全部捐献。
当时划拨回上海博物馆的9件周代青铜器是研究秦国和晋国早期历史、艺术及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9件青铜器中有3件晋侯青铜器和6件秦公青铜器,其中晋伯卣尤为珍贵罕见,它原本用来装周王赏赐给重臣的酒,而且铭文特殊,有这样铭文的卣传世只有一件,对了解早期晋国礼仪制度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武惠妃石椁
陕西唐贞顺皇后陵石椁被盗墓分子百万美金贩卖至境外后消失,该石椁在外漂泊6年后,2010年被机关成功从美国追回。
这是我国首次经法律途径追回的一级文物。当时负责侦破这个文物盗窃案件的是西安市局文物缉查大队大队长韩清龙,他曾向媒体表示,当时美国文物商人花大价钱购得“武惠妃石椁”,最后无条件送回中国,使其经济损失惨重。
武惠妃石椁系唐代珍品,原葬与西安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贞顺皇后陵墓,共31块雕刻有精美图案的石头组成,其内外均雕刻有侍女、花卉、鸟兽等,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是一件难得的唐代文物珍品,在全国已发掘的20多所唐代墓葬中体量是最大的,反映的内容最丰富;色彩保存最好;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青铜重器“皿方罍”
2014年11月14日,国宝“皿方罍”在湖南长沙展出。这是历经百年分离终回故土的中国青铜重器“皿方罍”首次面向公众完整展出。
皿方罍全称“皿天全方罍”,商周时期铸造,属酒器中的盛酒器一类,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器身高63.6厘米,器盖高28.9厘米,是迄今为止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方壘,被誉为“方罍之王”。
皿方罍1919年在湖南桃源出土后不久,就因种种原因身盖分离。器盖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器身几经辗转,流落海外,直到2014年6月才由湖南省部门、相关单位、文博机构和民间收士通力合作,成功洽购回湘,与器盖完璧“合体”。
32片春秋时期的秦国金饰片
2015年,32件中国春秋时期的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上世纪90年代初,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国早期墓葬遭到大规模盗掘,在机关与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之下,部分文物已经追缴上来,但是仍然有不少文物流失到海外。20多年后,经过中法两国的友好合作与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这32件“留洋”法国文物终于归来了。
这些金饰片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是研究秦国早期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友好提示:本文为网文化频道官方微信号“文艺星青年” (wenyixinqingnian)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艺星青年”
【下陵上替打一生肖 下陵上替下一句】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