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三长两短”究竟是什么意思?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对于许多不太好的事,都喜欢用一种比较隐晦的话语暗示。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语言艺术,出于某种考虑,我们不想或者不愿意用直白的话语说出那些不好的事来。
只要是成年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最终都是会死的,没有谁可以逃脱这个结局,想要长生不老的皇帝老儿,倾尽全国之力以求不死,最终也只能化为一抔黄土。咱们中国人虽然把这些事早已经看得特别通透,但终究还是会忌讳这些东西,所以哪怕就是同一个死字,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说法。许多事都喜欢用暗示的语言说。语言,本就是交流的工具,只要说者明白,听者清楚就行了。
比如三长两短一词,其实就是暗指死亡或意外的代称。关于三长两短的来源,有下面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指的是棺材的几块木板。棺材是由六块木板拼凑起来的,棺盖、棺底,被寓意为天和地;左右两片木板被寓意为日和月;以上这四片木板都是长木板。不过,棺材盖不算,因为只要不下葬,棺材盖是不能彻底盖上的。即使盖着,也不能盖死,属于虚掩着。这就成了三块长木板,即三长。
棺材前后还有两块木板,分别称为彩头、彩尾,是两块短木板。这样就形成了三长两短。
第二种说法,是指古代的五把剑。据说古代铸剑大师欧冶子铸了五把剑,有湛卢、纯钧、鱼肠、巨阙、胜邪,都是世间神剑。胜邪、鱼肠是两把短剑,湛卢、纯钧、巨阙是三把长剑,任何人碰上这五把剑,都有性命之忧。当然,这肯定是一种江湖说法。总不能普通人只要看见这五把剑就会死。如果那样的话,还有没有天理了?所以后世的人把这种可能危及人生命的风险称为三长两短。
第三种说法,是指烧香。三长,是指三炷香;两短,是指两支蜡烛。无论是三炷香,还是两支蜡烛,这些东西活人都不能用,需要用到的,都是已经死去的人。三炷香、两支蜡烛都是灵前需要用到的。
第四种说法,是指《礼记》中记载的:“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古代棺木不用钉子,在入殓的时候,要用皮条把棺底和棺盖捆在一起,横的要捆三道,竖的捆两道,就算是把逝者装殓了。
当然了,以木板做成的棺材是一种统称。其实,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因为穷富不同,所处社会地位不同,生前在社会上影响力不同,死后装殓的材料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同样是三长两短,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境遇。
比如古代的帝王将相,他们有的死后用檀木、楠木等上等耐腐蚀木材,还有的用铜棺、银棺、金棺、玉棺装殓,不一而足。除了棺,还有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棺、外棺。除了高等级极品棺椁,还会有数不清的随葬品、陪葬品,豪华大墓。早先的时候,君王去世,要由活人殉葬。比如战国七雄中的秦国,就用了很多活人殉葬。秦武公死后,殉葬人数有77人,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死后,殉葬人数是177人------直到秦献公执政,才废除了活人殉葬制度。
很多皇帝,从他登基那天开始,就开始修建他们自己的豪华大墓,秦始皇陵、慈禧太后墓、唐宗宋祖大墓等,都是保存下来的豪华大墓。
对于穷人来说,不仅活着的时候三长两短机会多,死了以后也同样没有太好的讲究。一般来说,无非是弄一口普通木料的薄皮棺材,随意走一下应有的仪式,埋葬了,也就结束了一生。像朱元璋小时候,家徒四壁,穷得什么都没有,父母兄弟死了,哪有棺材装殓,随意把死者尸身包裹一下也是奢望。可怜啊,最后连一块埋葬的墓地都没有,别人施好心借给他一块地,才算安葬了死者。否则,只能暴尸荒野了。
写下上面这些文字以后,我觉得心里还是不踏实,就又专门咨询了村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文化人。这位老人告诉我,按照他的理解,三长两短有以下几个意思。
一,就是棺材板有三块长木板,两块短木板。棺材板是有固定尺寸的,长木板六尺五寸,宽二尺,高二尺三寸。这些尺寸都是指棺材内部尺寸。
二,棺材在下葬的时候,要由八个人拉着绳子从地面往事先挖好的墓穴里放。这就要求下葬的时候,要用三根长绳子,两根短绳子。棺材上横着拴三根绳子,竖着拴两根绳子。如果没有这三根长绳子两根短绳子,是很难把一个装殓了死人的棺材平稳地放进墓穴里的。这也是对三长两短的一种解释。
三,平常人们说三长两短,一般都是指的意外。一般是长辈对于出远门的晚辈的谆谆告诫,希望他们出门在外,平安无事。让他们尽量避免出现三长两短的事。这里的三长两短,是指不好的事,并不是专指死亡。比如说遇到交通、火灾、水灾、打架斗殴,都属于三长两短的事。对于不太听话的晚辈,长辈们往往把万一和三长两短并列起来一起说:“你咋这么不听话呢?你万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呀?”
这位老人最后解释说:“所谓三长两短,是一种比较隐晦的说法。我们中国人受儒家中庸思想熏陶多年,讲究说话技巧,不说过头的话,特别是长辈教育晚辈,常常用比较委婉的语调,表达一些意义比较深刻的东西。假如长辈在晚辈们出远门的时候,说出一些很恶毒的话,比如说,你出门离车远一点,小心被压死。看见有火灾,离火远一点,不要被烧死。有时候会一语成谶,那显然就是适得其反了。因此,大家都愿意用一些比较隐晦、婉转的语言,暗示告诫晚辈们,这就出现了三长两短这样的语境。其实三长两短并不完全只是寓意死亡,而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不安全因素。无非是告诉出门的人,一切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人们说“人怕三长两短”,“三长”和“两短”是指啥?有道理吗?
古代的许多君王都想长生不老,秦始皇还派徐福出海寻找仙人,还有很多皇帝是因为吃丹药而死的,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曾和好友一起寻仙访道,可是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没有谁能超越死亡的界限,“世人都晓神仙好”,又有几个人真的做到了呢?反倒是许多皇帝发生了意外,因为丹药而死,这样的意外也被称为“三长两短”,你知道是为啥吗?
和死亡相连
古代的皇帝未必就相信世上有神仙,要不也就不会给自己修建自己百年之后的陵寝了,寻求长生不老也就是寻找一个心理安慰罢了,何况古人还有“视死如视生”的观念,因此,在寻找长生不老的路上,那些帝王将相也在忙着修自己的地下陵寝。
《礼记》里边说“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就是说棺木在制作的时候,古人遵循天圆地方的思想,一共有四块长木和两块短木制作而成,但是这些木头其中只有两块短板和三块长板是固定的,另外一块长板是等到人死后才会合上的。
因此在大家日常的生活里,“三长两短”就成为了死的别称,当人去世之后,也就会被安放到那个棺椁里,盖上最后一束棺盖,在举行完一系列的祭奠活动后,就会安葬棺椁了,可是古人的认知却不仅仅是那样的简单。
关于刑杀
三长两短不仅仅是指棺木,在古人的认知里面,还有着其他的东西也是和死亡有关的,就是所谓的刑具,任何东西,都会有长有短,就好比家里的切菜的刀,有长短宽窄各种不同形态的刀,有专门剁骨的,有专门切菜的,这就是专业。
《越绝书》里说“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磐郢),四曰鱼肠,五曰巨阙”,这五把剑是三柄长剑两柄短剑,如果被这几把剑割到了,基本上都会有性命之忧,因此人们在讲“三长两短”时,就会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
《周礼》里说“以五刑纠万民”,这里的刑就是刑罚的意思,但是古代的许多刑罚,都是杀头和连坐,让人性命不保,“三长”是大刑,“两短”是小刑,这里面的“刑”肯定就包含着的刑法,因此和生死相连也很正常。
关于意外
死亡本来是人这一生肯定会经历的,然而有正常的寿终正寝,也就有非正常死亡的人,那些因为某种突发状况而死的人,就是大家口中的意外死亡,古人说“人在家中坐,或从天上来”,这就是最为典型的意外。
欧冶子所铸造的五把名剑,其中的鱼肠剑在历史上和一次刺杀有关,《史记》里面记载,吴王阖闾在登上王座前,那也是过过几天苦日子的,他的父亲吴王诸樊认为自己的三弟是个贤能的人,能把吴国治理好,于是就开启了兄终弟及的方案,没想到自己的三弟根本不想做王,可是三弟的儿子吴王僚趁机却登上了吴王位。
后来吴国的征伐楚国,吴王僚的兄弟儿子都被困在了征楚的中,阖闾就请吴王僚吃饭,暗中让自己的门客专诸一定要在宴会上杀死吴王僚,宴会上,专诸端着烤鱼上堂,趁吴王僚不备的时候,在鱼肚子里取出鱼肠剑,将吴王僚给击杀了,助吴王阖闾登上了吴国的王座。
吴王僚的去世,是死于刺客的诛杀,是不正常的死亡,或许这就是三长两短和意外相连的原因之一;后来的人们,在说到“三长两短”时,也就能联想到意外死亡这件事,明朝时的话本《鸳鸯棒》里说“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这里的“三长两短”明显就是在说意外。
结语
在人们的思想认知里面,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不同的里或许也有着不同的意思,这是因为汉语本身有着其多样性和包容性,许多的认知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三长两短”在现在人的认知里面,有时候也会淡化死亡的意味,就是因为和意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在长时间的认知里,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当然了,社会是发展和进步的,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三长两短”还会有其他的含义和认知。
来源:国学秘籍
老话常说“人怕三长两短,香忌两短一长”,其中短和长分别指啥?
引言我们出门在外,难免会让家里的父母操心,有时候他们就会说:我们的宝贝女儿啊,就怕有个三长两短。
我们知道,三长两短实际上是在说怕出什么事,也是一种希望,希望家人平安的意思。那么这个词中三长两短说的是哪“三长”?哪“两短”呢?
“三长两短”出处三长两短是一个成语,出自明代的《鸳鸯棒》: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大概意思就是,为了保证我女女的安全,我一定要一路跟着,万一出什么事,我也第一时间知道原委。
“三长两短”来源棺材说
而实际上,“三长两短”在我国古代,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有一种说法是,这三长两短和棺材有关。
在古代,人死后的棺材通常是由六个板面组成,即组成长方体。在古代,由于丧葬文化的影响,棺材的每一个板面都代表了一种事物。棺材盖代表天,棺材底代表地,两边的棺材板代表日月,前后的棺材板代表“彩头彩尾”。
也就是说,人死后虽然没有了灵魂,但是仍在天地之间,有一席之地。在棺材板的长度中,中间的四个棺材板为长木,前后的为短木,所以就有了长短一说。
如此说来,应该是“四长两短”,之所以被叫做“三长两短”,是因为棺材盖在人活着的时候,不用盖,只有人死后才会盖,因此去掉这个棺材盖,就成了“三长两短”。
现在我们讲:见棺发财,但是在古代,看到棺材是不吉利的,甚至有倒大霉的说法,所以人们都怕出门见到棺材,因此就说:真怕“三长两短”,其实是怕看到棺材。
铸剑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三长两短和古代欧冶子有关。在《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就记载: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磐郢),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这是说欧冶子铸成了五把绝世好剑,其中三把剑为长剑,两把是短剑,所以就成了“三长两短”,据说这五把剑锋利无比,砍铜剁铁,刀口无痕,吹毛得过,不见血。
古代吴王阖闾就曾经用胜邪宝剑专门为子女殉葬,可见其残忍性,后来又把鱼肠宝剑送给了别人,用来复仇。
所以看见这几把剑,必有血光之灾,所以人人都怕看到这“三长两短”。
为什么香忌两短一长要知道这个原因,我们要先知道,为什么人要烧香。在古代,人们认为,香点燃后青烟直上,可以和上天说法,也就是点香可以通灵,尤其是当你许愿的时候,这香所产生的青烟就成了你和神灵沟通的介质。
最早的上香和道家有极大关系,在《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所谓的要烧三炷香,就是一炷敬天,一炷敬地,一炷敬万物。后来尽管人们对“三炷香”有了新的解读,但是离不开道家上香。
九天之上,唯道独尊,万法之中,焚香为先。也因此,道家根据三炷香的烧成的程度,还总结出了香谱。其实就是根据香的各种长短,以及青烟的颜色变化等,预示着事情的凶吉。这和易经八卦大同小异,虽然有了极重的迷信色彩,但是还是被人传承下来。
其中,这“两短一长”便预示着凶兆,意思就是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僵尸先生》中,九叔就说到:人最怕三长两短,香最忌两短一长。
而且“家中出此香,必定有人丧。”其实除了“两短一长”,还有多种烧成的形式,都代表了事物的走向,古人以此来预判事情的好与坏。实际上,这没有科学依据,尽管如此,在古代这种烧香的禁忌还是传承了下来。
两者的联系如今,这两个词已经被人们普遍使用。所谓的“香忌两端一长”,寓意是香烧到一半断了或者灭了,除了寓意不详以外,还表示神灵不接受你的诚意了。
香作为和神灵沟通的介质,是极其神圣的东西,所以人们常说,烧香的时候一定要诚心诚意,不能有心事。尽管这是迷信的说法,但是却被老祖辈一辈辈传了下来。
在古代,还有一种说法是,烧香的时候要点三炷香,两根蜡烛。蜡烛是短的,所以也被称为“三长两短”,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两个词都是表示了人们测凶吉文化中的一种象征而已,并没有真实依据。
如果再烧香的时候,正好有一根香受潮,正好灭了呢?如果存在客观因素,是不是就可以打破这种说法,因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只是古代的禁忌,被人作为一种俗语可行,千万不要相信迷信。
现代的用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充满迷信色彩的说法已经被摒弃,关于三长两短,我们常常理解为:意外风险。比如“看着他疲惫的声影,这夜黑风高,万一她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办。”这种说法通常用在两处不同的人,相互担心的牵挂的时候用。
其实在我国的餐桌礼仪上,还有筷子的“三长两短”,意思就是不能把筷子随便放在桌子上,组成长短不一的样子,这样就是“三长两短”,寓意不好的意思。
在当代社会,三长两短包含了诸多温情,尤其是一些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不料最后家庭遭遇变故,一切都随风而逝,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命运是他们最担心的,辛苦了一生只为了孩子而已,所以父母心中担心的“三长两短”就有了更加沉重的含义。
【三长两短的意思-三长两短的意思以及造句】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