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三醒吾身;三省吾身原文

时间:12-06 现代故事 提交错误

一天一成语:三省吾身

【成语名字】三省吾身

【成语拼音】 sān xǐng wú shēn

【成语释义】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近义词】一日三省、 吾日三省.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我反省。

【造句举例】

①,对创业者来说,问题不是一日三省吾身、四省吾身,而是应该时时刻刻警醒、反省自己,惟有如此,才能时刻保持清醒。

②,每日三省吾身:白吗?富吗?美吗?高吗?帅吗?好了,快去上班吧!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晚年收了一个学生,名叫曾参。曾参又名曾子,姒姓,曾氏,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曾参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观,“内省慎独”地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孔子在接收曾参时,曾参年纪还比较小。曾参年纪虽小,但是却十分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有一天,其他同学们问曾参:“你为什么进步这么快呀?”

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不过每天都要多次地这样问问自己:替别人办的事情有没有尽到力啊?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啊?先生教我的学业是不是学习好啦。如果发现哪样做得不合适,我就及时改正。这样慢慢地也就成了习惯了!”

孔子知道这件事后,非常赞同曾参所说的,并让所有的弟子都学习曾参,每日三省吾身。孔子去世后,曾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与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颜子(颜回)、子思、孟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后人由此引出“三省吾身”的成语,指经常自我检查,反省自己。

欢迎转发

[比心]点赞分享,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比心]

菜根谭》:时常三省吾身,便是破“心中贼”的智慧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是王阳明所说的一句话,在正德年间,王阳明赶往江西等地平定匪患,在途中,他就写信给自己的弟子。

信中便有这样一句话:“即日已抵陇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难攻破的堡垒就是自己的认知缺陷,而且内心认知也是影响人生的核心。

因为人生的状态是由行为所决定,而行为是由念头所引发,所以人生出现好和坏的念头,是决定人生状态的根本,只有察觉自己念头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的改善人生结果。

儒家中提出“慎独”的智慧也是同样的道理,所谓“慎独”就是在独居一室,未及人前之时,警惕心中也不能有一丝杂念。

中庸》之中便有这样一段话:在幽暗的地方,大家不曾见到隐藏着的事端,我的心里已经显著的体察到了。当细微的事情大家不曾察觉的时候,我的心中已显现出来了。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小心,不使不正当的欲望潜滋暗长。

人能解决外界环境带来的困难阻碍,而心中因固执而存在的纠葛才是难以去除的万恶之源。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放纵情欲的毛病能够医治,但固执己见的毛病却不好医治,人事物力的障碍可以消除,但死板教条的心理障碍却难以清除。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信奉内心的经验和教条,并且拿自身经验所带来的利益沾沾自喜,而对于人生来说,经验与教条给自身带来的益处在明处可见,但是自身因为过度信奉经验和教条而带给人生带来的损失阻碍,却是不易察觉的。

就像一代枭雄项羽一样,项羽为人耿直,作战英勇,这是他比刘邦更英明的地方,但是当他的优势发展成缺陷的时候,却成了使自己葬身的根源。

正因为具备强大的作战才能,所以养成了目中无人的习性,对身边的人极其不信任,甚至在别人的轻易挑拨之下,就怀疑手下的范增等人,导致下属与他离心离德,最后也落了个自取灭亡的下场。

在《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够察觉自己的问题,才算是高于世俗的智者,但是世间能有几个有此觉悟呢,大多都是死抱着自己的偏见不放,即便内心形成的错误信念,还美其名曰的将为将其奉为心之本性或是人之教条,深受其偏见蛊惑还不自知。

有一位年轻人跟智者请教,说:“我脾气暴躁,经常急躁易怒,以前有人批评我,但是我始终改不了这个问题,我也知道这是为忌,但是已形成习惯无法控制,所以没有办法纠正,请问您有办法帮我改正这个缺点吗?”

智者认真的回答说:“你把心急的这个问题拿出来,我一定能帮你改正。”

年轻人笑着说:“现在没有,只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才会心急。”

智者微微一笑就说:“你看,你有事的时候才会存在,有时候却不存在,这怎么说是自己的习惯或者天性呢,它本来就没有,只是因境而生,你无法控制自己,还将责任推到天性身上,人初生只是一团和气,并无其他。”

年轻人听了之后若有所思,惭愧而退。

人出生的时候内心都是平和的,当他由外界的环境形成错误的执念之后,并未察觉自身的问题,但是当究其根本时,便知这一切都是自身固执习性带来的诟病而已。

所以人生当“吾日三省吾身”,省察自己的念头,剔除内心即将萌发或者已经存在的恶念,这才是自我修身应该具备的重要原则。

不要总抱着偏见不放,时常审查自己的念头,对自己所相信的也要有怀疑之心,因为即便是自己信奉的,能够给自己带来益处的人生教条,都未必完全客观准确,因为任何教条都是跟随条件而存在的,当环境变了,时间变了之后,如果再过度死守,反而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只有对自己所相信的不断打磨锤炼,通过各种条件反复揣摩和思考,才能得到相对客观的真理,这也是“破心中贼”的智慧。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引用古文称“三省吾身”,蓝营讽:想表现自己很有中华文化底蕴?

台“行政院长”多次舌战在野党“立委”,昨天总质询最后一天,他引用大量古文称,他每天“三省吾身”,带着谦卑心情到“立法院”,但因有些质询言论偏离事实太多,他若不即时澄清恐“一言丧邦”。中国“立委”郑正钤说,之前质询完全感受不到苏的谦卑,希望苏更尊重民意代表,不是总质询结束才谦卑。

昨天最后一位“立委”林淑芬完成质询后,站上发言台发表感言,并拱手向“立委”致谢。他称,答询过程各界有许多指教,他愿意侧耳倾听、俯首受教,但有些言论和事实大相径庭,或数据错误、立论偏颇,以今日科技,若他没有即时澄清,合成的假讯息都能流传了,更何况他若当场漠然,会被形容成无言以对、缄默承认,影响效果可能“一言丧邦”。

还引用《论语》称,他深知有时难以讨喜,但“乡人皆好之,何如?不如乡人中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可也”。

自称谦卑,日前被苏呛“吵死了”的郑正钤说,他当时问的是攸关台湾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苏却引用很多古文,或许想呈现自己很有中华文化底蕴,但在质询过程,苏却很不理性,问东答西,没有谦卑倾听质询内容。

曾被骂“袂见笑”(闽南语,不要脸)的郑丽文说,苏辱骂民意代表,做了最坏的示范,若真心忏悔,就应向“立法院”及全民道歉。(薛洋 编辑)

【三醒吾身;三省吾身原文】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