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的意思

时间:12-06 现代故事 提交错误

“三寸不烂之舌”为什么舌头“不烂”?

“三寸不烂之舌”,是指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伶牙俐齿,嘴上的功夫很过硬、很厉害。用在日常生活中有褒有贬,多数为褒义词,用于赞颂人的口才好;少数用于贬义,指某人能说会道过了头,能说善辩不讲理,或是用在不当地方或用于不正之道,使人感到厌恶。使用时要分清对象、场合和环境,弄不好会出笑话。

“三寸不烂之舌”,本作“三寸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就是有名的“毛遂自荐“故事。

周赧王五年(前257),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王急命平原

君赴楚国去请援兵,同时还要签订联楚抗秦条约,任务异常艰巨,平原君立即挑选赴楚随员。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找上门来,自荐要求随往。经过简要考查,平原君同意毛遂前去。

到了楚国之后,双方展开艰苦谈判,但谈来谈去,总也谈不出个结果。毛遂见状带上佩剑,自告奋勇跑到谈判大殿。楚王喝令他赶快退下,毛遂却按剑跨到楚王面前,厉声说道:“你竟在我的主人面前这样跋扈,不就是倚仗人数多吗?但是,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手中,楚军再多也不如我的剑快!说罢,拉出动武的架势。楚王一看来者不善,态度马上转好。毛遂看到楚王服软,便义正词严地分析了楚、秦两国的利害关系,坦陈两国缔约联合抗秦的重要意义。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随即举行缔约仪式,并出兵解了邯郸之围。平原君回到赵国之后,感慨地对别人说:“毛先生这次使楚,办成这么大的事情,他的’三寸’舌真是厉害,胜过百万之师啊!”

那么,为何“三寸舌”又成了“三寸不烂之舌”,而且还要“不烂”呢?原来这与佛教有关。

据古文献记载,只要诚心诵读《法华经》,死后舌头就会不烂。如《太平广记》卷一〇九沙门和尚条引《旌异记》:"齐武帝时,东山人掘土见一物,状如两唇,其中舌鲜红赤色。以事奏闻。帝问道俗,沙门和尚曰:‘此持《法华经》者亡相不坏也。’”除此之外,尚有唐代张读《宣室志》、《法苑珠林》等也有类似记载。

为何诵读《法华经》死后舌头不坏呢?因为这部佛经是大乘佛学集大成之作,是天台宗的主要典籍,在佛教典籍中地位崇高。以《妙法莲华经》最通行。其中《法师功德品》第十九说:多次诵读可以修得“眼、耳、鼻、舌、身、意"六大功德,如修得舌功德,就可以死后舌头不烂。在《法苑珠林》卷释道裕条下,活灵活现讲了这个和尚平生以诵读《法华经》为业,读有数千遍之多。释道裕死后为其建了一个灵塔,“至十一年,依言发之,身肉都尽,惟古不朽。”这件事情在佛教界很有影响,不仅僧人们津津乐道,一些佛界俗家弟子也都熟知这个故事,很快就传开了。本来佛教和世俗语言就有联系,于是把《史记》中的"三寸舌”同这个“不烂舌”的佛教说法联系在一起,就成了众所周知的“三寸不烂之舌”。

历史上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你知道吗?

三寸不烂之舌,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

一说到这个词,大家都会想到《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但是“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故事是这样的——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平原君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一番后,勉强同意他前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

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

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各位,现在知道历史上“三寸不烂之舌”指的了吗?

【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的意思】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