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大结局:她用一生血泪,悟出了这四个字
争议不断的《如懿传》,迎来大结局。
周迅饰演的如懿,被大猪蹄子乾隆,用“你放心”三个字,哄骗了大半辈子后,才幡然醒悟,明白了帝王家无情痴。
如懿用一生血泪,得出了四个字的感悟: 兰因絮果 。
什么是兰因絮果?这四个字又隐藏着怎样的两性密码?
想知道答案的书米,请读今天这篇文章。
—— 书单君
男与女,情与爱,通透而澄澈
如懿给乾隆的“分手信”,只有四个字:兰因絮果。
何谓兰因絮果?意思就是, 男女姻缘,初时美好,最终离散。
感性的台词昭示了一个道理:恋爱的虎头蛇尾,婚姻的矛盾冲突,归根结底,源自两性看待爱情的差异。
渡边淳一在《女人这东西》这本书里指出:
信奉爱情永恒的,大多是女人,成熟男人会本能地觉得,永恒之爱靠不住。
在渡边看来,所谓爱情,就是对于异性的一种紧张状态。
与钟情的异性约会,无论男女,都会不遗余力地装扮自己,出门前揽镜自照,务求搭配得体。
见面后,对于自己的言谈举止,也是倍加小心,将最好一面呈现给对方,生怕留下不好印象。
精神上的紧张,会影响到身体。
恋爱中的人,瞳孔放大,脉搏加快,心跳异常,感觉变得敏锐,将对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恋爱拍拖,兹事体大,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当此小鹿乱撞之时,普天之下,没有什么比爱人更重要。
这种怦然心动的感觉,黄舒骏在《恋爱症候群》中,有精准描述:
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你,也不管家里米缸有没有米,也不管路上有人示威抗议。
从恋爱到结婚,随着年岁增长,这种精神紧张的状态,会逐渐松弛乃至消逝。
夫妻同在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之间,不再有任何秘密,也不再有任何好奇。当初紧张的小鹿乱撞,被松弛的惯性取代,成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从这个意义上讲,婚姻的确是爱情的坟墓。
嘈杂的婚礼,热闹的喜宴,林林总总的仪式,烘云托月般,将高潮定格在誓言的部分:你愿意娶这个女人吗?无论是好是坏,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都要爱她,忠诚于她。
滴水不漏的誓言,是一道看似完美的保险,但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放眼望去,古今中外,一对对怨偶,没几个人能遵守。
唐玄宗和杨贵妃,你侬我侬之时,于七月七日在长生殿立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结果呢,李隆基先生,言犹在耳,口血未干,安史之乱中,为平息六军之怒,将女朋友勒死在马嵬坡。
克林顿和希拉里,当初也是一对金童玉女。婚礼之上,像“忠实于对方,保持贞洁”之类的誓词想必也没少说。然而,这位“嬉皮总统”,最后还是未能免俗,跟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女士上演了一出“拉链门”。
《如懿传》里,乾隆对如懿的誓言属于极简风格,就仨字: 你放心。
那些指天画地的海誓山盟尚且算不得数,一句不咸不淡的“你放心”又岂能让过期的爱情如初?
已婚人士弘历着实会玩,不仅在皇城内追欢,还跟水玲珑等七个当红歌妓同船嬉闹,乘着花舟,喝着花酒,携着浮花浪蕊,一脸花痴地炮制着皇室的花边新闻。
对此,如懿万念俱灰,又不能像张雨绮那样,抄起水果刀泄愤,只好来个断舍离,自行剪发,意欲出家,从内心深处,跟乾隆一刀两断。
断发后,如懿独坐船头,顺流而下,脸上不露声色,斜晖脉脉水悠悠,往事与孤舟,都渐行渐远。
在这个瞬间,如懿想必悟出了“兰因絮果”的道理,男与女,情与爱,一切的一切,通透而澄澈。
乾隆后宫,一个巨大的活体实验场
《如懿传》接近尾声,大猪蹄子乾隆成了众矢之的。
比起《延禧攻略》里的乾隆,《如懿传》中的乾隆更为不堪。
导演借如懿之口,对他进行了无情鞭挞:刚愎自用、薄情寡性、自私虚伪的是你,疑心深重的更是你。
大猪蹄子固然可怕,但真正可怕的,其实是造就大猪蹄子的土壤和环境。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在其代表作《路西法效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人性无所谓善恶,不良建制下的权力架构和社会情境,才是真正的恶魔。
这个结论,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实验,即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一批互不相识的斯坦福大学学生,受到招募,走进一个被精心布置的地下室,接受了这项实验。
实验为期两周,大学生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
起初,狱卒和囚犯之间,还是相敬如宾,彼此客客气气,半推半就,仿佛在过家家。
但没过多久,他们就进入了角色,狱卒变得残忍暴虐,囚犯变得逆来顺受。
按照实验规定,严禁体罚囚犯,但狱卒仍有办法,对狱卒进行折磨,摧毁其自尊。
三天过后,就有人因情绪崩溃退出实验,不到一周,个别狱卒,甚至强迫囚犯做出模拟的动作。
更为恐怖的是,囚犯在饱经挫折后,会陷入一种无望状态,不仅不去争取权利,反而对自己的处境,失去了清醒的判断。
在实验之前,大学生们签署了一份同意书,白纸黑字地写着,参与实验的人,有权利随时退出。也就是说,当他们想中止实验时,可以随时走出地下室,没人会阻拦他们。
而事实上,这批囚犯甚至连“越狱”的想法都没有,过于逼真的实验,让他们在心理上,将自己认定为应该接受处罚的一方。
如福柯所说:
你不必是真的囚犯,看守者也不必是真的狱卒,只要你被他看守,形成惯性,时间一久,你就会忘记自由。
对于实验中的狱卒来说,他们本性不坏,却忍不住屈服于情境压力,明知自己在作恶,却难以抗拒权力的诱惑。
乾隆的后宫,就是一个巨大的活体实验场。
在这场实验中,乾隆作为大猪蹄子,就相当于狱卒的角色。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乾隆私德如何,其实无足轻重。往深里说,人性大同小异,无所谓善恶,或者说有善也有恶,最值得警惕的,是那些激发出人性恶的制度。
理解了这些,我们再回头看“兰因絮果”,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其矛头不只是指向喜新厌旧的男性特质,更指向了一种特定时期的文化建制——皇权。
如懿说,这宫里无休止的猜忌、争斗、算计、背叛,确实让人厌烦,可是皇上难道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你而起吗?
一语中的。
一场宿命一场梦
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设置。
从始至终,电影中的“老爷”这一重要角色,未曾露过一次脸,观众所看到的,只是模糊的侧颜和背影。
老爷这个角色,其实是个符号,是个象征,他不只是陈府的老爷,还是张老爷李老爷,是旧时代千千万万个老爷的化身。
操纵女性命运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不是陈老爷或大猪蹄子,而是一种体系,一种文化,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力量。
如懿嫁给乾隆,不只是嫁给乾隆这个人,更是嫁给一种身份和建制。用荧幕上雍正的话说,就是:
朕坐在这龙椅上,一样不能随心所欲。
在这个建制下,如懿当年的青梅竹马,注定会异化成一个大猪蹄子。
侍卫凌云彻,因为跟如懿传出莫须有的绯闻,被乾隆阉割成太监。
这个时候,乾隆对如懿已经没什么感情了,但皇家的规矩不能坏,如懿是他的私产,别人不得觊觎。
英国平民王妃黛安娜,作为娇艳的英伦玫瑰,曾是无数女性的艳羡对象,殊不知,她嫁给王子查尔斯,正是其一生悲剧的开始。
黛安娜天性自由奔放,跟繁文缛节的王室作风格格不入。
结婚后不久,黛安娜就发现老公偷腥,跟卡米拉有染。若是平常婚姻,男方出轨,理应净身出户,说离也就离了。
但皇室婚姻,岂能随心所欲?两个貌合神离的怨偶,也只好在镁光灯下演戏。
1992年,戏演不下去了,两人于情人节出访印度,按照惯例,查尔斯要献吻秀恩爱,谁料,黛安娜把脸一扭,让现场气氛颇为尴尬。
这桩名存实亡的婚姻,一直拖到1996年,才画上休止符。少了皇室的桎梏,黛安娜却仍是过往的囚徒,离婚后,她数度精神崩溃。
1997年8月31日,为躲避狗仔的追击,黛安娜在巴黎的公路上飙车,最后酿成惨祸,车毁人亡,香消玉殒。
在黛安娜王妃盛大的葬礼上,英国国宝级歌手埃尔顿·约翰,唱了一曲《风中之烛》,令无数人潸然泪下。
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 你的烛火虽已燃尽,但传奇永远流传。
在《如懿传》中,如懿问太后,懿便很好,为何要叫如懿?太后叹了口气,你还年轻,不懂得世间美好,有多难得。
古今中外的皇室婚恋,多以悲剧做底。
甭管是黛安娜还是如懿,在她们内心深处,想必都有一种考量:如果能选,与其成为一段轰轰烈烈、任人评说的传奇悲剧,不如厮守着平平淡淡、不为人知的小小幸福。
如郭德纲所说, 珠丸之珍,雀不祈弹。金鼎之贵,鱼不求烹。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男女间的兰因絮果,不是巧合,是宿命。
(书单)
他曾是仓库发货员,在海南炒房险破产,现为湖南首富,身家1350亿
医疗领域有句行话叫:金眼银牙铜骨头。
就是说,骨科没有牙科赚钱,牙科没有眼科吃香。
接骨正位,有时几百上千;镶牙填沟,可以动辄上万;而眼睛的治疗,则高不封顶。
陈邦就是靠做眼科这行发家致富,成为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
2021年,陈邦以135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26位。
(陈邦)
从1997年懵懂入行,到2009年带领公司上市,再到2021年的湖南首富。
陈邦的创业历程,可谓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而令人惊叹的是,作为眼科界大佬,陈邦居然毫无医学背景。
一开始也完全不懂专业技术,只是在跟隔壁邻居“闲聊”一番后,就揣着全部身家闯了进去。
正如他自己轻描淡写所说:“当时进入医疗行业,主要就是尝试一下新的领域。”
不曾想,这一试,就试出了千亿巨富。
那么,陈邦的成功得势背后,除了具有如此胆识魄力外,还有哪些助力加持呢?
陈邦曾说:“我是正宗长沙人,家就在南门口,熙熙攘攘的街市是我儿时最深的记忆,也是我成长的养料。”
1965年,陈邦出生在湖南长沙一户家庭。
父亲是在呆了七八年的,这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了陈邦的求学之路,让他从小就对““这个职业充满憧憬和向往。
中学毕业后,17岁的陈邦没有再继续读书,而是应征入伍,成为和父亲一样的。
两年后,他如愿考上军校,兴奋万分,豪情万丈。
可是,奈何老天爷不赏饭吃,陈邦因红绿色盲被学校劝返,不得已提前退伍。
提及这段短暂的军旅生涯时,遗憾之余,陈邦也收获良多:“最关键的是,在我学会了什么叫毅力。”
正是毅力这个关键品质,让陈邦在大事未成之前,历经种种挫败失意,都从未轻易放弃,咬牙坚持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陈邦退伍后,进入一家国企单位,做了两年仓库发货员。
但不安分的性格,让他很快舍弃这个吃香的铁饭碗,辞职下海经商。
他先后捣鼓过装修、贸易、器材代理,都不温不火,没搏出什么水花。
1990年,陈邦辗转到海南探寻商机,发现当地的“椰树牌”椰汁非常畅销。
于是,他想方设法搞到该品牌的批发代理权,顺利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有了一定资本之后,陈邦就想再接再厉,干更大的生意,赚更多的钱。
90年代,房地产行业正发展到势头最顶峰。
无数投资者前仆后继赶来凑热闹,此时手有余钱的陈邦也是其中之一。
时势造英雄,很快,陈邦也从这股淘金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他购置了豪宅香车,过上了成功人士的标配生活。
但不久后,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的经济铁律发挥作用,泡沫破灭。
无数沉溺在虚高幻象里的大佬撤退不及,哀嚎一片。
陈邦同样又成为其中之一:“我从海南房地产中走出来,和冯仑、潘石屹他们一样,只是他们走得早,我跑得慢。”
1994年,刚刚走上人生巅峰的陈邦,就这样被一把拉下,几近破产。
为了挽救生意,30岁的陈邦奔赴台湾,寻找翻身机会。
多方打听后,他了解到那里正在筹建一项交流项目,以灯会等民俗展现为内容,在台中市建设一个文化主题公园。
陈邦满怀激情:“以民间交流代替官方交流,是打破隔阂的有效方式。两岸都很重视这个项目,各部门也非常支持。”
因此,陈邦豪掷8000万拿下这个“香饽饽”,成为首个到台湾投资的人。
如果此次功成,陈邦不仅可以从房地产的泥淖中脱身出来,还能大赚一笔东山再起。
可惜造化弄人,因为形势突变,两岸关系陡然紧张。
项目流产,陈邦的所有投入再次打了水漂。
一连串打击,让陈邦万念俱灰,精神萎靡,身体每况愈下,得了突发性耳聋。
1997年,陈邦回到老家休养治疗,住进长沙市第三医院。
这段时间,陈邦躺在病床上惨淡地考虑未来:“如果没有别的出路,我就去开餐馆或者出租车,应该能养活自己吧。”
当时,他主治医生的妻子刚好是一名眼科医生。
偶尔接触中,陈邦无意间发现眼科这个陌生领域的巨大潜力。
同时,他回想起早年间在上海打拼时,跟一位同租住在弄堂里的邻居很聊得来。
这位邻居就是倒腾眼科设备,常年和上海医院合作,“轻轻松松”赚到大钱。
陈邦还曾动过入伙的念头,后来因缘际会干别的去了。
此时,陈邦结合眼前实际,再次审视这个大有可为的新项目。
恰逢其时,国家正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完善技术和服务。
陈邦立马敏锐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开启”。
于是,陈邦破釜沉舟,拿出仅剩的3万块钱再次创业。
专业高级的眼科仪器,怎么可能区区3万块钱就能搞定?
陈邦毕竟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在商场打拼数年,他很知道该怎么“空手套白狼”。
他从近水楼台入手,先和长沙市第三医院商量好,由他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在院内开设白内障和近视检测科。
然后再握着医院的包票承诺去找厂家谈判,申请分期付款的方式结账。
厂家一看,有大医院做保,自然问题不大,很爽快就答应了。
本来好几十万的设备,陈邦东挪西借,只给了10%的定金,就给拉走了。
由此,陈邦开创复制性极强的“院中院”模式,并在其他医院如法炮制,迅速扩张。
依托公立医院的资源优势,陈邦在眼科行业慢慢站稳脚跟,生意红火。
眼看着越来越顺,可他又遇到了坎。
2000年前后,国家开始对这种“院中院”的加盟方式进行清理。
陈邦赖以为生的经营模式,受到直接且剧烈的冲击。
他只得从各大医院搬出来,自谋生路。
好在有了这几年在医院内部摸爬滚打的经验,陈邦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慢慢成长为行业专家,在管理运营这块更加得心应手。
因此,虽然再逢大势相逼,陈邦没有很慌,而且他认为这并不全是坏事:
“院中院虽然有保障,但却很难做大。要想有一个更加长久的事业,必须转型。”
经过考察调研,陈邦清晰地明白,自己要白手起家建一家医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他另辟蹊径,选中了长沙钢厂职工医院。
通过收购这家濒临倒闭的国营性质医院,将其整体变更为“爱尔眼科”,正式以独立姿态进军医疗领域。
之前背倚大树好乘凉,现在一切都要靠自己。
陈邦回忆:“那时候我的医院很小,只有1000多平米,4、5个医生。”
如此规模的民营小地盘,自然比不过国营大场所。
老百姓普遍看病,还是偏向去“正规、人多”的地方。
陈邦的眼科生意,相较之前,不可避免地一落千丈。
2001年,医院草创之初,为了维持运营、添置设备、招聘人才,陈邦用尽各种融资办法,承兑汇票、对外租赁、信托计划等等,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
本来从公立医院单飞出来,陈邦还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鼓励自己往好的方面看。
但明显走下坡路的事实摆在眼前,他也开始焦虑起来。
再加上重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是技术骨干人员的不辞而别。
对陈邦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一激动又病倒了。
面对举步维艰的艰难处境,陈邦说:“当时我在床上连躺了三天。但我是一个霸得蛮、不服输的人,病好了我决定接着干。”
他咬着牙在沈阳、成都、武汉等地继续圈地,开设4家医院,把眼科技术下沉到各大小地级市。
本来资金就吃紧,为何还要这么烧钱扩张?
陈邦的见解是:“在这种环境下,你一步一步走,不用超常规手段,是不行的。”
他采取的“非常规”手段就是:三级连锁模式。
陈邦结合看病的实情,敏锐察觉到我国医疗水平的不均衡和滞后情况。
比如大城市的知名医院,往往一号难求;
而二三线城市的居民对本地医院缺乏信心,不管什么病,都先跑大医院,不认可地方医疗。
陈邦就亲身接触过一些河北的有钱人,生个孩子都指定到北京协和医院。
这对他打算在地级市建立医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认同挑战。
同时,也意味着首开先河的难得机遇。
陈邦分析:“一般80%以上的病人都在地级市以下,这些地方恰恰很缺优质医疗资源。
如果我们把高水平的医院建在当地,病人就会在当地看,而不用非要劳民伤财跑到大城市去。”
因此,陈邦抓住国有医院不开连锁这个“漏洞”,把上海、广州这种超大城市化为一级,省会城市为二级,地区市则为三级。
一方面各级医院资源共享,统一采购、配备材料,确定品牌效应;
另一方面,上级医院为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
病人在下级医院看不好的,可转移到上级医院。
这样内部迁移,总比换医院重新诊疗方便得多。
探寻出符合国情的经营模式,熬过积势蓄力的初创阶段,陈邦终于迎来了成功的曙光。
爱尔眼科的名气,渐渐直逼同济医院和中山大学医院等行业翘楚,专业度得到普遍认可。
此后,陈邦开始将触角伸向一线城市和三级城市,向上突破,向下延伸,实现全面覆盖。
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公司还不满一周岁的时候,我就准备把它弄到纳斯达克去。”
上市,意味着可以募集到更多资金。
同时,也需要投资者的肯定和支持。
在与美国的风投机构协商对接两年后,陈邦却放弃了这次机会。
因为他觉得,境外资本不能很好地理解民营医院当时在国内的行业处境。
虽然上市进程遗憾夭折,但也并非全无所获。
陈邦在美国的积极运作,引起了世界旗下一家国际金融公司(IFC)的注意,他们愿意为他提供一笔低息贷款。
2006年,陈邦拿到了一张800万美元支票:“钱虽然不多,而且只是借贷,不算入股,但这一步是我们上市的关键。”
因为从那以后,陈邦的公司从财务审核到大厅消防栓,都被IFC要求按国际标准执行。
这在“不经意”间为之后的上市之行铺平了道路。
2006年到2008年,短短两年时间,爱尔眼科的营业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101.31%,在全国12个省成立了19家连锁医院,门诊量和手术量位居业界第一。
2009年,陈邦笃定时机已到,果断带领公司在深圳创业板敲钟上市,成为中国眼科医疗第一股。
那段时间,陈邦为了准备相关材料,夜夜失眠。
他被紧张和兴奋交相煎熬,坦言:“那两年经常睡不好觉”。
陈邦的烟瘾很大,每天都需要抽两三包烟来提振精神。
时常飞来飞去的出差日常,最让他忍受不了的,不是往来辛苦,而是飞机上不能抽烟。
当年10月30日,开盘当日,公司股价为48.86元,中间一度摸高到72元,最后以51.9元完美收盘。
陈邦的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成几何倍数字增长。
而他对此却很坦然:“我没有天天关心股价,自己不会去算,那都是账上财富。
一个午觉之后有可能多几个亿,也可能少几个亿。”
当财富成为天文数字之后,也许的确会有这样“淡泊名利”的冷静,但陈邦丝毫没有停下疯狂聚富的脚步。
我国眼科疾病门诊患者数量,从2012年的8740万人,增加至2016年的1.09亿人。
但相应的专业技术医院增幅却远远不及于此。
陈邦是典型的处女座,做事严谨高效,目标明确,同时又保有雷厉风行的刚强作风。
他再次乘借局势东风,用并购、合作等多向方式,更加迅速地扩张业务,率先打造出一流医疗团队,逐步成为私营眼科机构的领头羊。
2019年,公司市值达到1000亿,陈邦以530亿元身家上榜《胡润百富榜》,并问鼎湖南首富宝座。
在公司上市十周年活动中,陈邦满怀激情提出“二次创业,再战十年”。
他给公司的发展,十分谨慎地只打了70分,并希望未来5到10年,能够达到80分。
他发言称:“爱尔眼科成立18年,对于百年企业来说,还是个少年。”
看似谦虚低调,实则雄心初现。
陈邦带领着他血气方刚的“少年”一路狂奔,势不可挡:
仅2019年,公司就收购或新建了湘潭仁和、普洱爱尔、武汉洪山爱尔等18家医院及31个门诊部或诊所;
2020年,又以并购重组的方式,间接收了30家眼科医院的股权;
2021年,集团在中国内地、欧洲、东南亚拥有3家上市公司,有医院及中心达600余家;
目前,公司总市值达3664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诊疗量最多的眼科医疗连锁集团……
公司员工形容老板陈邦的为人,有一个关键词:智慧。
比如擅长在公益方面大做文章。
陈邦曾对外讲述:“我们到社区去筛查眼科患者,有病就拉过来。
有的老百姓没钱,我们就减少费用,甚至全免费。
我们的筛查车,经常拉白菜、鸡蛋回来。
病人感谢我们,但没钱,就送东西。”
2021年,陈邦向其母校——湖南大学一次性捐赠1100万元,成立“爱尔·百年商学发展基金”;
2022年,陈邦在新年致辞中,回溯过往历程,提到期间,公司总计捐款5300万,并派送近两千名医疗人员驰援防疫工作。
财务总监对陈邦的评价是:“他能跟国家政策保持一致,经营方面让患者满意,使企业不断发展,方方面面利益兼顾地很好。”
但事无全备,没有人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
2020年末,女医生艾芬就在微博公开发声,表达对陈邦医院的强烈不满。
当年5月份,艾芬因右眼白内障,在爱尔医院做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且成功;
几个月后,她又在自家所在医院进行二次手术,导致右眼近乎失明。
艾芬认为,第二次手术之所以失利,是由于第一次没做好。
由此,双方便开始了漫长的对峙协商过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手术失明”还没有掰扯清楚,一年后,艾芬再次出拳,陆续晒出爱尔内部资料,包括大量患者的姓名、手术日期、病种、手术费等详尽信息,指出医院存在返点回扣和行贿行为。
对此,陈邦公司的回应是:“目前网传的信息,医院于2019年已按照董事会相关要求进行了整改,严肃处理了违规员工,并撤换了管理团队。”
换句话说,艾芬爆料的,是已经解决完了的陈年旧事。
这场尚无定论的恩怨风波,也让57岁的陈邦在2022年1月29日凌晨“辗转难眠,反思再三”。
他在呼吁对方走法律途径采证,不要制造舆论风波的同时,也在给全体员工的信中,反躬自省:
“深夜里,我不断警醒自己,创业时那份初心还在吗?还在!
我想跟各位兄弟姐妹说,我们只有站在更高的起点,打开更广阔的视野,按照更严格的要求。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事实最终如何,你我尚无可置喙,只能静观其变。
那陈邦所谓的初心是什么呢?
他的回答是: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听起来好像很冠冕堂皇。
这让我想起《论语》里一句话: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思是:仁者和智者都行善乐施,但仁者是发乎真诚,自动自发地去做;
而智者是知道做好事有利可图,所以去做。
二者从结果来看是一样,但初心不一样。
医疗行业由于自身特殊性,总是面临在公益和盈利之间的微妙权衡。
顺势而为,永远是成功的第一要义。
如果正当初心有损,势必会影响到行事结果,最终于势不合,难以存活。
作者:朱小鹿&雯鲛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陈情令》:蓝湛说的这两字,蕴含了四层含义,可惜魏婴没懂
一部好的电视剧,值得细细去探究。
《陈情令》就是这样一部电视剧。
你每次看,都能看出更多的东西。
还记得魏婴重生之后,跟蓝湛一起去剑灵的事情,在义城,他们目睹了薛洋与晓星尘和宋岚的复杂纠葛。
在阿菁的坟前,景仪大骂薛洋不是东西,金凌为阿菁惋惜,而蓝湛沉默不语。
良久,他才说了一句“幸好”。
王一博是怎样说这一句“幸好”的呢?他先是深情地看着魏无羡,而后把眼神慢慢往下看,看不到魏无羡的眼睛之后,说了这两个字。
短短的两个字,复杂的微表情,已经告诉了我们他想说的话。
看到宋岚背着霜华剑,走出大门,去践行“负霜华,行世路,一同星尘,除魔歼邪”的誓言时,蓝湛应该想到了16年前的自己。
16年前,魏无羡承担了所有,在万念俱灰的心情下跳了崖。
这十六年来,蓝湛逢乱必出,一方面是为了寻找魏无羡,而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践行两个人共同的理想“锄奸扶弱、无愧于心”。
如今的宋岚,不就是当年的他吗?
幸运的是,蓝湛没有白等,魏无羡终于回来了。
蓝湛与魏无羡不会有宋岚与晓星尘的结局,这不值得说一句“幸好”吗?
宋岚与晓星尘有如此结局,不也是因为他俩人之间也有隔阂吗?
宋岚师门被屠,薛洋说是因为晓星尘多管闲事。情绪激动的宋岚,在见到晓星尘之后对他有了埋怨之情。
于是,晓星尘把自己的眼睛换给了宋岚。
冷静下来的宋岚来找晓星尘,才发现晓星尘跟薛洋在一起,自己不小心还被薛洋暗算了。
如果他们之间一开始就能够信任无间,还会有薛洋的趁乱而入吗?
蓝湛的幸好,是说给自己的。
当年,自己因为意志尚未坚定,所以没有能够始终站在魏婴这一边,以至于造成魏婴跳崖的悲剧。
如今,魏婴重生,是上天给自己的机会,自己可以有时间补偿自己曾经的悔。
我们都知道,剧中一共有三对好兄弟,一对是宋岚和晓星尘,一对是蓝曦臣和金光瑶,一对是蓝湛和魏婴。
晓星尘与宋岚的结局是这样,而蓝曦臣与金光瑶必然也会走向决裂。
知己故去的打击有多大,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知晓。
幸好,自己的知己是魏婴,他没有让自己失望,这份情谊也不会让自己失望。
人生少点遗憾,这不是幸好吗?
其实魏婴的命运与薛洋有些相像,他们都是从小父母双亡,曾经在街上流浪。
但是,魏婴比薛洋幸运,江枫眠把他接回了家。
虽然家里三娘子有时候会为难魏婴,但是魏婴还是被江枫眠养出了世家子弟的风范。
因为有江澄和江厌离,魏婴心中充满了爱和阳光。
如果当时薛洋也能够被人爱,或许他的人生会换一个模样。
魏婴虽然被世人诟病,但那只是别人的误解。
他终究还是那个明媚的少年。
蓝湛这一句幸好,或许是在感恩,感恩江家对魏婴的照拂,让他能够拥有一个坦坦荡荡的心胸。
蓝湛本来就是一个话虽少,但内心却极度细腻的人。
他虽然只说了两个字,可内心却已经转了好几个念头,可惜当时的魏婴根本没能读懂蓝湛的深情。
不过没关系,他俩已经非常默契了。
下一次我们讲一讲被你们忽视的忘羡之间的默契。
【万念俱灰的意思-万念俱灰的意思?】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