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品纹样寓意
很多小伙伴喜欢收藏古玩,收藏的不仅仅是古玩本身,更收藏的是古玩上的纹饰。中国拥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而体现在古玩上的纹饰图案,也包含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说起纹饰,在很多古玩上都有,瓷器、玉器、木雕、石雕以及人们所穿的衣服上都包含着纹饰,那么这些纹饰都有什么含义呢?今天小编就主要和大家讲一讲瓷器上的纹饰。
1:清二龙戏珠钮田黄章,尺寸:高5.7厘米,估价:RMB 180万-220万 ,成交价:RMB201.60万
瓷器上的纹饰类型有很多,但主要的寓意都是趋吉避凶有吉祥的意义。这也可以看出,中国历代对于吉祥图案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吉祥图案的纹饰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请听小编来仔细讲讲。
第一类也是最常见的,就是以龙凤为为主的纹饰。自古我们就会讲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事实上来说,这种说法是不完全对的,确切地说,中华民族是龙和凤的传人。所以说我们也将龙和凤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知道在皇帝的衣服上是龙,而皇后的衣服上是凤,这两者纹饰,也是其他人不可以随便使用的。同时,龙还象征着权威和尊严,因此说,在皇帝身边有很多东西都是以龙来作为代表的。而凤则代表的是才艺和吉祥,所以在皇后身边衣服配饰等等的东西都是以凤来代表的。同时,这也显示出中国对于龙和凤的崇高的一种敬意以及尊重。
2:清乾隆铜鎏金掐丝珐琅蟠龙蝠寿纹瓶,尺寸:高48厘米,估价:RMB 80万-160万 ,成交价:RMB178.25万
第二类就是以植物作为纹饰,大多数都是以松、竹、梅、兰、牡丹、桂花、桃、石榴、莲花等植物为主的。而使用这些图案的多是一些文人墨客,这个植物也寓意着人的品德高尚有气节,就例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可以看出他对莲的喜爱,同时也表现了他自己“出淤泥而不染”,这些文人墨客利用这些自然植物来比喻自己高风亮节。
第三类主要是以动物为纹饰。大多是牛、羊、喜鹊、孔雀、鸳鸯、麒麟、蝙蝠、鱼类、大象、鹌鹑等等,其实所使用的这些动物也是有一定的寓意的,例如鹌鹑有一路顺风的意思;鱼有年年有余的意义;蝙蝠和古钱则有“眼前有福”得意。
3:清康熙掐丝珐琅缠枝莲双兽耳壶,尺寸:高39厘米,估价:RMB 150万-200万 ,成交价:RMB172.50万
第四类以神话故事为主的纹饰图案。例如,八仙过海、天女散花、仙人指路、嫦娥奔月、麻姑献寿等神话故事来作为图案。其实大多都是向往的含义或者带去祝福的含义。
第五类是以罗汉为纹饰。罗汉,传说是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常在世间,弘扬佛法,受世人供养。
第六类主要以一些历史故事为纹饰。例如伯牙抚琴,我们都知道高山流水的故事,同时,这也在寓意着知音难觅的意思。还有踏雪寻梅、昭君出塞、三顾茅庐、侍女歌舞、竹林七贤、百子图等等。
4:汪寅仙竹段壶,估价:RMB 25万-30万 ,成交价:RMB161万
在瓷器的纹饰上我们看出,人们大多使用的是一些祝福含义或者趋凶避害含义的纹饰,这就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想利用这些图案取得一世平安。
“钝感力”,80、90后在职场中最需要的能力
你听说过“钝感力”吗?这个概念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发明的,没错就是写过那本火辣辣的《失乐园》的作者。
“钝感力”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就是对周遭事物不过于敏感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对抗困难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
80后90后在职场中最需要的能力,也就是这种“钝感力”。
“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迟钝点,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点,能够承受各种锻炼和痛苦。你可以选择在年轻的时候肆意妄为,但如果没有趁年轻打下一片基础,凭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CPI越来越高的地方生存下去?” 360创始人周鸿祎就曾经这样告诫年轻人关于“钝感力”的重要性。
本期咪咕悦读汇,来一起读读渡边淳一的创新之作《钝感力》,新的一周,从锻炼自己的钝感力开始。
钝感力(节选)
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功的人们,当然拥有才能,但在他们的才能背后,一定隐藏着有益的钝感力。
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一般来说,提起“迟钝”这个词,人们头脑中联想到的都不是好事。
实际上,“那个人好迟钝”和“那个人很敏锐”这两种评价,可谓是天差地别,如果听到别人议论自己反应迟钝,一定会气得火冒三丈。同时,人们口中有关钝感一类的言词,也都带有明显的贬义和否定的成分。
下面,我们从人的心灵,或者称之为精神的这一方面,讨论一下关于愚钝的种种意义。
首先,以一个暂且称为小K的男人为例,他在一家公司工作。作为一个白领,小K在公司既谈不上优秀,也不算差,属于表现平平的职员,有一次由于一时疏忽,他在工作上出了个差错。
更加倒霉的是,恰好碰上上司心情不爽,所以小K在众人面前被上司狠狠地责骂了一顿。
当时周围在场的同事,都对上司的怒骂感到非常震惊,他们十分同情小K:“唉,刚才那顿臭骂,是否有些太过分了。”甚至有人担心说,“这样一来,小K肯定情绪低落,明天他会不会不来上班?”
可是和同事们预料的正好相反,第二天早上,小K和往常一样,按时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并且满面笑容地向众人道声:“早上好”!似乎昨天挨骂的事他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此情此景,使同事们都觉得白白替他担心了一场。
面对这样一个小K,你会怎么看呢?
往好处讲,被上司如此劈头盖脸臭骂一顿,小K却毫发无损,依然精神抖擞,他可以算得上结实的佼佼者吧。可话又说回来了,上司那么严厉的斥责,对小K都毫不起作用,他也真称得上是个“迟钝的家伙”。
与小K相比,另一个小N,同样被上司怒骂了一顿,他却不能像小K那样迅速改换心情,回到家之后,仍旧没完没了地沉浸在个人的烦恼和思虑之中。
“我真没用,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家伙。”他责备自己,然后开始钻牛角尖,“到了这种地步,我怎么可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再出现在公司。”第二天,小N也许就不去上班了。接下来,他一直摆脱不了这件事的阴影,一而再、再而三地休息,这样拖延下去的结果,恐怕最后就会辞职。
把钝感的小K和敏感的小N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占绝对优势、值得信赖的还是钝感的一方。
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若是小K的话,他都可以十分顽强地闯过难关,说不定将来还会成为公司的骨干。可是敏感的小N,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接连不断地遇到挫折,他的朋友们也将渐渐地和他疏远起来。
这样的钝感力,不仅是在公司的上下级关系中显示作用。一般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就不用说了,而在朋友关系乃至男女关系中,钝感力也相当重要。
下面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情,距今约有四十年了,那时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作家,加入了已故的有马赖义先生创办的一个名为“石之会”的文艺沙龙。
这个文学沙龙聚集了一批年龄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曾经获得过主流文学新人奖,或曾为直木文学奖或芥川文学奖候选人,但最终落选的尚未功成名就的作家。若是依照相扑来算,则属于刚刚上榜的一级力士的那一档。
该沙龙有近三十名成员,每月一次的聚会通常在二十人左右,大家聚在有马先生的府邸,一边就着有马夫人亲自烹制的料理喝酒,一边随心所欲地交流彼此的创作心得,之后大家都作鸟兽散,所以是一个十分轻松的沙龙。
后来,这个沙龙之中产生了五六位获得直木文学奖或芥川文学奖的功成名就的作家,此外,还有一位我认为最有才华的名叫O的男作家也是沙龙的成员之一。他那时就已在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了,只要读了他的作品,其才华便一目了然。
然而,因为当时大家都是刚刚入行的作家,所以不可能有多少稿约。多数人都是按照编辑们“写出好的作品来了,请拿给我们”的吩咐,创作一完,就送往出版社。对于这些“毛遂自荐的稿件”,编辑每次几乎都是“那么,我读一下”这句话,然后就杳无音信了。我们等得不耐烦了,就主动打电话问编辑,得到的回答还是老一套,不是“这篇稿子还不能马上刊登”,就是“这里、那里需要修改”。尤其是当自己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遭遇退稿的时候,那种打击之大,常会令人变得非常消沉。
当然我也有过同样的遭遇,在那种时刻,只能靠说“那个编辑根本不懂小说”、“发现不了我的才能,真是一个糟糕的家伙”等等来安慰自己,同时跑到新宿便宜的酒吧,埋头喝起闷酒。
说实话,花了两个星期或一个月的时间,费尽心血创作出来的作品,就这样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不靠自说自话或借酒消愁,根本无法来排遣心中的郁闷。
就这样埋头喝上它三天三夜,酒醒之后摆脱了郁闷。“好啦,我要重整旗鼓”,这种愿望再次涌向心头。
说起来,那位天赋不错的O先生,也有过被退稿的经历。
“那个对小说一窍不通的臭编辑⋯⋯”我那时以为他也会如此装模作样地抱怨一番,然后借酒消愁一阵子,不久便又会重新燃起创作的欲望。
然而,O先生高于他人的才华,以及极强的自尊心,使他受到的伤害更深,于是便没有那么容易振作起来。
我和他曾有一些交往,可就算我打电话招呼他:“你在忙什么呢?”他也只是无精打采地回答一句“哦⋯⋯”,根本不知道他想说些什么。“你不用在意那些”,我劝解道。“嗯⋯⋯”他仍然只是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我这才明白了他所受打击之大。
新人作家的遭遇,我想现在依然一样,当时像我们这种无名作家,几乎没有编辑会主动打电话过来。因此偶尔接到编辑打电话来的时候,我们多少都会有些夸大其词,“眼下,我正在着手写一部全新的作品。”“这次的作品,我觉得有相当的卖点啊!”试图以此显示我们的积极进取,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但是,O先生却从不这样,他的回答肯定是翻来覆去、死气沉沉的几句。说实话,我去他的住处看他,他不是挠头就是叹气,一副阴郁暗淡的神情,根本没有创作新作品的欲望和斗志。
那时我深深体会到没有比那种多少有些才华,但自尊心过强的家伙,更令人担忧的了。
正是由于以上情况,就算编辑打电话过去,也得不到想要的信息;由于创作没有进展,编辑便难以再打电话询问,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如此一来,O作家慢慢失去了发表作品的机会,几年后,在文坛的主流杂志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他在文坛上消失了。
后来我常常回想起O先生的事来。像他那样有才华的作家,为什么会在文坛上消失?
每当我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各种思绪就会涌入我的脑海,不过最后都会归结到钝感力这个词上。
说句心里话,O先生性格天真、敏感,容易受伤,又因才华出众,故十分自信,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其所受伤害也很大,会因消沉而难以东山再起。也就是说,他恐怕是一个“文学路上的少爷”。
的确,像他那种性格的男人,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处于周围掌声不断的境遇中,他的才华也许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路顺风的话,O先生没准已经成为大作家了。相反,风向一旦发生变化,O先生恐怕就难以及时调整好心态,从打击中恢复过来的时间太过漫长,结果失去了重整旗鼓的机会。
在此,我重新认识到的是,人们能否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才能。也就是说有才能的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
在文坛上,非要举出什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的话,那就是有益的钝感力。无用赘言,其前提是需要有一定的才华,而能让才华经过磨炼熠熠生辉的,正是坚韧的钝感力。
假如O先生那时富有钝感力的话,不知他能成为一名多么优秀的作家。
其实,这种事情不仅仅限于文学的世界,在演艺界、体育界,还有在各种各样的企业和公司工作的白领也同样如此。
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嘉兴人看湖州:去湖州看山,看你……
7月底,我们高中同学聚会。一位在湖州工作的男生专门带着夫人开车赶来参加。言谈欢畅,晚间分手时,他向我们发出邀请:“欢迎你们到湖州来……”大家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看着他。他大笑着补充:“欢迎你们到湖州来,看我,看山……”我们都会心地大笑了。
这么热情的邀约,我们却笑而不语,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到湖州”是我们童年时代的一个“梗”。这个“梗”,相信很多“60后”和“70后”的嘉兴人都知道。那时候,如果哪个人想不开,精神上出现问题,家人就会把这个人送去湖州治病。也因此,“到湖州”就成了“精神有问题”的委婉说法。现在想来,湖州在那么早的年代,已经有如今越来越热门的心理健康医院,在民生健康方面是走在很前面了。
小时候,另外一个经常听到的和湖州有关的名词是湖州师范学校。不少“70后”的嘉兴人,在中小学时代,讲台上的老师很多都毕业于这所学校。
除了卫生和教育这两大民生领域的“如雷贯耳”之外,作为学生的我们对湖州了解得并不多。直到某一天有同学说起长兴煤矿。这让我们有些羡慕,毕竟地理课上经常让我们背诵全国各地的产煤城市,“家里有矿”是富裕的象征啊!还没等我们把口水吞下去,另外一位同学很老道地表示了反驳:“有煤也不见得就富裕,山里都是很穷的,湖州有很多山,发展肯定比嘉兴慢……”我们很佩服他的分析,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年少的我们大概没有想到过,有一天我们会那么羡慕湖州的山。安吉与德清的民宿已经声名远播,有一次随一群嘉兴人去湖州安吉参观,中午吃饭时,大家原本因为不熟悉吃得很安静,忽然有人叹了一句:“这里的民宿做得真好,估计节假日里很难预约吧?”正好座中有一位对安吉民宿很熟悉的人,这位老家桐乡的新湖州人很热情地介绍了安吉和德清的民宿情况,座位中原本都在安静吃饭的人,马上站起来,排着队去扫他的微信二维码,一再叮嘱他:“哎,我下次带朋友来安吉,请你帮忙安排民宿哈……”
湖州有绿水青山,嘉兴没有山。思及此,嘉兴人就默默地倒吸一口冷气。好在嘉兴人很会开解自己,很快就想通了:一方面,湖州就在边上啊,开车过去享受绿水青山很方便的;另一方面,我们嘉兴有海有潮,还可以“面朝大海”,猛进如潮。所以,我们羡慕,但不嫉妒。
有外地朋友在分析浙江各地人们的性情和特色时,把嘉兴和湖州归在一类,认为嘉兴种稻发家,湖州养蚕致富,两地一直美丽富饶,所以两地人的心态和气质也一样平和文雅。
这倒让我想起一些有趣的人文典故。资料显示,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杜牧、苏轼、吴承恩、归有光等著名文人都曾在湖州任职。苏轼更是留下了“余杭本是山水窟,久闻吴兴(湖州旧称)更清绝”的诗句,而杜牧“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惆怅也早已被人传为佳话。嘉兴历史上的著名文人应该也不少,但好像没有这么被人所熟知,好在近现代嘉兴出去的文化名人有很多:王国维、沈曾植、沈钧儒、金庸、徐志摩、茅盾、丰子恺、张乐平、张元济、孙道临、陈省身……《嘉兴》副刊部在2012年推出嘉兴名人之后的专访,第一批专访就采访了25位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嘉兴文化名人。
在文化名人的“对阵”中,上半场,湖州胜出;下半场,嘉兴领先。嘉兴和湖州,再次平分秋色。
前段时间采访嘉兴海宁书画收藏家张沈炳,他说起一件收藏趣事,正好和湖州有关。因为仰慕和尊敬海宁的文化先贤,张沈炳这些年来一直在关注和收藏海宁籍书画家的作品。2017年上海的一场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做足功课的他对海宁籍清代画家周璘的《春思图轴》志在必得,不料现场一位湖州藏家沈先生一路追随,虽然最终这副作品仍然被张沈炳购得,但因为这位沈先生的一路追拍而把最终的价格抬高了很多。一个月后,张沈炳和这位沈先生在另外一场拍卖会结束后一起用餐,他好奇地问这位沈先生:当时为什么一直追着竞拍?沈先生回答:拍卖图录上注明周璘是浙江长兴人,工书及篆刻,时或作画。“此人是我们湖州乡贤,所以我竞拍了。”张沈炳以《春思图轴》款署中的“海昌(海宁旧称)周璘写”,向这位沈先生解释:这件作品的作者是海宁乡贤。两个周璘同名同姓,拍卖公司做的图录资料张冠李戴,沈先生没有弄清楚而一路追拍,让张沈炳多掏了很多钱。
或许,也难怪这位沈先生的粗心,因为嘉兴和湖州很多年比邻而居,深入交流,很多文化和风俗已经“不分你我”了。最近和湖州朋友交流,才发现童年时让我们有些困惑的方言,原来出自湖州。比如“虾”,我的一些朋友们就是叫“弯转”的,当时分析这个称呼的由来,大概是觉得取自于形,虾总是弯着身子的。最近才听说原来湖州民间是把虾叫“弯簪”的,有一种说法是,“呛弯簪”是南太湖之滨鱼米之乡湖州的独特美食佳肴。
再比如,小时候听一些长辈送别前来拜访的客人回家时,总会叮嘱一句:“你百坦好哩!”遇到一些女性因为某件事而担心焦虑时,她们的丈夫也会对她们说一句:“你百坦好哩!”现在才知道,“百坦”两字同样出自湖州方言,既有希望对方一路顺风的意思,也有希望对方心平气和坦然面对的含义。
印象最深的那句方言是:“食既了哇?”好像每次都是父亲很累或者很生气的时候才会这样问我和弟弟。我们一开始是懵的,后来经母亲提示,原来是“吃了吗”的意思。按说也是表达关心的问句,为什么我们当时总觉得父亲有质问的含义在。现在分析起来,应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食既了哇”应该是一种文言文的说法,湖州历史上有那么多文化名人在此为官,民间可能会保留和沿用一些文言文的说法,尤其是其中的“既”是表示“完成”的意思,完全是文言文用法了,正是因为文言文用到了现代日常生活中,就显得有些生涩难懂;另外一个是,父亲是嘉兴人,当时年轻的他大概觉得学两句湖州话很有趣,学了以后就拿我和弟弟来练习,因为学得不到家,我们听起来就很生硬,就觉得他好像在生气。这样想着,觉得父亲挺萌的,湖州人也挺萌的。
湖州旧称菰城,据传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因为春申君在此筑菰城县,地多菰草而得名。资料上说,菰如果生长顺利,可以结成菰米,是一种很好的粮食;如果生长途中遇到刺激病变,则会长成嘉兴人很熟悉也很爱吃的茭白。
嘉兴在古代名为长水县。秦始皇时改长水县为由拳县。三国吴孙权黄龙三年,有嘉禾(野稻)自生于嘉兴境内,由拳县由此改名为禾兴县,次年改年号为嘉禾。嘉兴也因此有了“禾城”的别称。
好的,都长在水里,都是很好的粮食。嘉兴和湖州这对兄弟真是缘分匪浅。
7月17日,湖州市党政代表团一行来嘉兴考察。两地签订了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共编协同发展规划,共建互联通达交通,共促文旅融合发展,共筑产业协作平台,共推科创走廊建设,共享优质公共服务,共保生态环境质量,共抓社会治理。
湖州和嘉兴曾经长期“合体”,新中国成立后设的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在湖州。1983年,撤地建市,湖州和嘉兴由此成为两个省辖市。当年的分开曾让很多人“心有戚戚”,如今再度亲密携手,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温暖怀抱中,相信两地会书写更多快乐合作的美好佳话吧!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一路顺风的意思(一路顺风的意思?)】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