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字词全解,建议收藏
郑重声明: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或分享,抄袭必究!
从今天开始于老师将将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三年级上册的语文知识,请准备好纸和笔和于老师一起写一写本课的生字,课后请爸爸妈妈报听写,检验一下掌握情况。
课前导读: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知道么?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呢!五十六个民族的人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虽说着不同的语言,可是却能够团结一致、幸福地生活中在同一片土地上!
吴然先生笔下的《大青树下的小学 》为大家呈现了边疆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幸福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及团结友爱,同时表达了作者自豪和赞美之情。
作者简介:
吴然——原名吴兴然,云南省宜威市人。吴然先生还是中国作家的会员,主创散文、散文诗。代表作有《珍珠雨》、《走月亮 》、《凉山的风 》、《风雨集 》等。
三年级语文上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字词全解,建议收藏
1、晨
拼音:chén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共11画
笔顺: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横、竖提、撇、捺
组词:清晨、早晨
字义:指清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造句:清晨—清晨,绿油油的小草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小露珠。
2、绒
拼音:róng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9画
笔顺:撇折、撇折、提、横、横、撇、斜钩、撇、点
组词:羽绒服、丝绒、雪绒花、绒毛
字义:(1)带绒毛的纺织品。
(2)十分柔软且细小的毛。
造句:羽绒服—天气转凉,奶奶给我送来一件粉色的羽绒服。
3、球
拼音:qiú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1画
笔顺:横、横、竖、提、横、竖钩、点、提、撇、捺、点
组词:足球、篮球、乒乓球、星球、地球、羽毛球
字义:(1)圆形的立体物品。
(2)指球类运动或球形的体育用品。
造句:篮球—妈妈帮我报了一个篮球训练班。
4、汉
拼音:hàn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5画
笔顺:点、点、提、横撇/横钩、捺
组词:武汉、汉族、英雄好汉、西汉
字义:(1)男子、男人的代名词。
(2)朝代的名称。
(3)汉字,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
造句:汉族—我的妈妈是维吾尔族人,我的爸爸是汉族人。
5、艳
拼音:yàn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0画
笔顺:横、横、横、竖、撇、横撇/横钩、横折、竖、横、竖弯钩
组词:鲜艳、艳丽、艳阳高照、娇艳
字义:(1)指颜色鲜艳而明亮。
(2)旧时与爱情相关。
造句:鲜艳——花园里开满了许多鲜艳的花朵。
6、服
拼音:fú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8画
笔顺:撇、横折钩、横、横、横折钩、竖、横撇/横钩、捺
组词:服饰、服装、衣服、朝服、球服、、服从、水土不服
字义:(1)指衣服、衣裳等服饰类。
(2)指信服或顺从。
(3)指换一个环境习惯以及适应过程。
造句:水土不服——爸爸去了遥远的新疆有些水土不服,我们都很担心他。
7、装
拼音:zhuāng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共12画
笔顺:点、提、竖、横、竖、横、点、横、撇、竖提、撇、捺
组词:服装、装饰、装扮、时装、装模作样、服装店
字义:(1)指穿在身上的衣物。
(2)打扮,使人改变人原来的外貌。
造句:服装店——我家楼下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十分火爆。
8、扮
拼音:bàn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7画
笔顺:横、竖钩、提、撇、捺、横折钩、撇
组词:打扮、装扮、扮演
字义:(1)指装饰、化妆。
(2)通过化妆成(某种人物)
造句:扮演——明明扮演的烽火骑士特别像,和电影里一模一样。
9、读
拼音:dú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0画
笔顺:点、横折提、横、竖、横撇/横钩、点、横、撇、点
组词:读书、读数、朗读、读者
字义:(1)指依照、看着文字用嘴巴念出来。
(2)指看书、阅览书籍。
(3)求学、渴望得到知识。
造句:读书——我喜欢读书,因为书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形象。
10、静
拼音:jìng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4画
笔顺:横、横、竖、横、竖、横折钩、横、横、撇、横撇/横钩、横折、横、横、竖钩
组词:安静、静悄悄、静止、风平浪静
字义:(1)指没有声音。
(2)跟“动”相对,停止的。
造句:风平浪静——海面上风平浪静,渔夫们准备收网回家了。
11、停
拼音:tíng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1画
笔顺:撇、竖、点、横、竖、横折、横、点、横撇/横钩、横、竖钩
组词:停止、停泊、停播、停留、停车、停船、马不停蹄
字义:(1)止住、终止不动。
(2)指停留。
(3)指妥当。
造句:马不停蹄——就在运动会开始的前一刻,我马不停蹄地感到了。
12、粗
拼音:cū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1画
笔顺:点、撇、横、竖、撇、点、竖、横折、横、横、横
组词:粗鲁、粗细、粗暴、粗心大意、粗壮、粗声粗气
字义:(1)与“细”相对。
(2)鲁莽的、粗俗的。
造句:粗心大意——我考试经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失分。
13、影
拼音:yǐng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5画
笔顺:竖、横折、横、横、点、横、竖、横折、横、竖钩、撇、点、撇、撇、撇
组词:影子、倒影、声影、身影、阴影
字义:(1)指物体挡住光线的时候所形成的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
造句:身影——看着妈妈远去的身影,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以上为今天的全部内容,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在家辅导孩子学习不妨参考一下,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咨询或讨论~
如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或者转发给更多的朋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墨弦读书
word版资料获取步骤:1、点击头像进入主页并关注;2、点击私信发“学习”即可。
语文知识4普通话中汉字的变音
变音是普通话中汉字在一定的语法语义条件下,由本音派生出来的和本音有差别的语音形式。
一个字的音节包括声母、韵母、声调,普通话字的变音发生在变韵、变调上。
字音语调变音是普通话中常见的变音形式。比如“一”,本来读音为“yī”,但在具体语境中会变成“yí”或“yì”或轻声“yi”的读音,例如“一模一样”“看一看”。又比如,“不”的读音为“bù”时,有时要读成“bú”或轻声“bu”,例如“不论如何”“懂不懂”。“三”“七”“八”等字在口语表达时也可能发生变化,读成“sán ”“q픓bá”(有可变可不变的两种选择),例“三个人”“七上八下”。
叠音词两个字读音似阴平(第一声),后一个还轻声化,例如“慢慢的”“软绵绵的”“沉甸甸”“白白净净”,这种情况是字音轻化变音。
普通话里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意义和词性的作用,这属于字音语法变音。比如“兄弟”的读音,xiōngdì表示哥哥和弟弟,xiōngdi只指弟弟。比如“言语”的读音,yányǔ指说话,yányu指开口、打招呼。比如“运气”的读音yùnqì是动宾短语,将气力集中起来的意思,yùnqi是名词,幸运的意思。
作为叹词的“啊”,读音本为“ā”,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还可以读成“á”(表示吃惊、疑问或追问)“ǎ”(表示有所明白)和“à”(表示感慨或恍然大悟)。这里不得不强调,叹词是单独运用的,它有别于助词,不可混淆。
字音语气变音主要体现在语气助词“啊”上。“啊”作为语气助词读音本为轻声的“a“,常常要加重读为“ā”,由于受到前面字的韵母或韵尾的影响,“啊”可能要读成“呀ya”(如“你找谁啊”)“哇ua”(如“你怎么不跑啊”)“哪na ”(如“这事咋办啊”)等。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啊”有变音的属性,在语言运用中直接就写成了“呀”“哇”“哪”。
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语气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常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有别于单独使用的叹词。
字音儿化变音在普通话中较为普遍。这类变音常常出现在双音词的后一个字上和押韵的韵脚上,如“手串”“水管”“口信”“瓜瓤”“冰棍”。这些词字面上有时写上儿尾,如“手串儿”,有时不标儿尾,但读出来很自然有儿音。带儿化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如“花儿”写成“huār”。
这三个字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读音也相近,但起源却是天差地别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世界上唯一使用了四千年的文字体系。可以说,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文化历史,当我们一一解读它时,就能亲手触摸到那丰厚的文化积淀。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背过识字口诀“已半巳满不出己”,“己、已、巳”这三个字字形相似,读音也近似,那么它们是如何来的?又分别表达了什么含义呢?让我们结合不同的文字形态,考察一番。
一、字形演变:
先看看不同时代这三字的不同写法:
不同时代的“己”
不同时代的“已”
不同时代的“巳”
“己”“巳”分别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一个符号,而商代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完整的干支表了。
甲骨文中完整的干支表
二、来源:
己:
“己”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己”字,似一条绳索。上古先民,从使用藤条、树皮、兽皮条这些长度与拉力都有限的东西捆扎物品,一步步探索、发明出编织绳索的技艺——编扎围栏、制作网套、重力陷阱、捆扎木筏、系在标枪与箭矢的尾端等。正是基于绳索的多种功用,大大促进了生产、生活的质量,这个长于编织的部族,用“己”来给自己冠名。
“己”的本义为绳索,凡绳之以索的物品,不论其自然状态如何,都有了归属的意义。因而,己由此引申为自己。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个“己”就已用来表示自身了。
“己”是天干中的第六位,源于己部族在殷商朝祀谱中的排序。
“己”字不同时代写法
已:
至于已字,有意思的是,它与同音字"乙"同源。
“乙”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乙”字的形与义,源自上古先民猎捕禽兽的绳套,而“已”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与乙基本一致。金文、小篆中的“乙”字虽已失去象形的韵味,但秉承甲骨构形的脉迹,可视为一脉相承。
“乙”字不同时代写法
“已”字不同时代写法
上古先民从实践中发现,对付大多数野生小动物,用绳套比追逐有效得多。即便弓箭瞄上一只小动物,可由于标的物体型过小,很难击中。布置绳套反而容易一些,同时可省出时间干点别的。现在最古老的诗歌,传说为黄帝时期的《弹歌》,内容就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但是设计布置圈套,要花费大量精力,而且是对才智的考验,这是一个不断从失败与错误中获取成功经验的过程。因此,上古先民给自己的部族冠以乙名,不乏强烈的自豪感。自从“乙”假借进入天干后,同源的已字就承担了乙的意义发展功能。刚才讲到绳套的设计,彰显了智慧,获得了成功。因此,已后来就有了完成、停止的意思,又由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衍生出了“已经”的意思。
巳:
“巳”在甲骨文中有两款:一是巳字的甲骨式写法,二是子字的甲骨式写法。
“巳”字不同时代的写法
“子”字不同时代的写法
两款的共同特点都是虚化身体,显现头部一一一个圆圈,这其实是在直接描绘婴儿裹在襁褓中的形象。那么这两款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于是否将婴儿的手臂包裹在内。“子”字更像婴儿包裹后,两手在外挥动的状态,后来演化成中间一横。而“巳”则是把婴儿的双臂给裹进襁褓了。
巳字的构形以及在甲骨文、金文、小篆之间的变化,让许多文字学家大跌眼镜。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巳,已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意思是巳,已经,“巳”代表四月,这时天地间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纷呈,形成众多色彩与花纹,所以“巳”代表的是蛇,字形像蛇的形状。可是“巳”的本字是裹在襁褓中的婴儿(含双臂)。后来被假借为地支的第六位,与天干相配,用以记日。巳用于记时之时,指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段。
地支的巳与天干的己形体相近,十分容易混淆。然其构形来源,全然不同:巳为婴儿,上部封口表示头;己为绳索,上部不封囗,乃绳索之盘曲状态。
【一模一样的拼音-一心一意的拼音】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