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一曝(pù)十寒
主要人物:齐宣王与孟子
战国时期,齐宣王昏庸无能,无法。孟子周游列国,游历到齐国时,对齐宣王表示爱莫能助,他认为齐宣王并非愚笨,而是没有受到好的熏陶,他毫不客气地说:“天下虽然有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可是你让它在阳光下晒一天,又把它放在寒冷的地方冻个十天,它怎么可能还活着呢?”此话把齐宣王做事没有原则,轻信身边奸佞小人的本质揭露出来。
【释义】
曝:晒。一曝十寒:原意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拓展】
《孟子》为儒家经典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共有七篇传世,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及民本主义思想。在书中,孟子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教育主张,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也很注重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心灵语录】
学习最忌一曝十寒,持之以恒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成语“一曝十寒”是什么意思?
成语“一曝十寒”出自哪里,有何历史背景和延伸典故?
“一曝十寒”是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直接从字面上就能理解了,主要是弄明白“暴之”的意思就行了。“暴”通“曝”,就是“曝晒”的意思,在这里是指给了充足的阳光。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百家争鸣,名士在各个国家和君王中的地位也很高,大家都是求贤若渴。君主和人才之间还没有后来董仲舒搞的阶级划分那一套,大多是合则友,不合则分。所谓百家争鸣其实争的是君王的御民之术,而孟子是儒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辩士,非常善于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理。这段话实际上是孟子对齐王做出讽谏。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直接指出:“大王太不明智,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但是我不在的时候,齐王就听信其他小人谗言,做出一些糊涂的主张。这样不持之以恒,不专心致志,又如何能不昏聩呢?”
他还用弈秋的学生打了个比喻:“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认为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
后来的人就把“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省掉四个字,精简成一个成语,变成今天的“一曝十寒”,因为“暴”字如今读“爆”的音比较多,两字又历来相通,成语就直接使用“曝”字,省得大家在读音上出现歧义。
反正意思也是一样的,就是曝露在外的意思。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一曝十寒 一曝十寒读音】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