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一拍即合的意思【一拍即合的意思下句是什么】

时间:12-05 现代故事 提交错误

从小渔村到越南第二大港:岘港的前世今生

前些日子,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五次非正式会议在越南的岘港(Danang)举行。这个美丽的地方如今不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更是越南第三大城市。正如这个城市名字所用的汉字并不常见一样,岘港也有着一段不算寻常的历史。

“Danang”并非“大南”

许多人都知道,越南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汉字曾经是古代越南的通行文字。因此,大多数越南的地名也以汉字的含义命名。譬如“河内”之义就是“红河流域之内”。虽然二战之后越南改用罗马字母的“国语字”,在形式上弃用了汉字,但国语字反映的其实仍是汉字的越南语读音(汉越音)。譬如“Hà Nội”还原成汉字依旧是“河内”二字,断不会有人将其音译作诸如“蛤诺伊”之类稀奇古怪的名字。实际上,中国地名委员会于1979 年制定的《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也正是这样规定的:“半岛、日本、越南等国的地名,过去或现在用汉字书写的,一般都应沿用。”

岘港

但“岘港”偏偏不在此列。它的越南文名字写作“Đà Nẵng”,实在无法令人联想到“岘港”二字。葛剑雄先生在《顺化散记》里对此就感到困惑,“以为汉字应该用‘大南’一类”,结果“都无法与原来记得的汉字地名挂上钩”,进而感慨“越南,是不是早已离开了中国文化圈”云云。而事实不是这样,“岘港”也好,“Đà Nẵng”也罢,恰恰都是当地接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印记。当然,“Đà Nẵng”与汉越音中的“大南(Đại Nam)”差得非常远,如同松花江跟松花蛋一样大相径庭。前者还原成汉字的话,其实写作“沱㶞”。毫无疑问,这两个字既生僻,也看不出有什么含义。其原因也很简单,它其实是用汉字写成的一种音译。

令中国人困惑的“DANANG”

事情的缘由要追溯到千年之前。公元十世纪后期,“大越”趁着五代十国的纷乱自立之后,大体仅有今天的红河三角洲一隅,其北面是宋朝,东是大海,西有湄公河与长山山脉的阻隔,唯一的扩张方向只有南方的占婆补罗(Campapura);其中的“补罗”是梵文“城邑”的意思,故中国和越南史籍亦称之为“占城”。新兴的“大越”与占城的可谓史不绝书,有人甚至认为,“一部越南史,实一部越占交争史”。1306年,陈英宗将妹妹嫁给占城王制旻,换取聘礼乌、里两州(后来占王去世,聘礼也是不还的),今日的岘港之地便是从此时起纳入越南版图之中的(但在十五世纪前时有反复)。

这里原来的主人将其称为“Da Nak”,在占语里的意思是“大江(指流经岘港的翰江)的入口”。越人取而代之之后,出于“用夏变夷”的考虑(参见2016年2月29日《澎湃新闻·私家历史》郭晔旻《越南为什么自称“中华”》),将这个地名的读音“汉(越)化”而为“Đà Nẵng”,记作“沱(陀)㶞”。在1555年杨文安撰写的《乌州近录》里,就出现了“松江祠……在广南陀㶞海门”的记载。直到二战以后越南废除汉字前,“沱㶞”都是岘港地方正式的汉文名称。

至于今日华文圈使用的“岘港”二字,在历史上出现得更晚。17世纪之后,陆续有华人南迁越南中、南部定居。有一种说法是,当地华人发现“沱㶞”这个港口盛产蚬子,所以称之为“蚬港”。另一种说法与之稍有不同,认为“沱㶞”港的地形有如蚬子,故以之命名。总之,后来大概意识到“蚬”字带“虫”不吉,因之改“虫”为“山”,故而才有了“岘港”。

蚬子

从沱㶞到土伦

也是从17世纪开始,越南陷入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南北分裂局面。北方的郑松“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后黎朝皇帝为君而大权独揽;南方阮潢与之相埒,自称大越国阮主,史籍则称之为广南国。广南背山临海、地瘠民贫,无法与郑氏占据的红河三角洲媲美,故历代阮主一面致力于向南扩张,一面也意识到,海外贸易是“当地经济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

越南的南北对峙(1697年)

时值日本德川幕府实施朱印船贸易制度,却囿于丰臣秀吉侵略的恶劣影响无法与明朝通商。地处中南半岛的广南毗邻中国,无疑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阮主为了增加税收、增强国力,以各种名义向日本示好,“早在阮潢时期,阮氏就借各种名义,向日本表示通商的愿望。阮潢与德川家康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双方一拍即合,贸易关系日渐密切,广南地区也随之成为重要的贸易地。

以此为契机,会安港开始崛起。这里地处秋盆河下游入海口处,航道便利,易避风浪,遂成为重要商港。1744年一个西方人声称,“会(安)铺为交趾商业最繁荣之处”。下个世纪的越南本国的《大南一统志》还说会安“中有市亭会馆,商旅凑集,其南茶饶潭为南北船艘停泊之所,亦一大都会也”。当然,西方人同样知道了会安西北仅仅30公里处的沱㶞的存在,葡萄牙探险家安东尼奥·德·法里亚(António de Faria)于1535年在沱㶞停泊,成为最早访问此地的欧洲人。但在会安成为繁荣都市的17、18世纪,与之相邻的沱㶞地区仍然居民稀疏,当时的一些西方人游记都只是把沱㶞描述为会安的一个前港。

随着时间流逝,会安河道由于冲积泥沙堆积日渐狭浅,变得不再适合吃水深的大船航行与下锚。沱㶞在这方面的地理优势就变得突出起来。就像《大南一统志》所说的那样,沱㶞澳“水深广,外有诸山屏障,无波涛振荡之患,凡舟航往来,风帆未便,多泊于此,又名铜龙湾”。结果,葡萄牙的航海资料中就指出,“运载量大的船只不能进入会安,因此要在沱㶞卸货。”

越南中部地图(顺化、岘港与会安)

会安古城

越南国内的因素也进一步加速了会安与沱㶞易位的历史进程。1802年,越南南北重新统一在了阮朝之下。这个越南最后的封建王朝一反传统,将首都建在了越南中部的顺化。这样一来,沱㶞就成了京城的海上门户(一如天津之于北京),地位陡然上升。不过,历代阮朝君主只把允许通商当作“怀柔远人”的手段,甚至有“若以利言,则国家所乏非财,又何必远求为哉”的说法,因此也只允许西方商船进入沱㶞一处寄碇兑买,却“事清即令驶去”,“勿得上岸造屋,逾越法纪”。

闭关锁国当然是挡不住19世纪殖民者的坚船利炮的。1847年,法军借口顺化朝廷屠杀传教士,动用两艘战舰(“Gloire”号与“Victorieuse”号)炮击沱㶞(法国人称之为“Tourane”,系“Đà Nẵng”的讹音,转译为“土伦”)。亏得阮朝明命帝在20年前还曾夸称“我国家用兵,素以水师为长技,而裹铜五桅大船尤为得力”,一与法国人交手才知道谁家水师才真正“得力”,四艘越南战船被轻易击沉(另一艘重创),越军阵亡达1200多人,而法国人的伤亡为零!

殖民与

到了1858年6月27日,又一次以宗教迫害为借口,法国远东舰队伙同西班牙的战舰再次轰击顺化的门户——“土伦”港,挑起了大规模侵略。最终在1862年迫使阮朝当局割让了南方几省,越南从此一步步变成了“法属印度”的一部分。

1858年法军入侵岘港

在法国统治期间,殖民者在会安建立学校、医院、邮局、监狱,将其作为据点经营,而经济重心则放在了岘港贸易的开发上,这里成为西方国家航海活动的重要海港。1887年的统计表明,当年有623艘外国船运载65840吨货物曾停泊于岘港,并且有719只船运载75676吨从岘港出航。在殖民地时代,岘港已经成为法属印度的五个主要城市之一,与河内、海防、西贡和顺化并驾齐驱——当然这只是以越南的标准而言,直到20世纪50年代,岘港的人口仍然不过五万而已。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岘港真正成为一座现代意义上的都市,恰恰是拜越南这场浩劫所赐。岘港在中的交通枢纽地位非常重要,纵贯越南的铁路和第一号公路,都经过这里。在公路与铁路之间,又有一个现代化的机场,可停放数百架喷气式战机。而城市面临岘港湾,港阔水深,又有山茶半岛在外面掩护,成为一个优良的海军基地。美军正是看中了这一点。1965年3月,首批美国海军陆战队两个营(3500人)在岘港登陆,这也成为美军大规模进入南越作战的第一步。

首批美军进入岘港

一方面,这将岘港拖入了连绵的战火之中。1965年7月1日凌晨,越南南方就奇袭岘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十分钟内炸毁美军各种类型飞机47架、打死了美军140人,包括4名少校。1968年1月31日(阴历大年初一),解放力量以近十万人的规模在南越全境发动“春节攻势”,包括岘港在内的主要越南南方城市都沦为战场。在激战中,“要拯救这个城市,就必须毁灭它”成为美军的名言,古都顺化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相形之下,岘港的损失稍小,这当然是因为作为美军的主要基地,戒备较高的缘故。

1965年的岘港机场

而另一方面,作为美军的主要空军基地,越战期间的岘港机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平均每天需要起降2595次,比当时世界上任何其他机场都多。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师的总部也从冲绳迁到了岘港,驻军随之上升到近万人。出于的需要,美国在岘港建造了包括军事训练中心在内的一系列军事设施。市街随之也在美国联合军事基地周围扩展开来,一栋栋供美国大兵享用的华丽建筑物拔地而起。岘港因此又有“有居民的兵营”城市之称。就像美国记者弗朗西丝·菲茨杰拉德讽刺的那样,美国基地周围兴起了一个个难民聚居的市镇,“为美国人洗衣服,向美国士兵出售美国冷饮,供美国人享受”。潮水般涌入的难民使岘港的城市人口急速膨胀,从1955年的五万人增加到1974年底的六十万人左右。在此过程中,岘港的现代工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全市工人数量达到十多万,主要产业包括制碱、肥皂、纺织、水泥、电力。当美军于1973年撤离岘港及1975年越南以南北统一宣告结束后,岘港已经成为越南中部的工业中心。现在,这座年轻的城市进一步成为位列胡志明市(西贡)与首都河内之后的越南第三大城市,与仅次于胡志明市的越南第二大港。

越南军解放岘港

参考文献:

林洋:《会安港的兴衰及其历史地位》,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5月

孙:《越南阮朝明命时期的对外关系》,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5月

明天,第一批90后也“三十而立”了

明天,第一批九零后将迎来自己的30岁。古语“三十而立”,意思是30岁的成年人应该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为此我们也采访了不少将三十岁的人,有的面临再就业,有的面临家庭新生命的到来,有的创业失败正在找寻新的方向……三十岁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但年龄也不是一个“该做什么,该完成什么”的精准标尺,人生中有许多迷茫的时刻,也会有焦虑的情绪产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都不要忘记初心,更不要急躁,人生更应该是从容不迫的。

◆郭璐璐:三十岁成为新娘——共同携手迎接未来

30岁,把自己嫁出去了,也算是30岁的小成就。30岁的自己,却时常忘记自己已然30岁,已然结婚,依然有着一颗少年的无畏的心,毕竟年龄在我的心里更多的是成长,而不是标尺。

如果说自己的成长,那就是放下了对未来的焦虑,知道即使焦虑也不能改变,一步步继续踏实地规划好现在的自己。

不再轻易立flag,完成自己去年和前年的小目标就好,如果有,那就专心去做。2019年和朋友一起约健身,主旨还是那句听了八百遍的“管住嘴、迈开腿”,2个月的时间实现了轻15斤的目标,并保持至今,戒掉了宵夜,戒掉了膨化食品。行动大于躺在床上的空想,行动的甜头让我感觉到睡懒觉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的吸引力,开始敢于尝试自己以前没有勇气尝试的领域,油画、舞蹈。大有减肥前能嫁出去就不错,减肥后感觉可以约一下吴彦祖的轻狂。

我现在的角色是女儿、妻子、儿媳妇。母亲生病住院了,办理住院、按照医生和护士的指引做各类检查,没有慌乱也没有恐惧,就像自己在井井有条地处理工作中各类繁杂的行政事务。一切都好了之后,再去另一个县区看看公公婆婆最近的身体怎样,看他们哪里有短缺自己再去打理一下。至于我家先生,我时常开玩笑说,我把先生送给国家了,经历了4月份工作岗位调整,我全面掌握了家中大权,他的工作性质很难顾家、甚至联系不到,自己要处理两边父母和自己的小家各类事情,周末也变得丰富了起来。

更坚强、更独立地应对着家里的大事小情,更顺手、更不惧单位改革中的各类调整。以前看电视玩手机的日子开始觉着无聊了,偶尔也会看看书,回忆自己刚毕业时的豪情壮志,自我励志激励自己,不要成长为自己最不喜欢的那种人。

◆扈志伟:三十岁——换工作成为小朋友们的“大哥哥”

1992年10月生人,而立之年在向我招手。大学毕业以后我就进了化工厂,专业是很对口就是开始了无休止的倒班工作,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睡觉,那时候的我是迷茫的,不知道我的人生在哪里。

我从小比较听话,从上大学选专业到实习、参加工作都没有让父母操心。工作两年我就结婚生了孩子,有了孩子以后觉得作息不规律的工作对以后孩子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再看看周围的环境,我觉得是时候为孩子、家庭和自己做出改变了。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除了父母就是教师了,于是我考虑要不要当老师,最终选择了考幼儿园教师。2018年我考取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经过两个月的备考,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师。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和我以前的工作太不一样了,而且我也不是专业的学前教育,没有过幼儿园的从教经验,不过园里十分重视新教师的成长,这让我进步得很快。

在幼儿园里,我是孩子们的“大哥哥”,在家长眼里我是为数不多的男老师。孩子们见到我都会大声喊我“扈老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能为孩子们做的不只是在生活中照顾他们,还让他们体验运动的快乐,我觉得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去帮助孩子们是一件特别伟大又幸福的事情。

即将30岁的我,从一个化工厂工人到一个幼儿园男老师,有很多迷茫和无助,然而在教育事业上需要我学的有很多,我依然摸摸索索的不段前进!

◆杨过(化名):三十岁——努力爬出舒适圈

杨过(化名),1989年生人,5月刚刚过了三十岁生日。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生,经历了三次高考。大三开始实习,在北京实习的半年时间里,我干过印前设计,当过影楼学徒,每个月拿着1800块钱的工资,和三个同学租住在20平方米的房间,3个人睡两张床,月租200元。记得当时交完第一个月的房租,我们三个人吃了一个月的泡面。

毕业后,我选择回到东营工作,在传媒公司做过展板设计,当过临时工,第二年,我考上乡镇的事业编,工作慢慢步入正轨,有了“铁饭碗”。农村基层工作实际上是挺复杂的一件事情,既要按照政策执行,又要真正惠及群众。每天面对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父老乡亲,我的工作心态和责任意识也在发生着改变,工作中更要细致入微,顾及方方面面,才能赢得大家认可。

工作六年,我感觉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土”了。在青岛上学,到北京实习,再回到乡镇工作,这种感觉像是被打回了原形。一开始肯定会感觉到很别扭,失去了大城市的便捷和活力,快节奏的生活突然被打断,最终都归于“稳定”二字,但这种稳定更像是温水煮青蛙,有时也会担心自己过于接地气而落后于这个时代。

2013年,刚参加的工作的时候,在闲暇时间我还会拿起画笔做消遣,再后来,工作越来越多,画画的机会越来越少;应酬越来越频繁,打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加班的时间越来越长,陪伴家人越来越少。

面对着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生活计划互相交织,焦虑已经成了我30岁的代名词。头脑、眼光、存款余额、工作能力还没有随着年纪增长,就已经对人情往来感到疲态。我想30岁之所以敏感,可能是大家都有对步入中年的一种恐惧感,现在我父母年纪大了,女儿转眼就要上幼儿园,这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上有老下有小”带来的压力和责任,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我和爱人决定到市区发展,对计划中的新生活有期待也有忐忑。

“人海浮沉随波逐浪,各自风风雨雨几番,别问归航,把秋水望穿,怕相思比梦还长。”这首费玉清的《相思比梦长》是我很喜欢的歌。30岁,我正努力爬出舒适圈,再一次做出选择,虽然时间和年龄的焦虑扑面而来,但我距离自己的专业认定更近了,拥有改变生活的能力,应对生活也更加从容了。

◆石头(化名):三十岁——创业失败但仍有梦想

石头(化名),1992年生人,28岁,即将三十而立。

大学一毕业,我就来到现在的公司做项目干事,在这7年的时间里,我的工作越来越务实,性格越来越沉稳,为人处世越来越老练,岗位也已经换了好几次,连县城的房价都翻了倍,唯独工资一直没有变过,每个月还完房贷,看着瘪瘪的钱包,真的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去年,我和朋友一拍即合决定创业,说干就干,我们俩一共投入十万元,开了一家门店,主营高端啤酒批发,店很快就开起来了,生意却一直很冷清。直到问题逐渐暴露,我们才意识到创业不再是最初的一腔热血,由于高端啤酒品牌不在县级市场招代理,我们无法直接从厂家进货,与中间商的周旋一直没有停止。同时,前期没有进行足够的市场,成本限制,门店的选址比较偏僻,人流量不足,还没有等到我们把“源头”和“终端”的问题解决,经营高端啤酒门店就已经从原有的三四家发展到六七家,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苦苦支撑了一年之后,我们决定及时止损,这也预示着我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了。

近两年,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们都已经结婚生子,然而我28岁连女朋友都还没有,父母前两年维持的好心态也土崩瓦解了,开始频频催婚,安排相亲,那一段时期我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他们大吵一架,赌气再也不去相亲。自那以后,父母催婚的次数明显少了,我也变得温和了,虽然有时候依然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也不会加以反驳,也不再把相亲当洪水猛兽,放轻松了,就当是交朋友,万一真的看对眼呢。

30岁近在咫尺,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年龄,如果我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的积累,那之后的职业生涯会不会更困难。对于即将来到的2020年,我打算先换工作,趁年轻还想再闯一闯。

◆普洱(化名):三十岁——即将迎接家庭中的新生命

我1991年6月生人,在这里十分想给我还有一个月就会见面的宝宝写封信,希望在你习文解字后能够感受老母亲的这份爱与牵挂。

亲爱的小人:

非常感谢你在天上挑妈妈的时候选择了我,甚至我和爸爸在得知你的到来后,初为人父母的我们竟紧张到一片茫然——失眠了。俩人兴奋地畅想着你多年后上学、结婚、生子的一幕,但终究还是被孕反的难受劲儿拉回了现实。于是就这样被你“相中”后,我的“苦日子”也来了,热爱健身的我看着发福走样的身材已无力回天;你撑大了子宫压迫尾椎骨不定时地让我钻心一痛,如触电般酸爽;你在肚子里大力一脚假若踢中了膀胱,瞬间便让老母亲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四处寻找厕所。已经习惯了每天和你“斗智斗勇”的日子,一转眼我们就要见面了。都说母亲是世间的摆渡人,成全一个生命,浣化一颗灵魂,也感谢你愿意选择陪伴我们走完往后余生。

接下来好像在写检讨书一样,要把我的种种缺点提前告知于你,可能我担心你会认为我这个妈妈不够完美,不够全能,不够满足你所有的梦想。但是宝宝,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呀,在你出生前,我也是一个被全家宠着的小公主,我也很懒,也爱臭美,也爱疯玩。但自从有了你,我开始每天按时睡觉,念胎教故事,看育儿宝典,听古典音乐,读《十万个为什么》,也不知哪来的动力,就想让你以我为荣。以前的我“胆大包天”无畏生死,而现在的我却小心翼翼贪生怕死,只希望短暂的生命可以陪伴你更久远。因为你的出现,平庸而胆怯的我竟变得勤奋而刚强,胆小柔弱的我也变得强大起来,只为练就一身能够保护你的功夫,成为披盔戴甲的勇士,为你遮风挡雨。

在此送你一首小诗:

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

皓月清凉,你是人间曙光。

人海冷漠,你是人间炽热。

万事浮沉,你是人间归途。

众人平庸,你是人间星光。

世事无常,你是人间琳琅。

时光匆忙,愿你不负所望。

◆宋晗:三十岁——更加懂得亲情、爱情……

一点叛逆、一些渴望、一样随性杂糅在一起,眼看就三十岁了。

人到中年,有些变化在心里潜移默化地氤氲开来。穿上了裹住脚踝的袜子,拿上了泡着养生茶的保温杯,偶尔怀念自己经历的高光时刻,突然会想起生命里路过的那些人。感谢生活给了我一些磨砺与困苦,我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对明天。

重新审视亲情、爱情、健康这些抽象的词语之后,我开始盘点我自己走过的路,不得不说,尽管收获和喜悦占据着大多数,但仍有些躲不开的“债”,总归是要还的。

离家似乎是90后的一个特质。我也一样,工作几经周折,却始终没有跟父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父亲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早些年就踏上了南下闯荡的列车;母亲一个人在家中操持着家务照顾老人;而我毕业之后,离开济南也并未回家,而是选择东营这座陌生的城市。一家三流汇聚的地方,只能是那个不冷不热的微信群。

父亲在南方遇到的困难、我在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母亲在家遭遇的冷眼猜忌,我们心照不宣。家人之间最温暖有力的事,无外乎你的难,我都懂。只是母亲祈求一家团圆的愿望不能实现。当父亲想要回家的时候,才发现人际关系都留在了南方那座城市,当我幻想着每周回家与母亲一起度过周末的时候,才发现琐事缠身。

我只能每天晚上跟母亲微信视频,分享快乐;遇事不决给父亲打个电话,坚定信心。我和父亲虽然谁也没说,但我们都在默默地为一场更好的“团圆”做准备。家庭这份答卷,我终于在三十岁时开始提笔作答,我承认,这与想象中的模拟题完全不同,不带着家庭责任去思考的话,的确挺难的。

从大学相识相恋,曲曲折折分分合合一直到现在,我也还没能给她一场婚礼。2015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山东做导演,她则回到东营上班。期间,我的工作黑白颠倒,她上班我睡觉,她睡觉我上班。交流越来越匆忙,喜怒哀乐彼此不知道。原来爱情真的会输给距离的;2016年,我毅然辞掉工作,来到她身边。这的确需要点勇气,不过总算是消除了地域的隔离。

2018年又是艰难的一年,我在公考体检时被测定高血压,白费了笔试面试和半年的努力,直接被卡出门外。更主要的是,我不想因这事被怀疑身体不够健康,于是前往医院做检查。没成想这一查,反倒查出了问题。威尔森病,绝症,身体中的重金属元素铜无法正常排泄,最终会因肝硬化而死,晴天霹雳。不敢跟父母说,我更不忍心让她承受。患了绝症的感觉可不好受,那是这辈子最冷的一个秋天,流过最多的眼泪。直到那一刻,我才对生命泛起了真正的敬畏,感同身受这四个字的意义才彻底明白。就在我准备一走了之,了此残生的时候,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送到济南的血检结果显示:我血液中的铜元素含量不仅不超标,甚至还有点低。还记得拿到结果的那一刻,我跟她在医院的大厅里高兴地跳了起来,泪流满面。

我始终相信,所有的苦难都是在拉近我们的距离。在经历了这样的生离死别之后,我们会更加坚定,因为这样宝贵的经历是属于我们俩的独家记忆。

我倾尽全力,拿出毕生所学,写故事写心境写人。创作了一些短篇小说之后,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进而通过阅读积累,确定了方向。但写作这件事总是和灵感分不开,而灵感又和夜晚牢牢绑在一块。当时钟的指针过了凌晨12点,一身的疲惫与兴奋消失殆尽时,我的创作灵感才渐入高峰。

越来越多的工作堆积在我的身上,感觉一天24小时变得不够用了。我在无尽的文稿里穿行,找不到停靠的站点。盈利性质的东西总是觉得没有温度,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写的文字失去了力量。为了适应各种要求的甲方迷失着自我,与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而这一切,都在压榨着我的时间。

成年人的世界里也许没有轻松,这一点我深深地知道。无论如何,自己熬的夜总归要用自己的健康来弥补。我庆幸自己三十岁时就明白了这一点。

细心体味每一天的独特经历,都是生活带给我三十岁的礼物。我的目标很明确,只要努力,找准方向,保持初心,锲而不舍。三十岁,我仍旧怀着时代给予我的一点叛逆,对生活对爱情从来没有丧失过的渴望,努力秉持着面对明天的一种随性,坦然又执着地面对生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文君 李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燃”文化:新一代青年完成自我定义、重塑的态度

2019-10-25 07:42

“燃”文化背后是新一代青年完成自我定义、自我重塑的态度

“燃”文化在年轻人中蔓延

安庆师范大学的考研自习室里,学生们正埋头复习做冲刺。陈东/摄

中国科大研究生赵军一正使用原子层沉积设备对样品进行表面处理。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海涵/摄

这些日子,就读于甘肃政法大学的张远觉得自己很“燃”。

由他担任副导演以及配音导演的作品在短短5天里获得了上百万的点击量,所在剧组和多个工作室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他个人也开始以嘉宾身份出席各地活动。

对于这个年仅21岁的大二学生来说,眼下的成绩是一个“质的飞跃”,是“燃”的一种表现,超越了过去的自我,“让自己越来越好”。

近来,在影视作品中,脚踏风火轮的“哪吒”、身着消防服的“烈火英雄”、承载着青春激情与荷尔蒙的“乐队的夏天”等,也逐一展现出亲情、友谊以及与命运对抗的勇气和力量,成为年轻人口中点“燃”自己的火种。

一时间,“太燃了”成为年轻一代的流行语,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在内的一个个心潮涌动、热血澎湃的时刻。

“燃”文化也悄然走红。

“拼命刚上去”的“燃”

何谓“燃文化”?张远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最早兴起于ACG(ACG为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记者注)圈子的亚文化,是无论身处何处,都心怀热情的一种力量,“类似于动漫主人公走到绝境,忽然触底反弹,燃起希望”。

这样的故事情节与张远的成长经历有些相似。小学四年级时,父亲负债离家,张远的心情一度跌入谷底。但此时,一本每周五上新的漫画期刊,“拯救”了张远,成为他寻找慰藉的精神食粮。慢慢地,张远得到不少鼓励,也愿意去相信很多事情会有美好的结局。

但在张远看来,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不是“燃文化”的全部内涵,“燃”更是脚踏实地地主动进取,愿意为了心中的目标,在各个领域不断拼搏、努力奋斗,给自己“打鸡血”的同时,踏踏实实做事。

“就像《夏目友人帐》里说的那样,如果结果不如你所愿,就在尘埃落定前奋力一搏;也像《极速老师》里说得那样,看到自己仰慕的人,就想去追赶他们,看到自己瞧不上的人,就想去超越他们。所谓的长大成人,应该就是在人生中无数次地重复这个过程。”

这名95后正是这样做的。自从入了动漫的“坑”,张远找到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他开始系统地学习配音以及后期音频制作,并尝试在网上投稿。几年下来,他在微博上有了20多万粉丝,也与一些专业的配音机构有了合作。但张远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仍然在追求人生高光时刻。

2018年,他在B站(bilibili,简称B站,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记者注)结识了擅长制作“默剧”动画的小伙伴马文卿,专攻配音的张远萌生了与他合作的想法,一次彻夜长谈后,两人一拍即合。自此,一部名为《小小英雄》的原创互动类动画雏形初现。

一开始,剧组只有导演马文卿和副导演张远两个人,却要包揽一部3D动画的全部制作流程。从写剧本、设计角色、建模到剪辑、配音,再到添加字幕、特效,一点都不能马虎。

除此之外,张远和马文卿还特地提高了难度,将自己的作品定义为“互动类”动画,提供开放式结局,让观众自己选择,以打破传统动漫作品参与度低、掌控度低的局面。

而这大大增加了这个两人剧组的“工作量”。张远告诉记者,一集30多分钟的动画,大约会使用1万字左右的剧本,而他们要准备10万字以上的初稿,付出70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两人精益求精的态度,体现在作品的方方面面。为了让角色的神态、动作更精细、逼真,一个15秒钟的打斗,张远和搭档用13个小时去打磨。而截稿前的48个小时,他们两人更是彻夜不眠,开着视频反复沟通、修改细节。“前10个小时还是清醒的,后边就吊着说话,死命熬,到了第二天白天又满血复活了。”张远说。

最终,《小小英雄》在B站一战成名,集均播放量在50万次以上,最高播放量144万次,位列原创互动类动画榜首,成为ACG圈子里的“封神之作”。这时,张远觉得这种“拼命刚上去”的“燃”值了。

超越功利取向

就在张远为了梦想而“点燃”自己的时候,26岁的汪志豪也经历着改变,曾在本科挂科5门的他下定决心考研。

学校图书馆早上6点半开门,汪志豪每天5点半就去排队等开门、占座学习,晚上接近12点才回到寝室。他将手机游戏和追剧的视频软件全部卸载,期待已久的电视剧更新了,也不去看一眼。

“图书馆不能发出声音。晚上,为了背书,我们就在图书馆地下室的配电房里复习,空间狭小,就着微弱的灯光,两个人坐在一个小马扎上,或者干脆蹲在地上,夹着热水袋看书。”汪志豪回忆道。

在他眼里,自己的这种状态跟记忆中的一场电竞决赛有关。比赛在美国选手的主场打响,当时,直播画面里,全场观众几乎都在给美国选手加油,只有几位中国解说嗓子沙哑地替中国选手加油。

“刚开始,中国选手的电竞策略被对方识破,处于下风,但大家还是咬牙坚持,最终打赢了美国选手,在客场反败为胜。”中国选手胜利的那一刻,汪志豪觉得“燃爆了”。而他自己也将这种精神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爱玩的年纪将全部的‘燃动力’花在玩上,在要努力的时候,再用‘燃动力’努力奋斗”。最终,靠着这种燃烧青春的态度和方式,汪志豪实现了考研“逆袭”。

“燃起来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中,提前做好规划,不轻易更改目标。也许努力的过程很平淡,但等你达成目标以后回头看,会觉得自己这一路是很酷的。”有了这样的经历,汪志豪觉得如今的自己已经可以坦然走出自我安全区、舒适区,在一件件挑战自己的大事小事中“点燃”自己。

然而,奋斗过程中,并非所有的“燃”都能取得相应回报,这些前一秒钟还心怀憧憬的年轻人也会在下一刻感到气馁。

在张远记忆中,大伙儿花费最多心血制作的剧集只取得了10多万的播放量,小伙伴们一下子没有了斗志,在聊天群里越说越泄气,甚至开始哭鼻子。但哭着哭着,又有人说起了鼓励大家的话语。接着聊天群变成了“夸夸群”,每位成员都在相互回顾彼此的付出和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于是哭着哭着大家又‘嗨’了,觉得重新开始就好了。”张远告诉记者,那一刻,他明白了“燃”文化的另一个含义——超越功利取向,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

汪志豪认为,每个人每个时期拥有不同的“燃点”。“比如,我有一个室友,除了上课就是宅在寝室里,不谈恋爱、不搞社交,不阳光。但其实,他每天都在自学音乐、视频剪辑软件以及编程知识。毕业后,他从事行政和宣传工作,自学的计算机技能全部派上了用场,很多人都要求助于他。”汪志豪说。

给“燃”文化一定的发展空间

作为青年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燃”文化的蔓延,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依托“燃”文化,持续与年轻人对话,也成了一个亟待讨论的大众议题。

采访中,安徽省青年宣讲名师路政认为,中国青年一直都很“燃”,比如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小、的,快马加鞭建设祖国的青年突击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科研人才。而在强国时代,这种“燃”仍然像中国青年的精神命脉一样,从未断流。“挺身而出、浴火救民的张劼;坚守初心、扎根基层的黄文秀……抑或是平均年龄32岁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运行维护保障部门,还有设计师平均年龄28岁的两栖大飞机团队,这些年轻人已经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正在努力跑出一个好成绩”。

在安徽大学社会与学院副教授王云飞看来,“燃文化”是时代的特征在年轻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的一种映射,本质是年轻人对世界认识、对现实理解基础上的一种价值、行为取向,所以年轻人乐于传播。

“对于一个活动在相同或者相似的、无论是现实或者虚拟中的人,往往这些概念又有其意义和价值。因为年轻人彼此之间能够在用到某种词语的时候,会心一笑,便能传达某种意思,能够得到群体认同感。”王云飞说。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晓程认为,“燃”文化的发端可能是一种原生的、自发的、自然的青年的情绪。它抓住了人性的一些面向,进行渲染,进行推动,进而形成群体化的一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年轻人积极向上。“但它同时也存在娱乐化、情绪化,乃至商业化的特质”。

刘晓程表示,“燃”文化反映了当代青年不愿意被定义,要自己完成自我定义、自我重塑的态度。“但这种定义和重塑,是不是我们主流文化所期待的那种重塑,依然需要保持一个理性的认知。”他建议,现阶段,不要急着去定义什么是“燃”文化,而是要给它一定的发展空间,让青年去区分商业语境下的“燃”、主流语境中的“燃”,和作为青年亚文化之一种的“燃”。

“去掉所谓‘燃’文化的一些显性的表征,真正看到‘燃’背后应该去激活的正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回归到一种公共讨论,一种自然展示,把‘燃’变成一种日常,一种不需要宣传包装和外力规训的、被社会大众认可和接纳的新文化。”刘晓程说。

王云飞同样认为,年轻人喜欢新奇,无可厚非,他们的很多表达也会在一定语境中呈现出相应的意义。因此,他呼吁,大众传媒应该寻找合适的用词语境,传递“燃”文化背后的价值观。

责编:秦璐敏

【一拍即合的意思【一拍即合的意思下句是什么】】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