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典故:一尘不染
我是郑懿,坚信高效阅读要输出。点击上方关注我,为你分享思维智慧和演讲口才的干货,助你成长。
一尘不染
有一年,禅宗的弘忍大师突然感到自己年龄不小了,便想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
他召集众僧,要求每人作一偈(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以便了解各人的道行深浅。
弟子神秀悟道颇深,题的偈诗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强调的是要时刻照顾自己的心灵,通过不断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邪恶。提倡的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
另一个弟子慧能,也作了一首偈诗:“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表达的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它的主要意思是,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后来,弘忍大师将衣钵传给了慧能。
——《景德传灯录·弘忍大师》
释义
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反思
思想
神秀的方法,是技术层面的。
通过勤快打扫,来保持心灵的洁净。可一旦疏于打扫,就可能积累灰尘。
毕竟生活在世上,总是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
有时像泰山,压在身上喘不过气。有时像暴雨,来势汹汹,让人窒息。有时像狂风,防不胜防。
所以只是勤快打扫是不行的,总会有打扫不及时的情况。
慧能的方法是直接修炼内心本身,让心变得坚强,不受外物侵扰。
这是高明的技术,高明的态度。
任你泰山压顶,我自巍然不动。任你狂风暴雨,我也安然无恙。
心,是最强大的武器。
“出淤泥而不染”,也是相同的道理。
莲花表面非常细致,灰尘、泥巴都无法吸附在表面上,污垢会自然随水滴从表面滑落,具有自洁功能。
这就是从源头上杜绝被污染,不管泥巴有多少,吸附时间有多长,莲花本质都没有被污染。
只要有水冲洗一下,就能恢复洁净。
想心净,要修心。
物质层面上,要多锻炼身体,让心脏变得强有力,保持身体机能的活力。
精神层面上,要多锻炼思维。形象化说的心,其实就是指思维,思维决定你的行为,你的本质。
锻炼思维,就要多看,多想。
环境
一个房间不住人,时间久了,也会有灰尘积聚。
有人住,但不经常收拾,也会凌乱。
等杂物堆得多了,看不下去了,或者某天想收拾了,去收拾一番,变得干净了。
就算打扫方法再好,再快,时间长了,还是会变乱,又要再等一个契机去收拾。
问题的根源没解决。
为什么会变乱,在于生活的方法不对。
物品没有确定的位置,用完随意一放。各种东西混在一起,找起来麻烦。
一点一滴,生活空间就变得越来越混乱了。
要想让房间变得整洁,也要规划。
房间会按功能分区,厨房、客厅、卫生间等。
房间里的物品也要分区,学习的、娱乐的、做饭的、出门必备的等。
还要定期整理,将零星的清理掉,将凌乱的地方摆正。
这样的工作量会很小,很容易就能完成。养成习惯后,就变得自然而然,就不像是在专门整理卫生,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感谢你读完,如果喜欢,欢迎在底部留言,交流想法。
我是郑懿,坚信高效阅读要输出。关注我,为你分享思维智慧和演讲口才的干货,助你成长。
END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知识点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课文主题: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注解]
①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②浣女:洗衣物的女子。③随意:任凭。④歇:尽。⑤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鉴 赏
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空山之中,一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心旷神怡。
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的理想:要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
知识点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文主题:
《枫桥夜泊》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注解]
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③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鉴 赏
“残月”和“霜天”是冷色,“江枫”和“渔火”是暖色,冷暖交织, 与诗人的心境互为映衬,真切地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惆怅之情。
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悠的钟声,每一下都敲在诗人心上,让诗人感觉更加孤寂。
知识点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文主题:
《长相思》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描写了戍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因怀念故园不能入眠的情景,表达了浓烈、深切的思乡之情。
[注解]
①长相思:词牌名。②程:里程。③榆关:山海关。④那畔:那边,指关外。⑤千帐:形容帐篷很多。⑥更:旧时一夜分五更。⑦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⑧故园:故乡。
鉴 赏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将士们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千帐灯”点明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
“风一更,雪一更”,以气候引出对将士们的心理描写:睡梦被风雪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和宁静。
知识点
生字组词:
孙:子孙 外孙 侄孙 孙女 王孙贵族
泊:停泊 漂泊 泊车 淡泊名利
愁:忧愁 愁闷 发愁 愁绪 愁眉苦脸,
寺:寺庙 寺院 佛寺 山寺 寺观
榆:榆关 榆树 榆钱 榆荚 榆叶 榆木
畔:河畔 田畔 江畔 湖畔 篱畔 池畔
多音字:
泊:bó漂泊pō湖泊
更:gēng三更gèng更加
形近字:
孙(子孙)孔(孔雀)
泊(停泊)伯(伯父)
愁(忧愁)怒(发怒)
寺(寺庙)侍(侍奉)
榆(榆树)愉(愉快)
畔(湖畔)伴(伙伴)
课后习题答案:
2、读一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而下。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落月、江枫、满天霜是静景,乌啼、渔火是动景。特别是江枫、渔火,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思想感情:醒着离家千里之外,想梦中与家人团聚又被风雪之声吵醒。这样的情景之下,作者就更加思乡了。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字词。
sūn chóu bó pàn
祖( )发( ) 停( )河( )
sì yú mián
( )中( )树 夜不能( )
二、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1.归浣女,。
歇,王孙。
浣女: 歇:
王孙:
2.乌啼,愁眠。
啼: 眠:
3.风一更,,聒碎,。
更: 聒:
第二课时
一、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A.王维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 苦苦思索
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
A.月落 寒山寺 B.乌啼 夜半钟声
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 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孙 愁 泊 畔 寺 榆 眠
二、1.竹喧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 自可留 洗衣物的女子。尽。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月落 霜满天 江枫渔火 叫。睡觉。
3.雪一更 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第二课时
一、1.A 2.B 3.B
二、1.× 2.√ 3.√ 4. √
我是超人老师,每天为大家更新小学、初中资料。如果觉得好的话,记得关注我哦。
成语故事 一尘不染(第850集)
一尘不染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二首》:“晨起千林腊雪新,数枝云梦泽南春。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一尘不染,原来的意思是指佛教弟子修行时,去除对物质的欲求,做到心地空明。现在泛指一个人一点儿都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通常也用来比喻环境、房屋非常干净、清洁。也用于描写梅花的高洁品质。
张耒,字文潜, 号柯山,宋朝诗人。 是今属江苏省淮安市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二首》是张耒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尘不染这个成语就出自于《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
每天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读史明智,长知识。
熬夜费灯,码字不易,请读者加个关注吧!
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哦! 发现错别字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给我!
【一尘不染什么意思;一尘不染什么意思五个字】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