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是什么动物,为何会频繁闯入居民区?全上海估计有5000只以上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一丘之貉”,意思是在同一个山丘里长大的貉,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如今一般用作贬义,比喻都是一样的坏人。
大家或多或少都听到过这个成语,但是你真的见到过貉吗?
前段时间上海、武汉等城市,相继发现了奇怪的生物自由出入住宅小区和公园绿地。它们多达上千只,有时还会扑咬宠物,大大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后来发现其实是貉在城市中与人类共同生活。
它们频频现身在小区街头,在花丛中找寻食物,以人类的、虫鼠为食,有时候甚至还会为了抢食和流浪猫、流浪狗大打出手。
如果没有仔细观察,许多对貉不熟悉或者没见过貉的人们很容易把它们当成普通的猫猫狗狗。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貉出现在人们面前,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心和思考——它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吗?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貉出现在人类城市?它外形好可爱可以养它当宠物吗?
许多人对于貉这种动物不是很熟悉,还有人以为它是某种新发现的物种。但是其实貉是犬科中非常古老的一个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它有着棕灰色毛,耳朵短小,嘴巴尖尖的,体型短而肥,又被称作貉子、狸。在日本的很多动漫中经常会出现狸猫形象的角色,那个就是貉。
貉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很强,除了荒漠之外,从亚寒带到亚热带地区的平原、丘陵甚至山地,都有它们的身影,但因为人类活动、天敌的影响等原因,貉的栖息地也渐渐减少,这使它们不得不去寻找新的栖息环境。
而这次,对于环境有着高度适应性的貉,在人类城市中找到了栖息的空间,如同一个探店小达人一样,在人类社会中站稳了脚跟。
一般来说,在人类生活的区域,基本上很少有野生动物的存在,尤其是在工业后,人类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了,所以在人类活动的地区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身影。
但是在现实中却也存在着少数像貉这样,完美融入人类社会的动物,例如生长在北美的郊狼。郊狼和貉一样,环境适应性强,栖息环境广泛,北起阿拉斯加、南到巴拿马,都在它们的活动范围内。
尽管郊狼从19世纪初受到人们的广泛捕猎,但其栖息地和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在城市近郊捕捉宠物甚至袭击人类的例子也变得多了起来。
和北美的郊狼一样,貉也不是城市中的原住民,而是外来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貉都选择在城市中安家。上海市近几年来的相关显示,确认已经存在貉的小区数量已经达到了150个以上,全上海估计有5000只以上的貉赖在城市里不走了。
这些“动物居民”变多以后,人们与它们的接触和冲突也变多了。貉的排泄物和噪音不仅大大困扰着人类居民,也有人因为貉的存在而感到害怕。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貉进城定居呢?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城市环境的飞速变化了。相比于荒野山林,城市环境的恢复速度更快,并且在城市存着多种生态环境,比如上海市建成区截至2020年底,城市绿化面积达到了40%,不仅覆盖有大面积的森林和湿地,还有诸如街心花园、小公园等生态区域。
在生态环境丰富且良好的城市中,貉不仅没有天敌,觅食也比在野外轻松了很多,只要适应了城市生活,相比之前风餐露宿的野外环境,现在它们几乎不会受到威胁。
貉作为杂食动物,消化系统介于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之间。因为在千万年的演化中,貉是属于较为底层的犬科动物,性格也很温顺,所以在虎豹豺狼面前貉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白天躲在洞穴里,到了夜晚出来觅食,自然界的竞争太过激烈,索性变得随意一些什么都吃。
适应了城市生活后的貉不仅会在草丛中挖掘蚯蚓捕食老鼠甚至还掌握了城市环境的布局。它们在废弃的下水道、城市的管道间寻觅食物,吃、与流浪猫争夺猫粮,在人类城市的缝隙间生存繁衍。
或许城市中野生动物的增多,可以从侧面反应出城市的生态环境情况,但是面对大量出现在城市中的貉或者其它野生动物,人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共存呢?
貉为适应人类环境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是进食习惯,它们对大量淀粉类食物来者不拒,就连人类制造的厨余都能吃掉。另一方面,原本身为野生动物的貉在安家城市后社会习性也悄悄地发生了转变:从独来独往到群体活动,从昼伏夜出到昼夜都活动,从怕人到亲人。以往看到人类的身影都会远远逃开,现在遇到人们的投喂还会主动追着人要食物,貉在不知不觉间也变得城市化了。
既然貉都在努力适应城市生活,那人类是不是也可以找到一些和它们共存的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一开始上海市的林业部门,尝试对这些扎根在小区中的貉,进行捕捉和转移,甚至捕杀,但是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通常情况下一般城市会选用生物防治的手段来应对有害的外来生物,以此来解决生态问题。但是如今的貉居住在城市中,既不会主动伤人,也没有对城市生态造成重大危害,相反的是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城市生活,已经完全融入了人类社会,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现在的貉可以说是土著民也不为过。
野生动物“进城”,城市居民需要一段时间去习惯它们的存在。从最开始的好奇,到困扰,再到各退一步逐渐习惯,久而久之,这些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关系也会进一步得到改善。在不妨碍社会正常运行的情况之下,城市野生动物的多样性是需要保护的。
而有的人对貉的出现感到困扰,但也有人因为貉萌萌的外形而大呼喜欢,当人们在路上偶遇到貉时,也不免像投喂流浪猫、流浪狗一样去喂食它。
很多人听到貉不会主动伤人后都想要饲养它当做宠物,但就目前来看,貉虽然不会主动伤人,但是经常会和其它的宠物产生冲突,这也会有被动伤人的危险。
同时貉也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饲养是不被允许的!
如果在户外遇到了貉,不要投喂它,平时和它保持距离,不要轻易去打扰貉的生活,这也是对它的尊重。
最后,貉与其它入侵的有害物种不同,自古以来它也是生活在我国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和这些野生动物一起寻求共存之道,营造人和野生动物长期共存、和谐共处的良性空间,也是我们人类的责任。
一丘之貉是个啥玩意儿?长得像小浣熊的犬科动物
在汉语的成语体系里,动物是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存在。如狼狈为奸,一丘之貉等。一丘之貉的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如果从字面意思看,一丘之貉说的是生活在同一个山丘上的动物,听上去像是啮齿动物,跟土拨鼠差不多。
但根据现代生物学家的研究,貉并不是啮齿动物,而是犬科动物。这种犬科动物体型非常小,看上去就跟小浣熊一样。它有一个我们更加熟悉的名字,叫狗獾。狗獾的体重一般不超过5公斤,毛发一般以棕灰色为主,四肢很短,看上去肥肥胖胖,就跟小浣熊一个德行。
狗獾和小浣熊最大的区别,就是小浣熊的脸上中间部分是黑色,而狗獾的脸部中间部分是灰色的。作为育种亚洲特有的生物,狗獾只分布在东亚和远东地区,后来这种动物因为外观呆萌,作为宠物被引进到欧洲和北美,现在也算分布比较广泛的一种动物,但狗獾目前的野生状态并不好,在许多地方已经绝迹。
狗獾性情温顺,比较容易驯化,它是一种群居的小动物,平时就居住在洞穴里。如果生活在寒冷地区,狗獾在冬天甚至还会冬眠,爬树和游泳对狗獾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狗獾和狗熊一样,食性很杂,除了小动物之外,狗獾也会吃水果和植物的块茎。
因为狗獾的毛皮质量很好,也有饲獾的产业,但今天已经非常罕见了。一丘之貉是一个贬义词,我们并不知道古人为什么对貉这么讨厌,可能是它会偷吃庄稼吧。大家怎么看?
《中华成语故事》 一字开头成语 “一丘之貉”典故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杨恽传》。丘:小土山;貉(音 hé合):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
西汉宣帝刘询在位的时候,有一个华阴人叫杨恽(音 yùn 运)。他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外孙。杨恽从小就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来他在朝里做了官,为人正直、廉洁无私,敢于对那些贪污行贿的弊病进行斗争,因此受到许多人的称赞。
有一次,杨恽看到一幅古画,就指着画中桀、纣的画像说:“要是皇帝经过这里,能问一下夏朝最后一个暴君桀、商朝最后一个暴君纣的过错,那也可以从中吸取一点教训了。”
又有一次,杨恽听说匈奴的君主单于被人杀死了,便议论说:“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意思是说:遇到不好的君王,大臣给他拟订了的良策他不用,结果自己丧了命。像秦二世的时候,只任用小人,忠良,终于亡了国。假如秦二世,能够亲近贤良的臣子,他的国家或许还能保持到现在。总而言之,古代的帝王和今日的帝王如同“一丘之貉”。
后来这些事情,被一个叫戴长乐的人,为报私仇而向汉宣帝揭发了,说杨恽借古讽今,诽谤皇上。杨恽因此被贬为庶人,后来又被处以腰斩的死刑。
汉宣帝刘询像,选自明万历刻本《三才会图》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就引出“一丘之貉”这个成语,原指都是同属一类,没有什么差别;现用来比喻都是一样的坏人。
【一丘之貉是什么意思 一丘之貉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