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工具,它身上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让辖区的青少年更多的了解汉字,7月24日,潮音社区开展暑期“十个一”活动——“文以载道 字以明理”国学讲座。共40余组亲子家庭参加。
活动现场,国学老师通过结绳记事、契刻记事、仓颉造字、图画说等讲了汉字的起源,让小朋友及家长充分认识汉字的悠久历史。还讲了汉字的造字方法,例如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等,让在座的小朋友及家长了解汉字的几个基本特点。
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引经据典,循循善诱,十分重视与听众的交流与互动,孩子们也踊跃发言,积极回应。这些汉字蕴藉的普适性的智慧,无论对在场的青少年还是他们的父母而言,都是精神上的涵养和道德上的启示。
最后,讲座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原来汉字的背后还有这样生动的故事,真有趣!”一位小朋友说道。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样的人文讲座很有启发性,希望社区能多多举办,以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壹点号大咖吴永亮:一个汉字蕴藏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吴永亮是个有趣的人,就像他在壹点号讲的汉字课,幽默风趣,化枯燥为神奇。作为壹点号作者,他积极创作,定时更新,自入驻以来,先后发表过45篇文章、开设23场直播,最高点击达172.8万;作为汉字研究达人,他创新求变,努力探索汉字传播的更好方式。在齐鲁壹点壹点号入驻用户突破10000时,记者采访了吴永亮,听他讲述与汉字和壹点号结缘的趣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吴老师,能讲讲当时是怎么入驻的壹点号吗?
吴永亮:说来话长。2012年,《齐鲁晚报》编校中心把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差错案例进行辨析,然后出版《辨字析词》一书。荣幸的是此书编委会要我写篇后记,我几次推脱不成,只好硬着头皮写了《敬畏与仇恨》,最后如期刊登在书跋的位置。这个过程,我认识了此书副主编周静。周静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人长得美丽、可爱,而且喜欢笑、阳光。这些年来,一直保持联系。后来,她工作调整到齐鲁壹点壹点号。
今年三月初的一天,周静说:吴哥,你把你发表的文章放到我们壹点号吧?
于是,在周静的手把手指导下,我成功入驻壹点号,那天是3月10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您对汉字很有研究,在壹点号上发表的也是跟汉字有关系的文章吗?
吴永亮:刚开始,我把以前发表在《齐鲁晚报》《山东文学》等报刊上,且自认为比较好的文章放到壹点号了。效果还不错。
但是光发以前的文章,给人感觉是炒剩饭,我不满足于此,于是我就琢磨着开个系列。
去年有幸在《祝你幸福》杂志开辟一个“循着地名去认字”,然而刚开了四期,该刊就停办转让了。机缘巧合之下,借壹点号平台,把这个系列接续上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您开设的汉字直播课很受用户欢迎,点击量节节攀升,收获了一众粉丝。这是您推广汉字的一项积极尝试吗?
吴永亮:是的。3月23日,我的专栏第一篇《山、东、人组成一个字,猜猜它含啥?》闪亮登场了,其后陆续发表了37篇。最多一篇点击量33.6万,内心有点小激动。3月,我就上了壹点号月榜的人气榜,名列第十名(收获300元);6月跃至榜首(斩获800元)。
后来,我想,我能讲、善讲,能不能通过视频的方式把这个纸质版转化成视频呢?与周静一商量,说干就干。于是,专栏华丽转身为《趣味汉字课》。汉字课由最初11万,逐渐攀升到100多万,最高一期《解读 “中国”二字》高达172.8万,这是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每期点击量平均都在110万以上。
记者:您对汉字很有研究,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汉字感兴趣的?又是如何成为汉字研究达人的呢?
吴永亮:我与汉字的情缘,得追溯到2005年1月1日,当时我在福州长乐机场候机,照例逛起了场内书店。我的眼睛定格在《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上。轻轻打开,”射”进入我的眼帘。书中将”射”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一溜排开,并介绍到,”射”本为象形字,箭在弦上,表示射箭。金文时又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一只手,表示手射。小篆”射”将”弓”讹变成”身”,手形简化为”寸”。原来一直听人说”射”与”矮”被先人弄错了(因为”身”只有”寸”高那不是”矮”吗),《细说》一下子把我积存在心中多年的疑团解开了。
于是,我从《细说》的”一、二、三……十、百、千、万、亿”解析中再次学习中国汉字。慢慢我领悟到,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充满风土人情的场景,一个汉字不知凝聚多少代多少人的智慧,一个汉字不晓得蕴藏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从此,我沉浸其中。一本《细说》只有1000个常用汉字,对于吊起胃口的我来说远远不够。于是,我隔三差五都要到新华书店去,凡是我没有的有关汉字方面书籍不论大小厚薄统统搬回家来。从报上看到汉字方面图书、音像,也要不择手段想方设法找回。通过多方面努力,我终于将创刊于1995年的《咬文嚼字》一本不落集齐。我还利用假期时间,自费到上海《咬文嚼字》杂志社参加培训。为了打牢文字基础,我先后花了两万多元,将《汉语大字典》、《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百科大辞典》等大部头请到我的书柜上,还花了3000多元把《辞海》悦读器装进手提包里,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查到哪儿。
2016年1月开始,我在《青年记者》开辟“我读《现汉》”专栏,专栏刊登了我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意见,同时刊发《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主修人江蓝生女士对意见的答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出版时采纳了我提出的近20条建议。2019年4月4日,我主讲的《出版工作者应遵循的汉字规范》(上、中、下)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继续教育网站正式上线,成为全国图书、期刊编辑继续教育课程。
近几年,我编撰的《跟着部首去认字》《中国汉字的故事》《有趣的会意字》先后出版。
除了品读汉字,我的另一个爱好是集邮,那是从1980年开始的。别小看邮票,方寸之间包罗万象。平时我备课需要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这些知识是庞杂的,有很多知识和灵感来自于几十年集邮。
记者:您对壹点号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吴永亮:壹点号,起步时间不长,如今注册破万,可喜可贺。由壹到万,说明壹点吸引人,读者关注喜爱。壹与喜,这两个字很像哟。
壹点号聚集人气,大家在此以文会友,交流感情,思想碰撞。我经常阅读其他作者的文章,从中汲取营养。
壹点号的各位编辑,用心用情做事,用心用情待人,值得点赞。他们具有前瞻性,策划活动非常及时,形式也新颖。
希望站在万的台阶之上,我们壹点号主创团体、广大热心会员一起,上下戮力同心,再接再厉,迎接十万、百万的到来。
壹点号作者 吴永亮(请点击关注),曾在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工作。结合多年从事报刊、图书出版管理工作,在《青年记者》等刊物开辟“读报札记”“话说部首”“字说字画”等专栏。另外,他还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提出修改意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出版时采纳了其近20条建议。多年来,吴永亮先后到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在全省图书报刊编辑培训班、济南中小学、青岛书城等地讲课,在省图书馆大众讲坛上发表《敬畏汉字——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说起》演讲,均引起较好反响。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介绍一个汉字的故事简短;介绍一个汉字的小故事】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讲个汉字故事听听?还挺新奇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哪个汉字的故事呢?我好奇听听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从书里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这个故事可以告诉我更多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简短就简单了点吧,没时间看太长篇故事。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哪个汉字的故事特别有意思的?快来推荐一下呀!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小时候老师讲过很多关于汉字的小故事,希望这个跟以前听的一样有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故事能让我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奥妙。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简单易懂的故事能让更多人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好奇这个汉字到底是怎么来的,故事里会不会有关于它的传说?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个故事能让我感受到汉字背后的文化力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近才开始学习中文,故事能够帮助我记住这些漢字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一个有趣、富有寓意的汉字故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从故事里 learn to something new. 希望这个故事能让我开眼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分享个小故事总是让人开心,希望这个故事能带给我快乐的体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学习汉字应该多一些生动有趣的方式,像故事这种形式很棒!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汉字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体系,期待通过故事了解更多关于它的秘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简单就好,我懒得看复杂的文字啦,直接给我个简短的故事就行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题材很有创意,我决定先看看这个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学习不同文化的历史和故事,期待感受汉字背后的文化魅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